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和科學競賽在美本申請中的作用分析

今天我們(men) 講一講科學研究和科學競賽,還有實習(xi) 在美國大學申請當中的作用,以及把他們(men) 打開的正確的方式。

我本人職業(ye) 生涯的大部分時間是做科研的,是一個(ge) 地地道道的科學家。

二十幾年之前,我在國內(nei) 重點大學擔任教研室主任,並且指導博士生。來美國以後,在政府研究部門和工業(ye) 界工作多年,我的研究論文被諾貝爾獎獲得者多次引用。

目前市場上治療婦女更年期骨質疏鬆的藥的公認品牌,中文叫福賽美,原料藥有一版的工業(ye) 界的通用方法是我做的。

我目前擔任美國化學化工學會(hui)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 特拉華分會(hui) 的候任主席。根據美國化學會(hui) 的章程,我明年要接任正式主席。我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高中生科學競賽 Regeneron ISEF的評委組長。

上個(ge) 星期四我剛剛到亞(ya) 特蘭(lan) 大去參加今年的ISEF的評審,星期五回來的。明天又要到亞(ya) 特蘭(lan) 大去參加美國化學會(hui) 的新的leadership的conference。

有些朋友對我做大學申請顧問不太理解。有一次我作微信群講座,一個(ge) 家長在群裏連寫(xie) 兩(liang) 個(ge) “大材小用”,也有直接問我這樣的問題,為(wei) 什麽(me) 我要做這個(ge) 事情?

我想告訴大家,做科研固然很有趣,但是我現在的工作可能意義(yi) 更大。

在科學研究領域,我再繼續做下去,在目前的基礎出幾個(ge) 1+1不是問題,而幫助學生在人生的關(guan) 鍵路口進入快車道,就是他們(men) 幫助他們(men) 的人生,從(cong) 0到1的飛躍。

我前一陣在和北京的一個(ge) 申請顧問聊天的時候也聊到這個(ge) 問題。他是中國科技大學化學係80年代本科畢業(ye) 的,清華大學的碩士。他說楊老師啊,有的申請顧問就是從(cong) 大學的英語係或者教育係畢業(ye) 就去做申請顧問,就相當於(yu) 從(cong) 駕校一出門就去當教練, 一輩子他的職業(ye) 就在這上麵。

我們(men) 呢,其實開車開了很多年,是老司機,在各種堵車的城市、長途高速上經受過磨煉,在狂風暴雨裏走過,也在逆行線上吃過罰單,這樣一步一步鍛煉出來了。楊老師你是一個(ge) 周遊世界的頂級高手,走過了我們(men) 走的這些路,而且在北極的冰天雪地裏開過,在泥濘沼澤地裏開過,也在左行道和右行道不同交通體(ti) 係裏開過。最重要的是,每次你碰到複雜的情況,心中馬上就有預案,並且在出手之前就能準確判斷出事情的結果。

我說:你說的是申請學校吧?事實上我真的開車也有這樣的經曆。以前我們(men) 開車的時候開長途要看地圖,現在用GPS。每次開車之前,我還是要把路線看一看, 這樣開車的時候,所有開車的路線就在我腦袋裏延伸。

在美國大學申請中,科研、競賽、實習(xi) ,是讓申請人脫穎而出的重要因素。

我們(men) 曾經把美國大學申請的各項因素比作做披薩,其中高中GPA和標準化考試成績, 還有推薦信、文書(shu) 的基本內(nei) 容相當於(yu) 底部的大餅, 高中挑戰性課程(AP, IB等) 、競賽獲獎、課外活動、社會(hui) 服務、體(ti) 育、藝術特長等相當於(yu) 披薩的Topping。

科研、競賽、實習(xi) ,是學術方麵最亮眼的Topping。它們(men) 能夠考察學生除了學校課程學習(xi) 之外的學習(xi) 能力,以及對將來有可能學習(xi) 的學科和職業(ye) 的興(xing) 趣和了解。而學生本人也能通過參加這些活動在高水平上提升自己對這些學科的認知。有了這些高級的Topping,才能做出美味可口,讓人垂涎欲滴的頂級披薩。

競賽、科研、實習(xi) 這三個(ge) 項目不一樣,但是相互之間又有聯係。

先說說競賽。

競賽,可以分為(wei) 學科類競賽和科研類競賽。學科競賽,又可以稱為(wei) 做題類或者考試類競賽。最有名的就是奧數。美國的主流數學競賽,從(cong) 初中開始,有MathCounts, Math League, ARML, AMC8等等。高中階段,有AMC10, AMC12,晉級之後參加AIME,然後進入USJMO,USAMO。最後勝出的學生進入Camp後,組成美國國家隊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

每個(ge) 國家都有自己的奧林匹克競賽體(ti) 係,但是有些比賽是可以跨國報名的。在中國可以報名參加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ya) 的比賽,也就是參加前期的預賽階段,等到你真正要進入國家隊,需要這個(ge) 國家的身份。

其他學科,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也都有類似的競賽體(ti) 係。但是他們(men) 的含金量比不上數學。參加AMC8的學生為(wei) 50萬(wan) 人,參加AMC10和AMC12的有10多萬(wan) 人。而參加物理競賽F=ma的學生有4000到6000人,化學20000-30000人,生物6000到7000人。

從(cong) 獲獎的難度來看,參加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相當於(yu) 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hui) 中的田徑100米或者是遊泳100米自由泳,是萬(wan) 眾(zhong) 矚目的頂尖明星。100米跑得最快,就是世界飛人。100米自由泳時間最短,是遊得最快的。

物理、化學、生物的奧賽,可以類比於(yu) 奧運會(hui) 當中的乒乓球、羽毛球,還有舉(ju) 重、體(ti) 操,射擊這些金牌。雖然含金量比不上100米短跑或者100米自由泳的金牌,但是遠遠高於(yu) 那些拿不到獎牌的田徑和遊泳選手。

競賽的另外一類,就是所謂科研類競賽,最有名的是叫再生元科學天才獎(Regeneron Science Talent Search,STS) 和再生元國際科學與(yu) 工程比賽 (Regeneron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 ISEF, 以前叫英特爾科學競賽),其他還有如Google Science Fair, National Science Olympiad, National Science Bowl等等。這些競賽主要考查學生的科學創新能力。同時,作為(wei) 競賽,學生的科學表達能力占了很大比重。

STS大獎的最高獎金為(wei) 25萬(wan) 美元,號稱小諾貝爾獎。近幾年,我擔任ISEF比賽化學組的評委。有些家長問我,怎麽(me) 能找到保證能讓學生獲獎的教練?我說,我不知道到哪裏找保證讓學生獲獎的教練,但是我知道到哪裏去找那些不能獲獎的教練,就是上年度指導學生獲獎的那些教練。在ISEF評獎曆史上,很少有教練能夠蟬聯獲獎的。

我是leader Judge,每年也會(hui) 幫助同學review一下,你這個(ge) 項目合不合理,按照評分標準有沒有什麽(me) 可以改進的地方。

剛才是講的競賽,現在我們(men) 講一講高中生科研,這是這幾年被熱炒的項目。但是,怎樣才能做到真正有效的高水平科研?裏麵是有很大講究的。

我們(men) 這幾年注意的這個(ge) 詞叫STEM,大家都注意到,實際上就是math 、science、technology和Engineering,這幾個(ge) 東(dong) 西到底是怎麽(me) 回事呢?我們(men) 有的家長background很厲害,沒什麽(me) 問題。有些家長可能不是很清楚,我以我自己的經曆給大家做一個(ge) 解釋。

物理化學這個(ge) 專(zhuan) 業(ye) ,顧名思義(yi) ,就是用物理的方法來研究化學的問題。

在我的職業(ye) 生涯當中有幾個(ge) 重要的研究成果。我先舉(ju) 一個(ge) 例子。這是90年代初我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跟著朱兆良院士做一個(ge) 研究項目。

化合物有的是親(qin) 水的,有的是親(qin) 油的。表麵活性劑是一頭親(qin) 水,一頭親(qin) 油,就是兩(liang) 邊都能夠融合。洗衣粉是最典型的表麵活性劑。把表麵活性劑加到水稻田的水麵上麵,形成一層表麵膜。水稻田裏的肥料施肥之後,氮肥常常會(hui) 變成氨氣跑掉。水表麵有了這一層膜之後,就能夠降低氨揮發的速率,保持氮肥在水稻田裏有效的利用,就可以提高產(chan) 量。

當時我們(men) 課題開會(hui) 總結的時候,我跟南京大學的前校長陳駿,那時他還比較年輕,跟我坐在一起。再隔壁是當時的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孫鴻烈。

我跟陳駿講這個(ge) 課題,我說把“洗衣粉”利用起來,他是學地球化學的,他能夠理解,就是加到水裏頭,然後陳駿說:你這個(ge) 洗衣粉可以發泡哎。當時還沒聽說可以提高糧食產(chan) 量。

孫鴻烈副院長說:我們(men) 以前70年代有糧食膨大劑。你是把這個(ge) “洗衣粉”放到整個(ge) 水稻田裏頭去做糧食膨大劑。以前70年代,大家吃過爆米花的人都知道這個(ge) 糧食膨大劑是什麽(me) 東(dong) 西。我們(men) 做的這個(ge) 研究,到最後水稻每畝(mu) 可以提高10公斤到60公斤之間。

另外一個(ge) 研究,就是袁隆平他們(men) 做的提高水稻田水稻的產(chan) 量,雜交水稻提高的比例比我們(men) 這個(ge) 大多了,成倍成倍增長的。

我們(men) 這個(ge) 成果雖然後來也拿了中國科學院的獎,獲得了專(zhuan) 利。假如推廣的話,在全國也會(hui) 有上億(yi) 的經濟效益。但是有句話叫做:內(nei) 因是決(jue) 定的因素。比起他們(men) 沒有那麽(me) 成功,所以我們(men) 這個(ge) 項目僅(jin) 僅(jin) 在科研階段,做了一些小試。當時我的研究論文在90年代還寫(xie) 了一篇,準備送到”Nature”雜誌上去。後來我們(men) 要在進一步推廣之前,在不同的土質裏進行實驗,慢慢的就認為(wei) 這個(ge) 推廣的意義(yi) 不是那麽(me) 大。這個(ge) 項目就停了。

我的另外一個(ge) 研究成果,是把廢塑料轉化成汽油。這個(ge) 研究從(cong) 科學層麵上來說挺有意義(yi) 的。我們(men) 最初的研究,是用石油化工公司生產(chan) 的純塑料,做出來的汽油非常非常好。

這裏頭有個(ge) 故事。當時我在南京。北京有一家公司想推廣我們(men) 的項目,要把我們(men) 做的汽油,從(cong) 飛機上帶回北京去做檢測。他就用一個(ge) 雪碧瓶裝了汽油。機場有安檢,他告訴機場這是雪碧,要當著機場安檢的人喝一口,他就喝了一口這個(ge) 汽油。

但是,我們(men) 煉汽油的塑料,分揀和清洗都是問題。

第一,不是所有的廢塑料都能夠轉化成汽油,隻有一部分聚烯烴類的,學過高分子化學化工的人有這個(ge) 概念,聚烯烴類的塑料才能夠做成汽油。

我們(men) 現在的塑料製品,大家要注意,上麵有個(ge) 再循環的標誌上麵寫(xie) 了數字123456,這個(ge) 數字代表了不同類別的塑料。你一定要知道是哪些類別才能用。

廢塑料是從(cong) 垃圾裏撿出來,撿了之後要洗,洗了之後又造成很多廢水,就有可能又造成水汙染。那麽(me) 到底它的成本有多高,這一方麵就是技術方麵的問題。

到工廠去真正做油的時候,弄來的塑料很多是發泡的,比重很輕,體(ti) 積很大。到了反應器裏頭,一加熱就變得很小,加熱也不均勻,這就是一個(ge) 工程問題。

所以,從(cong) 科學到技術到工程,是有一係列要解決(jue) 的問題的。

來到美國之後,我在製藥公司工作過。

我做的其中一個(ge) 研究項目,就是藥物中雜質的分析方法的研發。普通的藥裏的雜質,控製在萬(wan) 分之五,就是0.05%,測出來控製下來就行了。但是有一類雜質,是有可能致癌、致畸變的雜質,這個(ge) 量就要控製在千萬(wan) 分之一,甚至億(yi) 分之一。這個(ge) 濃度是什麽(me) 概念呢?就相當於(yu) 把一個(ge) 乒乓球或者一個(ge) 籃球打碎了,很均勻的摻到地球裏,要把它找出來。這是分析方麵的難度。

在製藥工藝的反應裏頭,它的難度在什麽(me) 地方呢?有的時候我們(men) 做合成的時候,做小試,產(chan) 品非常好,程度很高。到了化工放大的時候,反應釜內(nei) 加熱的時候要是不均勻,有可能產(chan) 生雜質。

我們(men) 今天主要是講高中生的科研。高中生的科研,主要的著眼點在科學研究的基本原理,有探索性就行了。在技術和工程放大的問題上麵,一般很少有高中生參加的。

有家長剛剛告訴主持人,我剛才講的那些東(dong) 西太深奧了,他們(men) 聽不懂。但是,以前也有些高中生家長來找我,希望找到世界前十名大學的教授帶他們(men) 的孩子,還要發表論文。假如剛才我講的東(dong) 西你都聽不懂,你覺得高中生能夠做出世界前十名大學發表的論文嗎?

科學研究選題,是一個(ge) 很重要的問題。但是有的時候很難的問題,可以用很簡單的方法來找到解決(jue) 問題的途徑。

現在大家都對溫室效應有概念。溫室效應就是二氧化碳氣體(ti) 進入了大氣層之後全球會(hui) 變暖。但是,另外還有一個(ge) 氣體(ti) 是甲烷,大家知道不知道?就是沼氣。那個(ge) 東(dong) 西產(chan) 生對全球變暖的貢獻,每一個(ge) 分子的貢獻是二氧化碳分子的200倍,但是這個(ge) 氣體(ti) 在大氣裏的總含量比較低。

當初剛剛有人發現甲烷可以產(chan) 生溫室效應貢獻的時候,當時有個(ge) 科學家敏銳地捕捉到這一點,就種了幾盆水稻,來測試水稻裏產(chan) 生的甲烷有多少。那篇文章馬上就發表在國際最頂尖的雜誌《Nature》上麵。

我們(men) 現在講到高中生的科研。

高中生的科研項目從(cong) 進行的方式來說,大概有這麽(me) 幾種:

第一類,大學有專(zhuan) 門的幫助高中生的科研項目。

美國很多大學都有接受高中生做科研的傳(chuan) 統,有的還作為(wei) 實習(xi) 項目,給高中生一定的經濟津貼。這個(ge) 方麵,尤其是每個(ge) 州的州立大學,支持本地的高中的科研的。私立大學是各個(ge) 學校自己定的。中國也有一些大學有和高中的合作項目。

第二類,有些導師自己個(ge) 人願意指導高中生進行科研。這些項目有的是免費的,有的是收費的。

第三類,是那些頂尖的夏校,本身就是科研項目。比方說MIT,最有名的理工科的研究夏校RSI,SSP,Clarks。這一類的夏校往往要經過激烈競爭(zheng) ,才能獲得入選資格。

第四類,是把科研項目作為(wei) 一個(ge) 競賽來參加,最有名的就是我剛才開始提到的STS和ISEF。

高中生科研選題要結合高中生的特點。高中生的科研項目,有的是在導師的指導之下,高中生獨立完成的。有的是參加同一個(ge) 課題組。導師底下還有博士後、博士生,還有本科生,一起參加科研。高中生作為(wei) 他們(men) 的助手參加更容易的,或者也有的自己比較厲害,參加其中的一部分。

從(cong) 形式來說,有實驗室研究,野外研究,還有線上研究。

從(cong) 學科類型來說,比較適合高中生進行的科研項目要與(yu) 高中的學習(xi) 內(nei) 容相銜接,比較直觀,容易理解。高中課程和進行的科研項目之間往往有一個(ge) gap。在高中生進行科研的一開始的階段要把這個(ge) gap補上,先對他們(men) 進行培訓。

在理工學科當中,生物學的觀測項目,化學學科中的分析、測定、表征項目、環境科學當中的小發明、計算機科學中的應用項目、應用統計,還有那些與(yu) 日常生活相關(guan) 的數據分析等等,是高中生比較容易上手的,也比較容易出成果的方向。

去年申請季結束後,一個(ge) 家長告訴我,某學生在一個(ge) 大學化學係老師實驗室做了一個(ge) 暑假,發表了兩(liang) 篇論文,錄取到哈佛大學。我馬上就問他,是不是與(yu) 分析測試表征相關(guan) 的工作?那個(ge) 家長反問我,你怎麽(me) 知道的?我說我做了這麽(me) 多年,我當然知道什麽(me) 東(dong) 西高中生容易做出來了。

另一類比較容易出成果的課題,是把在一個(ge) 研究方向已經證明有效的研究方法搬到另外一個(ge) 領域。當然這種山寨的要有前瞻性,很有可能要踩空。

我剛才舉(ju) 到的那個(ge) 例子,就是測水稻裏產(chan) 生的甲烷對溫室效應的貢獻,這個(ge) 就是他的敏銳度。實際上測甲烷氣體(ti) 本身來說,是大學裏一個(ge) 基礎實驗,是非常簡單的。

我在90年代的研究成果,曾經被兩(liang) 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引用了多次,也是因為(wei) 我的研究拓寬了他們(men) 對生物源產(chan) 生的含硫氣體(ti) 的環境影響的探索。後來,我被兩(liang) 名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邀請一起工作。

愛因斯坦說過,我最討厭一些科學家,喜歡在薄薄的木板上鑽很多小洞。而南大物理係的馮(feng) 端院士說,要在木板上鑽大洞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先鑽很多小洞,然後把它們(men) 連起來,就有機會(hui) 鑽大洞了。

對於(yu) 一個(ge) 高中生來說,能夠鑽出在科學意義(yi) 上任何一點小的洞,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這不僅(jin) 在大學申請當中能夠脫穎而出,對他的人生,將來的職業(ye) 導向都有重要的意義(yi) 。

1993年,我在日本築波科學城做客座科學家,和後來擔任中國農(nong) 學會(hui) 理事長、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副校長的李裏特教授是鄰居。他的專(zhuan) 業(ye) 是農(nong) 業(ye) 工程。我們(men) 聊到中國科學家的科研情況的時候,他說,我們(men) 的科學家研究牛耕田的犁,一直就是在想辦法把這個(ge) 犁怎麽(me) 樣改進,做的形狀更好,耕田效益更高。

但是從(cong) 來沒有想到過,哪一天我們(men) 不用牛拉犁,用拖拉機,或者換一個(ge) 更高級的合金材料來做這個(ge) 犁。他的這番話是對該領域的頂尖科學家的要求。而對於(yu) 一個(ge) 高中生來說,他如果能夠把這個(ge) 犁的形狀用數學模型計算出來怎麽(me) 樣是最高效的,並且能夠找出耕田最有效的合金材料,那麽(me) 在他人生道路上必定是一個(ge) 很重要的成果。

他這樣的科研成果在申請農(nong) 業(ye) 工程、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化學、冶金工程等專(zhuan) 業(ye) 時,都會(hui) 成為(wei) 重量級的助推器。他將來很有可能,就能成為(wei) 拋棄牛拉犁,去發現拖拉機的那一位科學家。

剛才我說了,高中課程的學習(xi) 與(yu) 科研需要的知識有一個(ge) gap,需要再學習(xi) 一部分知識。這些科研前端的知識往往要現學現用,用於(yu) 研究。

高中生科研的發表方式,可以有這麽(me) 幾種:研究報告,會(hui) 議牆展,會(hui) 議分組報告,會(hui) 議大會(hui) 報告,網上刊物發表,同行評議期刊發表,科學競賽參賽。究竟以何種方式發表與(yu) 研究項目的內(nei) 容和研究成果有關(guan) 。

有的家長問,你的科研項目論文能包發表嗎?還有參加競賽能不能包獲獎?我說愛因斯坦的投稿也有被退稿的。其實我首先要問的這些家長,你的這個(ge) 同學能不能通過科研導師的麵試,有沒有機會(hui) 參加這個(ge) 科研,還是第一步。所以,你先把自己基礎打好,達到能夠參加這個(ge) 科研的機會(hui) 是最重要的。可以這麽(me) 說,如果能夠在還沒有開始之前就給你下保證的話,這個(ge) 項目的含金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有些研究,比方說分析測定,是會(hui) 一定有結果的。但是是什麽(me) 樣的結果,也隻能做出來才知道。現在斯坦福大學化工係主任鮑哲南,當年在南大的大三的時候,就是去做高分子材料表征測試的。

有些同學參加科研的內(nei) 容是階段性結果,這些結果往往以研究報告的形式寫(xie) 出來。有些內(nei) 容,由於(yu) 項目的要求不能公開發表。比如說,我們(men) 去年有一個(ge) 同學參加了加州理工和NASA聯合實驗室的計算衛星軌道的項目。

參加已有的研究項目的研究,如果是在項目進行的早期,對項目的貢獻很重要,當時不容易發表,可能要等到學生申請大學之後才能夠發表。如果學生參加的時候正好結果快要出來了,趕上了臨(lin) 門一角,就很容易就發表。所以這個(ge) 東(dong) 西有的時候有運氣的成分。

高中生科研導師的選擇,不一定要選擇那些最大牌的名校教授。老實說,有一些大牌教授,自己指導的博士生,平時都是靠他們(men) 自己努力的,隻有在關(guan) 鍵的時刻,關(guan) 鍵的節點,和導師去討論受到點撥。本科生往往都很難理解這些教授的專(zhuan) 業(ye) ,更不要說高中生了。

以前聽過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李遠哲的演講。他說他之所以後來的科研有突破性的進展,就是因為(wei) 他的博士導師很少管他, 逼著自己獨立思考。但是,對一個(ge) 高中生來說,這顯然是不合適的。

真正有能力指導高中生科研的導師,高中生的科研導師應該一定要能夠進行科學普及, 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把複雜的科學問題給高中生講清楚, 讓已經具備了一定學術基礎的優(you) 秀高中生快速捕捉到學術關(guan) 鍵點,並進入角色。還有的科研項目周期很長,往往要兩(liang) 三年甚至更長,如果高中高年級才開始參加就不太適合。

還有,高中生的科研有機會(hui) 的話是可以拚爹的。有些大學教授帶著自己的小孩做科研,但是這種赤裸裸的赤膊上陣的拚爹是不合適的。大學一看你小孩是在你實驗室,在你指導之下,他就覺得你的這個(ge) 水平有了水分。所以,這個(ge) 地方是要講究一點方式方法的。

再說一下實習(xi) 。

有些大學的高中生的科研項目,就是實習(xi) 項目。還有一些公司也有高中生的實習(xi) 項目,這些實習(xi) 有的是科研項目,有的不一定是科研項目,而是讓參加實習(xi) 的同學對這個(ge) 行業(ye) 有一定的了解,從(cong) 而有助於(yu) 選擇正確的大學專(zhuan) 業(ye) 和將來的職業(ye) 目標。這些項目也讓大學知道了,你對所申請的專(zhuan) 業(ye) 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從(cong) 而增加你的錄取機會(hui) 。

高中生在申請大學過程當中,首先你要練好內(nei) 功,不管是學習(xi) 科研,各個(ge) 方麵都優(you) 秀,當然大學會(hui) 搶著要你的。但是不可能每個(ge) 人都那麽(me) 優(you) 秀,有些方麵挺好,有些方麵不那麽(me) 強,那麽(me) 你就要考慮策略問題,像田忌賽馬這種策略你也隻能用一次。再後麵人家知道了,就不那麽(me) 靈光了。

另外一個(ge) ,就是科研和競賽,我們(men) 有個(ge) 比較。

競賽其實有點相當於(yu) 割草。你參加競賽,總歸多多少少能夠往前走一點。科研有點相當於(yu) 撈魚。或者也可以說競賽是固定靶,科研就是活動靶,科研的機會(hui) 大,但是未知數也大。

科研項目競賽中,實際上有些同學不怎麽(me) lucky,在初賽階段水平很高,但是沒有遇到伯樂(le) ,往往容易被淘汰掉,這個(ge) 情況你是要有思想準備的。

我前麵講的這些競賽都是理工科的,文科也有一些競賽,就像知名度比較高的scholastic writing跟art競賽,還有像national history、young art,還有new times。

我們(men) 總結了一下各種的競賽和活動,對於(yu) 申請大學的幫助,我們(men) 從(cong) 一分到十分有個(ge) 大概的總結,大家可以看一看,但是不是絕對的。

再一個(ge) ,這些高中生科研的正確的打開方式,你在進入高中之前,就要培養(yang) 科學概念,對每一個(ge) 學科有一定的了解。

進入高中之後,一般的來說,你初中參加數學競賽,這是最基本的,然後你測試一下自己在數學方麵能走多遠。

數學競賽因為(wei) 含金量最高,能盡量走遠,要是走不了的話,你可以換賽道走別的方麵,就是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還有天體(ti) 物理。

這一方麵就是我剛才說了,你能夠走多遠就盡量走多遠,你拿不到田徑一百米的金牌,你拿乒乓球、羽毛球、舉(ju) 重、體(ti) 操都可以。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芬蘭買投資房用銀行貸和房屋公司貸的區別

下一篇

適合自學初高中大學課程知識的網站匯總!免費付費都有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