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申請新形勢下如何看待托福、標化和競賽三大指標?

暑假期間大部分同學們(men) 在忙的幾件事情——托福SAT/ACT 培訓以及競賽準備等。今天想從(cong) 申請規劃端跟大家具體(ti) 聊聊,新形勢下如何用新視角來看待這三大申請要素。

幾乎每年暑假都能看到這樣的現象:新高一的學生大部分都在準備托福;新高二的學生基本在準備SAT/ACT並同時刷托福; 新高三的部分學生還有依然在刷托福,刷SAT/ACT。

托福和SAT/ACT橫穿大部分美本申請者的整個(ge) 高中。這也就不奇怪,每當跟學生談到長這麽(me) 大遇到的最大的挫折是什麽(me) 的時候,常常能聽到的真實回答就是托福/SAT考試一次次失利,以及在采訪一些申請結束的學生的時候,問到整個(ge) 美本申請走下來,給學弟學妹的建議是什麽(me) 的時候,回答也常常是一定要早點開始刷標化。

托福作為(wei) 一項語言能力測試,即使是對一路從(cong) 外國語學校過來的學生,也隻有少數可以輕鬆應對。但是即使學長學姐們(men) 年複一年的強調要早點準備,盡早出分,對學弟學妹來說也隻是一陣陣耳邊風,吹過不留痕跡。

從(cong) 目前觀察新高一的學生來看,很多學習(xi) 狀態不佳,學了又沒學,覺得還早沒有緊迫感,同時覺得自己英語不差,反正最終都能出分。但凡抱著這種態度的,最後很有可能就是一考考三年,最終口語還沒25。

另外,大部分學生隻有在語培機構的時間才學,甚至有在語培機構的也不乏摸魚大師,導致一輪輪培訓下來效果甚微。所以借此機會(hui) 再次強調,在剩下的時間裏,希望大家能夠充分地利用剩下的時間真正投入到托福的學習(xi) 中去

因為(wei) 托福的學習(xi) 決(jue) 定了美本申請規劃過程中的一係列安排,比如如果閱讀沒有達到26, 是沒有能力開始SAT/ACT 的學習(xi) 。比如沒有一個(ge) 100+的分數是沒有辦法申請有含金量的學術項目的,再比如沒有聽說讀寫(xie) 能力沒有提高上去,很多以英文為(wei) 基礎的活動/競賽都會(hui) 非常吃力。

作為(wei) 國際生,托福的分數永遠是硬性要求,雖然不建議盲目刷分,但是需要達到自己目標學校的一般要求。

接下來再看看SAT/ACT。自疫情以來,大部分學校采取了可選擇提交成績,不提交不影響申請的標化政策。

但是有部分學校在今年做了調整,比如之前MIT和佐治亞(ya) 理工就明確表示重新恢複對SAT/ACT分數的要求,沒有這項材料則申請不完整;前十的學校中,芝加哥大學雖然繼續采取test-optional政策但又明確表示鼓勵學生提交標化成績;康奈爾大學去年也表示接下來3年繼續test-optional 且其中三個(ge) 學院明確不看標化;再有前幾日加州理工直接宣布對SAT/ACT采取test-blind 政策,在官網上非常“理工式”地表明了他們(men) 完全不看,申請表上填了也直接忽視的態度。

另外加州係統大學早兩(liang) 年就宣布了他們(men) 再也不看SAT/ACT成績。除了上述這些學校,剩餘(yu) 的前30名大學都繼續實施常規的test-optional政策。

我們(men) 先看看兩(liang) 大頂尖名校的兩(liang) 個(ge) 極端的政策,加州理工給出的理由是通過他們(men) 對前兩(liang) 屆沒有交標化的學生的分析,發現交不交標化成績對後續學習(xi) 學業(ye) 表現沒有什麽(me) 關(guan) 聯,他們(men) 更傾(qing) 向於(yu) 用其他綜合性標準來評判一個(ge) 學生

MIT給出的重拾標化要求的理由又是標化考試可以緩解社會(hui) 經濟地位不平等的廣大學生群體(ti) ,因為(wei) 很多學生可能沒有條件去上其他頂級的各種課程,或者參與(yu) 非常多樣化的活動,固定的標化成績要求對申請者們(men) 更加公平

我們(men) 可以看到,美國各高校對於(yu) SAT/ACT考試目前是在處於(yu) 研究、實驗的階段,致力於(yu) 更加全麵,公平地考察申請者,同時部分學校根據自己的研究結論迅速調整自己的錄取政策。那這對於(yu) 正在準備申請美國大學的學生們(men) 又有什麽(me) 啟示呢?一股腦地全去衝(chong) 刺SAT/ACT 是唯一的答案嗎?在此我希望提出一個(ge) 思考的方向,不做論斷。

我建議大家可以先去研究各個(ge) 大學的錄取數據(大家可以通過common data+大學名稱,去查各個(ge) 學校的每年錄取的各項數據,找到自己目標學校的數據特點),經過對不同排名檔次學校的分析對比,用數據得出結論。就我自己的對比分析,杜克賓大及以上的頂級學校,高SAT/ACT其實是必須(當然接下來排除明確說明不看分數的Caltech)。

為(wei) 什麽(me) 呢,因為(wei) 他們(men) 錄取的學生的分數一年比一年高,他們(men) 同時還要無比苛刻地去降低錄取率爭(zheng) 取更高的排名,比如我們(men) 看排名第八的賓大,SAT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對我們(men) 中國學生來說最難的閱讀部分,錄取者均分都達到735了。看這些學校的數據足以得出,對於(yu) 要挑戰這類級別的申請者來說高標化是不言而喻,接下來主要就看其他的軟實力方麵的PK了。

那對於(yu) 排名靠後一點比如15,20之後的大學,SAT/ACT的錄取數據普遍都沒有那麽(me) 嚴(yan) 厲了,因為(wei) 大部分近三年錄取者的均分/提交比例並沒有明顯提高。那通過這些學校的最新政策和錄取數據來看,很多學生,是不是可以新的學校錄取政策下,也可以充分去思考自己的申請如何順應和利用這些變化和調整,而不是按照慣常思路來看待申請準備。

比如如果你更擅長學AP具體(ti) 學科,或者你參加自己喜歡的學術項目或者課題型比賽更得心應手,再或者去策劃自己的創意活動等等方式來更能展現自己的特點和能力,而不需要把大部分時間精力全部花在準備標化上。

特別是對於(yu) 不擅長考試,對標化考試望而卻步,或因為(wei) 疫情一次次都考不成的而無比焦慮的學生家長來說,我們(men) 或許可以思考改變思路,無需在一條道上死磕。(大家如果感興(xing) 趣還可以去考古一下SAT的前身,它的出現並不是為(wei) 大學錄取設置的)。

美國大學錄取的標準就是沒有標準,不被條條框框所限製,不人雲(yun) 亦雲(yun) ,不同類型的學生學會(hui) 不按常規套路出牌,才有可能在今天申請者同質化異常嚴(yan) 重的情況下,打動尋找“不同的你”的招生官。

最後再講講競賽,其實參加或者不參加競賽的,大家都對競賽有一定的執念。其實依然是隻有在你需要去衝(chong) 刺硬核理科的時候,競賽獎項確實是申請“必備條件”。在test-optional的政策下,比如說最熱且沒有之一的計算機專(zhuan) 業(ye) ,是不是可以多花時間去準備學科競賽,去挑戰科創項目以及計算機和人文社科結合的社區關(guan) 懷項目等等。

另因其熱度近十年來持續升高且毫無減退之勢,也迫使美國幾所頂尖的理工強校為(wei) 保證教學質量,開始進行轉入CS專(zhuan) 業(ye) 的限製。比如密西根大學今年7月份就宣布由於(yu) 班級人數限製,2023年秋季或者之後被密歇根大學錄取的學生必須先被選為(wei) CS計算機科學專(zhuan) 業(ye) ,然後才能申報此專(zhuan) 業(ye) 。

當然對於(yu) 申請時沒有選CS專(zhuan) 業(ye) ,入學後滿足了申報CS專(zhuan) 業(ye) 要求的,依然可以申請但是根據名額情況來決(jue) 定,這意味著機會(hui) 非常渺茫。另外除了密歇根大學,還有工程大校UIUC,也發布從(cong) 今年新招的學生起,校內(nei) 其他專(zhuan) 業(ye) 的學生不能轉入工程學院的CS,不過文理學院的CS+x專(zhuan) 業(ye) 還是開放的。

所以,對於(yu) 這兩(liang) 所學校,想要“曲線救國”都行不通了;而硬申就得需要足夠強的實力和獨特的背景故事。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準11年級留學生如何準備申請材料?

下一篇

2022年英國哪些大學申請還需要GMAT/GRE成績?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