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次老師的賽製變化解讀中,老師也提及到今年我們(men) 機構團隊的輔導,會(hui) 根據去年的學生反饋以及今年賽製變化進行一定的調整。 那麽(me) 今年我們(men) 機構團隊的課程輔導到底有什麽(me) 調整?輔導的重點方向又是什麽(me) 呢? 一起來聽人人都誇的老師的講解叭~
01 大方向調整
今年因為(wei) 整個(ge) 賽製就分成了兩(liang) 種。一是Think Big,比較偏學術的論文,最後的deliverable就是一篇學術論文。另一個(ge) 方向是Start Small,主要是關(guan) 於(yu) Innovation的,這一部分官方還沒有非常明確的指導,但是初步的信息,還是要求參賽者交一份論文報告,並且這份論文報告的論文部分學術要求,還是嚴(yan) 格按照Research Paper的規格要求來評判的。關(guan) 於(yu) 實踐報告,跟以前我們(men) 比賽裏邊的實踐報告對齊呢,還是說會(hui) 有更高的要求,這個(ge) 需要看官方最後出的評審標準和指導,我們(men) 到時候會(hui) 再針對這個(ge) 賽製做解讀。
對於(yu) 論文的這一部分,我們(men) 今年的打算是保留以前的七大課程,重點會(hui) 放在數據收集、數據分析以及學術寫(xie) 作。交完了Paper或者Report之後,還會(hui) 有Presentation。這四科會(hui) 是我們(men) 今年抓的重點。除掉這四科,其他的科目會(hui) 偏向於(yu) 作為(wei) 同學們(men) 的課外學習(xi) 。當然我們(men) 也會(hui) 安排課時,但是就不會(hui) 作為(wei) 我們(men) 重中之重去抓。
具體(ti) 點,展開說說!
比如說我們(men) 的數據分析課程。一般會(hui) 先給大家補數據分析的基本概念,然後去做變量分析,就是課題變量的分析,哪些是自變量,哪些是因變量。我一直跟學生強調整個(ge) 問卷的邏輯,每一道問題都必須能夠回答這一道問題的目的是什麽(me) ,要麽(me) 就是在篩人群,要麽(me) 就是在收集應變量的數據,要麽(me) 就是收集自變量的數據。如果問卷裏邊的任何一道題沒有落在這三個(ge) 重點上的任何一個(ge) 點,那麽(me) 這道題就可以考慮是不是有意義(yi) 有必要放在問卷裏麵。
然後我們(men) 也會(hui) 講基礎正態分布,跟常見的其他分布。就學術論文的邏輯上麵去講,從(cong) 假設檢驗,大家該怎麽(me) 去做假設,怎麽(me) 去做零假設,然後再用分析去檢驗假設。分析我們(men) 一般會(hui) 用卡方,會(hui) 用方差,也有可能會(hui) 用相關(guan) 分析。其他的比如說零列表之類的,這些就會(hui) 相對要一筆帶過一些。我們(men) 整個(ge) 教研團隊覺得這些側(ce) 重點是足夠讓學生的論文在激烈的競爭(zheng) 當中脫穎而出的。
02 論文輔導
overall對每個(ge) 隊來講,我們(men) 都會(hui) 提前準備。教研團隊內(nei) 部會(hui) 設一個(ge) 比官方的deadline要早的時間給學生作為(wei) deadline。那麽(me) 我們(men) 有一個(ge) buffer可以讓大家既不miss掉官方deadline,還有充足的時間繼續往下做,盡量減少大家熬夜甚至通宵的的可能性。
其次,往年我們(men) 有測試不同的教學方式。現在探索出來覺得比較有效的是根據不同組的情況,因為(wei) 有的小組就大家的起點不一樣,團隊裏的dynamics也不一樣。 我們(men) 會(hui) 根據各隊各自不同的情況去調整,比如說有的有的小隊上課,我們(men) 會(hui) 布置作業(ye) ,讓小組回去完成,下一節課上來再check大家進度。有的隊我們(men) 會(hui) 直接讓大家在課堂上邊去完成作業(ye) ,當場跟學生們(men) 一起review,然後講評、修改。這樣我們(men) 測試探索下來,覺得這樣的方式是能夠出成績的。同樣的今年我們(men) 也會(hui) 根據小隊的情況進行上課和布置任務的調配,從(cong) 而治療大家的拖延症。
03 實踐報告輔導
我們(men) 會(hui) 更多在教練這個(ge) 層麵去帶著大家先去頭腦風暴,看看有什麽(me) 事情是可以做的,有什麽(me) action是可以做的,然後篩選可行性。
我們(men) 今年會(hui) 吸取經驗,給大家多多設一些Plan B。比如一些實踐活動,是線上沒法做的,隻能線下做。去年的確是有遇到過Plan A做得特別好,但是因為(wei) 疫情突然反複最終沒辦法執行,後邊就隻能很臨(lin) 時補了一些其他可以線上或者是遠程做的一些活動。
今年我們(men) 會(hui) 從(cong) 一開始就帶著學生去做好Plan B甚至Plan C確保萬(wan) 一臨(lin) 時出現特殊情況沒法進行Plan A,我們(men) 就立刻執行Plan B和Plan C。這樣可以減少大家覺得挫折失望的情緒,並且節省了後續重新討論的時間。
04 Presentation課程輔導
Presentation課程我們(men) 著重講四個(ge) 部分。
一個(ge) 是教大家怎麽(me) 講故事。這個(ge) 是除了CTB比賽之外,在很多地方都共用和關(guan) 鍵的能力,也是我們(men) 接觸下來發現中國學生申請美國的學校的時候,最欠缺的能力。美國無論是國家文化、招生官喜好,或是教育方式,都是培養(yang) 大家去講故事,但是這個(ge) 能力並不是我們(men) 國內(nei) 教育裏特別重視的能力。那麽(me) 我們(men) 會(hui) 一步一步給大家講說講故事應該怎麽(me) 講的。
一般來講會(hui) 有一個(ge) 故事的pipeline,然後會(hui) 有一個(ge) 故事的主心骨。這個(ge) 股主心骨一般就是有既定的步驟或者是有既定的啟程轉合。在英美國家普遍認知的principle裏叫The Pin Drop Principle,總共有六個(ge) 步驟。
美國人或者美國的老師,他們(men) 比較習(xi) 慣聽到的故事發展情節是這個(ge) 樣子的。所以我們(men) 在教大家怎麽(me) 做presentation的時候都需要大家講很具體(ti) 的故事,有主人公,會(hui) 有突然發生了個(ge) 什麽(me) 事情,導致了什麽(me) 結果。
我們(men) 引導學生如何花30秒以內(nei) 的時間去講這麽(me) 一個(ge) 故事,然後再開始present這個(ge) 故事怎麽(me) 引發起大家去做research以及action,最後呼應回來去講通過這些的努力,以及以後持續的努力,大家希望可以讓這個(ge) 世界有更多的人可以去勇敢追逐自己夢想之類的。這樣整個(ge) presentation就非常生動,而且非常符合美國老師的思維模式跟喜好。很多學生會(hui) 給我反饋美本的申請中,PS都在考驗大家講故事的能力,所以我們(men) 的輔導一直保留著這一部分。
第二個(ge) 就會(hui) 講給大家講故事的開場怎麽(me) 開。Gambit會(hui) 有不同的開場方式,比如說用數據,或者是用時事,或者是拋一個(ge) 問題等去進行開場,我們(men) 會(hui) 具體(ti) 講,然後給大家練習(xi) 。在輔導中我們(men) 會(hui) 從(cong) 觀眾(zhong) 、評委的角度去讓大家去理解,評委作為(wei) 一個(ge) 普通人,在一個(ge) presentation最開始以及最結尾的時候,是他們(men) 的期待值最高的。那麽(me) 到中間部分,很自然他們(men) 整個(ge) 期待值峰值會(hui) 降低,會(hui) 比較容易miss掉重要的信息。所以我們(men) 的輔導就會(hui) 更偏重於(yu) 開頭跟結尾,中間我們(men) 反而不是特別擔心,因為(wei) 中國學生做內(nei) 容很厲害,畢竟大家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做論文,也花了很多的時間去改PPT,所以中間這部分反而覺得不是大家薄弱的環節。弱的是在於(yu) 開頭和結尾,觀眾(zhong) 關(guan) 注力最高的時候。所以我們(men) 的輔導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第三個(ge) 是關(guan) 於(yu) PPT怎麽(me) 做improvement,同時還給大家專(zhuan) 門練Q&A。Q&A也是中國學生特別緊張的部分,因為(wei) presentation終究就是寫(xie) 過稿,然後脫稿去做presentation。但QA完全是即興(xing) 的,也不知道老師會(hui) 具體(ti) 問什麽(me) ,因此我們(men) 一般都會(hui) 給大家清單以及跟大家練QA的輔導。
05 對學生共性問題的建議和調整
我一直都相信每一個(ge) 學生都是一個(ge) 獨立的個(ge) 體(ti) ,大家的情況都不一樣。往年有碰到的難點挺多的,我講幾個(ge) 共性呃。
一個(ge) 是有一些小組他們(men) 組裏的成員是本來就不是很熟的,那麽(me) 一開始磨合的階段是很多學生沒法靠自己去完成的,就需要有一個(ge) 像帶隊老師這樣的角色去創造很多不同的機會(hui) ,讓大家相互多花一些時間一起討論、交流想法,最終相互認識。這個(ge) 過程是很多學生靠自己沒法完成的,有帶隊老師的話,對於(yu) 這個(ge) 階段會(hui) 有很大的幫助。溝通和磨合的結果奠定了賽程後麵能不能順利往下進行。
第二個(ge) 是我們(men) 接觸的尤其是普高的同學,相對於(yu) 其他國際高中或者是國際學校的學生來講,主觀能動性相對會(hui) 低一些,或者是說不是特別適應美式的學習(xi) 跟教學方式。大家會(hui) 會(hui) 更習(xi) 慣於(yu) 說老師布置什麽(me) ,大家就去完成什麽(me) 。這種情況我們(men) 也是需要指導老師去引導和鼓勵,同時在關(guan) 鍵的時候可以幫大家分解任務。
最後拖延症就不是這個(ge) 年齡的孩子的共性了,就是人類的共性,我們(men) 就會(hui) 像剛剛所提到的,設定比官方更早的deadline,或者是課上直接講評任務等方式,避免大家拖延症的情況發生。
結語
記得之前老師在講海本學生申研講座的時候也提到,不管是美國的本科研究生,甚至更高端一些的項目,美國的招生官對於(yu) 學生的考量,除了比較硬性的標化成績以外的,更重要的是看重學生的講故事的能力,以及想看一下學生本身是一個(ge) 什麽(me) 樣的人。
所以說其實我們(men) 整個(ge) 賽段的輔導重心,不僅(jin) 僅(jin) 想讓學生能夠從(cong) CTB這個(ge) 比賽當中鍛煉出什麽(me) 樣的比賽技能,更重要的是想讓學生能夠從(cong) 未來的升學發展、求職發展甚至是個(ge) 人發展都有提升。 我們(men) 的用心從(cong) 來都不隻局限於(yu) CTB,最終的方向是希望大家能夠把技能transfer並且apply到具體(ti) 生活當中,幫助大家成為(wei) 更優(you) 秀的自己。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