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家從(cong) 小就開始學英語,但是往往都是在閱讀理解、完形填空和單項選擇,英文寫(xie) 作經曆中最長的寫(xie) 作內(nei) 容不過就是高考英語的150詞。
你是否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寫(xie) 英文論文時,麵對動輒6000—8000詞長度的論文時被支配的恐懼嗎?
你是否曾因為(wei) 英語水平不好,在麵對導師的SCI發表要求時而遲遲不敢動筆呢?
你是否經常糾結到底是先寫(xie) 中文再翻譯還是直接用英文寫(xie) 論文呢?
你是否遇到過因為(wei) 語言問題被編輯無情拒稿的慘痛經曆?當看到拒稿信中赫然寫(xie) 著"English must be improved"的時候,你是否會(hui) 懊悔自己沒有好好學英語?
不用擔心,本期老師將為(wei) 你解讀英語水平與(yu) 英文發表的關(guan) 係,英語不好如何補救,以及SCI發表過程中常見的語言問題,並給出了相應的解決(jue) 辦法,助力你發表人生中的第一篇SCI!
01、英語論文與(yu) 英語水平
1、英文論文對於(yu) 學生和青年學者的意義(yi)
學術論文的發表幾乎貫穿了每一個(ge) 科研工作者的學習(xi) 和工作的各個(ge) 階段,無論是對於(yu) 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還是青年學者,學術論文發表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jia) 值。
在很多學校和科研院所的考核體(ti) 係中,又尤其青睞SCI和SSCI,因此英文論文的撰寫(xie) 和發表成為(wei) 了大家無法回避的問題。
本科生
對於(yu) 本科生而言,一篇SCI一作可能就意味著可以獲得推免名額。在很多學校的推免細則中都有一條明確指出,如果本科期間以第一作者發表一篇SCI就可以獲得推免的單列名額,因此績點不夠、學分來湊就成為(wei) 了很多本科生推免期間彎道超車的法寶。
此外,手握一篇SCI在推免麵試中也更有可能獲得評委老師的青睞,甚至有可能直接被大牛選中,進入夢寐以求的課題組。《山東(dong) 大學應屆本科生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工作實施辦法》中明確規定:
圖源:官網
碩士
對於(yu) 碩士生來說,一篇高影響因子的SCI一作可能就意味著國家獎學金。在很多學校的國家獎學金評定細則中都會(hui) 對各類期刊賦上相應的分值。例如,清華大學某學院的研究生國家獎學金評定實施方案中對論文加分標準做了明確規定規定:
圖源:官網
博士研究生
對於(yu) 博士研究生來說,兩(liang) 篇SCI可能就意味著畢業(ye) 。很多同學延畢往往不是因為(wei) “大論文(學位論文)”,而是卡在了“小論文”,因此早發、多發論文顯得尤為(wei) 重要。例如,根據《北京大學關(guan) 於(yu) 博士研究生培養(yang) 工作的若幹規定》中明確指出:
圖源:官網
尋找教職的博士生
對於(yu) 準備尋找教職的博士生來說,幾篇高影響因子SCI可能就意味著拿到了獲得教職的鑰匙。在高校招聘時往往比較看重應聘者的學曆背景和科研經曆,而科研背景主要指的是學術論文發表、科研項目參與(yu) 、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麵的情況。
由於(yu) 博士基本沒有機會(hui) 作為(wei) 主要負責人承擔國家級的基金項目,因此SCI往往是大家求職過程中最拿得出手的科研經曆,所以大家一定要早發、多發論文。
2、英語在發表SCI中發揮的作用
那麽(me) 英語在發表SCI時的具體(ti) 會(hui) 發揮哪些作用呢?
期刊投稿要求
絕大部分被SCI和SSCI收錄的期刊都是英文期刊,因此大部分SCI和SSCI期刊都要求用英文寫(xie) 作,而且大部分期刊都有投稿模板,需要嚴(yan) 格按照投稿模型進行編輯,大部分同學第一次麵對動輒七八千詞的英文論文都會(hui) 覺得有些手足無措。
技術性審查
大家投稿完成後,麵對的第一道考驗就是編輯部的技術性審查,技術性審查通常會(hui) 對稿件的英文水平、學術規範、格式規範以及論文質量進行初步篩查,隻有通過技術性審查才有可能開始同行評議。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你的論文英語水平一般,但是其他方麵均能通過技術性審查,那麽(me) 你的論文也有可能會(hui) 被送審,但是編輯或者審稿人通常會(hui) 在審稿意見中指出你的語言需要修改。
修改及反饋
如果大家的論文順利進入同行評審環節,審稿意見反饋後,也需要用英文認真修改論文,同時在cover letter中詳細闡釋你對於(yu) 審稿意見的修改以及反饋。由此可見,英語貫穿了整個(ge) SCI發表的流程。
總的來說,語言問題隻是SCI發表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要條件,良好的英語水平不一定會(hui) 錦上添花,但是語言存在嚴(yan) 重問題卻一定是發表的嚴(yan) 重阻礙,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視語言問題。
02、英語不好=無緣SCI
1、英語水平不好意味著無緣SCI嗎?
既然英語水平那麽(me) 重要,那麽(me) 如果我的英語水平一般就意味著我無緣SCI和SSCI了嗎?
當然不是!英語屬於(yu) 技術性的問題,可以通過專(zhuan) 業(ye) 的翻譯和潤色機構解決(jue) ,因此大家完全不必擔心。
2、先寫(xie) 中文再翻譯or直接用英文寫(xie)
大家在寫(xie) 英文論文時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到底是直接英文寫(xie) 呢?還是中文寫(xie) 好後再翻譯成英文呢?
一個(ge) 建議是,根據自身的英語水平、論文的重要性、導師是否給報銷翻譯費用以及時間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
如果你的英語水平較好,直接用英語寫(xie) 可以更好表達你所要闡述的意思的話,那麽(me) 可以考慮直接用英語寫(xie) ;如果用中文寫(xie) ,需要強調的是,中英文論文除了在語言上的區別以外,在結構和思維習(xi) 慣方麵也有比較明顯的區別。
大家第一次寫(xie) 英文論文一定會(hui) 被Introduction部分反複折磨,這是因為(wei) 很多中文論文不那麽(me) 強調引用,或者把引言當成了背景介紹,而英文論文的引用通常是理論和現實背景+簡短的文獻回顧+研究內(nei) 容介紹+研究方法介紹+研究結論和貢獻。如果大家不了解這一要求,就可能導致翻譯後還需要大量調整,而且不按照要求寫(xie) 很有可能會(hui) 被直接拒稿。
因此,如果大家有SCI和SSCI投稿計劃,且選定了目標期刊,那麽(me) 可以在目標期刊上找一篇與(yu) 你的研究最相近的文章,參照其結構來寫(xie) 。此外,很多期刊都提供了論文模板,投稿前一定要對照論文模板認真調整格式和結構。
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中文論文鮮有“Methodology”也就是方法論部分,但是很多英文期刊要求寫(xie) 方法論,如果習(xi) 慣了中文論文的寫(xie) 作,很有可能會(hui) 遺漏,這裏也給大家提供一個(ge) 模板:
1.介紹研究途徑
第一步可以先介紹你的研究途徑,即解釋你做的是什麽(me) 研究,在哪裏做研究,為(wei) 什麽(me) 這樣做以及你需要確定用何種研究方法,是定量分析還是定性分析等。
2.介紹研究設計
第二步可以介紹你的研究設計,具體(ti) 包括Who、 What、 How、 Method of Data Analysis。3.介紹研究理論第三步還可以介紹一下你的論文是遵循了哪一種Philosophy, 例如Positivism (實證主義(yi) )、Interpretivism (解釋主義(yi) )、Postpositivism (後實證主義(yi) )。
3、翻譯潤色時的注意事項
聯係翻譯機構和潤色機構時,尤其是在網購平台上聯係翻譯人員時,有一點一定需要注意,那就是防止論文泄露,方法包括:在聯係其他人或者機構翻譯時,隱去關(guan) 鍵數據,或者在提交翻譯稿之前通過郵件或者雲(yun) 盤的形式備份,如果不幸遇到論文泄露,被他人搶發的情況也可以根據這些證據維護自身權益。
03、學術水平與(yu) 英語水平
1、不用過分擔心英語水平,要關(guan) 注研究質量
大家一定要明確一點,學術論文發表最看重的是研究質量和創新性,而英語隻是工具,如果研究的問題和結論極其有價(jia) 值,即使英文水平不是那麽(me) 好,也不會(hui) 被期刊輕易拒稿,況且英語問題也有專(zhuan) 業(ye) 的機構可以幫你翻譯和潤色,所以即使英語水平不好也完全不用擔心。
2、英語水平對於(yu) 學術發展的意義(yi)
雖然翻譯和潤色都可以請專(zhuan) 業(ye) 的機構代勞,但這並不意味著英語水平不重要,相反,英語水平對學術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yi) 。
對於(yu) 計算機之類的學科,由於(yu) 期刊發表周期很長,期刊上刊發的論文往往都已經過時了,因此展示自己成果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參加學術會(hui) 議,尤其是頂會(hui) ,大家雖然可以請人翻譯,但是總不能請人幫你參加學術會(hui) 議,因此練好英語口語是大家學術發展道路上的必備技能。
大家也不可避免需要閱讀英文文獻,如果隻依靠機翻,有時會(hui) 難以領會(hui) 作者要表達的內(nei) 容,此外與(yu) 國際學者交流、出國訪問也都需要用到英語,因此大家還是需要認真對待英語學習(xi) ,提高自身英語水平。
3、學術英語的特點與(yu) 提升方法
學術英語與(yu) 應試英語的區別
科研人員英語的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英文閱讀、英文寫(xie) 作以及英文表達三個(ge) 方麵。因此,對於(yu) 學術英語的訓練方法明顯區別於(yu) 初高中時期以應試為(wei) 主要目的的刷題策略。
閱讀應試英語的閱讀往往是根據文章中的細節內(nei) 容選擇合適的選項,因此需要摳字眼和通篇認真閱讀,而且應試英語的閱讀題材五花八門,可能包括敘事文、議論文等等,但是學術英語的文本結構則相對固定,以SSCI期刊上發表的定量研究論文為(wei) 例,文章結構通常是:
IntroductionLiterature ReviewData and MethodRegression Models and ResultsConclusionDiscussion
如果想在短時間內(nei) 了解論文的主要內(nei) 容,那麽(me) 一定要學會(hui) 快速定位。可以在Introduction部分尋找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和研究結論,可以在Data部分尋找變量的測量方法與(yu) 數據的來源。通過先讀結構再讀內(nei) 容的方法,可以使閱讀效率事半功倍。
如果想提升閱讀水平可以每周給自己定一個(ge) 英語文獻閱讀數量,在Web of Science裏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本領域的頂級期刊篩選出100篇高質量論文,編好號,每周給自己製定10篇的工作量,要求自己在半個(ge) 小時內(nei) 了解論文的主要內(nei) 容。
在閱讀時應避免依賴翻譯軟件,僅(jin) 在遇到不認識詞的時候查詢單詞意思,並且可以隨手記錄閱讀筆記,這樣一方麵可以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另一方麵也可以接觸更多的前沿領域的研究,一舉(ju) 兩(liang) 得。
寫(xie) 作
學術英語的寫(xie) 作方法與(yu) 應試英語有顯著的差異,應試英語往往講求詞匯豐(feng) 富、句式複雜,但是學術英語講求簡潔、準確、盡量避免長難句。
大家在練習(xi) 學術論文寫(xie) 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多積累專(zhuan) 業(ye) 詞匯
例如“雙重差分法”,正確的翻譯應該是Differences-in-Differences Method 而不是Double Difference Method,因此平時遇到一些專(zhuan) 業(ye) 詞匯就可以隨手記錄。
克服中式英語的表達習(xi) 慣
例如Facing various kinds of pressure, co-llege students shouldn't force themselves to do things out of their ability,就是一個(ge) 對於(yu) "force"的明顯誤用,結合句子的語境來理解,這裏要表達的意思應該是“大學生不應該強迫自己做超出能力範圍外的事情”,forcesb to do sth 帶有“強迫某人做(不好的)事情”的含義(yi) ,用在這裏太過生硬,可以修改為(wei) :Facing various kinds of pressure, college students shouldn't push themselves too hard,因此大家也可以購買(mai) 一些專(zhuan) 業(ye) 的語法書(shu) ,留意常見的語法問題。
套用文章寫(xie) 作模板
可以給每個(ge) 類型的文章(例如定量研究、案例研究、實驗報告)找一個(ge) 模板,將文章的整體(ti) 結構拎出來,以後直接套用模板進行寫(xie) 作即可。大家也可以嚐試先用穀歌翻譯翻譯一篇英文論文,然後根據翻譯後的中文進行翻譯,然後對比一下自己的翻譯和原文的區別,經過長期訓練就可以明顯提升自身寫(xie) 作水平。
口語表達能力
應試英語往往不注重考察口語表達能力,這也導致大家不敢說、不會(hui) 說。如果學校有口語協會(hui) ,可以多參加協會(hui) 的活動。
此外,學術會(hui) 議是一個(ge) 鍛煉口語的絕佳機會(hui) ,大家不要擔心說錯,要勇敢大方的表達,避免自己在重要的場合怯場。如果有公派留學的機會(hui) 大家也可以積極爭(zheng) 取,在英語口語環境中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
最後祝大家都能順利發表SCI,獎學金和offer拿到手軟~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