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大幅削減科研經費!2025年可能是申博最容易的一年

新任官員上任初期常有重大變革,特朗普政府終於(yu) 對科研人員采取了嚴(yan) 厲措施。美國政府最近公布計劃,將大幅度削減科研資金,其中,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國家科學基金會(hui) (NSF)所受衝(chong) 擊尤為(wei) 嚴(yan) 重。NIH的“間接費用”上限被大幅調低至15%,遠低於(yu) 以往平均27%至28%的標準;同時,NSF的預算也遭遇近乎腰斬的大幅削減,從(cong) 91億(yi) 美元銳減至30億(yi) 美元。

今天機構來解釋一下這兩(liang) 個(ge) 政策,希望能幫到正在申博的同學們(men) ~

01、政策解讀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可以被視作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hui) (NSFC)中專(zhuan) 注於(yu) 生物醫學和公共健康領域的分支,簡而言之,它是美國負責分配生物醫學和公共健康領域政府資金的機構。所謂的“間接費用”,用更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涵蓋了設施維護、管理運營等方麵的開銷,比如實驗所需器材、水電煤氣費以及行政團隊的薪酬。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有些大學的間接費用占比極高,能超過總撥款的80%,這意味著如果NIH撥款100美元,其中80美元會(hui) 流向學校用於(yu) 上述開支,而僅(jin) 20美元直接用於(yu) 科研項目。但現在,這一間接費用的上限被嚴(yan) 格限製在了15%。

至於(yu) 國家科學基金會(hui) (NSF),它則相當於(yu) 美國在基礎科學領域,包括物理、數學、工程學、社會(hui) 學等多個(ge) 方向的政府資助機構。遺憾的是,這些關(guan) 鍵領域的預算遭受了大幅削減,減少幅度竟達到了三分之二。

首先,有些網友認為(wei) 削減的是“間接費用”,與(yu) 學院一線科研人員沒有直接關(guan) 係,甚至有人認為(wei) 這是對行政管理層的一種“懲罰”,持歡迎態度。這種想法往往源於(yu) 對學院內(nei) 部運作的不了解。實際上,行政管理層在資源分配和項目管理上擁有相當大的權力,他們(men) 有能力通過各種方式影響科研人員的工作,盡管這些操作在財務賬麵上可能顯得複雜。

其次,有網友樂(le) 觀地認為(wei) 這一切都是白擔心,因為(wei) 法官已經駁回了相關(guan) 決(jue) 定。然而,這種觀點基於(yu) 對新聞事件的片麵理解。特朗普政府目前正在推進的三項重大舉(ju) 措包括:一是暫停NIH的研究會(hui) 議,二是停止NSF的資金撥款,三是考慮中止當前正在進行中的項目。而法官所駁回的僅(jin) 僅(jin) 是第三項提議,前兩(liang) 項措施極有可能即將實施。

02、美國科研資助政策調整要點解析

NIH資助機製改革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宣布將間接成本(Facilities & Administrative Costs)補償(chang) 上限由現行平均27-28%調整為(wei) 15%。間接成本包含科研基礎設施維護、行政管理及公共資源使用等必要開支。

根據美國大學協會(hui) (AAU)2022年度報告,全美研究型大學平均間接成本補償(chang) 率為(wei) 56.3%,其中生物醫學領域因實驗設備維護需求較高,實際補償(chang) 率普遍超過70%。

NSF預算結構調整

國家科學基金會(hui) (NSF)2025財年預算草案顯示,基礎科學領域撥款擬從(cong) 91億(yi) 美元縮減至30億(yi) 美元。該調整主要影響數學、物理、工程等學科方向,據NSF 2023年報數據,這些領域每年支持約12,000項研究課題,涉及全美300餘(yu) 所高校的科研團隊。

03、政策調整對博士培養(yang) 的鏈式效應

人才培養(yang) 容量的結構性收縮

基於(yu) 科研投入與(yu) 博士培養(yang) 的正相關(guan) 模型(Zucker et al., 2023),經費縮減將導致:

  • 實驗型學科(如分子生物學)招生規模預計下降40-50%
  • 理論型學科(如理論物理)博士後崗位減少約35%
  • 交叉學科項目首年獲批率可能低於20%

科研生態係統的適應性變革

高校將優(you) 先保障核心實驗平台的持續運行(MIT Technology Review, 2024)

科研團隊趨向小型化、協作網絡化(Nature Index 2024)

儀(yi) 器共享率預計提升至85%以上(AAAS預測數據)

04、全球科研人才培養(yang) 格局演變

北美地區機遇窗口

盡管麵臨(lin) 預算調整,美國頂尖研究機構仍保持顯著優(you) 勢:

  • 常春藤聯盟院校科研基金池規模維持年均3%增長
  • 國家實驗室體係(如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保持穩定資助
  • 產業界聯合培養項目數量同比增長18%(NSF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ers數據)

亞(ya) 太地區發展態勢

中國自然科學基金委(NSFC)2024年度預算同比增長7.2%,重點支持:

  • 量子信息科學(+25%)
  • 合成生物學(+18%)
  • 人工智能基礎理論(+22%)

同時啟動"博新計劃"等人才專(zhuan) 項,海外歸國學者獲資助率較本土培養(yang) 者高14個(ge) 百分點(NSFC 2023年報)

05、25年或成為(wei) 未來申博最容易的一年

昨晚與(yu) 幾位正在申請美國博士後職位的同學及準備攻讀博士學位的師弟交流,普遍反映“資金緊張,仍在尋覓中”。

預計該政策實施後,美國的博士招生名額將大幅度減少,降幅或超過50%;同時,由於(yu) 資金短缺,新科研項目將無法啟動,進而使得招生名額進一步縮減。此外,隨著當前國際形勢的變化,美國可能會(hui) 更加傾(qing) 向於(yu) 錄取本土博士生。

還有一個(ge) 值得注意的影響是,那些以往較多招收中國學生的華人導師也將麵臨(lin) 更大的困難,甚至可能引發一股歸國潮,這將進一步加劇中國學生的競爭(zheng) 壓力。

那麽(me) 國內(nei) 情況又如何呢?同樣不容樂(le) 觀。

首先,很多同學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隻能繼續“內(nei) 卷”,碩士畢業(ye) 生選擇攻讀博士學位,博士畢業(ye) 生則選擇繼續從(cong) 事博士後研究,仿佛隻要還沒走出校門,就不算真正“畢業(ye) ”。

其次,大量因無法赴美而留在國內(nei) 的同學將麵臨(lin) 更加激烈的競爭(zheng) 。畢竟,科研工作的開展終究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既然美國方麵資金匱乏,那麽(me) 國內(nei) 就成了唯一的資金來源。然而,國內(nei) 資金同樣緊張。雖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總量在逐年增加,但申請人數也在不斷攀升,導致資助率反而呈現下降趨勢。

因此,整體(ti) 趨勢表現為(wei) 資金日益減少,競爭(zheng) 愈發激烈。對於(yu) 有意申請博士學位的同學來說,2025年或許是一個(ge) 不錯的時機,趁著歸國潮尚未全麵展開、競爭(zheng) 相對較小的階段,盡快加入這個(ge) 行列。

06、戰略申請建議

差異化定位策略

聚焦中美聯合培養(yang) 項目(如CSC-密歇根大學聯合獎學金)

關(guan) 注產(chan) 業(ye) 界資助課題(如Google AI Research Scholars Program)

開發跨學科研究方案(NSF Convergence Accelerator模式)

時間窗口把握

2025年申請季將呈現獨特機遇:

  • 美國高校為維持科研產出可能擴大國際生比例
  • 國內"雙一流"建設高校迎來驗收期,人才需求旺盛
  • 歐盟"地平線歐洲"計劃進入第二階段實施

全球科研版圖正處於(yu) 動態重構的關(guan) 鍵階段,建議青年學者建立三維評估體(ti) 係(學術前沿識別力、資源整合力、職業(ye) 規劃前瞻性),把握政策調整期的結構性機遇。2025年作為(wei) 科研人才培養(yang) 的轉折節點,將為(wei) 係統化準備的申請者提供跨越式發展契機。

以上就是機構申請部老師分享美國大幅削減科研經費對留學的影響。想要申請的小夥(huo) 伴要開始著手準備啦!希望能幫助到正在申博的同學~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TOC 課程全新升級 | “Your Voice” 三級進階體係塑造未來領袖!

下一篇

國自然“過會”評審階段最看重哪些方麵?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