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學專業閱讀參考書目推薦

前言

早在古希臘時期,人們(men) 就開始觀察宗教現象,注意到各民族宗教的不同。公元前6世紀伊奧利安哲學家色諾芬尼就曾指出,不同民族各自按照本民族人物特征來塑造本民族的神靈形象,由此展示的神性自然會(hui) 直接反映出其民族特性。

前3世紀的昔勒尼學派思想家歐黑美魯也曾在其《聖史》中論及他在印度洋海島上所發現的古廟金柱之銘文,認為(wei) 這些銘文所載眾(zhong) 神均由古代英雄、國王、部族祖先等神化而來。這些看法已將神靈問題作為(wei) 其單獨分析、探討的對象,並試圖從(cong) 相關(guan) 民族的社會(hui) 文化背景中找到正確答案。

歐洲文藝複興(xing) 以後,人們(men) 對宗教的認識有了新的發展和突破,而近代基督教海外傳(chuan) 教活動也為(wei) 之提供了接觸其他宗教的眾(zhong) 多機會(hui) 。到17、18世紀時,一些歐洲學者開始對宗教係統研究,出現了一批描述宗教現象和宗教曆史的著作,如赫爾伯特的《論異教》、休謨的《自然宗教史》和布羅塞的《論物神崇拜》等。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是宗教學資料積累和各分支學科開創的時期。泰勒於(yu) 1871年出版其代表作《原始文化》,為(wei) 原始宗教研究提供了重要思想和素材;繆勒自1875年以來開始主編出版多達51卷的《東(dong) 方聖書(shu) 集》;弗雷澤則在 1911~1927年匯編出版了12卷本《金枝,對法術與(yu) 宗教的研究》;商特皮於(yu) 1887年出版其《宗教史學教科書(shu) 》,率先提出了對宗教現象學的探究;索德布魯姆也於(yu) 1913年發表其《自然神學與(yu) 普通宗教史學》一書(shu) ;馮(feng) 特自1900~1920年寫(xie) 成的10卷著作《民族心理學:對語言、神話和習(xi) 俗發展規律的探討》,以及詹姆士1902年整理出版的其1899年愛丁堡大學吉福特講演錄《宗教經驗種種》等使宗教心理學悄然誕生;而範·得·列歐1925年出版的宗教現象學一書(shu) 則宣告了宗教現象學體(ti) 係的真正奠立。

宗教的發展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ei) ,由於(yu) 生產(chan) 力的不足,對自然的崇拜一直勝過對人的崇拜,但隨著生產(chan) 力的發展,對人的崇拜會(hui) 逐漸占據上風甚至完全壓倒對自然的崇拜。

由於(yu) 人類和自然的辯證關(guan) 係,人類一方麵崇拜甚至臣服於(yu) 自然的偉(wei) 大力量,一方麵人類迫切地渴望改造甚至征服自然,這兩(liang) 種人類心態產(chan) 生了對自然和對人兩(liang) 大類崇拜;堅定的崇拜既是信仰,將信仰政治化、團體(ti) 化、權力化產(chan) 生了宗教,宗教以教義(yi) 、教職、教權的出現作為(wei) 誕生標誌

在原始社會(hui) :原始社會(hui) 的生產(chan) 力十分低下,生產(chan) 資料公有且簡陋,提高生產(chan) 力主要依靠人口增加,女性的社會(hui) 地位高於(yu) 男性,因此產(chan) 生了母係氏族。此時,最原始的崇拜便是母係氏族對生殖崇拜,這是最早的對人的崇拜;同時在原始社會(hui) ,由於(yu) 當時的生產(chan) 方式是采集和狩獵,在與(yu) 大自然長期接觸後,原始人類又產(chan) 生了萬(wan) 物有靈的思想,這是最早的對自然的崇拜這一時期,社會(hui) 形態由氏族融合產(chan) 生部落。對女性的生殖崇拜演變為(wei) 對部落男性首領的力量崇拜;應當說明,這一時期的簡單拜物和圖騰崇拜本質上沒有明顯區別。原始社會(hui) 並沒有形成的真正的宗教。

在奴隸社會(hui) :奴隸社會(hui) 的生產(chan) 力相較於(yu) 原始社會(hui) 有了很大的提高,此時,社會(hui) 形態由原始部落相互征伐出現了早期國家,國家內(nei) 已經出現了奴隸主和奴隸的階級分化,矛盾尖銳,因此宗教在奴隸社會(hui) 進一步發展。統治階級通過設置相關(guan) 職位,比如祭祀或教士,來輔助自己的統治和生產(chan) ,因此簡單拜物思想演變為(wei) 早期拜物教。而圖騰崇拜被賦予神格,成為(wei) 民俗信仰或社會(hui) 規範,早期宗教團體(ti) 與(yu) 宗教機構的出現,同樣可以便於(yu) 統治者的管理。在奴隸社會(hui) ,宗教正式誕生並有所發展

在封建社會(hui) :封建社會(hui) 的生產(chan) 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此時,奴隸製的小國家經過兼並融合為(wei) 大的封建帝國,階級矛盾愈加尖銳。由於(yu) 矛盾的加劇,統治者為(wei) 了穩定統治秩序,因此宗教繼續被利用得到了長足發展。早期民族宗教分為(wei) 一神教多神教,發展至今,一神教已經廣泛傳(chuan) 播,成為(wei) 世界宗教的主流,比如:基督教伊斯蘭(lan) 教。而多神教比如:印度教神道教。在封建社會(hui) ,產(chan) 生了多個(ge) 世界性宗教和無數的民族宗教,但是在封建社會(hui) 末期,人文思想通過文藝複興(xing) 啟蒙運動再度回到人們(men) 的視野之中。在封建社會(hui) 宗教有極大發展。

在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的生產(chan) 力經過工業(ye) 革命有了極大提高,無產(chan) 階級資產(chan) 階級矛盾尖銳。此時,社會(hui) 形態世界日益成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起初,資產(chan) 階級為(wei) 了推翻封建階級統治,高舉(ju) 人文主義(yi) 的旗幟,強調人文思想,而後的啟蒙運動中,揭開了政黨(dang) 政治的序幕。我們(men) 應當承認,政黨(dang) 政治也是信仰的一種形式,這是對人類生產(chan) 力的肯定。資產(chan) 階級通過宗教改革,使宗教不斷世俗化,更好適應於(yu) 社會(hui) 發展的需要。而拜物教在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退化為(wei) 對金錢、權力和國家的崇拜。可以看到,宗教在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開始衰落。

【南森書(shu) 單】宗教學專(zhuan) 業(ye) 閱讀參考書(shu) 目推薦

宗教的演變樹(包括信仰,神話和神秘論)

宗教學書(shu) 目推薦

20世紀西方宗教學名著書(shu) 目

麥克斯•繆勒 《宗教學導論》(1870年)

愛德華•泰勒 《原始文化》(1871年)

麥克斯•繆勒 《宗教的起源與(yu) 發展》(1878年)

威廉•詹姆斯 《宗教經驗之種種》(1902年)

馬克斯•韋伯 《新教倫(lun) 理與(yu) 資本主義(yi) 精神》(1904-1905年)

列維•布留爾 《原始思維》(1910-1922年)

愛彌爾•杜爾凱姆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年)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圖騰與(yu) 禁忌》(1913年)

馬克斯•舍勒 《愛的秩序》(1913-1917年)

馬克斯•韋伯 《儒教與(yu) 道教》(1915年)即課上提及的《中國的宗教》

魯道夫•奧托 《論“神聖”》(1917年)

詹姆斯•喬(qiao) 治•弗雷澤 《金枝》(1922年)

馬丁•布伯 《我與(yu) 你》(1923年)

恩斯特•卡西爾 《神話思維》(1925年)

馬林諾夫斯基 《巫術、科學、宗教與(yu) 神話》(1925-1926年)

威廉•施密特 《原始宗教與(yu) 神話》(1930年)

亨利•柏格森 《道德與(yu) 宗教的兩(liang) 個(ge) 來源》(1932年)

範•德•萊烏(wu) 《宗教的本質與(yu) 表現形式》(1933年)

列夫•舍斯托夫 《雅典和耶路撒冷:宗教哲學論》(1938年)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摩西與(yu) 一神教》(1939年)

米夏•伊利亞(ya) 德 《宇宙和曆史》(1949年)

埃利希•弗洛姆 《精神分析與(yu) 宗教》(1950年)

拉德克利夫•布朗 《原始社會(hui) 的結構和功能》(1952年)

米夏•伊利亞(ya) 德 《神聖與(yu) 世俗》(1957年)

克裏斯托弗•道森 《宗教與(yu) 西方文化的興(xing) 起》(1958年)

約阿欣•瓦哈 《比較宗教學》(1928年)

約翰•希克 《宗教哲學》(1963年)

埃文斯•普理查德 《原始宗教理論》(1965年)

彼得•貝格爾 《神聖的帷幕--宗教社會(hui) 學理論之要素》(1967年)

彼得•貝格爾 《天使的傳(chuan) 言--現代社會(hui) 與(yu) 超自然的再發現》(1969年)

羅伯特•N•貝拉 《超越信仰:後傳(chuan) 統世界的宗教研究》(1970年)

英格 《宗教的科學研究》(1970年)

R•露伊卡 《宗教與(yu) 現代科學的興(xing) 起》(1973年)

埃裏克•J•夏普 《比較宗教學史》(1975年)

約翰•麥奎利 《20世紀宗教思想-1900年-1980年的哲學與(yu) 神學之邊緣》(1981年)

賴齊克•柯拉柯夫斯基 《宗教:如果沒有上帝……》(1982年)

羅納德•L•約翰斯通 《社會(hui) 中的宗教:一種宗教社會(hui) 學》(1983年)

斯特倫(lun) 《人與(yu) 神--宗教生活的理解》(1985年)

布朗 《宗教心理學》(1987年)

鄧尼絲(si) •卡莫迪 《婦女與(yu) 世界宗教》(1989年)

加裏•W•特朗普 《宗教起源探索》(1990年)

卡爾•巴特 《教會(hui) 教義(yi) 學》(1932年)

迪特裏希•朋霍費爾 《獄中書(shu) 簡》(1951年)

保羅•蒂裏希 《文化神學》(1959年)

約翰•麥奎利 《談論上帝》(1967年)

漢斯•昆 《論基督徒》(1974年)

小約翰•科布、大衛•格裏芬《過程神學:一個(ge) 引導性的說明》(1976年)

J•B•默茨 《曆史與(yu) 社會(hui) 中的信仰》(1977年)

H•奧特 《不可言說的言說》(1978年)

佛教研究閱讀參考書(shu) 目

1.[東(dong) 漢]迦葉摩騰譯:《四十二章經》,《中華大藏經》(以下簡稱《中華藏》)第34冊(ce) ,中華書(shu) 局1988年版。

2.[東(dong) 漢]安世高譯:《安般守意經》,《中華藏》第36冊(ce) ,中華書(shu) 局1989年版。

3.郭良鋆譯:《經集》,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

4.[東(dong) 晉]瞿曇僧伽提婆譯:《增一阿含經·四諦品》,《中華藏》第32冊(ce) ,中華書(shu) 局1987年版。

5.[後秦]鳩摩羅什譯:《金剛經》,《中華藏》第8冊(ce) ,中華書(shu) 局1985年版。

6.[唐]玄奘譯:《心經》,《中華藏》第8冊(ce) ,中華書(shu) 局1985年版。

7.[東(dong) 晉]佛陀跋陀羅譯:《華嚴(yan) 經·入法界品》,《中華藏》第12冊(ce) ,中華書(shu) 局1987年版。

8.[後秦]鳩摩羅什譯:《法華經·方便品·普門品》,《中華藏》第15冊(ce) ,中華書(shu) 局1985年版。

9.[唐]玄奘譯:《解深密經·二—六品》,《中華藏》第17冊(ce) ,中華書(shu) 局1986年版。

10.[劉宋]求那跋陀羅譯:《楞伽經》,《中華藏》第17冊(ce) ,中華書(shu) 局1986年版。

11.[唐]佛陀多羅譯:《大方廣圓覺修多羅經》,《中華藏》第22冊(ce) ,中華書(shu) 局1989年版。

12.[後秦]鳩摩羅什譯:《阿彌陀經》,《中華藏》第18冊(ce) ,中華書(shu) 局1986年版。

13.[北涼]曇無讖譯:《大涅槃經·如來性品》,《中華藏》第14冊(ce) ,中華書(shu) 局1985年版。

14.[唐]善無畏譯:《大日經·入真言門品》,《中華藏》第23冊(ce) ,中華書(shu) 局1987年版。

15.[後秦]弗若多羅譯:《十誦律·初誦—三誦》,《中華藏》第37冊(ce) ,中華書(shu) 局1989年版。

16.[後秦]佛陀耶舍譯:《四分律·初分—二分》,《中華藏》第40冊(ce) ,中華書(shu) 局1990年版。

17.[東(dong) 晉]僧伽提婆譯:《阿毗曇心論》,《中華藏》第48冊(ce) ,中華書(shu) 局1991年版。

18.[唐]玄奘譯:《阿毗達磨俱舍論》,《中華藏》第47冊(ce) ,中華書(shu) 局1991年版。

19.[後秦]鳩摩羅什譯:《成實論》,《中華藏》第49冊(ce) ,中華書(shu) 局1992年版。

20.葉均譯:《清淨道論》,中國佛教協會(hui) 2009年版。

21.[後秦]鳩摩羅什譯:《中論》,《中華藏》第28冊(ce) ,中華書(shu) 局1987年版。

22.[唐]玄奘譯:《成唯識論》,《中華藏》第30冊(ce) ,中華書(shu) 局1987年版。

23.[陳]佚名撰:《大乘起信論》,《中華藏》第30冊(ce) ,中華書(shu) 局1987年版。

24.法尊譯:《現觀莊嚴(yan) 論·一—三品》(藏傳(chuan) ),佛教出版社1988年版。

25.[三國]牟子撰:《牟子理惑論》,《中華藏》第62冊(ce) ,中華書(shu) 局1986年版。

26.[後秦]僧肇撰,張春波校釋本:《肇論》,中華書(shu) 局2010年版。

27.[隋]吉藏撰,韓廷傑校釋本:《三論玄義(yi) 》,中華書(shu) 局1987年版。

28.[隋]智顗撰:《摩訶止觀》,《中華藏》第94冊(ce) ,中華書(shu) 局1995年版。

29.[唐]窺基撰:《成唯識論述記》,《中華藏》第99冊(ce) ,中華書(shu) 局1996年版。

30.[唐]法藏撰,方立天校釋本:《華嚴(yan) 經師子章》,中華書(shu) 局2004年版。

31.[唐]道綽撰:《安樂(le) 集》,《大正藏》第47卷,大正一切經刊行會(hui) 1934年版。

32.[唐]道宣撰:《四分律行事鈔》,《大正藏》第47卷,大正一切經刊行會(hui) 1934年版。

33.[唐]一行撰:《大日經疏》(前3卷),《大正藏》第39卷,大正一切經刊行會(hui) 1934年版。

34.[唐]慧能撰:《壇經》,《中國佛教叢(cong) 書(shu) ·禪宗編》,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35.石峻等編:《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中華書(shu) 局1981年版。

36.[唐]道宣撰:《釋迦氏譜》,《中華藏》第52冊(ce) ,中華書(shu) 局1992年版。

37.[唐]玄奘譯:《異部宗輪論》,《中華藏》第50冊(ce) ,中華書(shu) 局1992年版。

38.[東(dong) 晉]法顯撰,章巽校注本:《法顯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39.[唐]玄奘撰,季羨林校注本:《大唐西域記》,中華書(shu) 局2000年版。

40.[梁]慧皎撰,湯用彤校注本:《高僧傳(chuan) 》,中華書(shu) 局1992年版。

41.[唐]道宣撰:《續高僧傳(chuan) 》,《中華藏》第61冊(ce) ,中華書(shu) 局1993年版。

42.[宋]讚寧撰,範祥雍校注本:《宋高僧傳(chuan) 》中華書(shu) 局1987年版。

43.[南宋]誌磐撰:《佛祖統紀》,《中華藏》第82冊(ce) ,中華書(shu) 局1994年版。

44.[清]多羅那它撰,張建木譯:《印度佛教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

45.[清]土觀·羅桑卻季尼瑪撰,劉立千譯:《土觀宗派源流》,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6.[梁]僧祐撰,蘇晉仁校注本:《出三藏記集》,中華書(shu) 局1995年版。

47.[唐]智昇撰:《開元釋教錄》,《中華藏》第55冊(ce) ,中華書(shu) 局1992年版。

48.[梁]僧祐撰:《弘明集》,《中華藏》第62冊(ce) ,中華書(shu) 局1993年版。

49.[唐]慧琳撰,徐時儀(yi) 校注本:《一切經音義(yi)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50.[明]宗喀巴撰,法尊譯:《菩薩道次第廣論》,青海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51.[明]宗喀巴撰,法尊譯:《密宗道次第廣論》,上海佛學書(shu) 局1993年版。

52.[元]布頓撰,郭和卿譯:《佛教史大寶藏論》,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

53.[宋]廓諾·迅魯伯撰,郭和卿譯:《青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4.[明]達倉(cang) 宗巴·班覺桑布撰,陳慶英譯:《漢藏史集》,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5.[清]第五世達賴喇嘛撰,劉立千譯:《西藏王臣記》,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56.[日]宇井伯壽等編:《西藏大藏經總目錄》,東(dong) 北大學出版社1970年版。

57. 杜繼文主編:《佛教史》,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

58.楊曾文主編:《當代佛教》,東(dong) 方出版社1993年版。

59. [日]佐佐木教悟等,楊增文,姚長壽譯:《印度佛教史概說》,複旦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60. [英]渥德爾,王世安譯:《印度佛教史》,商務印書(shu) 館1987年版。

61. 呂澂:《印度佛學源流略講》,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62. 郭良鋆:《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

63.[俄]舍爾巴斯基,立人譯:《小乘佛學》,中國社科出版社1994年版。

64.[俄]舍爾巴斯基,立人譯:《大乘佛學》,中國社科出版社1994年版。

65.[日]梶山雄一等,李世傑譯:《中觀思想》,華宇出版社1989年版。

66.[英]穆帝,郭忠生譯:《中觀哲學》,華宇出版社1989年版。

67.[日]高崎直道等,李世傑譯:《唯識思想》,華宇出版社1989年版。

68.周貴華:《唯識通論》,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69.[日]高崎直道等,李世傑譯:《如來藏思想》,華宇出版社1989年版。

70.[日]神林隆淨,許洋主譯:《菩薩思想研究》,華宇出版社1989年版。

71.[日]高田修,高橋宣治,楊美莉譯:《佛像的起源》,華宇出版社1989年版。

72. 湯用彤:《魏晉南北朝佛教史》,中華書(shu) 局1981年版。

73. 湯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中華書(shu) 局1982年版。

74. 任繼愈主編:《中國佛教史》,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

75. 賴永海主編:《中國佛教通史》,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76. 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講》,中華書(shu) 局1979年版。

77. 方立天:《中國佛教哲學要義(yi)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78. 潘桂明:《中國佛教思想史稿》,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9. 潘桂明,吳忠偉(wei) :《中國天台宗通史》,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80. 董群:《中國三論宗通史》,鳳凰出版社2008年版。

81.楊維中:《中國唯識宗通史》,鳳凰出版社2008年版。

82. 魏道儒:《華嚴(yan) 宗通史》,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83. 陳楊炯:《中國淨土宗通史》,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84. 望月信亨,印海譯:《中國淨土教理史》,正聞出版社1984年版。

85. 杜繼文,魏道儒:《中國禪宗通史》,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86. 楊曾文:《唐五代禪宗史》,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87. 楊曾文:《宋元禪宗史》,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

88. 史金波:《西夏佛教史》,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89. 陳垣:《中國佛教史籍概論》,中華書(shu) 局1962年版。

90. 方廣錩:《中國寫(xie) 本大藏經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91. 李富華,何梅:《漢文佛教大藏經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92. 沈劍英主編:《中國佛教邏輯史》,華東(dong) 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93. 謝重光,白文固:《中國僧官製度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94. 閆文儒:《中國石窟藝術總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95. 法尊:《西藏民族政教史》,漢藏教理院1940年版。

96. 呂澂:《西藏佛學原論》,齊魯書(shu) 社1991年版。

97. 王森:《西藏佛教發展史略》,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1987年版。

98. 索南才讓:《西藏密教史》,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100.尕藏加:《吐蕃佛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101.班班多傑:《藏傳(chuan) 佛教思想史綱》,三聯書(shu) 店1992年版。

102.[美]伊麗(li) 莎白·納珀,劉宇光譯:《藏傳(chuan) 佛教中觀哲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103.祁順來:《藏傳(chuan) 因明學通論》,青海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104.[日]羽溪了諦,賀昌群譯:《西域佛教史》,商務出版社1999年版。

105.楊曾文:《日本佛教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6.何勁鬆:《韓國佛教史》,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

107.[荷]狄雍,霍韜晦譯:《歐美佛學研究小史》,華宇出版社1989年版。

108. 李四龍:《歐美佛教學術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109. 吳汝鈞:《佛學研究方法論》,學生書(shu) 局2006年版。

110. 任繼愈主編:《佛教大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基督教研究參考書(shu) 目

1.《聖經》(中英對照和合本),中國基督教兩(liang) 會(hui) 2004年版。

2.[法] 約翰·加爾文 / [美]約翰·麥克尼爾編:《基督教要義(yi) 》,生活·讀書(shu) ·新知三聯書(shu) 店 2010年版。

3.[古羅馬]俄裏根撰,柳博贇譯:《屬靈的寓意:〈約翰福音〉注疏》,華夏出版社2010年版。

4.[美]羅賓遜編,楊克勤譯:《靈知派經典》,華東(dong) 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5.[古羅馬](托名)迪奧尼修斯撰,包利民譯:《神秘神學》,北京三聯書(shu) 店1998年版。

6.[古羅馬]奧古斯丁撰,吳飛譯:《上帝之城》(上、下),北京三聯書(shu) 店2009年版。

7.[古羅馬]奧古斯丁撰,周士良譯:《懺悔錄》,商務印書(shu) 館1963年版。

8.[法]阿伯拉爾撰,溥林譯:《倫(lun) 理學/對話》,香港道風書(shu) 社2007年版。

9.[意]安瑟倫(lun) 撰:《信仰尋求理解:安瑟倫(lun) 著作選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10.[意]波那文圖拉撰,溥林譯:《心向上帝的旅程》,華夏出版社2003年版。

11.羅德尼·斯塔克:《基督教的興(xing) 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版。

12.[英]羅素 , 徐奕春 :《為(wei) 什麽(me) 我不是基督教徒》,商務印書(shu) 館2010年版。

13.[德]庫薩撰,李秋零譯:《論隱秘的上帝》,北京三聯書(shu) 店1996年版。

14.[德]馬丁·路德撰,李勇譯:《路德三檄文和宗教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5.[德]施萊爾馬赫撰,鄧安慶譯:《論宗教》,香港道風書(shu) 社2010年版。

16.保羅·蒂利希,尹大貽 :《基督教思想史》,東(dong) 方出版社2008年版。

17.[德]萊辛,朱雁冰譯:《曆史與(yu) 啟示》,華夏出版社2006年版。

18.[丹]索倫(lun) ·克爾凱郭爾 ,張祥龍:《致死的疾病》,商務印書(shu) 館 2012年版。

19.[德]沃格林,謝華育譯:《希臘化、羅馬和早期基督教》,華東(dong) 師大出版社2007年版。

20.[德]沃格林,葉穎譯:《中世紀至阿奎那》,華東(dong) 師大出版社2009年版。

21.[德]沃格林,段保良譯:《中世紀晚期》,華東(dong) 師大出版社2008年版。

22.[俄]梅列日科夫斯基:《路德與(yu) 加爾文》,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年版。

23.[德]漢斯·昆撰,包利民譯:《基督教大思想家》,社科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

24.[美]約納斯,張新樟譯:《諾斯替宗教》,上海三聯書(shu) 店2006年版。

25.[英]司各脫撰,王路等譯:《論第一原理》,華東(dong) 師大出版社2008年版。

26.劉小楓:《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上海三聯書(shu) 店1995年版。

27.彭小瑜:《教會(hui) 法研究》,商務印書(shu) 館2003年版。

28.王曉朝:《基督教與(yu) 帝國文化》,東(dong) 方出版社1997年版。

29.張新樟:《“諾斯”與(yu) 拯救:古代諾斯替主義(yi) 的神話、哲學與(yu) 精神修煉》,北京三聯書(shu) 店2005年版。

30.[古羅馬]優(you) 西比烏(wu) 撰,瞿旭彤譯:《基督教會(hui) 史》,北京三聯書(shu) 店2009年版。

31.[美]威利斯頓•沃爾克,孫善玲等譯:《基督教會(hui) 史》,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

32.[美]布魯斯·雪萊 ,劉平:《基督教會(hui) 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版。

33.[美]穆爾:《基督教簡史》,商務印書(shu) 館2003年版。

34.[德]畢爾麥爾,[奧地利]雷立伯:《中世紀教會(hui) 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版。

35.顧衛民:《基督教與(yu) 近代中國社會(hui)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6.苗德秀等編:《中華拉丁大辭典》,香港保祿印書(shu) 館1957年版。

37.羅念生,水建馥編:《古希臘語漢語詞典》,商務印書(shu) 館2004年版。

38.吳金瑞編:《拉丁漢文辭典》,台灣光啟出版社1970年版。

39.費爾巴哈, 榮震華 :《基督教的本質》,商務印書(shu) 館 1984年版。

劉小楓編:《凱若斯:古希臘語文學教程》,華東(dong) 師大出版社2005年版。

40.肖原編:《拉丁語基礎》,商務印書(shu) 館1983年版。

41.[美]韋洛克編,張卜天譯:《拉丁語教程》,世界圖書(shu) 出版公司2009年版。

42.劉小楓編:《雅努斯:古典拉丁語讀本》,華東(dong) 師大出版社2011年版。

43.聖座:《天主教法典》(拉丁文-中文版),天主教法典編譯組1985年版。

44. [英] C·S·路易斯 :《返璞歸真——純粹的基督教》,華東(dong) 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5.香港思高聖經學會(hui) 釋義(yi) 本:《聖經》,中國天主教教務委員會(hui) 1992年版。

46.劉小楓:《拯救與(yu) 逍遙》,華夏出版社2007年版。

47.奧爾森 (Roger Olson),吳瑞誠 :《基督教神學思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48.[英]麥克曼勒斯,張景龍等譯:《牛津基督教史》,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9.[意]托馬斯·阿奎那撰,馬清槐譯:《阿奎那政治著作選》,商務印書(shu) 館1963年版。

50.阿爾文·施密特 ,汪曉丹:《基督教對文明的影響》,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51.[德]卡爾·巴特,何亞(ya) 將等譯:《教會(hui) 教義(yi) 學》,北京三聯書(shu) 店1998年版。

52.[英] 戴維·福特,吳周放:《基督教神學》 ,譯林出版社 2011年版。

53.[德]特洛爾奇,朱雁冰等譯:《基督教理論與(yu) 現代》,華夏出版社2004年版。

54.艾茲(zi) 摩爾,李婉玲 :《美國憲法的基督教背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版。

55.赫爾曼.巴文克, 趙中輝:《我們(men) 合理的信仰》, 南方出版社 2011年版。

伊斯蘭(lan) 教研究閱讀參考書(shu) 目

1、《古蘭(lan) 經》,馬堅譯,北京,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

2、張誌剛著:《宗教學是什麽(me)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納忠著:《阿拉伯通史》,北京,商務印書(shu) 館1997年、1999年版。

4、蔡德貴著:《當代伊斯蘭(lan) 阿拉伯哲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李振中 王家瑛主編:《阿拉伯哲學史》,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5年版。

6、唐寶才著:《伊斯蘭(lan) 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

7、蔡德貴、仲躋昆主編:《阿拉伯近現代哲學》,濟南,山東(dong) 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8、陳萬(wan) 裏編著、陳中耀審校:《伊斯蘭(lan) 簡史》,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馬雲(yun) 福著:《伊斯蘭(lan) 文化:探索與(yu) 回顧》,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蔡偉(wei) 良編著、朱威烈審訂:《燦爛的阿拔斯文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0、李榮建著:《阿拉伯文化與(yu) 西歐文藝複興(xing) 》,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年版。

11、郭應德著:《阿拉伯史綱》(610-1945年),北京,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

12、陳中耀著:《阿拉伯哲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3、彭樹智主編:《阿拉伯國家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4、 德 卡爾·布羅克爾曼著:《伊斯蘭(lan) 教各民族與(yu) 國家史》,孫碩人等譯,北京,商務印書(shu) 館1985年版。

15、 法 昂裏·馬塞著:《伊斯蘭(lan) 簡史》,王懷德、周楨詳譯,北京,商務印書(shu) 館1978年版。

16、 英 伯納·路易著:《曆史上的阿拉伯人》,北京,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出版社1979年版。

17、 美 托馬斯·李普曼著:《伊斯蘭(lan) 教與(yu) 穆斯林世界》,北京,新華出版社1985年版。

18、 美 希提著:《阿拉伯簡史》,北京,商務印書(shu) 館1973年版。

19、 英 漢密爾頓·阿·基布著:《阿拉伯文學簡史》,陸孝修 、 姚俊德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

20、 美 西·內(nei) ·費希爾著《中東(dong) 史》,姚梓良譯,北京,商務印書(shu) 館。

21、 巴基斯坦 賽義(yi) 德·菲亞(ya) 茲(zi) ·馬茂德著:《伊斯蘭(lan) 教簡史》,吳雲(yun) 貴、金宜久、戴康生、安保枝譯,北京,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出版社。

22、 印度 R.C馬宗 達 H·賴喬(qiao) 杜裏 、卡利金卡爾·達塔合著:《高級印度史》,張澍霖、  夏炎德 、 劉繼興(xing) 、 範鐵城 、 朱萬(wan) 磷等譯,北京,商務印書(shu) 館。

23、 法 雷奈格魯塞著:〈印度的文明〉,常任俠(xia) 、 袁音譯,北京,商務印書(shu) 館。

24、美 馬吉德·法赫裏著:《伊斯蘭(lan) 哲學史》,陳中耀譯,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5、伊拉克 穆薩·穆薩威著:《阿拉伯哲學——從(cong) 鏗迭到伊本·魯西德》,張文建、王培文譯,北京,商務印書(shu) 館1997年版。

26、蔡德貴著:《阿拉伯哲學史》,濟南,山東(dong) 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27、[美]希提著:《阿拉伯通史》,馬堅譯,北京,商務印書(shu) 館1979年版。

28、[埃及]艾哈邁德·愛敏著:《阿拉伯-伊斯蘭(lan) 文明史》(1-8冊(ce) ),納忠等譯,北京,商務印書(shu) 館1982、1991年版。

29、王靜齋譯:《古蘭(lan) 經詳解》,東(dong) 方出版社2006年版。

30、[布哈拉]布哈裏輯錄,祁學義(yi) 譯:《布哈裏聖訓實錄全集》(全四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

31、[波斯]穆斯林·本·哈查吉輯錄,穆薩·於(yu) 崇仁譯:《穆斯林聖訓實錄全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

32、[清]王岱輿撰:《正教真詮 清真大學 希真正答》,寧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3、[清]劉智撰:《天方典禮》,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34、[清]劉智撰:《天方性禮》,寧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5、《清真指南》馬注撰:《清真指南》,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6、[埃及]艾哈邁德·愛敏,納忠等譯:《阿拉伯一伊斯蘭(lan) 文化史》,商務印書(shu) 館1982年版。

37、金宜久主編:《伊斯蘭(lan) 教史》,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

38、李興(xing) 華等:《中國伊斯蘭(lan) 教史》,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39、馬通:《中國伊斯蘭(lan) 教派門宦溯源》,寧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0、馬通:《中國伊斯蘭(lan) 教派與(yu) 門宦製度史略》,寧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1、 陳嘉厚主編:《現代伊斯蘭(lan) 主義(yi) 》,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年版。

42、吳雲(yun) 貴,周燮藩:《近現代伊斯蘭(lan) 教思潮和運動》,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43、楊懷中,餘(yu) 振貴主編:《伊斯蘭(lan) 與(yu) 中國文化》,寧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4、餘(yu) 振貴:《中國曆代政權與(yu) 伊斯蘭(lan) 教》,寧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5、中國新疆地區伊斯蘭(lan) 教史編寫(xie) 組編:《中國新疆地區伊斯蘭(lan) 教史》(上、下),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6、中國伊斯蘭(lan) 百科全書(shu) 編委會(hui) 編:《中國伊斯蘭(lan) 百科全書(shu) 》,四川辭書(shu) 出版社1994年版。

47、[美]希提,馬堅譯:《阿拉伯通史》(上、下),商務印書(shu) 館1990年版。

參考資料:

1.宗教的前世今生 - 知乎 (zhihu.com)

2.宗教學(現代社會(hui) 科學門類)_百度百科 (baidu***.com)

3.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與(yu) 發展 - 百度文庫 (baidu***.com)

4.宗教的發展與(yu) 分類 - 知乎 (zhihu.com)

5.世界宗教改革發展曆史 - 百度文庫 (baidu***.com)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新加坡數學教材詳細介紹

下一篇

MIT傾心於招什麽樣的學生?如何被MIT錄取?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