眾(zhong) 所周知,幾乎對所有的學校來說,ED的錄取率都遠遠高於(yu) RD的錄取率。
部分學校甚至在ED階段已經直接發放了超過一半的錄取名額。
也就是說,到了常規輪階段 (RD),比早申翻好幾番的申請人在競爭(zheng) 不到一半的席位。這麽(me) 一解釋,我們(men) 就知道錄取率越來越低的其中一個(ge) 主要因素了。
那為(wei) 什麽(me) 美國大學那麽(me) 偏向在早申階段就用掉大部分的錄取名額呢?難道學校不希望把席位留給最優(you) 秀的申請人嗎?
在這篇文章裏,蔡蔡博士為(wei) 大家揭秘美本錄取偏向在ED階段發放大量錄取的原因。
一、如果在早申階段填滿了40%-50%的錄取名額,那麽(me) 招生辦在常規輪的工作壓力會(hui) 小很多。這不僅(jin) 僅(jin) 是工作量的問題,同時也有招生名額是否能全部用完的問題(別忘了,招生官自己也有KPI!)。如果在ED階段發放大量的offer,起碼這部分人是一定要接受offer的,ED階段填的席位越多,後續RD輪招不滿人的壓力就越小。
二、和第一點緊密相關(guan) ,是每一屆錄取的一個(ge) 指標: yield,也就是拿到offer的人裏麵最終接受offer的比例。這個(ge) 比例越高,說明學校越吸引人,招生工作做得越好,對明年招生也越有幫助。ED的yield? 100% (除了偶爾出現及其特殊的情況導致學生無法入學)。
三、早申、特別是ED,是控製新生數據的完美手段。美國大學的排名、政府經費、資助等等是和每一屆入學新生的各項指標掛鉤的。新生的標化、種族的多樣性、男女比例、專(zhuan) 業(ye) 愛好等等越優(you) 秀,學校的工作就完成得越好。然而, RD輪發放的錄取,由於(yu) 不具有捆綁性,所以招生官完全沒有辦法控製最終RD輪裏選擇接受錄取的人的畫像。相反,ED是完全可以控製的。因此,招生官可以完美地配置ED輪的各種數據。
四、校友子女和運動員的配額也可以在早申輪使用掉,完成除了“公平競爭(zheng) ”之外的考量以及任務。特別是運動員,不少人的學術水平其實是達不到頂級學校標準的。但是為(wei) 了學校的其他指標和需求,這些運動員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如果招生官本來就已經是無可奈何地給部分運動員發offer,他們(men) 當然希望這些人會(hui) 接受,否則在RD輪他們(men) 要錄取學術水平一般,連運動水平都沒達到第一梯隊的運動員——ED則是達到這些目的的最好方法。
五、早申階段錄取的“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完美學生越多,常規階段招生官就越有底氣可以錄取一些部分指標有缺陷,但是卻很有意思、很有可能是一個(ge) “偏門”的天才學生。然而,錄取這種學生是有風險,如果錄取太多了,新生的整體(ti) 實力會(hui) 被拉低,因此要在ED這種及其穩妥的階段先保證了優(you) 質生源。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