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咯大家好,事實上,我高中以前做閱讀理解都是靠背,靠套路,寫(xie) 作文也都是盲目的積累素材,在考試的時候一味的堆砌上去。 但是後來進入了國際高中,我發現我以前賴以生存的套路,不!管!用!了!再也不能幫我拿分了,於(yu) 是那個(ge) 時候,為(wei) 了得到好的分數,我開始研究到底應該如何閱讀、如何寫(xie) 作。
在北美的課程設置中,不論是加拿大還是美國 ,English這門課,絕不僅(jin) 僅(jin) 隻是閱讀,也絕不僅(jin) 僅(jin) 隻是寫(xie) 作。事實上,English這門課更多考察的是:
1. 輸入/input/reading:學生閱讀不同類型文本的能力。
2. 分析/analyzing:學生分析理解文本的能力。
3. 輸出/output/writing:學生產(chan) 出文本的能力。
大家熟知的托福、SAT等升學考試和加高、美高要求的英語課程,甚至是大學裏的英語文學課,都是考察這三點的能力。 在這篇文章裏,我會(hui) 側(ce) 重分享第一點,也就是input環節。
從(cong) 閱讀過程中可能會(hui) 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jue) 方案,到各類文本的閱讀策略,幫你打通閱讀任督二脈!
不論你是已經掌握input高階技能的小夥(huo) 伴,還是仍然struggle著在ddl前讀完文章的小白,看完這篇推文,你都會(hui) 得到收獲喲~
Part 1閱讀中可能會(hui) 遇到的問題&解決(jue) 方案
閱讀時會(hui) struggle的原因無非三點:
01、生詞太多
02、句式不熟
03、文章太長、時間太緊,不知道應該如何下手——哪裏該細讀?哪裏可以跳過?
對於(yu) 第一個(ge) 問題——生詞太多,沒有捷徑可走。 如果你是那種絕對無法忍受生詞的人(沒有經受過納博科夫短篇折磨的人),那麽(me) 我建議你去背單詞。
但隨著你要做的題、要趕的ddl越來越多,你就越會(hui) 失去背單詞的特權——因為(wei) 你的機會(hui) 成本會(hui) 越來越高。 所以詞匯量的積累,越早越好,最好在還沒有開始托福等考試前就開始著手背單詞。
而且背了之後要一遍一遍的複習(xi) 。 我記得我高中背單詞的時候,隻背新東(dong) 方綠皮書(shu) 是絕對不夠的。每學習(xi) 一個(ge) 新詞,我都會(hui) 查詢它的英文釋義(yi) ,因為(wei) 這樣我會(hui) 更能理解單詞的真正意義(yi) 以及它的正確使用語境。
比如說abandon和forsake都有放棄、拋棄的含義(yi) ,但abandon對主語的感情傾(qing) 向沒有隱含,即做出這個(ge) 動作的主語可以是自願的,也可以是被迫的,單從(cong) 一個(ge) 單詞中無從(cong) 揣測。 而forsake多指拋棄信仰、原則、或重要的人事物,即使是單獨出現也可以從(cong) 中infer出主語多半是不舍、對賓語有強烈的emotional attachment。
對於(yu) 現階段還有時間集中積累單詞的小夥(huo) 伴,我的建議是不要僅(jin) 僅(jin) 滿足於(yu) 翻過一頁又一頁的單詞書(shu) 。你們(men) 要做的是:
1)記住單詞的簡單中文釋義(yi) ,檢索腦海中跟它有相近釋義(yi) 的其他單詞;
2)查詢該單詞及其近義(yi) 詞的英文釋義(yi) ,並比較兩(liang) 者的細微差別;
3)分別用這些單詞造句。
這樣做下來,雖然會(hui) 很麻煩,但是這些單詞經過這些步驟就會(hui) 長久地留在你的腦子裏了。
那麽(me) 對於(yu) 沒有privilege去集中背單詞的朋友們(men) ,也沒有必要焦慮。大家隻需要掌握最基本的造詞規律。
比如說re-表示反複、pre-表示“先”、“前”、pro-表示“之後”等等,就能基本推測出生詞的含義(yi) 。此外,結合上下文推測詞義(yi) 也是屢試不爽。
可以通過找到離生詞最近的表示邏輯的關(guan) 聯詞來推測詞義(yi) 。比如,用“however”連接的兩(liang) 個(ge) 形容詞通常具有相反的含義(yi) 。 當然,如果生詞不影響閱讀,我們(men) 可以做個(ge) 簡單標記,然後直接跳過。如果我們(men) 在跳讀時發現,這個(ge) 詞我是見過的(此處內(nei) 涵賈寶玉),那麽(me) 這個(ge) 時候就可以短暫地查詢一下它的大致含義(yi) ,在今後的閱讀中慢慢領略這個(ge) 詞的使用語境。
好,解決(jue) 了第一點,那麽(me) 就來看第二點:句式,specifically,長句。 我先說說我在句式上的心路曆程。(長句永遠是我的心頭好!!此處指路正確的長句打開方式➡Frederick Douglass - What to the Slave Is the Fourth of July? ) 看到長句/稀有罕見句式不要怕!不要慌!
解決(jue) 長句閱讀困難其實很簡單! 方法就是:量子閱讀縮句!說白了就是,找到主謂賓!老師說過,一句話隻有一個(ge) 動詞,多了就是病句。所以我們(men) 第一步,定位句子動詞。
找到動詞之後,往動詞前後看看,就能立刻找到主語和賓語(也有可能沒有賓語)。主謂賓一連起來,這個(ge) 句子在說什麽(me) 就一目了然了。 如果看不懂我在說什麽(me) ,那麽(me) 親(qin) 這邊建議你來一節語法課喲~
來一個(ge) 實操案例:
Fully appreciating the hardship to be encountered, firmly believing in the right of their cause, honorably inviting the scrutiny of an on-looking world, reverently appealing to heaven to attest their sincerity, soundly comprehending the solemn responsibility they were about to assume, wisely measuring the terrible odds against them, your fathers, the fathers of this republic, did, most deliberately, under the inspiration of a glorious patriotism, and with a sublime faith in the great principles of justice and freedom, lay deep the corner-stone of the national superstructure, which has risen and still rises in grandeur around you。
— Frederick Douglass - What to the Slave Is the Fourth of July?
一看,打頭一句有動詞誒!但是“動詞+ing”的形式,且前麵沒有be,那麽(me) 就一定不是這個(ge) 句子的謂語,於(yu) 是就跳過。
之後我們(men) 發現,一連串的都是動詞ing形式,“inviting”,“appealing”,“comprehending”等等。 誒?怎麽(me) 回事?是不是我們(men) 跳得太多了?不!你沒看錯,這個(ge) 時候相信自己,繼續往下跳,然後我們(men) 就看到了“your fathers”——一個(ge) 名詞出現了!這個(ge) 時候我們(men) 可以放慢速度,逗號後麵的“fathers of this republic”,一看就是對“your fathers”的並列修飾,不用去管他,直接鎖定逗號後的“did”。
可是Douglass這個(ge) 糟老頭子壞得很,一個(ge) did之後又是一段與(yu) 句子主幹無關(guan) 的東(dong) 西,我們(men) 可以繼續跳過。這個(ge) 時候我們(men) 就應該明確知道我們(men) 的下一個(ge) 搜尋目標,那就是,did了what?於(yu) 是我們(men) 下一個(ge) 要找到的就是名詞/動詞原型,which is “lay deep the corner-stone of the national superstructure”。bingo,mission accomplished!
當然,閱讀這樣一段話,當我們(men) 隻需要掌握文章大意時,這麽(me) 縮句閱讀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然而,如果我們(men) 要對這篇文章進行風格分析(style analysis),這樣操作就是不行的了。
因為(wei) 這樣一連串的排比是很重要的stylistic element,是可以成為(wei) 我們(men) 著重分析的對象的,所以這樣的跳過就顯得太草率了。
因此,我們(men) 在閱讀一個(ge) 文本之前,我們(men) 得明白:
1)這是一個(ge) 怎樣的文本?風格強烈的表達觀點的文章?還是很客觀的陳述事實or科學發現的文章?
2)我閱讀的目的是什麽(me) ?了解大概內(nei) 容即可?還是要寫(xie) 出對它的分析?如果要寫(xie) 分析,要側(ce) 重哪個(ge) dimension?是主題(theme),還是修辭風格(style),或是行文結構(structure)? 當我們(men) 輸入的量還不足以支撐我們(men) 的閱讀能力進行質變的時候,對我們(men) 閱讀的文本進行文體(ti) 、風格上的把控就顯得至關(guan) 重要,因為(wei) 這會(hui) 讓我們(men) 的閱讀更有效率。
那麽(me) 本文的下半部分,就主要講講針對不同文本、不同閱讀目的的閱讀策略。
Part 2不同文本及閱讀目的的閱讀策略
Non-fiction類
在美高/加高較為(wei) 初級的英語課中,nonfiction的閱讀和理解是重頭戲。所謂non-fiction,多是對現實中發生的事情的主觀或客觀複述和總結。 並不嚴(yan) 謹(but test-wise)地說,我們(men) 經常讀的新聞、自傳(chuan) 節選、論文、opinion類文章都是non-fiction。對於(yu) non-fiction而言,又可以大致分為(wei) 兩(liang) 大類:
1)informative;
2)argumentative/persuasive。
01、informative
先說informative類的文章。所謂informative,就是主要以傳(chuan) 達信息為(wei) 目的,旨在向讀者傳(chuan) 達(inform)信息。 閱讀這類文章,不論閱讀目的(be it 掌握大意 or 要寫(xie) response),我們(men) 都隻需要了解這四點:
1)事件(event)
2)經過(process)
3)結果(result)
4)影響(implication)。
其中,第二點經過(process)包括事件的發展和作者的reasoning process。通常這類文章都是直給型,也就是說,這四點的所有信息你都可以從(cong) 文章中直接找到,隻需對其進行歸納總結。
如果隻是為(wei) 了掌握大意,那麽(me) 拉通一遍informative類文章,在閱讀過程中通過跳讀+縮句+適當勾畫批注,就可以找到關(guan) 於(yu) 以上四點的所有信息。
此外,這類文章的頭尾段(並不是字麵意思上的第一段和最後一段,而是指位置靠前和靠尾的一個(ge) 或幾個(ge) 段落)通常都有概括性的信息,把握頭尾因此也變得比較重要。如果是在閱讀informative類的書(shu) 籍,也是同樣的方法。而且有了書(shu) 籍目錄的幫助,隻會(hui) 變得更加容易。
02、Argumentative
說完了informative類文章,來說說argumentative/persuasive類的。這類文章通常=作者主觀或客觀陳述事實+使用修辭使用客觀證據或統計數字(作者對於(yu) 事件的看法)。目的通常是向讀者傳(chuan) 輸觀點和觀念。演講稿、報紙opinion欄的文章通常都是argumentative類文章。
argumentative/persuasive類文章=作者主觀或客觀陳述事實+使用修辭或風格化行文+使用客觀證據或統計數字(作者對於(yu) 事件的看法)
這類文章的公式已經總結出來了。我們(men) 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來對公式進行拆解即可。
先講以了解文章大意為(wei) 目的閱讀的閱讀策略。大家可以采取上述的閱讀informative類文章的方法來讀persuasive類文章。盡管是以輸出觀點和說服讀者為(wei) 目的,persuasive類文章作者還是會(hui) 像informative類文章作者一樣,把事件、經過、結果以及影響闡述清楚。
那麽(me) 我們(men) 隻需將這幾個(ge) 元素一一找到,就能對這類文章的大意有大致的理解。
此外,persuasive類文章作者通常會(hui) 比informative類文章作者更激進——因為(wei) 他們(men) 有強烈的觀點和看法——那麽(me) 我們(men) 就可以借助這一點,留意文章中表示程度的副詞、形容詞和名詞,借此就可以得知作者的看法和態度。 但如果是以寫(xie) response或review為(wei) 目的的閱讀,我們(men) 就絕對不能止步於(yu) 此。我們(men) 應該把公式中每個(ge) 成分都找到。
通過閱讀informative文章的技巧把“作者主觀或客觀陳述事實”的部分搞定之後,我們(men) 來看“修辭或風格化行文”。 這是什麽(me) 意思?很簡單,作者使用了什麽(me) 修辭手法?排比,反問,還是隱喻?作者的行文結構是怎樣的?總分總,倒敘,還是其他特殊的形式——比如說以日記為(wei) 載體(ti) ?用了什麽(me) 客觀事實作為(wei) 論據?數字,人生經曆,還是權威人物和機構的證詞?
先別急,問題還沒完。在你通過閱讀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後,你還要問自己,why。作者為(wei) 什麽(me) ,憑什麽(me) 用這些花裏胡哨的東(dong) 西而不是平鋪直敘?這些東(dong) 西是怎麽(me) 服務於(yu) 作者的目的的(即傳(chuan) 達觀點並說服讀者)?
我們(men) 來舉(ju) 個(ge) 例子。還是剛剛的Douglass的那段節選。
Fully appreciating the hardship to be encountered, firmly believing in the right of their cause, honorably inviting the scrutiny of an on-looking world, reverently appealing to heaven to attest their sincerity, soundly comprehending the solemn responsibility they were about to assume, wisely measuring the terrible odds against them, your fathers, the fathers of this republic, did, most deliberately, under the inspiration of a glorious patriotism, and with a sublime faith in the great principles of justice and freedom, lay deep the corner-stone of the national superstructure, which has risen and still rises in grandeur around you。
— Frederick Douglass - What to the Slave Is the Fourth of July? 這一段最突出的修辭就是排比了。這一連串的排比是為(wei) 什麽(me) ?有什麽(me) 作用?我們(men) 先找到這個(ge) 句子的主幹,“your fathers did lay deep the corner-stone of the national superstructure”,即,你們(men) 的先輩牢牢打下這個(ge) 我們(men) 稱之為(wei) 國家的龐然大物的基石。 我們(men) 下意識會(hui) 問:
• 為(wei) 什麽(me) 是“你們(men) 的先輩”而不是“我們(men) 的先輩”?為(wei) 什不把“我們(men) ”包含進“你們(men) ”?這裏的對立是為(wei) 了說明什麽(me) ?
• 為(wei) 什麽(me) 是“你們(men) 的先輩”而不是“你們(men) ”?“你們(men) ”和“你們(men) 的先輩”之間有什麽(me) 不同和差距嗎?• 為(wei) 什麽(me) 是“基石”而不是“現狀”?“基石”和“現狀”有什麽(me) 差別嗎?
我們(men) 帶著這些問題去看修辭。一長串的排比句一直在強調“你們(men) 的先輩”做了什麽(me) ,他們(men) 是多麽(me) 的智慧的遠見家,是多麽(me) 激進的謹慎人,是多麽(me) 虔誠的踐行者。 排比句之後,一陣急轉,接著說到“your fathers”。作者花了這麽(me) 大的篇幅稱讚“your fathers”,以和“you”形成對比,那麽(me) 我們(men) 就可以從(cong) 中推斷出,作者是想要讓“you”意識到他們(men) 與(yu) 他們(men) 先輩之間的差距。
那麽(me) 作者對這樣的差距持什麽(me) 樣的態度呢?
我們(men) 可以來看看他的word choice。通過表示程度和態度的形容詞、名詞中,如“glorious patriotism”和“sublime faith in the great principles of justice and freedom”,我們(men) 可以看到作者對“your fathers”的讚頌和欣賞。
那麽(me) 相應的,對“you”的態度就是截然相反的。說明了“you”和“your fathers”間的差距,以及本應得到“you”傳(chuan) 承下去的“your fathers”的legacy此刻卻失落了。
這也進一步說明,在“基石”和“現狀”間是有差距的,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作者用了“cornerstone”而非表示現狀、可見(visible)狀態的詞語。
暗示了作者處於(yu) “you”這個(ge) 陣營外,作為(wei) outsider的窘境和急切想尋求改變的心理。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ge) 段落做的簡短閱讀展示,step by step。我們(men) 看到,想要深度掌握文本,是需要一連串的自發性提問的。
一開始我們(men) 可能要鍛煉自己發問的能力,但隨著我們(men) 練習(xi) 的越來越多,這樣的發問會(hui) 變得越來越自然,越來越“下意識”。 這種能力在現實生活中也很重要也很常用。
比如說,當一個(ge) 茶藝家陰陽怪氣你的時候,你直接一頓分析把ta的言下之意和隱含邏輯說出來時,尷尬的就是ta了~
好了,那麽(me) 在這篇文章裏,我們(men) 講了對於(yu) nonfiction類文章的閱讀方法。但對於(yu) 更高階的閱讀方法和策略,比如對fiction(specifically文學作品、詩歌、劇本)的閱讀,我們(men) 會(hui) 在下一期係列推文裏說明,請大家持續關(guan) 注喲!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