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書的Diversity/Identity、Community/Leadership、Why Major、Extracurricular說明

隨著美本申請流程的日益成熟,申請者之間的競爭(zheng) 也漸漸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從(cong) 美國大學公開的ED申請數據中我們(men) 可以發現,從(cong) 2019年到2022年,ED院校的申請者總數增加了26%,同比去年增加了11%,申請總量增加了40%,同比去年增加了15%。標化的提交數量減少了30%,同比去年減少了3%,而高難度院校的申請量增加了足足45%,同比去年增加了13%。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9年以來申請者的總數已經基本趨於(yu) 穩定,也即是在申請者總數變化不大的基礎上,申請的數量和衝(chong) 刺高等院校的需求正在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學生都在衝(chong) 擊美國高等院校,孩子們(men) 申請的學校的數量也在急劇增加。

所以,在ED申請人數變化不大的基礎上,ED的錄取率正在大幅的下降。而RD的競爭(zheng) 隻會(hui) 比ED更加的激烈,還記得我當年在申請大學的時候,隻投了8所學校,錄6拒2最後去了鮑登學院。

而現在的孩子如果想要衝(chong) Top30的學校基本上都要申請20所學校左右,競爭(zheng) 非常的激烈。也正是因為(wei) 這樣的激烈競爭(zheng) 我們(men) 才需要提前準備好RD的準備工作,而RD的準備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怎麽(me) 寫(xie) 好你的小文書(shu)

RD輪的準備工作從(cong) 小文書(shu) 開始

雖說在RD輪我們(men) 申請的學校是不同的,但是如果你去總結一下就會(hui) 發現有四種類型的主題是非常通用的,基本上在很多學校都會(hui) 有類似的問題和內(nei) 容需要去寫(xie) 。所以我們(men) 可以提前準備一下這部分的通用解,這可以大大的緩解你在RD輪寫(xie) 作各篇小文書(shu) 的壓力。

小文書(shu) 的“通用”內(nei) 容是Diversity/Identity、Community/Leadership、Why Major、Extracurricular.

Diversity/Identity

Diversity/Identity的意思就是你的多元化或者是你的身份。這個(ge) 文書(shu) 題很多的大學都是會(hui) 問到的,比如說哈佛、紐大、Rice等大學都是會(hui) 問到的。他們(men) 會(hui) 說我們(men) 是一個(ge) 非常多元化的一個(ge) 社群,那麽(me) 你如果加入我們(men) 學校,可以給我們(men) 帶來哪一個(ge) 方麵的多元化?

其實這個(ge) 問題也是在問你的自我介紹,一般來說我在給學生做麵試輔導的時候都會(hui) 勸他們(men) ,不要像一個(ge) 機器人那樣的去介紹自己,因為(wei) 這會(hui) 讓你的麵試官一下子就覺得你是一個(ge) 無趣的人。

很多人都有很多種身份,比如你是一個(ge) 人,是一個(ge) 學生,是一個(ge) 孩子,是一個(ge) 中國人。往上進階一些,你是一個(ge) 愛打遊戲的人,是一個(ge) 愛彈鋼琴的人,是一個(ge) 愛說故事的人。

而再往上進階一些才是美國招生官們(men) 想要聽到的回答,比如你是一個(ge) 喜歡通過創意寫(xie) 作來探索物理原則的作家。當然這個(ge) 身份你需要通過故事來講述,你為(wei) 什麽(me) 對於(yu) 這部分感興(xing) 趣,你做了那些事,你的身份又是怎麽(me) 形成的。美國大學喜歡的是思維方式獨特,有自己的觀點和追求的人。

舉(ju) 個(ge) 例子,前幾年我有一個(ge) 學生在寫(xie) 宗教,他說我是一個(ge) 非常熱愛研究宗教的心理學愛好者,他的父親(qin) 信仰的是基督教,他的母親(qin) 信仰的是佛教,而他自己對於(yu) 兩(liang) 個(ge) 宗教都半信半疑。

所以,在很小的時候他對於(yu) 宗教就非常的感興(xing) 趣,他會(hui) 隨著父親(qin) 去教堂,同時也會(hui) 跟著母親(qin) 去寺廟,他一直在觀察兩(liang) 個(ge) 宗教的不同之處。而在開始學心理學之後,他開始思考宗教對於(yu) 人們(men) 心理的影響。

比如佛教的冥想和基督教的祈禱是否有著同樣的心理作用,再比如在我們(men) 的日常生活中,什麽(me) 樣的人會(hui) 被宗教給深深吸引,而什麽(me) 樣的人則完全不信教。

這個(ge) 時候他的背景故事其實就出來,他的核心身份,他的思考以及他為(wei) 什麽(me) 喜歡宗教,這就是一個(ge) 非常多元化和與(yu) 眾(zhong) 不同的角度去介紹自己。

當然,這是一個(ge) 比較個(ge) 人的例子,我們(men) 再舉(ju) 個(ge) 比較普通的例子。比如我們(men) 有的學生想要申請遊戲設計,他們(men) 不會(hui) 說我喜歡打遊戲,喜歡打什麽(me) 樣的遊戲,而是我愛設計遊戲。

不僅(jin) 僅(jin) 是在電子遊戲中,包含日常生活中的遊戲和桌遊,我每天都在想著如何讓遊戲規則更加的成熟和有趣,並且我做了什麽(me) ,我又是如何去做的,像這樣的身份其實也是ok的。

Community/Leadership

Community/Leadership說的大概就是你所在的社區,而社區大概分為(wei) 兩(liang) 種類型。第一種社群的文書(shu) 是問到你的社區是什麽(me) ,它是怎麽(me) 塑造成為(wei) 你現在的這個(ge) 人格。而第二種就有些不同了,這部分的主題會(hui) 問到你是怎麽(me) 去改善了你的社區以及如何體(ti) 現你的領導力。

舉(ju) 個(ge) 例子:比如Umich的小文書(shu) 題目中,你一定要說到這個(ge) 社區裏的其他人是怎麽(me) 幫助你去形成完整的世界觀的。而MIT問的則是你的社區本來有什麽(me) 樣的問題,你是怎麽(me) 去改善它的,在這個(ge) 過程中你需要說清楚以下幾點:

1.社區裏都是什麽(me) 樣的人

2.我們(men) 麵對的是什麽(me) 樣的問題

3.我做了什麽(me) 幫助他們(men) 去改變和改善

4.通過這個(ge) 過程我學到了什麽(me)

每一年都有很多的學生會(hui) 分不清美國大學真正想要問的問題,也不知道要怎麽(me) 去寫(xie) 的比較出彩。

舉(ju) 個(ge) 簡單的例子:比如第一種問題你可以寫(xie) 我是一個(ge) 申請理工科的學生,但是我們(men) 都是藝術的愛好者或者是音樂(le) 的愛好者。這兒(er) 就可以插入一個(ge) 比較獨特的觀點,雖然我們(men) 都在做理工科的工作,但是我們(men) 會(hui) 覺得過度契合現在的數據化時代是不太好的,因為(wei) 它會(hui) 讓你失去人性化,讓你失去對於(yu) 藝術的美感。

所以,雖然我們(men) 在做理工科這方麵的科研,但是我們(men) 還是會(hui) 勞逸結合的去唱歌,去畫畫,去參加一些戲劇化的表演,這樣可以讓我們(men) 變成那個(ge) 我們(men) 更喜歡的自己。

再比如如果是第二種的問題你也可以這樣寫(xie) ,為(wei) 了給人們(men) 有更加直觀的環境保護意識,我們(men) 做了環保類型的網站,它可以根據你輸入的信息來告訴你每天的碳排放量有多大,這樣你就可以更直觀的去改善自己的行為(wei) 。比如少開車,或者少吃什麽(me) 類型的食物,來減少你的碳排放量。

我們(men) 網站的設計之初是為(wei) 了幫助自己的學校,而在這個(ge) 網站的製作過程中,我們(men) 遇到了什麽(me) 樣的麻煩,也從(cong) 中學到了什麽(me) 樣的體(ti) 知。我們(men) 得到了大家的幫助,建立了屬於(yu) 自己的團隊,最後的項目也順利的完成了。比如這樣的例子就會(hui) 顯得比較的完整。

Why Major

Why Major就是你為(wei) 什麽(me) 要選擇這個(ge) 專(zhuan) 業(ye) ,實際上課外活動很多時候和Why Major是比較類似的。Why Major是需要查校的,但並不是一開始就需要,因為(wei) 實際上你隻需要讓他們(men) 知道你是因為(wei) 什麽(me) 對這個(ge) 專(zhuan) 業(ye) 感興(xing) 趣。

舉(ju) 個(ge) 例子,我有學生在研究公共教育政策,那是因為(wei) 他從(cong) 小在一個(ge) 比較小的城市長大的,比起大城市來說小城市的教育資源顯然是比較有限的。通過自己在小城市和大城市讀書(shu) 的經曆,他深刻的意識到教育資源的不平等,從(cong) 而讓他對於(yu) 公共教育資源產(chan) 生了比較濃厚的興(xing) 趣。

再比如我有一個(ge) 學生做的是創意寫(xie) 作,但是創意寫(xie) 作大家都知道在美國會(hui) 有一個(ge) 問題,那就是純創意寫(xie) 作的專(zhuan) 業(ye) 課太少了,更多的是傳(chuan) 統的比較文學專(zhuan) 業(ye) 。

學生發現他自己的作品的自我性太強了,如果是從(cong) 一個(ge) 藝術家的美感出發,這些作品是ok的,但是從(cong) 一個(ge) 文學家的角度去分析,他的作品缺乏點內(nei) 核精神。所以他開始去學習(xi) 比較文學,並且在比較文學和創意寫(xie) 作中找到了屬於(yu) 自己的平衡點。

那麽(me) 像這樣的小故事如果你可以說的很清楚的話,是會(hui) 比較有特色並且是可以加分的。因為(wei) 美國大學不想聽你來上大學隻是為(wei) 了能夠找一個(ge) 好工作,隻是為(wei) 了之後回國可以多賺點錢,他們(men) 喜歡聽故事,喜歡聽細節,希望看到你內(nei) 心深處的那份光芒!

Extracurricular

而Extracurricular課外活動,可能會(hui) 有很多的學生覺得我的課外活動太常見了!沒錯,這是中國孩子非常普遍的一個(ge) 問題,因為(wei) 我們(men) 葉老師很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同質化的競爭(zheng) 實在是太多了,在中國感覺大部分的孩子參加的項目都是一樣的。但是即便項目一樣,思想和感悟也是可以不一樣的。

比如說我有一個(ge) 學生,他下鄉(xiang) 去做支教了,這在中國的孩子當中非常的普遍。孩子去了鄉(xiang) 下之後發現這些孩子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對於(yu) 英語幾乎都是一竅不通的,這讓他非常的驚訝。

他會(hui) 發現在農(nong) 村的孩子因為(wei) 家庭環境的緣故,到了一定的年齡就開始下田幹活,他們(men) 根本不會(hui) 在意學了多少的知識,或者說孩子的教育程度是多少,對於(yu) 他們(men) 來說重要的是學會(hui) 怎麽(me) 去幹農(nong) 活。

這就是環境對於(yu) 一個(ge) 成長中孩子的影響,而他能夠做的就是幫助孩子突破原有的固有思維,讓他們(men) 的意識有了一定的轉變,而這個(ge) 改變的過程中他自己也在成長。

美國大學實際上對於(yu) 你的活動並不是很感興(xing) 趣,他們(men) 想要看到的是這些活動對於(yu) 你本人的影響,以及這些活動給他人帶來的改變。

總結下

所以總結一下,小文書(shu) 的“通用”內(nei) 容是Diversity/Identity、Community/Leadership、Why Major、Extracurricular.如果這四個(ge) 題你都能說的很清楚,你就可以給自己省下很多的時間,也可以大大的緩解你在RD輪寫(xie) 作各篇小文書(shu) 的壓力。

說完了通用的部分,接下去就是關(guan) 於(yu) 文書(shu) 個(ge) 性化的部分。

如果想要了解的話,在《那些RD小文書(shu) 中的通用解(下)》將會(hui) 具體(ti) 呈上,敬請關(guan) 注。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CTB大賽參賽及獲獎經驗分享

下一篇

加州公立大學擬修改入學要求!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