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芝加哥大學的招生辦都會(hui) 向在讀學生和校友征集申請文書(shu) 的命題思路,並從(cong) 收到的回複中整合出下一個(ge) 申請周期的文書(shu) 題目。這些備選素材或雄辯,或詼諧,或者幹脆十分古怪。這也使得芝大長期以來一直以天馬行空的文書(shu) 題目而聞名。本期推送,我們(men) 就帶大家給2022-23申請季的芝大文書(shu) 破題
芝大的附表文書(shu) 分為(wei) 兩(liang) 篇,問題1是一道常規的why school題目,問題2則要求申請人從(cong) 六個(ge) 芝大校友貢獻的可選題目中選擇一個(ge) 作答。
Question 1
How doe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s you know it now, satisfy your desire for a particular kind of learning, community, and future? Please address with some specificity your own wishes and how they relate to UChicago.
(根據你現在所掌握的信息,芝加哥大學能夠如何滿足你對特定學科、社群和未來的企劃? 請具體(ti) 說明你自己的願望以及它們(men) 與(yu) 芝加哥大學的關(guan) 係。)
同學們(men) 在回答why school 類問題時經常陷入的一個(ge) 誤區就是機械性地堆疊、羅列自己搜集到的學校特色項目信息,但其實招生官們(men) 是最熟悉這些信息的人。Ta們(men) 真正想要看到的是申請人如何能最大化利用學校的獨特資源來完成自己的學術和職業(ye) 目標。芝大的why school 題目直接點出了這點,明確要求學生們(men) 描述個(ge) 人目標和芝大提供的環境之間的關(guan) 係。
Why school類題目的另一個(ge) 禁忌是過於(yu) 空洞地讚美一所學校。如果同學們(men) 在成稿之後發現自己對學校的大部分描述都可以把主語遮蓋並無縫替換成另一所精英學校,那麽(me) 這篇文書(shu) 顯然就是缺乏說服力的。同學們(men) 在搜集學校信息時,除了關(guan) 注學校的官方網站,也不妨探索一下學校的社交媒體(ti) 賬號。有時,一所學校在社交媒體(ti) 上展示自己的方式能夠讓我們(men) 更清晰地把握這所學校的氣質和價(jia) 值觀,並找到新穎的why school切入點。
Question 2
Extended Essay (Choose one)(六選一)
Essay Option 1
Was it a cat I saw? Yo-no-na-ka, ho-ka-ho-ka na-no-yo (Japanese for “the world is a warm place”). Może jutro ta dama da tortu jeżom (Polish for “maybe tomorrow that lady will give a cake to the hedgehogs”). Share a palindrome in any language, and give it a backstory.
- Inspired by Leah Beach, Class of 2026, Lib Gray SB ’12, and Agnes Mazur AB ’09
Was it a cat I saw?(英語:我剛才看到的是一隻貓嗎?) Yo-no-na-ka, ho-ka-ho-ka na-no-yo(日語:“世界是一個(ge) 溫暖的地方”)。 Może jutro ta dama da tortu jeżom(波蘭(lan) 語:“也許明天那位女士會(hui) 給刺蝟一個(ge) 蛋糕”)。 用任何語言分享一個(ge) 回文句子,並給這個(ge) 句子一個(ge) 背景故事。
- 靈感來自 Leah Beach, 2026屆,Lib Gray,2012屆,以及 Agnes Mazur, 2009屆
這是一道文學方向的題目,不僅(jin) 要求學生有相應的知識積累(對“回文句“這一概念的掌握),還要求學生有足夠的想象力和寫(xie) 作能力來把一個(ge) 句子擴充成一個(ge) 故事。它適合的是對虛構類寫(xie) 作有濃厚興(xing) 趣且文字能力突出的申請人,也是所有題目中留給申請人的創作空間最大的一道。
Essay Option 2
What advice would a wisdom tooth have?
–Inspired by Melody Dias, Class of 2025
一顆智齒會(hui) 給人什麽(me) 建議?
– 靈感來自 Melody Dias,2025 屆
這道題的提問方式乍一看可能會(hui) 讓人摸不到頭腦,但實際上,一個(ge) 人對他人提出的建議/號召折射出的是ta的過往經曆、價(jia) 值體(ti) 係和社會(hui) 關(guan) 切,而這也是這道題目的內(nei) 核。招生官想要了解的是申請人認同或不認同什麽(me) 觀念。這是一道可以從(cong) 自身經曆發散的題目,這也是使它成為(wei) 了所有題目中作者的在場感(第一人稱“我”的存在感)最強的一道題。這道題的變體(ti) 也出現在各所學校的附表文書(shu) 中:
Labor leader and civil rights activist Dolores Huerta recommended a life of purpose. "We must use our lives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to live, not just to acquire things," she said. "That is what we are put on the earth for." In what ways do you hope to make—or are you making—an impact? (Dartmouth College)
勞工領袖和民權活動家多洛雷斯·韋爾塔建議人們(men) 過一種有目的的生活: “我們(men) 必須用我們(men) 的生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而不僅(jin) 僅(jin) 是獲取東(dong) 西,”她說, “這就是我們(men) 來到地球上的目的。” 你希望或正在以何種方式對世界產(chan) 生影響? (達特茅斯學院)
We believe there is benefit in sharing and sometimes questioning our beliefs or values; who do you agree with on the big important things, or who do you have your most interesting disagreements with? What are you agreeing or disagreeing about? (Duke University)
我們(men) 相信分享或質疑自己的信仰或價(jia) 值觀是有益的。在重要的事情上你同意誰,或者你與(yu) 誰產(chan) 生過最有趣的分歧? 你同意或不同意什麽(me) ? (杜克大學)
Essay Option 3
You are on an expedition to found a colony on Mars, when from a nearby crater, a group of Martians suddenly emerges. They seem eager to communicate, but they're the impatient kind and demand you represent the human race in one song, image, memory, proof, or other idea. What do you share with them to show that humanity is worth their time?
—Inspired by Alexander Hastings, Class of 2023, and Olivia Okun-Dubitsky, Class of 2026
你正在探索火星上的殖民地,這時一群火星人突然從(cong) 附近的火山口出現。 他們(men) 似乎渴望交流,但又缺少耐心。他們(men) 要求你用一首歌、一張照片、一段記憶、一條公式、或一種思潮代表人類。 你會(hui) 怎樣向他們(men) 證明人性值得他們(men) 花時間探索?
— 靈感來自 Alexander Hastings,2023屆 和 Olivia Okun-Dubitsky,2026屆
這是所有題目中最“大”的一道。它要求學生們(men) 從(cong) 曆史、社會(hui) 文化或哲學的角度挖掘最普世的人性或人類最重大的知識文化成果。這種對本體(ti) 論(存在的本質)的發問對學生的思維深度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對曆史(包括科學史和藝術史)有深厚積累的同學可以從(cong) 某個(ge) 重大事件(重要著作)入手(第二次世界大戰?聯合國總部的鑄劍為(wei) 犁雕塑?),對哲學有研究的同學也不妨直接從(cong) 某種理論流派或觀點入手。
Essay Option 4
UChicago has been affiliated with over 90 Nobel laureates. But, why should economics, physics, and peace get all the glory? You are tasked with creating a new category for the Nobel Prize. Explain what it would be, why you chose your specific category, and the criteria necessary to achieve this accomplishment.
—Inspired by Isabel Alvarez, Class of 2026
芝加哥大學與(yu) 90 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有聯係。 但是,為(wei) 什麽(me) 經濟學、物理以及和平獎出盡所有的風頭呢? 請為(wei) 諾貝爾獎創建一個(ge) 新類別, 解釋它會(hui) 是什麽(me) ,你為(wei) 什麽(me) 選擇這個(ge) 獎項,以及實現這一成就所必需的標準。
— 靈感來自Isabel Alvarez,2026 屆
與(yu) 上一題的本體(ti) 論相對應,這是一道與(yu) 知識論相關(guan) 的題目。它以諾獎的獎項設置為(wei) 引子,要求學生對知識體(ti) 係的建構作出反思:什麽(me) 是一門值得學習(xi) 的知識?它對現代社會(hui) 的重要性體(ti) 現在哪裏?它的方法論和研究範圍如何界定,成果如何衡量?這道題也間接地給同學們(men) 提供了分享自己對大學教育的看法的空間:成功的本科教育應該給學生搭建起怎樣的知識體(ti) 係?
Essay Option 5
Genghis Khan with an F1 racecar. George Washington with a SuperSoaker. Emperor Nero with a toaster. Leonardo da Vinci with a Furby. If you could give any historical figure any piece of technology, who and what would it be, and why do you think they’d work so well together?
-Inspired by Braden Hajer, Class of 2025
成吉思汗與(yu) F1 賽車,喬(qiao) 治華盛頓與(yu) 超級噴水槍,尼祿皇帝與(yu) 烤麵包機,萊昂納多達芬奇與(yu) 電動玩具……如果你可以為(wei) 任何一個(ge) 曆史人物提供一項現代技術/發明,你會(hui) 選擇誰和什麽(me) ?為(wei) 什麽(me) 你認為(wei) 他們(men) 可以很好地協同工作?
-靈感來自 Braden Hajer,2025屆
這又是一道鼓勵學生們(men) 充分發揮想象力的題目。同時,它也給了各個(ge) 方向的申請人一個(ge) 展示自己學科素養(yang) 的機會(hui) 。同學們(men) 不妨從(cong) 自身感興(xing) 趣的學科領域的名人入手,思考現代科技對這些人人生軌跡可能產(chan) 生的影響,以及這種影響又將如何改變整個(ge) 學科的麵貌。
Essay Option 6
And, as always… the classic choose your own adventure option! In the spirit of adventurous inquiry, choose one of our past prompts (or create a question of your own). Be original, creative, thought provoking. Draw on your best qualities as a writer, thinker, visionary, social critic, sage, citizen of the world, or future citizen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take a little risk, and have fun!
我們(men) 一如既往地提供創造你自己的思維冒險這一選擇! 本著冒險探究的精神,請選擇我們(men) 過去的文章題目,或創作你自己的題目。 你的題目應該是富有創意的切發人深省的。 發揮你作為(wei) 作家、思想家、遠見者、社會(hui) 批評家、聖人、世界公民或芝加哥大學未來公民的最佳品質。冒一點風險,玩得開心!
最後一道題目點出了芝大申請文書(shu) 命題的核心關(guan) 注點,即學生的寫(xie) 作能力、想象力、思辨能力及社會(hui) 責任感。“古怪”的題目隻是外殼,同學們(men) 要把握這層外殼下招生官所實際關(guan) 心的內(nei) 核。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