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教育方式,一直以來亞(ya) 洲家長的嚴(yan) 厲教育和歐美家長崇尚的“快樂(le) 教育”都是形成鮮明對比的兩(liang) 種類型。關(guan) 於(yu) 這兩(liang) 種教育孰優(you) 孰劣的爭(zheng) 論長久以來都在持續,而最近英國教育部開展的一項為(wei) 期長達十年的跟蹤調查或許將要為(wei) 這爭(zheng) 論畫下句號。
“虎爸虎媽”出“龍子”
關(guan) 於(yu) 什麽(me) 樣的教育方式能夠在育兒(er) 上取得最好的結果,英國的一項新研究對近6000名兒(er) 童進行了長達十多年的跟蹤調查,該研究提供了確鑿的證據來明晰這一疑問:“權威型(authoritative)”的育兒(er) 方式能夠獲得最好的教育結果。
該研究項目名為(wei) SEED(Study of Early Education & Development),是一項關(guan) 於(yu) 兒(er) 童保育對兒(er) 童整個(ge) 童年時期影響的大型縱向研究。這項研究跟蹤調查了全英格蘭(lan) 近6000名兩(liang) 歲以下的兒(er) 童。這項研究始於(yu) 2013年,由英國教育部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DfE) 資助。最初的 SEED 研究(2013-2021 年)是由 NatCen 與(yu) Frontier Economics、牛津大學和Action for Children合作開展的。目前,英國教育部已將 SEED 研究延長至2029年。國家社會(hui) 研究中心(The National Centre for Social Research, NatCen)將與(yu) UCL、杜倫(lun) 大學、布裏斯托爾大學和 SQW 合作開展這項研究。
通過繪製兒(er) 童從(cong) 兩(liang) 歲開始的成長軌跡,研究得出結論,權威型的養(yang) 育方式,即高期望值、更嚴(yan) 格的行為(wei) 限製和溫暖的人際關(guan) 係,更有可能帶來更高的學習(xi) 成績和更好的幸福感。
英國國家社會(hui) 研究中心(NatCen)的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方法比 "放任型"(父母參與(yu) 但缺乏管教)和 "專(zhuan) 製型"(缺乏溫情)教育方式更有效。
據英國教育部本月發布的報告稱,即使考慮到父母的教育水平等變量,在權威型教育方式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也更有可能在小學畢業(ye) 時的閱讀、寫(xie) 作和數學測試中達到預期標準。
“在Key Stage 1(5~7歲的兒(er) 童),父母設下的限製越高,兒(er) 童在該階段的閱讀、數學和科學方麵達到預期水平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人員表示,“研究還發現,權威型父母的教育方式,即高響應度、高水平的心理控製和更明確的父母限製,對Key Stage 2(7~11歲兒(er) 童)的學業(ye) 成績也有積極影響。”
“快樂(le) 教育”現象發起的挑戰
SEED研究的結論似乎是對近年來風靡育兒(er) 界的"快樂(le) 教育"現象的直接挑戰。社交媒體(ti) 上充斥著各種各樣有影響力的人,他們(men) 推崇千禧一代所鍾愛的教育方式,教導父母必須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禁止對孩子大吼大叫以及說“不”。
倡導此類溫柔教育方式的Sarah Ockwell-Smith認為(wei) ,孩子的不良行為(wei) 是“一種求救信號……這表明孩子所處的世界並不美好。但是現在大多數管教和控製孩子行為(wei) 的方式都是懲罰造成了問題的孩子,而不是試圖幫孩子解決(jue) 他們(men) 的問題”(上述內(nei) 容摘自她的著作《The Gentle Parenting Book》)。
批評者認為(wei) ,無論初衷如何美好,在這個(ge) 快速發展的世界裏,父母沒有時間與(yu) 蹣跚學步的孩子進行無休止的協商,溫和的養(yang) 育方式已經演變成了放任自流,正在催生出一代嬌生慣養(yang) 、有權有勢的孩子。
位於(yu) 倫(lun) 敦北部的米凱拉社區學校(Michaela Community School)取得了巨大成功,其校長是被稱為(wei) 英國最嚴(yan) 格的校長,凱瑟琳・伯巴爾辛格(Katharine Birbalsingh)。她抨擊 "中產(chan) 階級的溫柔教養(yang) "造成了這樣一種文化:父母更熱衷於(yu) 與(yu) 孩子做朋友,而不是讓他們(men) 承擔責任。教師們(men) 也認為(wei) ,這種教育方式對學校產(chan) 生的影響導致了長期的課堂混亂(luan) 和學生的不當行為(wei) 。
UCL教育研究所項目主任、心理學家薇薇安・希爾(Vivien Hill)教授也認為(wei) ,在現實世界中應用較為(wei) 溫和的教育方式可能會(hui) 遇到問題。在實際的學校教育當中,同時麵對數十名學生的教師是無法向每一名學生一一協商他們(men) 的需求的。而推崇這種教育方式的父母,又勢必會(hui) 將他們(men) 的教育思想灌輸並影響學校的教師,導致整體(ti) 學校教育質量的下降。
有關(guan) “快樂(le) 教育”的誤解和謊言
即便目前歐美社交媒體(ti) 上的主流教育觀點是傾(qing) 向於(yu) 快樂(le) 教育,實際上諸如英國的私立學校在內(nei) 的精英學府卻從(cong) 未推崇過快樂(le) 教育。英國的頂尖私立學校一直以來崇尚的教育方針都是“全人教育”,要求孩子不光在學術上有所成就,在精神發展、身體(ti) 健康、藝術情操等各方麵同樣不能落後。換句話說,是在各個(ge) 方麵都對孩子提出了高要求的教育理念。
同時,與(yu) 印象相悖的是,公立學校的紀律問題更加嚴(yan) 重。根據2022年的調查顯示,公立學校的教師中,每7人就有1人會(hui) 以每月至少一次的頻率受到學生的暴力。大量公立學校的教師也正以各式各樣的原因流向私立學校。
除此之外,社交媒體(ti) 上聲量大的意見領袖也會(hui) 存在將事實異化的現象:即家長能夠看到站出來支持快樂(le) 教育的父母,皆是在育兒(er) 方麵已經取得了成功的案例,而快樂(le) 教育失敗的案例則很少能夠呈現在社交媒體(ti) 之上。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