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men) 邀請到現就讀於(yu) 牛津大學物理專(zhuan) 業(ye) 的 Kim學長,分享他在牛津的成長與(yu) 收獲。
牛津大學物理專(zhuan) 業(ye)
Kim學長
◆2023 entry牛津大學物理專(zhuan) 業(ye) ;
◆年級:大二;
◆機構全案學生;
◆2022、23年機構牛劍營TA;
Part 1入學牛津前的憧憬與(yu) 入學後的變化
牛津大學物理專(zhuan) 業(ye)
Kim學長
在踏入牛津校園之前,我對做了不少功課,像是了解要學的科目、大體(ti) 的課程設計這些。
等真的進入牛津學習(xi) 後,我發現教學的細節和重點設置上和我想的有一些出入就拿某些知識點來說,我沒想到牛津會(hui) 把它們(men) 作為(wei) 重點來教學,而其他學校可能就不會(hui) 這麽(me) 側(ce) 重。
這讓我深刻體(ti) 會(hui) 到,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重點,進入大學後,得快速適應這些變化。
申請大學期間,我修讀的諸多課程為(wei) 後續的大學學習(xi) 提供了極大助力,特別是在數學與(yu) 物理思維的塑造上。高中物理較少涉及複雜數學應用,而大學物理則以數學方法作為(wei) 解題根基。
機構課程幫我提前構建了這種思維模式,其內(nei) 容與(yu) 大學一學期的不少課程重疊。以至於(yu) 在學習(xi) 大一課程時,許多知識我都感到熟悉,學起來更為(wei) 輕鬆,信心也更足 。
Part 2牛津物理專(zhuan) 業(ye) 的課程與(yu) 考試
牛津大學物理專(zhuan) 業(ye)
Kim學長
牛津大學物理專(zhuan) 業(ye) 的課程設置,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樣。這裏的課程不太自由,大部分都是必修課,選修課隻有很少一部分,感覺就像在念“大號高中”。
不過,這種設置也有它的好處。
因為(wei) 牛津有Tutorial係統,固定的必修課方便學校組織教學,教授們(men) 也能更好地兼顧學生。要是選課太多太雜,教授們(men) 可能就沒辦法很好地關(guan) 注到每一個(ge) 學生的學習(xi) 情況了。(劍橋是Supervision)
說到上課,大課(Lecture)時,教授們(men) 像打卡上班,上完就走,不主動追問,很難有交流機會(hui) 。但很多同學一般會(hui) 在lecture結束的時候去追問教授,不僅(jin) 能解決(jue) 疑問,還能在教授麵前混個(ge) 眼熟,方便以後申請他的組的科研。小課(Tutorial)則不同,氛圍類似高中一對一輔導,每回僅(jin) 有兩(liang) 名學生。教授會(hui) 批改作業(ye) 並詳細講解,極為(wei) 負責。可惜Tutorial課是很少的,一周兩(liang) 三個(ge) 小時,學好物理還得靠課下自學。
牛津考試一年一次,成績全由這次考試決(jue) 定,壓力極大,大家隻得拚命刷題,內(nei) 卷嚴(yan) 重。一旦考砸,一年努力就白費了。
另外,牛津考試不提供答案,讓人頭疼。我們(men) 通常會(hui) 和好幾個(ge) 朋友組刷題小組,刷完找時間一起對答案、交流討論 。
不過呢,考試的難度比平時學的內(nei) 容要簡單一些,Tutorial裏講的很多難題,考試的時候一般不會(hui) 出現。就像大一的某些課程作業(ye) 裏的難題,在考試裏就很少見到,所以大家也不用太擔心,隻要把重點知識掌握好就行。
Part 3中國學生在牛津的情況
牛津大學物理專(zhuan) 業(ye)
Kim學長
在牛津,物理係的中國學生相對較多。由於(yu) 中國學生理科普遍較強,且物理係申請難度比數學係稍低,所以選物理係的同學更多。
除物理係外,工程係、數學係的中國學生數量也不少,化學係亦是如此。整體(ti) 而言,中國學生約占總學生數的 20%,不同學院的中國學生數量差異明顯。像我所在學院,中國人較少,大三、大二、大一每屆約五人,下一屆新入學的貌似僅(jin) 三四人。而部分學院,一屆能有 10-15 個(ge) 中國學生 。
Part 4未來發展的規劃與(yu) 思考
牛津大學物理專(zhuan) 業(ye)
Kim學長
對於(yu) 未來發展,物理係很多同學從(cong) 大一開始就打算轉金融,為(wei) 此做了不少金融實習(xi) 。不過我目前沒這打算,更想在學術道路繼續探索。
在物理係,想走學術讀博之路,優(you) 秀同學一般從(cong) 大一就開始找科研機會(hui) 。很多同學大一就會(hui) 開始找科研機會(hui) ,但是由於(yu) 大一比起大二大三的學生,競爭(zheng) 力不夠,所以很難找到,隻有年級頂尖的人才能大一就找到。
據我觀察,物理係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同學,在大二的時候至少會(hui) 有一段科研經曆。
如果有學弟學妹是理工科專(zhuan) 業(ye) ,未來想轉金融,這是可行的。在理工科中,數學、物理、計算機等專(zhuan) 業(ye) 轉金融相對更具優(you) 勢,其培養(yang) 的數學方法和思維模式,在量化金融領域大有用武之地。
許多同學入學前就規劃好轉金融,所以上大學後,即便讀理工科專(zhuan) 業(ye) ,也會(hui) 利用假期和課餘(yu) 學習(xi) 金融知識,積極申請金融實習(xi) ,為(wei) 職業(ye) 轉變做準備 。
Kim在牛津的樂(le) 隊活動
Part 5回憶牛劍營,收獲滿滿
牛津大學物理專(zhuan) 業(ye)
Kim學長
我在機構上了牛劍營、秋季課、重點班等好多課程 。
牛劍營課程讓我印象尤為(wei) 深刻,它著重提升數學與(yu) 物理綜合素養(yang) 。大量計算作業(ye) 使我的計算能力大幅提升,為(wei) 物理學習(xi) 築牢根基,學起物理輕鬆許多。課程中的物理部分全麵介紹物理學基礎,雖不深入但涵蓋各領域,幫我構建起對物理的整體(ti) 認知與(yu) 物理思維。其中一些物理題目頗具難度,掌握後對物理的理解更上一層樓。
秋季課與(yu) 重點班主要培養(yang) 運用數學方法解決(jue) 物理問題的思維模式。導師引導我們(men) 用數學思維思考物理問題,再探討物理結論及意義(yi) 。這種思維模式的建立,對我大學學習(xi) 助力極大。大學物理常用數學方法推導、解題,機構 打下的基礎讓我能迅速適應大學學習(xi) 節奏。
這些課程裏的很多知識點,在大學學習(xi) 中都能用到。比如說牛劍營課程裏的微積分、微分方程,在牛津一學期的數學課裏都有涉及。還有力學部分,也和大一的課程內(nei) 容有很多重合。這些重合的知識點,讓我在大學學習(xi) 的時候更有底氣,也更有信心學好物理。
Part 6從(cong) 學生到助教的身份轉變
牛津大學物理專(zhuan) 業(ye)
Kim學長
我在機構當過兩(liang) 次Teaching Assistant,身份轉變極大地影響了我,讓我對學習(xi) 和教學有了全新認知。
做學生時,隻需專(zhuan) 注自身學習(xi) ,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e) 與(yu) 任務。成為(wei) Teaching Assistant後,我開始從(cong) 老師視角思考。像ZSY導師,設計課程時十分用心,從(cong) 題目出發,依據解題所需方法和知識點規劃課程內(nei) 容。他覺得學生掌握這些關(guan) 鍵內(nei) 容,才能解決(jue) 相應問題,所以課上重點講解。
做助教期間,我參與(yu) 題目設計,由此更深刻理解老師的教學意圖。每道題都蘊含著老師期望學生掌握的知識與(yu) 技能。這使我自己學習(xi) 時,也學會(hui) 從(cong) 題目角度分析,思考考查的知識點與(yu) 解題方法,進而更好地掌握知識。
這次身份轉變,宛如打開一扇新窗,讓我看到學習(xi) 與(yu) 教學的別樣一麵 。
我也建議學弟學妹們(men) ,在學習(xi) 的過程中,可以嚐試從(cong) 老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會(hui) 對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
就像在模擬麵試的時候,自己出題,通過設計題目的流程和提問點,不僅(jin) 能幫助其他同學,自己也能對知識有更全麵的掌握,這其實就是費曼學習(xi) 法的一種應用,教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學得更好。
Part 7Kim與(yu) 亦師亦友的ZSY
牛津大學物理專(zhuan) 業(ye)
Kim學長
在機構學習(xi) 時,ZSY導師對我影響極大。
起初,我覺得ZSY好嚴(yan) 厲,是典型的 “嚴(yan) 師”,每次上課我都小心翼翼,生怕出錯。但漸漸我發現,ZSY的課堂氛圍輕鬆幽默,他會(hui) 用生動有趣的例子講解複雜物理知識,讓我們(men) 在愉悅氛圍中學習(xi) 。教學內(nei) 容硬核,卻毫無壓抑之感 。
ZSY的教學理念特別純粹,他不是那種隻追求把學生送進牛校的功利型導師。他就是真心地想把數學和物理知識傳(chuan) 授給我們(men) ,用他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引導我們(men) 去探索物理的奧秘。但是神奇的是,他的學生卻有很多都進入了牛劍,這大概就是所謂的 “無心插柳柳成蔭” 吧。
ZSY的課程題目都是由他精心設計或改編,從(cong) 不拿現成題目敷衍。這些題目旨在提升我們(men) 的解題能力,每一道都經他深思熟慮,融入了希望我們(men) 掌握的知識點與(yu) 解題方法。
上完重點班課程,每次收到他布置的作業(ye) ,我都能體(ti) 會(hui) 其良苦用心。借助這些作業(ye) ,我的解題能力大幅提升,數學和物理素養(yang) 也在無形中得以提高。
ZSY不僅(jin) 在學習(xi) 上對我們(men) 嚴(yan) 格,生活中也格外關(guan) 心大家。他雖不常把關(guan) 心的話掛在嘴邊,但諸多小事都能體(ti) 現他的在意。學習(xi) 期間,他留意著每個(ge) 同學的狀態,一旦發現誰壓力大或學習(xi) 狀態欠佳,就私下和後勤溝通,讓後勤去關(guan) 心同學。甚至有時淩晨兩(liang) 點,他還在關(guan) 心因學習(xi) 壓力大失眠的同學。他就是這樣一位看似嚴(yan) 厲,實則內(nei) 心無比溫暖的老師。
Part 8給學弟學妹的建議
牛津大學物理專(zhuan) 業(ye)
Kim學長
首先,一定要盡早培養(yang) 自學能力。我剛開始自學時十分痛苦,看教材常常看過就忘,感覺一無所獲。後來才明白,自學能力涵蓋理解能力、學習(xi) 方法選擇等,遠不止看書(shu) 這麽(me) 簡單。例如,要學會(hui) 判斷該看幾本教材,是深入鑽研一本,還是多看幾本拓寬視野;還要思考看教材與(yu) 看Lecture Notes哪種方式更有效 。
每個(ge) 人的學習(xi) 方式都不一樣,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旦找到了,學習(xi) 效率就會(hui) 飛速提升。自學能力,在大學學習(xi) 中尤為(wei) 重要,因為(wei) 大學的課程更多地需要我們(men) 自己去探索和研究。
在課程學習(xi) 上,大部分課程固然重要,但心裏要有取舍,畢竟並非每門課程的所有內(nei) 容都適合自己。以我為(wei) 例,我不喜歡Optics,便將精力集中於(yu) 掌握基礎知識,避免過度投入時間精力。而對感興(xing) 趣且覺得有用的部分,則多花心思學習(xi) 。如此既能滿足學業(ye) 要求,又能培養(yang) 學科興(xing) 趣與(yu) 特長 。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