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寫作的八個原則

摘要是論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盡管摘要出現的位置僅(jin) 在論文標題之後,相對比較靠前,但就寫(xie) 作順序而言,卻通常排在整篇論文基本寫(xie) 作完成之後。摘要需要在有限的文字內(nei) 概括一篇論文最重要的內(nei) 容,應盡量做到要素齊全、簡明扼要和語義(yi) 清晰,為(wei) 此我們(men) 需要遵循以下八條原則。

一、應根據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的明確程度選擇合適的摘要類型。

如果是自然科學學科,也包括社會(hui) 科學中的定量研究和一部分定性研究,我們(men) 通常使用報道型摘要,與(yu) 之相對應的,要寫(xie) 清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方法、數據結果、研究結論、理論貢獻和應用價(jia) 值。報道型摘要有時也會(hui) 做一些變體(ti) ,需要視情況而定。而對於(yu) 人文科學思辨研究或社會(hui) 科學部分定性研究,我們(men) 通常選擇縮寫(xie) 型摘要,要寫(xie) 清研究背景、研究問題、問題分析和結論觀點,如果還有餘(yu) 力,也可以視情況將研究的成果影響、應用價(jia) 值、對策建議等列入摘要。如果是純思辨研究,有時寫(xie) 作報道型摘要是很難的,這時候我們(men) 更多推薦縮寫(xie) 型摘要。

二、不要在摘要中出現文獻引用。

摘要是對論文內(nei) 容的簡要陳述,這時候的引用就完全沒有必要。雖然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但也有部分不太熟悉摘要的作者會(hui) 出現這種錯誤,這是需要我們(men) 避免的。

三、不要出現主觀評論。論文本就是客觀的,摘要也應該遵循這一原則,不應出現主觀觀點並暴露主觀性。

比較常見的錯誤就是出現“筆者認為(wei) ”或類似的詞語,由於(yu) 摘要在論文的最前麵,這樣的寫(xie) 作方式會(hui) 給審稿人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四、摘要要素的順序要與(yu) 正文一致。

我們(men) 的正文裏麵各個(ge) 要素是什麽(me) 樣的順序出現,摘要裏麵也應以相同的順序出現,前後順序的顛倒和錯亂(luan) 會(hui) 妨礙讀者通過摘要檢索對應的正文部分。

五、摘要的字數要適當。

大部分情況下,摘要的字數應該控製在300字至350 字之間。通常來說300 字的摘要就夠用了,350 字應該是一個(ge) 上限。如果超過350 字,就很有可能就是縮寫(xie) 的功夫‍‍有缺陷,畢竟一般的期刊論文全文也不過1萬(wan) 多字。

六、根據期刊要求選擇是否用“第一人稱”。

這裏所指的“第一人稱”不同於(yu) 主觀評論中的“筆者認為(wei) ”,而是特指那些以第一人稱陳述的客觀意見,如“本文研究”“研究發現”等等。在定量研究的報道型摘要中,使用第一人稱的情況是經常出現的,但也有部分期刊持反對意見,堅持摘要中不能出現“第一人稱”。這是因為(wei) 在該問題上,國內(nei) 外都沒有統一的定論。這個(ge) 問題的由來源自國外,如20年前國外對摘要中是否使用第一人稱也沒有統一的意見。後來美國心理學會(hui) (APA)部分學者認為(wei) 論文要客觀,不能使用第一人稱。這種觀點也隨著APA論文格式一同流行起來,但近3~5年,又有學者支持可以使用第一人稱。這就造成了國內(nei) 期刊的意見也不統一,需要我們(men) 視情況而定。

七、除非眾(zhong) 所周知,摘要中不要出現新概念,也不要出現縮略語。

如論文中有一個(ge) 概念是作者自己提出來的,那麽(me) 在摘要中尤其不能出現。我們(men) 寫(xie) 論文有一條要求,就是對於(yu) 大部分普通作者來說,不太適合去提出一個(ge) 新概念。‍‍因為(wei) 概念的產(chan) 生要非常嚴(yan) 謹,一個(ge) 概念從(cong) 產(chan) 生到使用到成熟起來,要經過好多年時間。科研寫(xie) 作同行評議環節等一整套規範都是扼殺這類型創新的,有時外審專(zhuan) 家否定一篇論文中提出的新概念,僅(jin) 僅(jin) 是因為(wei) 認為(wei) 這名作者沒有足夠的話語權,其結果就是論文不被通過。另外一個(ge) 方麵就是不要使用縮略語。因為(wei) 我們(men) 投稿期刊的審稿人與(yu) 我們(men) 的研究方向可能是不同的,如果使用了縮略語就會(hui) 影響他的閱讀,進而影響他對我們(men) 論文的評價(jia) 。

八、每個(ge) 要素隻用一個(ge) 句子。

我們(men) 在第一條提到每種類型的摘要都有相應的研究要素,如研究背景、研究問題等等。這些要素一般就使用一個(ge) 句子進行表達,盡量將內(nei) 容概括到一句中,即使把句子寫(xie) 得長一些。一些作者有時會(hui) 把摘要中的背景展開分幾句寫(xie) ,但這並不符合讀者盡快了解本文的相關(guan) 信息的需要。而其他要素也不太適合分兩(liang) 句來寫(xie) ,這會(hui) 使讀者在閱讀時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作者:李岩(科研寫(xie) 作研究所編輯教研二室見習(xi) 學術編輯)請尊重原創,未經許可,拒絕轉載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NHSDLC美式辯論參賽流程及參賽經驗分享

下一篇

2023年NACLO北美語言學奧賽新賽季報名開啟!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