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用一個(ge) 全新的角度去和大家分析一個(ge) “老掉牙”的主題:學術競賽。
無論是新高一還是高二的學生家長,幾乎都已熟知各個(ge) 專(zhuan) 業(ye) 下的伟德betvlctor1946,比如化學類的CCC,CCO,UKCHO物理類下麵的BPHO,物理碗,經濟學類下麵的NEC, IEO,更加不用提廣為(wei) 人知的數學競賽AMC,歐幾裏得、數模等。
我們(men) 發現,從(cong) 時間跨度上,這幾年家長和學生對於(yu) 我上述競賽的熱情是遠超過去;從(cong) 地理跨度上,中國家長和學生對於(yu) 這些競賽的熱情和投入度也大幅高於(yu) 海外的家長。
這個(ge) 結論並不來自於(yu) 是我們(men) 感性的認知,我給大家看幾張獲獎名單圖片,大家自然心中有數。
這個(ge) 是去年11月份比的高中生數學建模大賽部分獲獎結果,來自全球的705個(ge) 隊伍完成了比賽,最終的8個(ge) 隊伍達到了第一檔的outstanding。
這張截圖是2021年物理碗Division2高級組的全球高分選手截圖。
今年的物理碗的新聞相信大家也有所耳聞了,物理碗官方通知,由於(yu) 今年題目泄露以及考場出現技術問題,他們(men) 取消了對今年物理碗的獎項公布隻公布了全球top100。但無論是今年還是相對更加公平的去年全球top100名單裏不是中國人名字的獲獎者也是寥寥無幾。
我這邊還有一張2019年加拿大化學挑戰賽CCC全球傑出獎的部分名單。
當然這些比賽還有很多,但相信大家都意識到了一點,就是盡管是全球範圍的比賽,最終得獎的大部分學生都是中國學生。
那那些限定必須是美國公民或者綠卡以上身份學生參加的比賽呢?
從(cong) 美國地區的杜克數學大會(hui) 獲獎名單和需要美國綠卡或者美國公民才能入選的美國信息奧賽國家隊選拔結果,我們(men) 也能從(cong) 名字上發現他們(men) 絕大多數都是亞(ya) 裔。
相信各位家長看完這幾張圖,內(nei) 心一定五味雜陳。很多中國學生在競賽上都有很不錯的成績,但這幾年的申請尤其是理工科方向仍舊非常困難。
競賽對於(yu) 申請究竟有什麽(me) 樣的作用?
好的競賽成績是申請理工專(zhuan) 業(ye) 必須的麽(me) ?
沒有競賽還能不能做好申請?
今天我就來講一講在我的認知中我們(men) 應該以什麽(me) 樣的心態麵對競賽。
一、競賽的分類
新高一的學生和家長首先需要明白我們(men) 所說的競賽種類其實不僅(jin) 僅(jin) 是以AMC為(wei) 代表的刷題型的比賽,還包括大量的需要學生做研究、寫(xie) 論文的比賽。
競賽也不僅(jin) 僅(jin) 局限在理工方向上,人文社科領域的競賽也很多。這些比賽要求學生走出校園和家庭,關(guan) 注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並且提出自己的解決(jue) 方案展開行動。
某種程度上,這些比賽對於(yu) 學生的要求更高,需要的能力也更全麵和綜合。並且在這些領域上,大部分中國學生就不那麽(me) 擅長了。
以2021年John Locke論文比賽的曆史組為(wei) 例,華裔學生的比例就顯著低了非常多。
現在請各位家長嚐試帶入招生官的視角:假如有兩(liang) 個(ge) 背景非常接近的中國學生,一個(ge) 拿到AMC的高分,排在所有參賽者的前1%,一個(ge) 是John Locke的優(you) 勝獎,這個(ge) 比例也是1%左右。
我們(men) 會(hui) 不會(hui) 覺得這個(ge) 拿到John Locke獎項的中國學生可能更具有一定的獨特性?
我想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錄取結果絕不會(hui) 僅(jin) 僅(jin) 以一項比賽決(jue) 定,但學生對比自己所在群體(ti) 的差異化優(you) 勢一直是美國大學非常期待的。
除了這一個(ge) 在AMC拿到1%的中國學生之外,還有非常非常多的中國學生擠進前1%。不錄這個(ge) 學生依舊有上百個(ge) 學生可以選擇,並且他們(men) 也都和這個(ge) 學生有很接近的背景。而放棄了那個(ge) John Locke得獎的學生後,可能真的就找不到第二個(ge) 在這個(ge) 獎項上突出的中國學生了。
從(cong) 理科和文科的競賽獲獎名單,我們(men) 也能清晰地看到,中國學生在文科領域的競賽表現是顯著低於(yu) 在理科領域的尤其是刷題型的競賽。
這一點在頂尖學校的申請結果裏也能看出,大陸學生拿到頂尖學校的offer更多還是憑借理工科的專(zhuan) 業(ye) ,我們(men) 比較少聽到用文科專(zhuan) 業(ye) 拿到前十錄取,在文科的錄取上我們(men) 還是比不過美國本土的學生,中國學生的文科素養(yang) 是非常需要提高的。
有家長可能會(hui) 問了,不是經常說用文科申請曲線救國嗎?
現實的情況是,前十的錄取裏,文科錄取的門檻也完全不比理工科錄取難度高,但是它們(men) 兩(liang) 者也不能放在同一個(ge) 維度去比較。
就像你無法比較John Locke比較難還是ISEF比較難,它們(men) 都是各自領域裏的金字塔尖,而學生隻是選擇了兩(liang) 座不一樣的金字塔進行攀登,也都隻有極少數的學生可以到達頂點。
用文科曲線救國隻適用於(yu) 排名不是最頂尖的學校,中間檔位的學校的文科專(zhuan) 業(ye) 的競爭(zheng) 相比於(yu) 理工科計算機相對沒有那麽(me) 激烈,僅(jin) 此而已。
前十的錄取裏,文科錄取的門檻也完全不比理工科錄取難度低,隻是它們(men) 兩(liang) 者不能放在同一個(ge) 維度去比較。
二、參加競賽到底是為(wei) 什麽(me) ?
參加競賽最表麵的原因是申請表格上需要填寫(xie) 5個(ge) 競賽,並且絕大部分學生都會(hui) 有非常迫切的意願要把這5個(ge) 獎項填滿。
但請各位家長暫時拋開申請,從(cong) 一個(ge) 高中生的角度思考。
如果我非常喜歡生物,我會(hui) 不會(hui) 提前看一看高中的生物教材?
會(hui) 不會(hui) 不僅(jin) 僅(jin) 滿足於(yu) 校內(nei) 的知識,利用課外的時間看一看和生物相關(guan) 的紀錄片,會(hui) 不會(hui) 聯係從(cong) 事生物類學科研究工作的朋友和學長了解這個(ge) 行業(ye) 的現狀和發展?
當我通過這些自發的學習(xi) 之後會(hui) 不會(hui) 想要參加USABO這樣的生物競賽了解一下自己現在的生物知識到底如何、或者HOSA這樣既是競賽也是想要從(cong) 事醫療健康工作的學生社團結交更多的同好?
以上其實就是很多優(you) 秀的學生想要參加競賽最樸素也最真實的原因。
我們(men) 非常多在競賽領域取得不錯成績的學生回顧自己的競賽經曆,經常告訴我們(men) 他們(men) 最大的收獲不是競賽本身而是認識了非常多誌同道合的朋友也堅定了自己讀某個(ge) 專(zhuan) 業(ye) 的決(jue) 心。
三、怎樣以合理的心態準備競賽?
南京的留學行業(ye) 野蠻生長了很多年。主流的競賽,不論專(zhuan) 業(ye) 方向幾乎都能找到機構或者老師來培訓。
但高中生不要以過於(yu) 功利的心態麵對競賽,招生官非常強調Holistic Review的概念,極少會(hui) 因為(wei) 學生的某一個(ge) 單方麵的特點或者經曆錄取或者拒絕一個(ge) 學生。
即使拿到了非常頂尖的獎項,也並不等同於(yu) 名校的“門票”。
如果需要犧牲校內(nei) 成績和標化考試的準備以爭(zheng) 取競賽獎項更是非常完全錯誤的行為(wei) 。競賽成績好而校內(nei) 成績差的學生隻會(hui) 讓招生官覺得這個(ge) 學生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疫情期間,不少比賽的監考還有試卷的管理也存在一些疏忽,時有作弊現象發生。如果學生因為(wei) 形象和競賽的獎項級別嚴(yan) 重不匹配,隻會(hui) 引起招生官的懷疑,進一步產(chan) 生負麵影響。
高中生,特別是還在探索自己專(zhuan) 業(ye) 興(xing) 趣和能力的新高一學生,更加應該把競賽當做檢測自己水平的機會(hui) 。
如果一個(ge) 想要學數學的學生發現AMC試卷絕大部分題目都非常困難,並且可能要花費非常高的費用去培訓,那這很有可能就是一個(ge) 明確的啟示:這個(ge) 專(zhuan) 業(ye) 可能不太適合作為(wei) 我的申請專(zhuan) 業(ye) 。
這個(ge) 時候,我們(men) 需要重新考慮自己的申請策略,無論是選擇另一個(ge) 更擅長的專(zhuan) 業(ye) 方向還是放棄競賽把精力更多投入在個(ge) 性化的活動上都更有可能幫助我們(men) 取得更好的結果。
盲目把自己的時間經曆投資在競爭(zheng) 已經非常激烈又並不具有特殊性的競賽上,我們(men) 很有可能就會(hui) 成為(wei) 眾(zhong) 多比賽的“分母”。
今天,我嚐試用“獲獎名單”這個(ge) 角度來剖析我們(men) 中國學生熱衷參加的學術競賽,我沒有任何要勸退大家參加那些中國人不容易獲獎的競賽,也沒有要鼓吹大家多參加中國人可以獲獎的競賽,隻是希望大家在進入一項競賽的準備之前,從(cong) 獲獎率、適配度、對自己的幫助多個(ge) 維度去衡量這是不是一件值得投入的事情。
更加重要的是,要想清楚一件事情,如果物理碗全球前100裏有90個(ge) 人都是中國人,那我手上的這枚全球前100的獎牌的分量可能也會(hui) 相對的減少,畢竟一所頂尖美國大學不需要90位物理非常優(you) 秀但是其他方麵相似度非常高的中國學生,還需要申請人平衡好自己的獎項和活動背景。
至於(yu) 那些中國人還不太擅長的比賽,我們(men) 也可以抱著“自我挑戰”的心態參加比賽,這種體(ti) 驗有時候也可以超越一枚獎牌帶來的加分。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