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隱藏]
其實,評審專(zhuan) 家在海量申請書(shu) 中挑選出值得資助的項目,往往隻有短短幾分鍾來判斷一份申請的優(you) 劣。
那麽(me) 在這有限的時間裏,你的研究內(nei) 容的價(jia) 值固然重要,但語言的規範性也一樣起著關(guan) 鍵作用。
所以說,一份表達精準、邏輯嚴(yan) 密、格式考究的活頁,不僅(jin) 讓評審人讀得順暢,更能傳(chuan) 遞出申請者深厚的學術功力。
但是,許多申請者在撰寫(xie) 時忽視了這一點,導致明明有價(jia) 值的研究,因為(wei) 語言問題而被篩掉。
如何在語言層麵讓評審人一眼看出你的功力,這值得你去好好注意。
避免掉入“學術味”誤區
不少申請者誤以為(wei) ,學術寫(xie) 作就是堆砌複雜術語,或用冗長句式展現“學術感”,結果反而降低了可讀性,這樣可能會(hui) 適得其反。
事實上,真正的學術語言講求簡潔、準確和客觀。所謂簡潔,並不是一味壓縮字數,而是去掉冗餘(yu) ,避免模糊表達。
例如:“本研究對相關(guan) 文獻進行了係統梳理,並基於(yu) 理論框架進行深入探討”,這樣的表述就比“本研究對文獻進行了較為(wei) 係統的梳理,並在一定程度上基於(yu) 理論框架展開了深入探討”更具學術性。
減少“較為(wei) ”“一定程度上”等不必要的修飾詞,能讓句子更有力量。
準確性是學術寫(xie) 作的核心。例如,“本研究探討了該政策的社會(hui) 影響”可能過於(yu) 籠統,如果能改為(wei) “本研究基於(yu) A、B、C三個(ge) 維度,分析該政策對城鄉(xiang) 收入差距的影響”,則邏輯更清晰,內(nei) 容也更具體(ti) 。
選用最符合研究內(nei) 容的詞語,是學術功力的體(ti) 現。
客觀性要求寫(xie) 作避免主觀化表達。例如,“本研究極具創新性”這樣的表述過於(yu) 武斷,而“本研究通過A方法,首次在B領域引入C變量,從(cong) 而拓展了D理論的適用性”則更具說服力。
評審人並不需要作者直接告訴他們(men) 研究有多重要,而是希望從(cong) 數據和論證中得出結論。
那些常見的語言問題
評審人麵對上百份申請,閱讀過程中遇到語言問題,很容易會(hui) 讓評審人質疑申請者的學術能力。因為(wei) 一個(ge) 申請人連語言都處理不好的話,他的科研能力肯定很容易會(hui) 被判為(wei) 不足。
最常見的問題之一是邏輯混亂(luan) ,表達不清。邏輯混亂(luan) 通常體(ti) 現在論述跳躍、因果關(guan) 係不清晰、核心論點埋在冗長的敘述中,導致評審人無法迅速抓住重點。
另一大問題是措辭模糊,缺乏學術精準度。學術研究講求界定清晰,而不少申請書(shu) 在關(guan) 鍵概念上含糊不清。
例如,“本研究可能對該領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yi) ”這樣的表述沒有信息量,評審人很難判斷“可能”有多大,“一定”又是什麽(me) 標準。更好的表達應是:“本研究基於(yu) X理論,提出了Y方法,為(wei) 該領域的Z問題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
此外,冗長、重複、堆砌術語也是常見問題。一些申請者誤以為(wei) 長句更“學術”,但實際上,長句往往降低了可讀性。
如果一個(ge) 觀點可以用20個(ge) 字表達清楚,非要寫(xie) 成50個(ge) 字,反而削弱了表達的力度。好的學術寫(xie) 作應當是精準而有力的,而不是用複雜句式來製造“學術感”。
如何通過語言展現學術功力
評審專(zhuan) 家不僅(jin) 僅(jin) 是在審查研究內(nei) 容,他們(men) 通過語言風格來判斷申請者的學術素養(yang) 。語言不僅(jin) 僅(jin) 是傳(chuan) 遞信息的工具,它同時塑造了申請者的形象。
要讓評審人從(cong) 語言中感受到申請者的學術功力,關(guan) 鍵在於(yu) 精煉表達、邏輯嚴(yan) 密、格式嚴(yan) 謹。好的申請書(shu) 通常具備以下特點:
一是結構清晰,邏輯嚴(yan) 密。每個(ge) 部分都圍繞核心研究問題展開,論述層層遞進,而不是東(dong) 拚西湊。可以使用“本研究首先……其次……最後……”這樣的句式引導邏輯關(guan) 係,使文本連貫有序。
二是用詞精準,不留語言漏洞。避免模棱兩(liang) 可的表述,如“可能”“某種程度上”“一定程度上”,而是直接提供證據支持觀點。
三是格式嚴(yan) 謹,無錯別字和標點錯誤。排版整潔、字體(ti) 統一、文獻格式規範,能讓評審人對申請者的嚴(yan) 謹態度產(chan) 生好感。錯別字、標點混亂(luan) 、不統一的行款格式,則會(hui) 降低評審人對申請者的信任度。
四遣詞造句自然流暢,不矯揉造作。好的學術寫(xie) 作既嚴(yan) 謹又流暢,避免生硬的翻譯腔或機械堆砌術語。可以適當參考高質量論文的語言風格,提高表達的專(zhuan) 業(ye) 度和可讀性。
在國社科活頁的評審過程中,語言的規範性不僅(jin) 僅(jin) 是形式問題,它直接關(guan) 係到評審人對申請者學術功力的判斷。
簡潔、準確、客觀的表達,邏輯清晰的論述,整潔嚴(yan) 謹的格式,都會(hui) 讓評審人感受到申請者的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能讓評審人在閱讀時產(chan) 生順暢感和信任感,從(cong) 而更容易認可申請者的研究能力。
今天先作上述分享,後麵我們(men) 還會(hui) 更詳細跟大家討論申報相關(guan) 問題。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