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研究生的科研生活就是每天看文獻、寫論文嗎?

對於(yu) 理工科研究生投入時間最多的應該是做實驗,絕大部分工科生的研究課題都要做實驗,或者是搞模擬仿真類的,無論哪一類,實驗或仿真才是工科生每天的日常。

做實驗、搞仿真、看文獻、寫(xie) 論文這四個(ge) 方麵就是工科生的日常,如果硬是要按照耗時程度來排名:做實驗=搞仿真>看文獻>寫(xie) 論文。

事實就是這樣,我也工科生,深刻明白這個(ge) 道理。如果你是一個(ge) 剛剛保研上的科研新生,你一定要看看下麵關(guan) 於(yu) 做科研的事實,越早知道越好。

1、文獻部分

2、實驗或者仿真部分

3、寫(xie) 論文

4、幫導師做橫向

一、文獻部分

文獻是開展課題的基礎,是了解研究領域背景和現狀的最佳工具。所以科研小白一開始就是要多看文獻,當你看夠50篇文獻後,你就知道某某領域的研究是為(wei) 了解決(jue) 啥問題、都有哪些人在研究、他們(men) 是怎麽(me) 研究的、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有哪些、問題解決(jue) 到什麽(me) 程度了、還有哪些問題待研究,這些問題我們(men) 在文獻裏都可以找到。

所以,新生肯定要花時間看吧,之所以覺得費時間,是因為(wei) 工科類的很多文獻都是英文,一開始讀起來特別難懂,一篇文獻可能要看幾小時甚至一兩(liang) 天才能搞懂。所以很多學生覺得比較費時間,但是你把研究領域的專(zhuan) 業(ye) 詞匯搞懂後,讀起來就特別快了。

而且你也會(hui) 知道很多文獻其實都不用一字一句的精讀,完全可以跳讀,就看關(guan) 鍵部分。

所以我覺得哈,除了前期搞懂文獻要花大量時間外,後麵看文獻不會(hui) 占據太多時間。

二、實驗或者仿真部分

工科類的研究課題,基本要麽(me) 就是做實驗,要麽(me) 就是搞仿真模擬,這一部分是最耗時的。看完下麵部分就知道了。

原因一:實驗或者仿真的工作量大;

做實驗通常要設置多組樣品來進行對比,最終的實驗結果要做各種測試和分析,如果始終結果不理想的話,就要反複修改參數,重新設計實驗、重新測試等,往往需要試錯很多次,對於(yu) 一些比較難的實驗,工作量是極其大的。

原因二:要有好的研究思路,還要能夠做出來才行;

好的創新點特別重要,想到一個(ge) 做完實驗還不一定可行,往往是想了幾十個(ge) ,其中真正可行的就一兩(liang) 個(ge) ,所以這期間每個(ge) 創新點的驗證實驗都很費時,要做很多次實驗才行。

原因三:實驗或者仿真的難度,還有周期比較長;

也跟課題難度和周期有關(guan) ,課題越難實也會(hui) 越難,有的專(zhuan) 業(ye) 一次實驗從(cong) 前期準備、樣品製作、測試和分析數據等周期就要一兩(liang) 個(ge) 月。

原因四:實驗和仿真要摸索很多遍,往往同一個(ge) 實驗要做很多次才能得到理想數據;

做實驗最痛苦的就是一個(ge) 實驗往往做多次才能得到想要的數據,舉(ju) 個(ge) 簡單的例子,陶瓷燒製的樣品測試發現,晶粒尺寸不達標、透光率低等,你就要反複調整燒製條件。仿真也一樣,做實驗就要一點點摸索。

總結:大部分研一的同學主要是看文獻,到了研二時,基本上時間都在做實驗上,有的同學實驗不理想的,到了研三還得做實驗。

三、寫(xie) 論文

什麽(me) 時候寫(xie) 論文?一般是在你的實驗部分做完了,或者某個(ge) 創新點的實驗部分都實現了,這時候才會(hui) 開始寫(xie) 論文。

而且寫(xie) 論文確實不是最耗時間的,我碩士期間發了幾篇小論文,也沒有覺得很耗時,第一篇小論文耗時三個(ge) 月(前前後後修改了 8次, 確實耗費了點時間);第二遍就一個(ge) 多月;第三篇也一個(ge) 月;當你把寫(xie) 論文的套路掌握後寫(xie) 起來就很快很快了。

所以對於(yu) 新手來說確實會(hui) 花費一些時間,但是有經驗後就還好。

四、幫導師做橫向

如果導師項目多的話,還會(hui) 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幹工程項目。這種目前在讀研期間特別常見,很多導師都會(hui) 在外接一些橫向課題,然後讓自己的學生幫忙幹活,錢基本都是進了導師自己的腰包,所以好多工科的研究生其實都是比較反感做橫向的。

總結

以上4部分基本就是工科讀研期間占比時間最多的部分,很多同學在實驗室幹活,基本上也趕上996的節奏了,所以總體(ti) 來說也是很辛苦的。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新加坡報稅終極指南|關鍵要點一文掌握

下一篇

盤點90%國際生踩雷美本申請的10大新誤區!說出來都是淚!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