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校還真是讓所有父母都頭疼的問題,港爸港媽也不例外。
不過他們(men) 頭疼的問題倒不是教育資源太少,香港700萬(wan) 人口有541所本地學校和接近50所國際學校,加起來差不多600所學校可供選擇。對比一下上海,2700萬(wan) 人口也就684所學校,教育資源緊張程度是香港的3倍。
可香港學校的分類實在太多了,不僅(jin) 數量多,而且很多小學還有自己的高中部,所以怎麽(me) 幫助孩子選擇一所合適的學校是一件極其傷(shang) 腦筋的事情。
想要知道怎麽(me) 擇校,就必須先來了解一下香港中小學有哪些類型了。
香港中小學類型
香港的小學主要分為(wei) 四大種類:官立學校、資助小學、直資學校及私立學校,也有說國際學校是第五大類,大部分的小學(多於(yu) 80%)屬於(yu) “資助小學”。簡單來說,官立和資助小學均提供免費小學教育,而直資和私立小學則收取學費。
免費小學類型及入學辦法
官立小學:直接由教育局管理的公營小學
官立小學提供六年免費教育,全港有 34 間這類小學,約占學校總數的 7% 左右。全部的官立小學都是男女校和無宗教背景。要升讀一所官立小學,學童必須參加政府安排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
資助小學:非營利的辨學團體(ti) 接受政府津貼提供免費教育
又稱“津貼小學”,教育經費絕大部分來自政府,但其管理則由學校的法團校董會(hui) /校董會(hui) 負責。全港有 421 間這類小學,約占學校總數的 82% 左右。跟官立小學一樣,要升讀一所資助小學,學童必須參加政府安排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
入學辦法:小一入學統籌辦法
“小一升學統籌辦法”是香港特區政府統一管理所有官立及資助小學取錄學生的一套機製,如果你想你的子女享用免費小學教育,就要提早了解這套“小一派位機製”。
事實上,香港小學一年級的學位分配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階段:自主分配學位、統一派位。
第一階段,自主分配學位,不受居住區域限製。
自主分配學位階段,學生可以不受學校網(學區)的限製,向任何一間官立或資助小學申請入學。
這個(ge) 階段主要講求“關(guan) 係”及“世襲”,大約有一半學童會(hui) 在這階段獲學校取錄。
通過甲部孩子被錄取的學生,俗稱“世襲生”,無論一所學校世襲生有多少,必須錄取。如果世襲生超過學額的30%,會(hui) 占用乙部學位甚至第二階段統一派位的學位。
如果某個(ge) 得分的孩子因為(wei) 學位有限無法全部錄取,那麽(me) 由教育局(不是學校)進行抽簽。
教育部有規定,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學校不得對孩子進行任何形式的筆試和麵試。
每年12月左右,由各個(ge) 學校自行公布自行派位結果,如果家長願意接受學位,需要按照學校的要求,在指定的時間去學校注冊(ce) 。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沒有被錄取的孩子,可以繼續參與(yu) 接下來的統一派位階段。
第二階段,統一派位,受居住區域限製。
這個(ge) 階段,學生和家長先選擇學校的優(you) 先次序,然後等電腦根據“隨機編號”分派學位,而可選擇的學校大部分受居住地區限製。
每一個(ge) 香港地址對應一個(ge) 唯一的校網,租房和買(mai) 房一樣(租售同權,所以在香港是不用買(mai) “學區房”的)。
每個(ge) 校網內(nei) 的學校資源不太均衡,總體(ti) 來說香港島和九龍區好學校多一些,而新界整體(ti) 情況要差一些。
著名的名校校網有中西區11校網,紅磡35校網,九龍城41校網。香港校網比內(nei) 地學區房的範圍要大一些,一個(ge) 校網內(nei) 幾十所學校,對於(yu) 買(mai) 房或者租房在這個(ge) 區域內(nei) 的小朋友,錄取機會(hui) 是一樣的。
需要注意的是,政府隻會(hui) 為(wei) 每個(ge) 孩子提供一次派位機會(hui) ,如果今年派的學校不滿意不去讀,明年將沒有機會(hui) 再得到政府派位,隻能自己找學校。
統一派位主要講求“選校次序的策略”及“運氣”。
當然,你仍可為(wei) 你的子女申請入讀私立或直資小學,這些學校就會(hui) 有各自的招生辦法,需要家長留意。
收費小學類型及入學辦法
直資小學:辨學團體(ti) 按學生的數目接受政府補貼
直資學校由法團校董會(hui) 或校董會(hui) 自行管理,並享有一筆按學校合資格學生人數計算的政府津貼,直資小學可自行決(jue) 定小一收生辦法。全港有 21 間這類小學,約占學校總數的 4% 左右。
課程設置:直資小學與(yu) 官、津小學一樣,為(wei) 學生提供本地課程,不過在課程編製,教學語言,以至資源運用上,多方麵都較有彈性。但當然這並不代表直資小學的教學模式一定比官、津小學更靈活多變,因不少傳(chuan) 統官津小學都已實行多元化教學,所以最重要還是應就個(ge) 別心儀(yi) 的學校作比較,絕不能粗疏地單以學校的類別作定論。
學費﹕要繳交學費,由每年7千多至7萬(wan) 元不等。
私立小學:由辦學團體(ti) 自資經營,沒有政府補貼
私立獨立學校,由辦學團體(ti) 自資經營,由校董會(hui) 自行管理。這類學校沒有政府補貼,收取學費也比較高。私立小學可自行決(jue) 定小一收生辦法。全港有 42 間這類小學,約占學校總數的 8% 左右。
課程設置:與(yu) 直資學校一樣,私立小學在課程編製上,擁有極大的自由度,例如為(wei) 了銜接國際學校和外國課程,學校可提供國際文憑(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簡稱 IB)課程,而為(wei) 了學生的全人發展,更有學校提供EQ的訓練。
學費﹕須要繳交學費,由每年2萬(wan) 多至19萬(wan) 多不等。
私立與(yu) 直資的區別
對於(yu) 已有心儀(yi) 學校的學生和家長來說,私立和直資最大的區別是策略上的,具體(ti) 來說是錄取時間問題。
有升學專(zhuan) 家這樣說,同樣質素同樣學費的兩(liang) 間小學,一直資,一私立 ,我肯定會(hui) 選私立。
直資小學一般公布錄取結果比官立及資助小學早,如果你報了直資和官津,直資給了學位,而你接受了,那官津便不會(hui) 再給學校了。
(接受直資小學錄取後就需要簽上一份承諾書(shu) ,答應放棄參加官津派位。不過,還是可以同時參加其它的直資小學的學位分配的。所以,家長仍可以讓孩子進行其它家的直資小學的麵試。)
如果選擇接受了私立小學的學位,孩子還可以參加官津的派位,“腳踏兩(liang) 隻船”。
在這樣的機製下,報讀私立比直資更占優(you) 勢。更何況,香港的私立小學大部份都辦得不俗,所以私立小學更值得投一票。
國際學校小學部,港生也可以入讀
國際學校主要是為(wei) 外國人的子女提供教育,但是大部分國際學校都接受香港本地人申請。
不少香港家長希望子女有更高的英語水平,想避免本地學校繁重的功課壓力,及對將來前往外國升學較易適應等原因,都選擇送子女入讀國際學校。
每一所國際學校的教育理念及課程設計都有其獨特之處,與(yu) 本港的主流課程有很大差異。再者,國際學校一般銜接外國教育製度,因此家長替子女報請國際學校前,應考慮清楚學校的課程設計與(yu) 子女將來長遠的升學計劃。
一部份國際學校為(wei) 英基學校協會(hui) 之屬校,其餘(yu) 的由私立獨立的辦學團體(ti) 所營運。
心中有數:全港小學排名Top15
全港小學數目眾(zhong) 多,每年小學排名都因競爭(zheng) 激烈而具極大的變化。
家長除了及早收集足夠學校資料外,最重要的當然是提各小朋友本身的競爭(zheng) 力。
特別是英文科,一旦遇上升小學麵試/升上中學等大關(guan) 口,英文幾乎都能在關(guan) 鍵時刻幫小朋友一馬,身為(wei) 家長記得及早為(wei) 您的孩子及早準備,提升競爭(zheng) 力!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