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是?
青少年通常指12-20歲間人群,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指青少年在情感、行為(wei) 、認知、社會(hui) 交往等方麵的良好狀態,能夠適應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挑戰,發展健康的自我認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an) 係,並有效應對壓力和困難。隨著青春期的到來,青少年經曆一係列生理、心理和社會(hui) 變化,這些變化往往影響他們(men) 的心理健康狀況。
為(wei) 什麽(me) 青少年心理健康重要?
家庭在心理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什麽(me) 影響?
青少年在這一年齡階段會(hui) 經曆對自我身份的探索,尋找個(ge) 人社會(hui) 角色與(yu) 價(jia) 值觀。這一過程往往伴隨著一定程度的困惑和迷茫。心理學家埃裏克森提出,青少年階段是“身份與(yu) 角色混淆”的時期,他們(men) 在這一階段試圖回答“我是誰”的問題。
成功的自我認同構建有助於(yu) 青少年在未來發展中找到穩定的方向和意義(yi) 。
同時,這一時期的情緒波動最為(wei) 明顯。由於(yu) 青春期的荷爾蒙變化、社會(hui) 期望和家庭壓力等因素,青少年常常經曆情緒上的波動,如易怒、焦慮、抑鬱和孤獨感,可能表現出狂躁或敏感的性格特點和行為(wei) 特征[1],需要人們(men) 多加關(guan) 注和正麵引導。
當今青少年多奔波在家到學校的兩(liang) 點一線上,除了在學校與(yu) 老師同學的相處,家庭便占據了青少年大於(yu) 50% 的生活,在青少年的成長階段中家庭環境占據大多數時間,因此對其健康成長有著舉(ju) 足輕重的影響地位。
而家庭支持則被證明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影響。溫暖、關(guan) 愛的家庭環境能夠幫助青少年建立更強的情感安全感,減少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研究表明,父母的情感支持和鼓勵能夠緩解青少年麵臨(lin) 的壓力,從(cong) 而增強其應對挑戰的能力和自我效能感[2]。
人們(men) 成年後的親(qin) 密關(guan) 係相處方式也往往鏡像反應了青少年時期與(yu) 父母的相處方式。隨著2011年雙獨二胎政策,2013年單獨二胎政策,及2016年1月全麵二孩政策的逐步實施[3],現今 “10一代”的許多青少年正在逐步脫離獨生子女的狀態,轉為(wei) 二胎、多孩二胎家庭。因此家庭中的相處模式及青少年自我療愈值得深思。
獨生家庭與(yu) 多孩家庭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的主要區別?
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采訪150+青少年我們(men) 得出,大於(yu) 70% 青少年有焦慮情緒, 約60% 青少年有抑鬱情緒等心理壓力。在焦慮程度上獨生子女與(yu) 非獨生子女有顯著差異:獨生子女焦慮程度往往高於(yu) 非獨生子女。
這一焦慮情緒多源於(yu) 父母長輩對獨生子女抱有的較高關(guan) 注和期望以及對未來ta獨自照料家庭的心理和經濟負擔。通過問卷調查當今青少年這一維度問題時,相當一部分獨生子女認為(wei) 父母給予他們(men) 過高的期望,這讓他們(men) 壓力很大。父母的期望和壓力集中在一個(ge) 人身上。這種高度的期望可能導致青少年承擔過多的責任,產(chan) 生心理負擔[4]。
此外,兄弟姐妹是兒(er) 童和青少年生活中重要的情感支持來源之一。研究表明,兄弟姐妹關(guan) 係的溫暖程度與(yu) 孤獨感為(wei) 負相關(guan) ,這表明兄弟姐妹關(guan) 係可以為(wei) 個(ge) 體(ti) 提供情感支持,降低孤獨感,從(cong) 而對心理健康產(chan) 生積極影響。相較於(yu) 非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作為(wei) 情感支持的來源,這也可能加劇其情緒問題和焦慮感。
為(wei) 何女性在多孩家庭中有更多心理壓力?
在對多孩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檢驗中發現,有弟弟的女性的獨立自主與(yu) 分享欲維度得分顯著高於(yu) 沒有弟弟的女性。這一結果可能源於(yu) 社會(hui) 固有的傳(chuan) 統思想,即弟弟作為(wei) 家中獨子有著更濃的傳(chuan) 宗接代的意味,長輩更加關(guan) 注弟弟,導致有弟弟的長姐需要培養(yang) 更加獨立自主的精神以照顧好自己和家人。
這一現象也與(yu) 中國文化中“長姐如母”的家庭角色代償(chang) 效應有密切的關(guan) 係。“長姐如母”的概念曆史悠久,長姐在家庭中扮演著類似母親(qin) 的角色,對弟弟妹妹們(men) 給予關(guan) 愛、照顧和教導。特別是在存在性別偏好情況的家庭中,這種情況下對家庭中“長姐”的要求會(hui) 更多[5]。因此,對女性特殊的角色期望和文化背景強化了長姐的照顧者角色,尤其是當“長姐”在青少年時期,她們(men) 需要在照顧自己的同時照顧他人,這使得她們(men) 在分享和關(guan) 懷他人方麵表現得更為(wei) 突出,也更加獨立自主。
青少年該如何應對家庭矛盾和心理困擾?
(一) 正麵表達困擾
在有情緒的爭(zheng) 吵後嚐試正麵溝通,挑明核心問題所在。如果無法與(yu) 家人正麵溝通可以嚐試以書(shu) 麵的形式留言。
雖然在當今的文化環境很難有對等的溝通,但冷戰隻會(hui) 使壓力在心理積累,對心理健康有害。我們(men) 內(nei) 心像一個(ge) 杯子,而這些衝(chong) 突所導致的壓力像水,有時不去解決(jue) 好似風平浪靜,但日積月累總會(hui) 有水溢出杯子,情緒爆發的時候。此時可以嚐試以下方式來舒緩、發泄我們(men) 的情緒:
(二) 正確的發泄、緩解方式
可以通過運動、閱讀,與(yu) 好友聊天等等渠道,找到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幫助自己釋放壓力,保持身心的平衡。
(三) 向外界尋求幫助
學會(hui) 在自己需要的時候尋求他人幫助,不管是朋友、老師、親(qin) 人等。傾(qing) 訴和得到理解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治愈力量。如感覺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並給日常生活帶來困擾,建議嚐試專(zhuan) 業(ye) 心理谘詢或精神科等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人員幫助。
(四) 積極看待家庭、心理問題
家庭衝(chong) 突和心理上的困擾都是生活中正常的插曲,不需要有所羞愧,可以嚐試著積極解決(jue) 問題,說不定會(hui) 看到世界不一樣的另一麵。
尋求專(zhuan) 業(ye) 心理援助是如發燒去醫院一樣合理、正當的自我幫助行為(wei) ,不需要對他人的看法有所擔憂。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接納自己和家庭的不完美,並努力尋求自己熱愛的發展方向。
引用文獻:
[1] Steinberg, L. (2005).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development in adolescence. In A. J. Sameroff, M. Lewis, & S. M. Miller (Eds.), Handbook of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 (pp. 410-430). Springer.
[2] Cole, P. M. , Michel, M. K. , & Teti, L. O. . (1994).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ysregulation: a clinical perspective. Monogr Soc Res Child Dev, 59(2-3), 73-100.
趙潔,& 張亮. (2019). 家庭支持與(yu) 青少年心理健康:情感溫暖與(yu) 鼓勵的作用. 兒(er) 童與(yu) 家庭研究雜誌,28(4), 1045-1056.
[3]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629458598058647092.html(2024)
[4] 詹啟生, 程諾, 李秒, & 薛豔玲. (2017). 獨生子女與(yu) 非獨生子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比較.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9).
[5] 梁文豔,何茜. (2025). 擁有兄弟姐妹如何影響青少年的認知能力和主觀幸福感?《華東(dong) 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43(1), 81-95.
呂文煜. (2022). 多子女家庭同胞關(guan) 係影響因素及作用過程的質性研究. 心理學進展, 12(3), 8.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