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赴美生子的“綠卡通道”關(guan) 閉,越來越多中產(chan) 家庭將目光轉向香港。香港不僅(jin) 是內(nei) 地學生的夢想地,也承載了家長希望孩子接受精英教育的期望。
近兩(liang) 年,香港特區政府批準了近24萬(wan) 人才入境計劃,其中16萬(wan) 外來人才攜家人落戶,許多家長是為(wei) 了孩子的教育。
那麽(me) ,幾年過去,他們(men) 的期待實現了嗎?香港身份的優(you) 勢和國際學校的精英教育,是否真的能讓孩子脫離內(nei) 卷的漩渦?
對此,有人認為(wei) 香港的教育其實並不比內(nei) 地更“雞娃”,但也有家長表示,香港教育中的“連環套卷法”讓他們(men) 早已感到應接不暇……
在香港,另一種“卷法”
自從(cong) 香港政府放寬準入條件、推出優(you) 才和高才通道後,香港身份的熱度一路飆升,越來越多的內(nei) 地人才選擇來港發展,同時也帶著讓孩子通過赴港讀書(shu) 逃離內(nei) 卷教育的夢想。
可是,真的是一到香港就能徹底擺脫內(nei) 卷,輕鬆躺贏嗎?
當內(nei) 地家長走在香港的街頭,看到那些巨型補習(xi) 班廣告牌時,才意識到這裏的補習(xi) 風氣有多嚴(yan) 重。
TVB紀錄片《沒有起跑線》中,香港媽媽Irene說的“贏在子宮裏”並不是空穴來風,香港的競爭(zheng) 從(cong) 胎教開始,甚至有家長為(wei) 了讓孩子進入頂級幼兒(er) 園,得事先規劃好懷孕的時間,隻為(wei) 迎合“隻招一月出生”的特殊規定。
而在教育投入上,香港家長也是出了名的願意花錢。據HSBC統計,2023年香港家庭的平均教育支出超過13萬(wan) 美元,折合人民幣約92萬(wan) ,居全球第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
內(nei) 地家長來到香港,麵對的卻是一群從(cong) 小就開卷的香港家長,他們(men) 的孩子早早就習(xi) 慣了競爭(zheng) ,和這些孩子一起上學,內(nei) 地孩子能輕鬆嗎?
以M先生為(wei) 例,他的兩(liang) 個(ge) 孩子都在香港頂級的“藍血學校”——漢基國際學校就讀。他深刻感受到香港孩子的競爭(zheng) 有多激烈。
雖然他常常勸女兒(er) 不用太拚,畢竟比起進名校,父母更看重的是她是否快樂(le) 、是否能培養(yang) 興(xing) 趣。
但現實是,他的女兒(er) 還是經常熬夜到淩晨兩(liang) 三點,埋頭寫(xie) 論文和各種作業(ye) 。身邊的香港同學討論的不是“我能不能進名校”,而是“我去哪個(ge) 藤校”,為(wei) 了上名校,他們(men) 拚命參加各種補習(xi) 班,不自覺地,M先生的女兒(er) 也跟著開始“卷”了。
要進入像漢基這樣頂級的國際學校並不容易,每年這所學校的申請競爭(zheng) 異常激烈,動輒上百個(ge) 家長搶一個(ge) 名額。更別說如果是直資學校,可能得有1000個(ge) 考生爭(zheng) 一個(ge) 位置。
如果幸運進入了漢基,那才隻是剛剛開始的“卷”生涯。對於(yu) 內(nei) 地學生來說,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全英文的交流與(yu) 溝通。
此外,他們(men) 還要適應歐美式的教學方式,鍛煉辯論能力,敢於(yu) 在任何場合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靜靜待在角落裏當個(ge) 聽眾(zhong) 。
香港的競爭(zheng) ,不僅(jin) 僅(jin) 是學術上的,體(ti) 育、音樂(le) 、藝術以及社會(hui) 活動等綜合素質也是重要的考量標準。
以香港的八大名校為(wei) 例,學術成績隻是入門門檻,招生官在麵試時更注重學生的獨特個(ge) 性、興(xing) 趣以及他們(men) 能為(wei) 學校未來帶來的創新與(yu) 價(jia) 值。
這意味著,內(nei) 地家長來到香港後,不僅(jin) 僅(jin) 要關(guan) 注孩子的學術成績,還得帶著孩子參加各種興(xing) 趣班、比賽和夏令營,簡而言之,和內(nei) 地公辦學校隻“卷”成績相比,香港的“卷法”變得更加多元化和全麵了。
被“擠爆”的香港國際學校為(wei) 何備受家長推崇?
為(wei) 什麽(me) 越來越多的大陸媽媽每個(ge) 周末都帶孩子飛到香港參加各大名校的插班考試?甚至願意為(wei) 了陪讀,毫不猶豫地放棄高薪工作?在這股潮流背後,香港國際學校的獨特魅力究竟在哪兒(er) ?
從(cong) 曆史來看,香港的國際學校可謂底蘊深厚。從(cong) 1902年香港第一所專(zhuan) 為(wei) 英國人設立的學校——英皇左治五世學校起,直到1932年耀中國際學校的創辦,香港的國際教育曆經百年風雨,不斷發展壯大。
隨著哈羅國際學校在香港設立分校,國際學校如同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吸引了大量學子。
香港的國際化程度極高,是全球精英家庭的首選地。如今,在香港的國際學校中,外籍學生的比例高達70%。
這不僅(jin) 讓孩子能享受真正的國際教育,還能和來自全球各地的小夥(huo) 伴們(men) 一起互動,拓寬眼界,提升全球視野。
但更讓許多大陸家長心動的,還是香港的升學壓力和相對輕鬆的入學門檻。
因此,香港的國際學校無論是在教育質量、升學壓力,還是孩子的未來發展上,都展現出無可比擬的魅力,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越來越多的大陸家庭不惜代價(jia) ,選擇赴港為(wei) 孩子爭(zheng) 取更好的教育資源。
香港留學火爆的根本原因
在美國移民政策收緊的背景下,香港憑借全球頂尖教育資源、豐(feng) 富的就業(ye) 機會(hui) 以及靈活的移民政策,逐漸成為(wei) 了中國家庭的留學首選目的地。
數據顯示,去年內(nei) 地赴港的學生人數同比暴增了32%,超過了6萬(wan) 人,而畢業(ye) 後申請IANG簽證留港的人數也創下了曆史新高,增幅高達137%!
有報道提到,6萬(wan) 名內(nei) 地優(you) 秀學生選擇赴港留學,其中不乏從(cong) 藤校本科畢業(ye) 的學霸。
為(wei) 什麽(me) 連這些藤校生都願意放棄在美國深造和工作的機會(hui) ,轉而選擇香港?香港留學走紅的原因到底是什麽(me) ?
香港擁有眾(zhong) 多頂尖學府,八所公立大學在全球都享有極高聲譽。
根據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均進入了全球前50名,其中港大更是躋身全球第17名,學術和科研水平堪比歐美頂尖高校。
更重要的是,香港作為(wei) 全球金融中心之一,跨國公司雲(yun) 集,畢業(ye) 生就業(ye) 機會(hui) 豐(feng) 富,薪資待遇也相當優(you) 厚。
以港大為(wei) 例,去年本科畢業(ye) 生的就業(ye) 率高達98.8%。此外,香港政府推出的高才、優(you) 才計劃,允許非本地學生從(cong) 香港高校畢業(ye) 後留港工作,甚至申請永久居民身份。
取得香港身份後,留學生不僅(jin) 能享受與(yu) 本地居民相同的社會(hui) 福利,還能讓孩子在香港享受15年免費的義(yi) 務教育,並以本地學生身份參加DSE考試,獲得學額優(you) 待與(yu) 學費優(you) 惠,甚至能以相對較低的分數考入內(nei) 地名校。
從(cong) 薪酬待遇來看,香港高校畢業(ye) 生的起薪遠高於(yu) 內(nei) 地。港大的畢業(ye) 生平均月薪高達3萬(wan) 港幣,香港中文大學畢業(ye) 生的月薪為(wei) 3.05萬(wan) 港幣,香港教育大學的月薪也達到了2.9萬(wan) 港幣。
此外,香港的留學費用相較於(yu) 英美等國家也更具吸引力。隨著英美大學學費的不斷上漲,香港高校20萬(wan) 至25萬(wan) 港幣的學費顯得更加親(qin) 民,生活成本也相對可控。
那麽(me) ,香港頂尖高校到底鍾愛怎樣的學生呢?除了硬性要求的學術成績外,香港的大學更看重學生的個(ge) 性、興(xing) 趣以及能否為(wei) 學校帶來創新與(yu) 價(jia) 值。
正如港大招生官所說:“像演員一樣隱藏自己真實麵貌的學生,是我們(men) 不敢要的。”
這意味著,申請者需要展現真實的自我,讓招生官看到他們(men) 獨特的個(ge) 性,才能脫穎而出。
香港的大學還非常看重申請者的英語能力,因為(wei) 大多數香港高校都以英語為(wei) 授課語言。
具備領導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學生,也更能憑借個(ge) 人魅力吸引招生官的注意。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