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博士生在大眾(zhong) 眼中似乎都是學術造詣高深的大神,而博士生活則可能是各路大神每天討論高深學問或者研究頂尖技術等等。
但當我真正走上了讀博這條路後,發現很多方麵與(yu) 之前想象的並不一樣,博士生活也並不是高端自由,反而是瑣碎枯燥的。
每天為(wei) 了能畢業(ye) 而發愁,為(wei) 達到畢業(ye) 條件不斷努力,被各種外力(考核、導師、科研任務等)逼著往前走,為(wei) 了太多的事情發愁焦慮。下麵就讓小科帶大家了解一下真實的博士生活。
一、博士生活寫(xie) 照
讀博之前我認為(wei) 博士生活是群體(ti) 生活,就是一群專(zhuan) 業(ye) 的人在解決(jue) 某些科研難題,但讀了博才知道博士生完全是個(ge) 體(ti) 生活,是一個(ge) 人在單打獨鬥。
而且對於(yu) 博士生而言,其實沒有過真正的自由,因為(wei) 科研沒有盡頭。讀完一篇文獻,還有幾百篇要讀,做完一個(ge) 課題還有下一個(ge) 無縫銜接,寫(xie) 完一篇文章還有另一篇需要寫(xie) 。
所以博士生的生活連996的作息都是奢望,通常是早上8點到,晚上11或者12點回,除去吃飯休息的時間基本都在辦公區度過。再碰見緊急時期,比如組會(hui) 、實驗、文章等等,熬個(ge) 通宵也是常有的事情。
當然這還僅(jin) 僅(jin) 是一些自己的科研工作,有的博士生除此之外還要承擔很多雜事,比如報賬、替導師處理一些事務等等。
因此對於(yu) 博士生而言,最大的需求就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有時候恨不得24小時都住在辦公區,能夠不吃飯不睡覺地幹活。
但是畢竟博士生也是人不是機器,在每天高強度甚至高壓力的環境下工作,又不能保持充足的休息,身體(ti) 和精神上都吃不消。
二、博士生麵臨(lin) 的問題
相信沒有一個(ge) 博士生可以輕輕鬆鬆或者雲(yun) 淡風輕地講述自己的博士生活,似乎每個(ge) 博士生都有一肚子苦水需要傾(qing) 訴。因為(wei) 博士生每天要麵對各種各樣的壓力,比如:學術壓力、人際關(guan) 係壓力、情感壓力等。
博士生不僅(jin) 要為(wei) 科研絞盡腦汁,還要為(wei) 未來憂心忡忡。博士生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liang) 個(ge) 方麵:身體(ti) 問題和心理問題。
01身體(ti) 問題
對於(yu) 博士生而言,身體(ti) 問題主要來自於(yu) 每天超額的任務量,以及超重的工作任務而造成的身體(ti) 疲憊。
比如: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或者做整整一天的實驗工作,再加上長期的休息不足,必然會(hui) 造成身體(ti) 疲憊。
像小科身邊的博士生包括小科在內(nei) ,頸椎病、視力下降、掉發這些都算是基本症狀了。
02心理問題
對於(yu) 博士生而言,心理問題可能要比身體(ti) 問題更嚴(yan) 重,心理問題來自於(yu) 太多方麵了,比如:
- 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但感覺自己的能力跟不上,對自己無能的無奈心情;
- 在看了上百篇文獻後依然總結不出來一個可行性的方案;
- 來自於同齡人或者身邊人的壓力,同門的科研進展順利,自己的卻各種坎坷、寸步難行;
- 找不到能夠傾吐心聲的人;
- 來自於導師的批評、同學的輕視;
- 對於未來的迷茫;
- ……
博士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是由於(yu) 一直處於(yu) 過度勞累和精神過度緊張的狀態引起的。麵對這些壓力時,有人焦慮,有人抑鬱,有人不堪重負中途退學,也有的甚至想用放棄生命來解脫自己。
三、博士期間如何勞逸結合
為(wei) 了能夠盡量保證有一個(ge) 健康的身體(ti) 以及心理狀態順利博士畢業(ye) ,小科就根據自己的經驗談談如何勞逸結合地過好博士生活。
01合理規劃時間,保持自律生活習(xi) 慣
越繁重的工作任務,越需要高效的工作效率。小科將這個(ge) 放在第一點來說主要是因為(wei) 在我自己的工作中發現,其實大部分的熬夜加班工作基本都是自己沒有合理規劃時間導致。
特別是一些具有拖延症的,喜歡把很多事情推到截止日期前突擊式工作,短時間的過量工作會(hui) 讓自己很痛苦,很有可能會(hui) 出現身體(ti) 和心理問題。這也是我自己目前最大的問題,但我一直在調整。個(ge) 人做法是:
保持規律的作息
養(yang) 成規律的作息意味著我的生活有底線,不會(hui) 出現太大的失誤。比如今天起床遲一小時,明天就可以遲兩(liang) 個(ge) 小時,後天就可以整個(ge) 上午都躺床上,越來越放縱。但是如果有時間的約束就不至於(yu) 半天或者一整天的時間都荒廢掉。
以事情完成為(wei) 導向
每天到達辦公區後將當前的任務在便條或者日曆上寫(xie) 下來,然後將工作任務按照時間劃分為(wei) 幾個(ge) 小部分,分步完成,每完成一項就勾掉一項。這裏建議大家盡量細分任務,最好一兩(liang) 個(ge) 小時就能完成一個(ge) 。
作為(wei) 一個(ge) 拖延症患者,親(qin) 測這個(ge) 方法很有用。不僅(jin) 能夠體(ti) 驗到完成任務的成就感,而且一天下來覺得過得很充實,因為(wei) 感覺自己做了很多事情,完成了很多任務。
其實對於(yu) 博士生而言隻要保證自己每天的有效工作時間為(wei) 8-10小時,已經可以處理很多科研任務了。“高效率“遠比“假努力”重要得多。
02一定要有能夠讓自己放鬆的事情
博士生的很多工作中都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去完成,比如:看文獻、寫(xie) 文章、做PPT等,都需要大量的思考和總結。
但長時間高精力、高專(zhuan) 注度地工作會(hui) 讓自己的精神一直處於(yu) 緊繃狀態,這個(ge) 時候如果不及時調整,就會(hui) 影響身體(ti) 和心理。
小科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體(ti) 現在睡眠上,在高強度工作後如果不及時調整的話,最明顯的感受就是明明大腦已經特別累了,但是躺床上就是死活睡不著,越想努力睡著就越清醒。通常這個(ge) 時候小科就會(hui) 通過一些方式調整。
運動
運動出汗是我認為(wei) 最簡單最直接的放鬆方式。在大腦緊繃的狀態下,聽著自己喜歡的歌去跑步是我最喜歡做的事情。跑完步出一身汗然後回去洗個(ge) 熱水澡再美美地睡一覺,第二天一定會(hui) 是精神抖擻的狀態,而且在運動過後,睡眠質量真地會(hui) 有很大的提升。大家千萬(wan) 不要忽視運動帶來的好處,我身邊的朋友就有通過堅持運動對抗抑鬱症,最後完全痊愈的情況。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小科本人屬於(yu) 慢性子的人,因此高強度或者快節奏的工作有時候會(hui) 讓我覺得很痛苦,會(hui) 想要逃離。或者有時候自己的實驗失敗、科研不順或者有很大壓力不能自我調解時,我就會(hui) 去圖書(shu) 館看一些自己喜歡的書(shu) ,比如詩歌、散文等。或者自己寫(xie) 一些東(dong) 西,這對我來說是最輕鬆最愜意的事情,也相當於(yu) 我心中的一塊淨土。
當做完這些事情我所有的壓力不快基本上都會(hui) 消失,因為(wei) 不管有多大壓力,至少我還有閱讀的能力和機會(hui) ,而且學校的圖書(shu) 館藏書(shu) 很多,應有盡有。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選擇不同的書(shu) 籍閱讀,想到這些就會(hui) 覺得自己很幸運,沒有什麽(me) 值得抱怨的。
雖然每個(ge) 人喜歡的事情不一樣,有的人可能是吃一頓美食,有的人可能是出去旅遊一圈,也有的人是跟愛人見一麵。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真地能讓人很享受並且很快放鬆下來。
03降低自我期待和標準
如果我們(men) 仔細觀察身邊的人,就會(hui) 發現往往心理產(chan) 生問題的大部分人反而是各方麵都比較優(you) 秀的人。
這是因為(wei) 他/她們(men) 往往都對自己或者對事情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某一個(ge) 方麵沒有達到自我期待或者自己設定的標準,就會(hui) 產(chan) 生心理崩塌的情況。
自我期待和自我標準是一個(ge) 正向督促自己的準則,但是如果我們(men) 過度要求自己或者期望太高就很容易產(chan) 生對自己不滿的情緒,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不斷地否定自我,這樣長期下來就會(hui) 讓自己越來越不自信,進而會(hui) 帶來一些焦慮迷茫的心理問題。
因此我們(men) 需要正確地評估自己和他人,不要讓別人左右自己的情緒,哪怕是自己的導師也不行。
博士生通常年齡偏大,思想相對要成熟一些,因此考慮問題一定要清晰,不要為(wei) 了所謂的某些情感做過多的犧牲。
04適當的“躺平”其實並不可怕
博士生活已經被大家潛移默化地認為(wei) 是非常緊迫的,所以給大家造成的假象是如果自己稍微鬆懈一點就會(hui) 跟不上大家的節奏。
有的人早上起晚一兩(liang) 個(ge) 小時就會(hui) 懊悔一整天,有的人因為(wei) 身體(ti) 問題影響科研進度就會(hui) 非常自責,甚至有些人在假期也不能安心放鬆,總是提心吊膽覺得自己會(hui) 落後。
其實比起“躺平”,對科研進度影響最大的是患得患失。適當的“躺平”並不可怕,反而是一種調節,比如:
- 起床遲到可能意味著你睡眠不足,身體缺乏休息;
- 身體出現問題就算你強撐著去工作,也並不會有太高的效率;
- 如果假期不好好放鬆充電,那麽開學後可能就沒有太多的精力和動力去開始新學期的繁重學業。
寫(xie) 在最後
最後小科想說的是博士生活固然枯燥辛苦,但也有會(hui) 人將自己的博士生活經營得有滋有味。在這裏小科希望並祝願每位博士生包括我自己在內(nei) ,都能夠擁有調節掌握自己博士生活的能力,讓自己的博士生活過的精彩紛呈。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