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學公校私校圈層分析

(一)

曾經在疫情前聽過著名的多倫(lun) 多奧校的江校長的線下講座,講的是高中課程規劃和美加大學升學。其中說到了低年級的家長如何選擇私校公校的問題。江校長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私校當然好(這裏的語境私校直接默認是頂私),不過為(wei) 了孩子上學影響到自己家庭的生活就不好了。他並不建議用砸鍋賣鐵的方式供孩子讀書(shu) 。畢竟,加拿大的教育和職業(ye) 發展不是自古華山一條路類型的。

一方麵是學費和各種隱性費用的問題,另一方麵是本地華人很多都已經落地生根,有穩定的生活圈子,如果為(wei) 了家庭中某一個(ge) 孩子在整個(ge) 連根拔起換個(ge) 地方,影響的方方麵麵太多了。

而且華人多的地方,大家的想法總是差不多的。這裏能夠看到東(dong) 亞(ya) 儒家文化的巨大影響。由於(yu) 華人重視教育,願意在教育方麵投入,即使上私校有困難,如何將公校的資源發揮到極致也是每一個(ge) 華人家庭都在思考的。學校之外還能有什麽(me) 資源可以挖掘也是每一個(ge) 華人家庭考慮的事情。所以在華人區,課外輔導機構盛行。我甚至聽說過一些列治文山的家長在周末定期聚會(hui) 交流雞娃經驗。客觀上也造就了華人區的優(you) 質學區多,房價(jia) 貴。

同時另一些從(cong) 中國出來的家長往往有這樣一種狠勁。為(wei) 了孩子,為(wei) 了教育。北京家長為(wei) 了上個(ge) 重點中學不惜在老破裏忍個(ge) 6年,其實多倫(lun) 多家長也有很多是這樣。也有其他一些家長是挪不了地方的,無論是因為(wei) 住房還是工作,或者是家中的另一個(ge) 孩子。所以,我們(men) 會(hui) 在多倫(lun) 多地鐵的最北端,在早晨固定的時間看到一些華人家長在這裏把孩子放下,孩子轉乘地鐵進城去上學。

其實可以理解,這樣一些華人家長,憑自己的力量在北美打拚,給家人打出來一篇小小的舒適的空間,然後有能力把孩子送去城裏的頂私。但是挪到城裏去,代價(jia) 太大了。這樣的家長其實背景都是類似的。

(二)

最近這幾年,頗有一些想要申請私校的家長找我聊天。說話繞來繞去,最後落點在一個(ge) 讓人有點尷尬的問題:我們(men) 的孩子去上頂私是不是會(hui) 被那些富裕人家的孩子歧視?學校要的讚助多麽(me) ?如果捐款少了是不是會(hui) 被另眼相看?學校的攀比風氣盛麽(me) 我們(men) 的孩子會(hui) 不會(hui) 感到不舒服?等等。總之,看起來非常在意周圍的人對孩子的看法。

我對她們(men) 說,加拿大是一個(ge) 自由主義(yi) 、個(ge) 人主義(yi) 立國的國家,人活得相當自我。你隻要自己感覺好就行。頂私裏確實有一些水很深的家庭,深不見底。“老錢”那是真老。對於(yu) 這些孩子來說,16歲之後拿到駕照(實際上是17歲拿到因為(wei) 還有學車還有兩(liang) 次考牌)開著家裏送的mini cooper來上學時相當自然的事情。同時另一個(ge) 同學開著千把元買(mai) 來的第五手老爺車來上學也是相當自然的事情。

有些時候也不是攀比,而是個(ge) 人對於(yu) 物質的看法、以及生活的經驗和水準在那裏,人們(men) 會(hui) 對事情有著近似的看法,會(hui) 有相同的話題,無論學生還是家長。這也算是一種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果特別在意並且刻意地去追某些事情,隻能說可以確實有點差距。而修為(wei) 好的人,無論是遇到大富大貴還是小康人家,也無論自己的條件如何,都是一種平視的態度、坦然的感受。

再比如說給孩子提供的物質條件,總要讓他/她和其他的孩子在同一水準下一起玩吧。而且在加拿大這個(ge) 扁平的社會(hui) ,不會(hui) 有什麽(me) 太過出圈的水準。

我們(men) 大人花了幾十萬(wan) 上中國最好的商學院,與(yu) 送孩子來上加拿大的頂私其實是一樣的,都是一種篩選。

我給了一個(ge) 建議到問我問題的家長一個(ge) 評估自己的方法:就是自己想一想,如果孩子日常穿一雙Tory Burch的黑色皮鞋與(yu) 校服配伍,你會(hui) 不會(hui) 覺得有點過分?

我特地挑了一個(ge) 中上的並不是太奢的牌子。

Burberry,我覺得可能就有點過了。

(三)

昨天的經濟賬那一篇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許多人說帳算得仔細。我戲稱說這隻算了成本還沒有算利潤。

我再補充一下:對於(yu) 不同的中國家庭把孩子送出來讀書(shu) ,其實不同背景的家庭付出的是不一樣的。家在一線城市父母在外企之類的地方工作作為(wei) 城市中產(chan) 有些家底根基或者吃到前20年紅利的,甚至是家裏的企業(ye) 上市套現成功送孩子出來留學可能按前麵我說的就是一套房問題,再多一些也無所謂。對於(yu) 普通人家的孩子如果在孩子求學過程中家中有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入就更不是問題。

但是,持續穩定現金流對於(yu) 很多人也已經是很高的要求了。我在商學院的同學的孩子,親(qin) 眼目睹他的同學因為(wei) 近期眾(zhong) 所周知的原因家裏的企業(ye) 撐不下去,每年的幾十萬(wan) 人民幣付不出隻能黯然回國了。還有認識的家長是出來讀公校與(yu) 別人合租陪讀做好出來過緊日子準備的。然後一位師兄留了個(ge) 金句:

“留學不能算經濟賬,要算政治賬。”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牛津大學PPE專業申請經驗分享

下一篇

歐盟EM獎學金項目和 EIT獎學金項目介紹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