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美本申請的早申結果已經全都出了,早申的學校主要分為(wei) 兩(liang) 類:ED和EA。前者隻能申請一所學校,錄取了就得去;後者雖然能更早知道結果,但被錄取後可以選擇不去,等收到其他學校的錄取結果後再做決(jue) 定。
早申請的設置對學校而言也很好,一方麵可以通過第一輪申請了解今年整體(ti) 申請孩子的情況,掌握一定的主動權來決(jue) 定發放offer的數量和標準,從(cong) 而設定當年的申請基準線,另一方麵也能保證一定的入讀率。
因此學生如果要參與(yu) 早申,尤其是ED,就一定要選擇自己很想去的,適合自己的學校。這個(ge) 選擇過程往往比許多家庭預想的要複雜得多。
在前期入項目麵談的時候,我都會(hui) 問孩子有沒有想去的學校,很多時候孩子都會(hui) 說“想去一個(ge) 前50或前30的大學”。而當我進一步追問是否有具體(ti) 的目標學校時,他們(men) 通常表示沒有。
再轉頭問家長,爸爸媽媽的回答也一樣,基本是圍繞排名給一個(ge) 範圍,就像對待高考那樣簡單地考慮“是上985還是211”。這些回答說明家長和孩子對學校的了解還不夠深入,更別說要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名校了。
在如今大家都很看重各項成績的情況下,學校與(yu) 學生是否匹配會(hui) 成為(wei) 關(guan) 鍵因素。
01
之前拿到康奈爾動物科學錄取的Sara,從(cong) 10年級就開始探索自己想要學習(xi) 的專(zhuan) 業(ye) ,在進入11年級之前確認了動物科學,隨即開始了選校。因為(wei) 時間相對充裕,我們(men) 有一年的時間好好看學校,選校名單從(cong) 初篩的近30所學校,最終縮減到10所左右。康奈爾大學作為(wei) 藤校,擁有全美排名第一的動物科學專(zhuan) 業(ye) 。
作為(wei) 學院製的大學,康奈爾非常看重孩子對專(zhuan) 業(ye) 的篤定,熱情和圍繞專(zhuan) 業(ye) 所做的探索。Sara從(cong) 10年級就開始規劃,順利拿到了錄取。
這個(ge) 案例值得關(guan) 注的是,Sara在申請加州係統的UCLA和伯克利時都收到了拒信。這讓一些家長感到詫異,因為(wei) 康奈爾的聲譽和排名都高於(yu) 這兩(liang) 所學校,按理說應該能獲得排名較低學校的錄取。
但這恰恰說明了我們(men) 一直強調的匹配度的情況。公立大學更注重學術成績和基本功,而Sara的優(you) 勢在於(yu) 課外活動,特別是她對動物保護的投入和深刻理解,這正是康奈爾這個(ge) 專(zhuan) 業(ye) 所看重的。
另外從(cong) 康奈爾的文書(shu) 題目,課程設置你都能感覺到這個(ge) 專(zhuan) 業(ye) 和Sara的完美適配。如果忽略了“匹配”這個(ge) 關(guan) 鍵因素,隻看自身的硬性條件和學校排名,可能就會(hui) 錯過康奈爾。
機構名校分享會(hui) 上Sara分享自己的申請經曆
小程今年收獲了牛津大學機械工程專(zhuan) 業(ye) 的錄取,孩子對該專(zhuan) 業(ye) 的熱情極大,甚至到了排他的程度——除了相關(guan) 內(nei) 容,他基本上對其他事物都不感興(xing) 趣。在申請的那個(ge) 暑假,他媽媽還和導師商量要不要和其他孩子一樣再參加一個(ge) 公益活動。溝通之後,我們(men) 都認為(wei) 沒有必要。他的形象、氣質,就是牛津這樣的傳(chuan) 統精英大學所欣賞的:對機械工程的熱愛,對學術的敬畏,和能沉下心來的專(zhuan) 注思考。有時候有點悶,但在和導師聊專(zhuan) 業(ye) 的時候,他整個(ge) 人都是發光的。
作為(wei) 導師,從(cong) 申請材料的建議到麵試的輔導,就是要幫助孩子展示出這樣的鮮活形象。
麵試之後,小程說有點拿不準,和其他申請牛津的學生相比,他覺得自己104的托福分數並不高。但我和導師們(men) 都對他充滿信心。雖然每年準備申請牛劍的孩子不少,但越是頂尖學校就越看重學生和學校的匹配度——這也是很多學校會(hui) 設置麵試環節的原因。在這些優(you) 秀學生的競爭(zheng) 中,學校不會(hui) 隻看成績和競賽成果,招生官能從(cong) 中看出申請者與(yu) 學校的理念是否“匹配”。果然,沒過多久小程就收到了牛津的offer。
有趣的是,和Sara的情況相似,小程在拿到牛津錄取後反而被普渡大學拒了。他媽媽也覺得奇怪,不明白為(wei) 什麽(me) 牛津都認可了,卻沒有被普渡錄取。其實這還是“匹配”的問題。
02
除了這些頂尖名校的錄取,其他名校是不是對匹配的要求相對較低呢?今年申請的小涵,就讀的高中不是第一梯隊的,但是他的校內(nei) 成績很好,托福、SAT都達到了110,1500左右的高分,對社會(hui) 科學的專(zhuan) 業(ye) 選擇也很清晰,選校就成為(wei) 了關(guan) 鍵。
在提交材料的前幾周,小涵有些焦慮,希望ED能下車,直接被錄取。遺憾的是,小涵最終搜尋多方信息(包括學校老師,網上信息等),決(jue) 定早申紐約大學。但老師們(men) 都了解小涵,他的特點並不適合NYU,結果在12月15號ED1公布時收到了拒信。
他之所以會(hui) 這樣選擇,是因為(wei) 他的學校往年的NYU錄取情況還不錯,他的校內(nei) 成績也好,綜合評估來看應該沒有問題。確實,如果隻看成績,排名和錄取難度,會(hui) 覺得這是一個(ge) 能早下車的選擇,但這個(ge) 選擇卻忽略了學生的個(ge) 人特點和學校之間的匹配度。和小涵麵談複盤後,調整策略,很快就發現了真正適合他的塔夫茨大學。
小涵在學術上的專(zhuan) 注力,能延遲滿足,看文章和做事情都不急於(yu) 求成。在文書(shu) 寫(xie) 作階段,即使老師們(men) 都認為(wei) 文書(shu) 已經很好了,他仍然堅持修改,直到達到自己心中的完美標準。他身上的踏實,求真,向上,對社會(hui) 科學的鑽研和希望從(cong) 交叉學科設置解決(jue) 現實問題的理想,很符合塔夫茨這所人文社科享譽盛名的大學的氣質。
就在前幾天,小涵如願在ED2階段收到了塔夫茨的錄取,錄取後孩子對塔夫茨是越看越喜歡,已經開始計劃選課,還準備讀雙專(zhuan) 業(ye) 。看到塔夫茨的大象吉祥物後,甚至還熱情地和身邊的朋友分享這頭大象的來源。
我們(men) 和小涵還有小涵爸媽聊,大家都覺得被NYU拒絕反而是件好事,不然他可能去了因為(wei) 不適應還得轉學。
“匹配”聽起來並不複雜,一方麵足夠了解自己,一方麵足夠了解學校。但在實際申請的過程中,留學家庭在麵對鋪天蓋地的信息時,容易感到壓力和焦慮,很多時候反而忽略了要關(guan) 注自己,自我探索,而是過於(yu) 關(guan) 注其他學生在做什麽(me) ,忽視了了解自己的重要性。
同樣,作為(wei) 申請團隊,也應該踏實下來陪伴孩子。通過多次深入麵談、保持耐心傾(qing) 聽,細致發掘每個(ge) 學生的獨特特點,了解各所學校的細節。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