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B改成論文形式參賽,不再評獎,還有必要參加嗎?
今年CTB從(cong) 創新挑戰類比賽變更為(wei) 研究創新論壇,由之前提供研究報告調整為(wei) 提交一篇學術論文。參賽者可以發起或參與(yu) 一個(ge) 課題,通過實踐調研、整合多學科學術知識並分析論述,完成一份學術論文。
CTB變更為(wei) 研究創新論壇後,投稿內(nei) 容將不再局限於(yu) 人文社科,所有的創新研究論文,都可以進行投遞。能夠入選全國論壇的論文會(hui) 被收錄進CTB的電子圖書(shu) 館(中文版),論文質量及論壇交流表現突出的論文會(hui) 被收錄進CTB論文集(中文版),進入全球英文論壇的論文將被收錄至哈佛YSA學術期刊旗下的CTB年度英文論文集。
因此,不同於(yu) 往年CTB各賽段都有獎項,改革後的CTB其實不再評獎,而是以論文收錄的形式作為(wei) 參賽論文學術水平的認可。
我個(ge) 人認為(wei) ,CTB這種改革,一方麵是因為(wei) 國家對比賽的嚴(yan) 查嚴(yan) 打,另一方麵也是為(wei) 了擴大參賽人群。現在的高中生,幾乎人手一篇論文,CTB的參賽時間可以說是完美銜接了丘賽,沒有晉級的學生完全來得及拿丘賽論文去投CTB。
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說,手上有現成論文的,完全可以投CTB,多一個(ge) 展示學術能力的機會(hui) 。對於(yu) 專(zhuan) 門為(wei) CTB項目去準備論文的學生,需要考慮幾點:
1.改革後的CTB確實沒有評獎,但是論文收錄也是認可形式,收錄的標準和比例不得而知,因為(wei) 這是改革後的第一年;
2.改革後的CTB,學生很難靠自己完成學術論文,需要找教授或者學術比較強的博士指導,不像以前的CTB,留學顧問自己就可以指導。這部分的費用需要納入考慮。我認為(wei) 不僅(jin) 是獎項,以上其他因素也要納入考慮,然後再決(jue) 定自己是否適合參加CTB。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