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學EECS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的人數不斷激增,但在EE和CS之間大家幾乎清一色選擇了CS,也就是軟件行業(ye) 。
確實,CS有非常優(you) 秀的就業(ye) 前景,科研應用繁多且明星領域非常紮眼。而硬件領域的應屆薪資比不過軟件工程,科研門檻高和熱度也不及軟件領域的創新迭代。
那麽(me) ,學硬件有什麽(me) 未來?
我從(cong) 去年開始把計算機的學術重心移到了硬件,此後主攻了嵌入式係統、集成電路、半導體(ti) 物理和數字電路設計,從(cong) 半導體(ti) 到主機板到芯片設計全摸索了一遍。
我在學微電子器件和電路時分析過CS和EE的差別,當時我正被陌生的物理和電路一頓毒打、感歎自己為(wei) 什麽(me) 要不知好歹挑戰硬件。大半年後,我有了不同的理解。我發現學習(xi) 硬件帶來的提升極其多麵。它賜予我計算機學科的完整框架,教我深刻且高效地破解軟硬件項目全生態的創新空間和難點。那麽(me) ,我來聊聊學硬件帶來的未來。
為(wei) 什麽(me) 大家隻聊CS?
我身邊的小夥(huo) 伴大多覺得學硬件很冷門:過去幾十年裏幾家硬件巨頭早已定義(yi) 了這個(ge) 行業(ye) ,而摩爾定律倒下後硬件創新碰到了瓶頸,那我們(men) 再去盯半導體(ti) 有什麽(me) 意思?硬件怠工帶來了軟件的機會(hui) :處理器不夠快那平行運算來湊,基建機會(hui) 有限那應用來湊。科技巨頭在過去20年如雨後春筍般填滿了我們(men) 生活的方方麵麵,軟件變成了主角。
而每個(ge) 人決(jue) 定行業(ye) 的時間莫過於(yu) 大學前後的四五年,於(yu) 是我們(men) 目睹的現況縮影變成了我們(men) 的決(jue) 策工具。所以,我的同齡人們(men) 信仰著軟件應用帶來的機會(hui) 。不過,風水輪流轉,硬件和軟件都是計算機行業(ye) 的左膀右臂。當我們(men) 在為(wei) 這一代軟件提升效勞時,也該想到未來硬件領域有突破後的騰飛,不妨都有涉獵。
門檻
對學生而言,EE的門檻比CS高不少:要從(cong) 物理開始打基礎,而後每節課都有一套新的公式和邏輯方式,光入門就要費好大力氣,有所深入就一定要讀博了。而CS親(qin) 民不少,數學和統計基礎融會(hui) 貫通,在理科和社科中都很實用,而細分領域也很好理解,幫我們(men) 從(cong) 軟件使用者升級成科研人和開發者。
所以,不難發現EE的博士生和本科生出路相差很大,隻有博士生才能衝(chong) 在開發創新的一線,而CS本科生的生產(chan) 力就夠解決(jue) 軟件行業(ye) 的不少需求。
綜合能力
那為(wei) 什麽(me) 還要碰硬件?就業(ye) 、學習(xi) 速率、短期前景都不如軟件?可別忘了,軟件最終還搭在硬件上:基礎運算需要半導體(ti) 開開關(guan) 關(guan) ,倉(cang) 庫規模計算機需要理解硬件運行的交互速度和溫度變化,神經計算等更需要貼身定製硬件提速。於(yu) 是,理解硬件能讓我們(men) 學CS時降維打擊,你能從(cong) 一個(ge) 電流開始推導此後的運算元、組件通訊、程序運作、內(nei) 容存儲(chu) ,升華你對計算機的全棧理解。
我大一時分別接觸了EE和CS的初階課,而大二學係統結構時才恍然明白它們(men) 之間的強連接。教授比喻計算機科學是個(ge) 漢堡,CS和EE是上下的麵包,而兩(liang) 者相交才能咬到肉。所以,硬件基礎能為(wei) CS帶來更深的理解,也意味更強的競爭(zheng) 力。儲(chu) 備些EE知識也像應急儲(chu) 糧,在行業(ye) 變遷、技術突破時就能有備而來地快速同步、抓住機會(hui) 。
我的體(ti) 驗
學硬件需要熬,而硬件內(nei) 也有不同領域。上半導體(ti) 物理和器件時我很痛苦,因為(wei) 我看不到應用場景、內(nei) 容也需要更多物理課打基礎。而這學期上數字設計和集成電路時我感到恍然大悟。我能深刻明白電路裏小小的半導體(ti) 的運作原理,分析他們(men) 之間的交互和性能,更好地推理芯片的建造和設計。
而實驗課中的FPGA和ASIC也與(yu) 我關(guan) 注的區塊鏈領域很相幹,我能從(cong) 計算原理到硬件加速設計、分析挖礦等高影響性的計算流程。零知識證明方向也帶出一波硬件加速需求,也就是用定製的硬件設計更快地生成證明。我可以一手研究密碼學中的算法,一手研究哪些算法可以放入FPGA帶來可觀產(chan) 出。前沿應用更少不了全棧的理解。我和zkVM的朋友聊算法繞不開對計算機本身的架構要求,吐槽現在的硬件二進製局限、或有限域計算對浮點數算法的局限,暢想未來的開發。
這些視野自帶極大的滿足感,也就是從(cong) 淺入深地明白自己的領域。花幾節課的時間收獲新一片天空,我覺得非常值得。
一技之長或許已經足夠,但我認為(wei) 在變化劇烈、迭代超快的領域中,多一些廣度和深度會(hui) 帶來質的飛躍。這個(ge) 時代偏袒融會(hui) 貫通、反應快動作快的人,那多一塊知識麵就是給自己加了許多籌碼。學硬件或任何斜杠學科不需要是你的未來,但卻能加持你未來的勢能。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