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美國高校重視GPA?

在留學屆有這麽(me) 一個(ge) 段子

哈佛大學MIB專(zhuan) 業(ye) 給三位申請者出了一道題,分別給他們(men) 1000美元,看一周後誰賺的錢多。一周後A賺了1000萬(wan) 美元,B賺了800萬(wan) 美元,C隻掙了5000美元。

最後,哈佛大學錄取了GPA分數最高的那一個(ge)

讓人頭大的GPA,原來有這麽(me) 多“套路”?

要知道,無論是申請美本還是申請研究生,GPA永遠是招生官們(men) 最先衡量學生優(you) 劣的點。對於(yu) GPA排在前兩(liang) 名的學生,不少學校都會(hui) 有極其特殊的榮譽,第一名畢業(ye) 生(valedictorian)和第二名畢業(ye) 生(salutatorian)有資格在畢業(ye) 典禮上分別代表本人或畢業(ye) 班做演講;排在前10%的學生,學校的升學顧問會(hui) 特別在推薦信中給予說明。

許多美國大學也會(hui) 規定GPA低於(yu) 3.45分,將無緣美國大學獎學金的申請,並且,一些非常厲害的學術社團、科研項目、實習(xi) 職位等,都會(hui) 對GPA有著嚴(yan) 格的限製。

除此之外,低GPA也會(hui) 對學生的生活產(chan) 生影響。在美國的留學生如果GPA成績低於(yu) 2.0,可能會(hui) 被強製歸類到“學術留學查看”學員中,半年期限未有提升,將會(hui) 麵臨(lin) 被勸退的巨大風險。想要留美發展的小夥(huo) 伴更是要注意,許多大公司都會(hui) 要求留學生招聘時填寫(xie) GPA成績以及證明方式。也難怪留美的同學會(hui) 因為(wei) GPA心甘情願的頭禿。

GPA到底有多“複雜”?

許多同學談到出國留學,都會(hui) 自然而然的表示“美國也不打分,也不排名,更不用高考,學習(xi) 難度直接減少了一半,多爽!”然而!以為(wei) 到了美高就能脫離和分數打交道嗎?以為(wei) 成績隻打個(ge) ABCD所以很好搞定嗎?以為(wei) 申請美本乃至未來工作都不用看成績分數嗎?

美高的成績計算方式更複雜!組成內(nei) 容更多樣!對學生的要求更嚴(yan) 格!導致多少美高的孩子一聽到學分、考試、績點就想哭。如果非要把它們(men) 排個(ge) 名,那GPA絕對是美高孩子們(men) 的噩夢,一點也不比中國孩子的高考輕鬆。

GPA,Grade Point Average

是美國高中通用成績評估體(ti) 係,俗稱績點,簡單來說就是學生的平均成績。與(yu) 國內(nei) 百分製的成績評估標準不同,美國的課程老師通常用字母,例如A、 A-、B等來表示學生的課程成績,學校再把字母轉換為(wei) 相應的數字。一般來講,百分製的90分以上,在GPA計算中算為(wei) 4分,評分為(wei) A,依次換算下去的結果如下:

從(cong) GPA看美國名校招生需求:你四年的樣子GPA裏全都有。

加權GPA與(yu) 不加權GPA

美國高中分為(wei) 加權 GPA 和不加權 GPA,與(yu) 同學們(men) 所學的課程級別相關(guan) 。從(cong) 分數上來看,不加權的GPA采用4分製,一般會(hui) 在0.0-4.0之間;加權的GPA則滿分為(wei) 5.0分。如果想GPA突破4分,那麽(me) 就必須要修更難的課程。

我們(men) 都知道,在美國高中課程類型及難度的劃分中,眾(zhong) 所公認的標準是:AP 課程 > 榮譽課程 > 大學預科課程 (college-preps)> 一般學術課程 (general) 。當然,課程的劃分並不固定,GPA的算法不同學校可能也略有不同,包括課程定的權重係數同樣如此。

舉(ju) 個(ge) 例子:不加權 GPA 意味著每門課的分數一樣,無論課程難易。而加權 GPA,則更能夠將優(you) 秀的學生區分出來。比如Jenny高中時選擇學習(xi) AP物理課程,而Bob選擇讀一般的學術物理課程,獲得的GPA均為(wei) 3.3分。

然而AP課程遠比一般課程要難得多,所以在核算成績時,會(hui) 將課程難度考慮在內(nei) ,GPA核算中會(hui) 額外加上1.0,這樣Jenny的GPA分數為(wei) 4.3分,Bob的分數不變。

更難的課程=更高的GPA?

許多同學表示為(wei) 了獲得更高的GPA,選最簡單的課(保底)或者最難的課(衝(chong) 刺)不就可以了?的確,美高的課程選擇會(hui) 影響到到高中期間的GPA、課程數量及難度,甚至是專(zhuan) 業(ye) 方向,這三個(ge) 因素進而直接會(hui) 影響到四年之後進入哪個(ge) 檔次的大學。

然而細想下去,裏麵還有很多的分支,比如說如何選課才能順利畢業(ye) ?怎樣選課才能更好的平衡興(xing) 趣與(yu) GPA?不同學術體(ti) 係之下應該如何選課等等。所以忽略自身水平,而為(wei) 了GPA一味的選擇高難度課程,是絕對不可取的

選課與(yu) GPA之間的關(guan) 係之所以重要,是因為(wei) 很有可能自己喜歡的課不一定是自己最擅長的課,也有可能喜歡的課的難度是強於(yu) 自己當時的學術能力。如果碰到這種情況的話,這中間可能需要有一個(ge) 權衡。拿極端情況來說,GPA越高是不是就越好?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wei) 如果學生選課都是非常簡單的課程,雖然得到了很好的成績,GPA確實是很高,但是大學仍然會(hui) 覺得學生的程度不夠,而且會(hui) 懷疑學生的動機,會(hui) 懷疑學生為(wei) 什麽(me) 在這個(ge) 過程當中沒有主動的去挑戰自己的學術能力,會(hui) 覺得學生這樣選課太功利性,太有技巧了。

大學的招生官是一眼就能看出來,所有人都知道什麽(me) 課是難的,什麽(me) 課是簡單的,所有的招生官也都會(hui) 把難易程度放到你的GPA的衡量當中,總結起來不是GPA越高這個(ge) 學生就越好。

那麽(me) 另一個(ge) 極端情況就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是碰到另一種學生,很理想化,或者說雄心壯誌特別大,上來就會(hui) 說,我要考8到9門AP,然後每一門AP課最好都是又有文又有理。

如果能夠做到的話當然是最好的,但是問題是這樣的學生裏麵可能隻有30%-50%的人完成了課程。但是如果選課太難而導致GPA沒有保證,這個(ge) 也是一個(ge) 非常不好的一個(ge) 極端的一種情況。如果說一味的追求難,然後沒有保證到GPA,那就是相當於(yu) 有一些白搭的感覺。

所以建議同學們(men) ,以GPA先保證的情況下,然後再去不停的突破自己的能力極限,看能不能再上一個(ge) 檔次,能不能學的更難一點。

從(cong) GPA中看世界名校想要什麽(me) 樣的學生?

麻省理工學院大學官網上,寫(xie) 著這樣一段話:While high academic achievement does not guarantee admission, MIT expects such achievement or other persuasive evidence of professional promise.

大意是:雖然高學術成就並不能保證你的錄取,但是我們(men) 期望你能夠有這樣的成就或其他有說服力的證明你專(zhuan) 業(ye) 能力的證明。

耶魯大學的官網上也記錄著:While there is no hard and fast rule, it is safe to say that performance in school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esting. A very strong performance in a demanding college preparatory program may compensate for modest standardized test scores, but it is unlikely that high standardized test scores will persuade the admissions committee to disregard an undistinguished secondary-school record.

大意為(wei) :雖然沒有硬性規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學校的表現比考試更重要。在一個(ge) 要求很高的大學預科課程中表現得非常出色,可能會(hui) 彌補標準化考試分數不高的不足,但高標準化考試分數不太可能說服招生委員會(hui) 無視平庸的中學成績。

由此可見,無論是美高還是美本,對於(yu) 學生們(men) 的要求遠不止“標化成績”一項,它們(men) 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xi) 表現、生活態度、活動經曆等綜合實力,而GPA能夠體(ti) 現的正是它們(men) 想要看到的。

決(jue) 定GPA成績的絕不是某次考試的成績,GPA的評估源自數年的連貫考核,它不僅(jin) 關(guan) 注學生在考試和隨堂測驗成績,還與(yu) 學生的課堂出勤率、課堂表現、作業(ye) 質量、活動項目以及個(ge) 人態度相關(guan) 。可以說,GPA的評定涵蓋了學生方方麵麵,也更能幫助學校對學生做出更全麵和明智的判斷。

盡管每個(ge) 學校的評定標準不同,但是大部分學校的GPA組成方式相同,通常分為(wei) 七大板塊:

日常作業(ye) Assignments(20-40%):

美高學生的作業(ye) 量其實比我們(men) 想象中的還要多,年級越高在作業(ye) 方麵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越多,做到淩晨一兩(liang) 點的時候也並不少見。這一方麵看重學生作業(ye) 的正確性提交時間,二者缺一不可。交的快但錯誤多或是正確率高但是遲到交作業(ye) 都會(hui) 影響最後的成績。

課堂測驗Quizzes(10-20%):

突擊檢測的方式之一,通常在課堂開始(考察複習(xi) 或預習(xi) )或結束(上課聽講程度)的時候進行,沒有規律可言,用“過來人”的話來講,把每天都當做期末就對了!

日常考試Tests (10-20%):

指在一個(ge) 大的章節教學結束後的總結性考試,這些考試一般都會(hui) 提前通知學生準備,因為(wei) 美國課堂很少帶著同學們(men) 進行大規模複習(xi) ,所以這個(ge) 時候筆記和自主複習(xi) 要注意!

期中和期末考試Midterm/Final Exam (15-25%):

令許多學生“虎軀一震”的環節,作為(wei) 成績參考的重要項目之一!做好充足的準備,盡量避免考試前突擊學習(xi) ,穩紮穩打老實積累最重要!

個(ge) 人項目Project (10-25%):

其中除了書(shu) 麵作業(ye) ,很多作業(ye) 都需要學生完成某些具體(ti) 的項目:例如做PPT、做視頻、總結報告等。還有一種是小組項目,美高鼓勵孩子去進行拍視頻、做錄音、畫海報等有創意的、可以親(qin) 自動手操作的項目,這個(ge) 時候項目參與(yu) 度與(yu) 積極程度十分重要。

課堂表現Participation (5-20%):

許多美國老師都提到過,中國學生不愛參與(yu) 課堂討論、不積極互動、不到迫不得已絕對不問老師的情況。要知道這些課堂表現都是會(hui) 計入最終的成績裏!美國的老師十分看中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你回答的每一個(ge) 問題,進行的每一次互動都加深老師們(men) 對你的了解,所以這方麵的分千萬(wan) 不要浪費!

努力程度Effort (5-10%):

這一點並不是所有的學校都有,和課堂表現相似,這部分成績主要關(guan) 注你的作業(ye) 完成態度參與(yu) 課外項目的態度。如果你經常“糊弄”作業(ye) 、在項目裏“劃水”,隻想有個(ge) 安全的成績畢業(ye) ,那麽(me) 這部分的分數可能與(yu) 你無緣了。

當然,不僅(jin) 每一所學校的板塊占比可能不同,可能在不同課程上的板塊占比也會(hui) 不同。

從(cong) GPA看美國名校招生需求:你四年的樣子GPA裏全都有。

比如上方學校的微積分AB課程,對考試要求非常高,占比70%,然後平時作業(ye) 重要性就隻有5%。

從(cong) GPA看美國名校招生需求:你四年的樣子GPA裏全都有。

而法語科目老師的要求,對作業(ye) 及時遞交要求非常的嚴(yan) 格,然後測試占據了50%的比重,整體(ti) 分布相對比較平均。

不同的標準,不同的要求 同一種期望

從(cong) 上麵的介紹,我們(men) 可以看出國內(nei) “一考定終身”的評定標準,與(yu) 美國“多元化考核”的評定標準有著明顯的差異。美國的學生的考核標準更能夠體(ti) 現出一個(ge) 學生的整體(ti) 素質、發展路線以及未來潛力,當然也更複雜,要求更高。而中國學生的考核標準則更為(wei) 嚴(yan) 格,牟足了勁兒(er) 去衝(chong) 刺一件事,付出就會(hui) 有相應的回報。

漸漸地,國內(nei) 高考也開始進行多元化考試的改革,同學們(men) 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進行考試,在體(ti) 育上也加強了標準。其實無論怎麽(me) 改變,無論哪種標準,都是希望孩子們(men) 可以朝著自己喜歡的方向發展,更全麵的認識自己,擁有對抗未來風雨的能力。教育不必評論高低,選擇更適合孩子的才是最重要的。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美高重視培養學生領導才能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

英國Top30大學就業率匯總!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