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的學生通過考試卻隻有一半能力達標:法國中學教育的反差與割裂

85.5%的學生順利通過初中畢業(ye) 考試(Diplôme national du brevet),近一半還獲得“良好”或“優(you) 秀”評語。 聽上去,法國中學教育一切安好。

但現實像一道冷水,潑在這份光鮮成績單之上。

就在昨天,《費加羅報》公布了一項2024年秋季全國統一測評的官方數據:僅(jin) 有46.6%的學生在語文方麵達標,數學則更低,僅(jin) 為(wei) 45.7%。更令人震驚的是:有16.8%的學生朗讀能力甚至低於(yu) 小學畢業(ye) 的預期水平。

這意味著,有將近一半的學生連最基本的閱讀和計算能力都沒有達到,卻已經被“順利畢業(ye) ”的數據送出了初中大門。考試通過,真的意味著能力具備了嗎?


一、表麵光鮮與(yu) 真實能力的巨大落差

這項全國性測評是法國教育部於(yu) 2024年9月首次實施的製度性改革,目標是在初三開學初就評估學生的基礎能力,為(wei) 學校製定個(ge) 性化教學計劃提供依據。137,000名學生參加了測試,測試內(nei) 容涵蓋語文和數學兩(liang) 個(ge) 核心學科。

語文部分包括語法功能識別、時態與(yu) 語式理解、從(cong) 句分析等語言知識,以及一個(ge) “朗讀流利度”測試——要求學生在一分鍾內(nei) 朗讀一篇304詞的文章。

數學部分考察的是“自動化能力”,即學生是否能迅速、正確地運用基礎數學技能,無需複雜推理。測試覆蓋四大板塊:數與(yu) 運算、幾何、度量、數據與(yu) 函數。

結果顯示:

語文方麵,僅(jin) 46.6%的學生達標,12.8%被歸入“嚴(yan) 重困難”組;

數學方麵,45.7%的學生達標,13.9%處於(yu) “嚴(yan) 重困難”水平;

有16.8%的學生每分鍾朗讀不到119詞——這是小學五年級(CM2)的最低預期值。

也就是說,大量學生表麵上“考試及格”,但根本沒有具備應有的語文與(yu) 數學能力。


二、結構性分化:能力差距並非偶然

更深一層的數據揭示出法國教育中早已存在的結構性差異。這場測評像一麵鏡子,照出了性別、學校體(ti) 製、社會(hui) 背景對學生能力的深遠影響:

性別分化:女生在語文方麵顯著優(you) 於(yu) 男生(54.7% vs 38.7%),但在數學中則略遜一籌(43.4% vs 47.9%);

校際分化:在教育優(you) 先區(REP+)的學生,僅(jin) 21.5%語文達標,而私立合同學校的這一比例高達62.1%;

社會(hui) 背景:社經地位最高的初中,72.3%的學生朗讀超過150詞/分鍾;而最底層學校中,這一比例僅(jin) 為(wei) 44.4%。

其中最觸目驚心的,是職業(ye) 預科班(troisième "prépa-métiers")的學生表現:

他們(men) 的平均朗讀速度僅(jin) 為(wei) 128詞/分鍾;

僅(jin) 有6.7%的學生在數學上達標。

這些數據表明,雖然法國教育製度鼓勵“共同進步”,但現實中,孩子們(men) 的學習(xi) 成果早已在製度、資源和背景中分出了高下。


三、為(wei) 何人人都“合格”?製度背後的選擇性忽視

Brevet文憑看似嚴(yan) 格,但事實上其通過率多年維持在85%左右。題目難度並不高,不設“斷崖式”淘汰機製,更多是一種“社會(hui) 性認證”。

然而,在這種寬鬆考試標準下,學校、家長和教育管理者很容易陷入“通過就代表教學有效”的幻覺中。

再加上法國教育體(ti) 係極為(wei) 尊重學校自主權,教學質量與(yu) 資源在公立、私立、以及不同地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全國統一的質量監控機製缺位,使得“合格文憑”掩蓋了巨大差異。

結果就是:合格率高,能力卻不高。


四、中國基礎教育雖強,差距依然明顯

看到法國的現狀,中國家長或許會(hui) 感到慶幸:“我們(men) 起碼沒這樣。”

確實,中國的中學教育長期強調統一標準、基礎訓練、知識掌握,學生整體(ti) 語數能力普遍較強。但這並不代表“沒有問題”。

在一些教育強區,例如北京海澱,校際之間的差距仍然顯著:

一類“頂級中學”不僅(jin) 擁有優(you) 質師資、高度選拔的生源,還通過集團化管理兼並了許多薄弱學校,形成了“名校N個(ge) 校區”的格局;

而很多“非重點校區”即使掛著名校名字,實際資源、成績、聲譽差距依然存在。

此外,即便在一個(ge) 學校內(nei) 部,“重點班”“直升班”與(yu) 普通班之間的資源與(yu) 關(guan) 注度也可能差異明顯。

雖然官方文件在不斷強調“義(yi) 務教育均衡化”“集團化改革”,但“家長口碑”與(yu) “真實學習(xi) 效果”依然能感受到深刻的不均。


結語:考試能通過,不代表教育就成功了

法國這場測評提醒我們(men) :考試合格與(yu) 能力達標,不是一回事。教育最怕的,不是學生成績不好,而是係統性掩蓋問題、回避差距

真正的公平教育,不僅(jin) 僅(jin) 是給每個(ge) 孩子一張文憑,更是讓每一個(ge) 學生擁有真正掌握知識、理解世界的機會(hui) 。

而無論是法國還是中國,製度、資源、評價(jia) 機製的選擇,才是決(jue) 定“成績背後有沒有真實能力”的關(guan) 鍵。

成績,可以偽(wei) 裝;能力,藏不住。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現在國內的就業形勢選擇北歐留學有什麽專業優勢?

下一篇

申請美國大學時托福成績送達學校需要多久?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