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申請是一道沒有標準答案的考題,而作為(wei) 家長,則期望能幫孩子在不確定中盡量抓取確定性。
如果爬藤一定要有一條明確公式,那非這條莫屬。
這是1984-2012年期間,RSI校友大學的錄取情況:RSI校友34%錄取了哈佛,22%錄取了MIT!!!!
而諸多頂尖研究性暑期項目,包括RSI, SSTP等,都以有多少學生進入Regeneron STS(Regeneron Science Talent Search,天才獎)作為(wei) 一大賣點。
錄取率4%,費用也超1萬(wan) 美金,出國黨(dang) 還是要備好盤纏啊!
到耶魯看星星,半隻腳踏進大藤!|高選拔夏校YSPA
手可摘星辰,往來皆才俊,結營進藤校!| 高選拔夏校SSP
據不完全統計,兩(liang) 年500多名Regeneron STS半決(jue) 賽入圍者的大學錄取中,約有50-57%入圍者進入了哈耶普斯麻五校,70-76%進入前15名的學校。天才獎入圍者,日後在所在的科學領域都做出了非凡的貢獻,其中,超過100名獲獎者獲得了包括諾貝爾獎和國家科學獎章在內(nei) 的最傑出的科學和數學榮譽。因此,Regeneron STS可以稱之為(wei) 高中生科研的名人堂。
其姊妹項目,英特爾國際科學與(yu) 工程大獎賽(Intel ISEF),素有全球青少年科學競賽“世界杯”之美譽,ISEF大獎的獲得者幾乎都是Harvard,MIT,Caltech,Stanford等全球頂級大學爭(zheng) 奪的對象。
所以,能在STS,ISEF這樣的頂尖科學競賽中拿到大獎,無疑是大藤的絕對保證。
就此,特別邀請了ISEF前評委Z博士,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科學競賽和參與(yu) 科學競賽的早規劃路線。
01、 科學競賽項目
與(yu) STEM科學競賽相關(guan) 的項目:
- Regeneron STS(Regeneron Science Talent Search,天才獎):https://www.societyforscience.org/regeneron-sts/
- Regeneron ISEF (Intel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https://www.societyforscience.org/isef/
- 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https://www.shssp.org
- 丘成桐中學科學獎:https://www.yau-awards.com/page-rule.html
- INESPO(國際環境與科學項目奧林匹克競賽,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 Scientific Project Olympiad):https://www.inespo.org/international/
- Invention Convention Worldwide(全球發明大會):https://inhub.thehenryford.org/icw/home
- Stockholm Junior Water Prize(斯德哥爾摩青少年水獎):https://siwi.org/stockholm-junior-water-prize/
- 康萊德創業挑戰賽(Conrad Challenge):https://www.conradchallenge.org/
這些項目雖然都是跟科學相關(guan) 的競賽,但卻側(ce) 重於(yu) 產(chan) 學研的不同方麵,STS和ISEF以及丘成桐更關(guan) 注學術和科研本身,康萊德創業(ye) 挑戰賽則會(hui) 更側(ce) 重產(chan) 品的市場效應、商業(ye) 模式、在市場上的創新屬性等。
此外,難度也有所差別, STS每年大概隻有2000名學生參加,300名入選;ISEF入圍參加決(jue) 賽的約1800人,所以STS是ISEF的加強版。
這些項目之間也存在進階關(guan) 係,ISEF的參賽方式:
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推優(you) 選送。
Sichuan Science Fair(四川科學大會(hui) ),僅(jin) 限中國國際學校、外籍學生,或是持有外國永久居住權的學生(如美國綠卡、加拿大楓葉卡等),由學校組織報名。最終獲勝的隊伍有機會(hui) 獲得直通美國ISEF決(jue) 賽的機會(hui) 。
在美國高中或者初中就讀的學生根據ISEF正常的參加流程,每個(ge) state有針對不同county的比賽,根據學生學校所在county參加區域比賽。登錄ISEF官網,查看你所在國家、地區的區域賽,首先進行區域賽申報,晉級區域賽前幾名有機會(hui) 晉級ISEF全球賽。
絕大部分中國學生都要先參加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步步晉級才有機會(hui) 闖進ISEF。
參賽時間線
N0年的12月: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市賽
N1年的8月: 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國賽
N2年的1-2月份春節前後: 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冬令營
N2年的5月:ISEF決(jue) 賽(1800人名單)
整個(ge) 賽程最順利的也要1年半:
上海青創賽市賽,會(hui) 評選出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一等獎的最好的項目會(hui) 參加國賽;
國賽再分一二三等獎,還是一等獎的的一小部分,能夠選送冬令營,跟奧林匹競賽的國家隊是一個(ge) 性質,大約會(hui) 有十幾個(ge) 項目入選,個(ge) 人項目居多,冬令營裏麵以講座和點評為(wei) 主,學生在此會(hui) 獲得專(zhuan) 家的進一步調整意見,冬令營一半持續3-5天;
最後選出來3個(ge) 項目,參加ISEF,也就是進入到1800人的決(jue) 賽圈了,好一點的時候1/3能獲獎,差一點的年份也就沒有獎了。
每一輪的比賽,項目議題不會(hui) 有本質的變化,但是數據、模型、結論、論文寫(xie) 作等都需要重新修改,跟重做的區別也不大。
很多人都是第三第四輪的時候才能出成績,從(cong) 6年級開始打青創賽,到了高中,更有可能去競爭(zheng) ISEF這樣的大賽。
直轄市已經比其他省少了一輪了,其他省份要先打市賽再到省賽再到國賽。但即使這樣,做科學競賽項目也是非常費時間的,精簡之後,30個(ge) 課時可以輔導一個(ge) 項目,可好的項目甚至是幾千個(ge) 小時砸下去。之前拿到ISEF大獎的孩子小B,整個(ge) 高中的時間都砸在了項目上,課餘(yu) 時間全部在做項目,甚至有的時候還需要請假。
即使是小B這麽(me) 出色的學生,參賽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第一輪就止步於(yu) 國賽,並沒有拿到ISEF的入場券,沒有參加決(jue) 賽。在此期間,根據答辯時候專(zhuan) 家交流的反饋,再一步步去完善自己的課題,最後才走到了ISEF的塔尖,拿到了The Gordon E. Moore Award大獎,大學去了哈佛。
科研就是這樣,經常會(hui) 出現數據問題、實驗瓶頸,甚至有的時候實驗結果跟前提假設完全不匹配,連課題都要重選。所以,有誌於(yu) 此的家庭,也要綜合評估。事實上,不參與(yu) 競賽,寫(xie) 論文尋求發表,整個(ge) 過程也需要1-2年,科研相關(guan) 的活動都會(hui) 是一個(ge) 長周期事情。
最後就是競賽的領域不同,水賽和環境奧林匹克是關(guan) 注環境方向的比賽。
今天,我們(men) 討論到項目會(hui) 集中在STS和ISEF。
02 STS和ISEF參賽過程
參賽領域
兩(liang) 者覆蓋的學科範圍基本相同:
Animal Sciences (ANIM,動物科學)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 (BEHA,行為(wei) 與(yu) 社會(hui) 科學)
Biochemistry (BCHM,生物化學)
Biomedical and Health Sciences (BMED,生物醫學與(yu) 健康科學)
Biomedical Engineering (ENBM,生物醫學工程)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 (CELL,細胞和分子生物學)
Chemistry (CHEM,化學)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CBIO,計算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AEV,地球與(yu) 環境科學)
Embedded Systems (EBED,嵌入式係統)
Energy: Sustainable Materials and Design (EGSD,能源:可持續材料與(yu) 設計)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tatics and Dynamics (ETSD,工程技術:靜力學和動力學)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NEV,環境工程)
Materials Science (MATS,材料科學)
Mathematics (MATH,數學)
Microbiology (MCRO,微生物學)
Physics and Astronomy (PHYS,物理學和天文學)
Plant Sciences (PLNT,植物科學)
Robotics and Intelligent Machines (ROBO,機器人和智能機器)
Systems Software (SOFT,係統軟件)
Translational Medical Science (TMED,翻譯醫學)
項目示範
Amber Luo, 2022 Regeneron STS 第三名獲得者,目前在MIT就讀,正在攻讀計算機科學和應用數學雙學位,希望最終獲得計算生物學博士學位。
2021春天,Amber因其項目(一個(ge) 名為(wei) RiboBayes的軟件)獲得了15萬(wan) 美元的獎金,該項目確定了細胞mRNA轉錄物中被稱為(wei) “核糖體(ti) 暫停位點”的關(guan) 鍵區域,這些區域調控蛋白質合成。她的工具揭示了核糖體(ti) 暫停位點表達如何被疾病改變的關(guan) 鍵見解。通過提供更大的能力來定位和評估發生在這些核糖體(ti) 暫停位點的蛋白質合成的關(guan) 鍵成分,她有助於(yu) 更全麵地了解各種疾病的潛在機製。
在麻省理工學院,Amber繼續在Christopher Burge的實驗室進行計算生物學研究和新項目。她還通過亞(ya) 洲舞蹈隊和科學奧林匹競賽,追求科學和工程以外的一些熱愛,她喜歡K-pop和嘻哈以及其他亞(ya) 洲傳(chuan) 統舞蹈。
Christine Ye, 2022 Regeneron STS 第一名獲得者,入讀斯坦福大學,計劃主修物理學,專(zhuan) 注於(yu) 天體(ti) 物理學。最近,她的一篇研究論文發表在具有影響力的刊物《天體(ti) 物理學雜誌》上,她是該文章的第一作者。Christine目前也在進行一個(ge) 項目,該項目使用模擬來觀察恒星如何進化,以更好地理解LIGO所看到的黑洞和中子星碰撞背後的物理現象。
參賽感受
Amber:
在評判的前一天,STS的工作人員把老師、導師和家長為(wei) 我們(men) 寫(xie) 的信放在我們(men) 的小房間裏。這特別令人感動,因為(wei) 在評判的前一天晚上,我們(men) 都感到焦慮和緊張,能夠感受到那些給予我們(men) 如此多支持的人的愛和支持,這是一個(ge) 真正強大的時刻。我記得我把家人、科學奧林匹克教練和AP化學老師的信帶到我的房間,獨自在床上讀(我不想讓任何人看到我哭!)。我滿懷希望地睡著了,有點緊張,對未來的一天充滿信心。
Christine:
我非常感謝能成為(wei) 2022年STS第一名得主!入圍決(jue) 賽已經是一次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曆,我將永遠珍惜決(jue) 賽周的美好回憶。我非常感謝這項令人驚歎的獎學金,它減輕了上大學的巨大經濟負擔,但更重要的是,入圍決(jue) 賽和頂級冠軍(jun) 讓我相信真正相信我和我的研究,相信我有這個(ge) 美好的社區支持我。它幫助我相信我所做的所有工作都得到了回報,我可以做出真正的科學貢獻,這可以帶來改變。無論我的職業(ye) 生涯走到哪裏,我都會(hui) 記得STS是如何讓我相信自己能夠做到這一點的。
STS和ISEF的區別
STS 對學生的整體(ti) 素質——學科基礎、論文寫(xie) 作、科研潛力的要求更高,光申請文書(shu) 就有8個(ge) ,有部分文書(shu) 題目直接從(cong) 美本文書(shu) 裏選取,除了學術能力之外,也會(hui) 更加關(guan) 注人的特質、性格等軟實力。
STS 2023文書(shu) 題目
1.研究項目“外行總結”(最多200字)
用外行的術語總結你的項目,同時保持科學的準確性。你的解釋應該易於(yu) 理解,包括背景、程序、結論和相關(guan) 性。本摘要將幫助讀者,包括評估人員、記者和公眾(zhong) 理解你的研究課題。
2.項目效益和影響(最多200字)
你認為(wei) 你的研究會(hui) 給世界和/或你的領域帶來什麽(me) 好處?為(wei) 了實現這一利益,可能需要采取哪些額外的步驟,以及由誰實施?
3.你作為(wei) 科學家、數學家或工程師的潛力(最多250字)
通過具體(ti) 的例子說明你有哪些特質最能證明你是一名優(you) 秀科學家的親(qin) 和力和才能。
•你做了什麽(me) 來說明科學才能、領導力、好奇心、創造力和/或主動性?
•完成研究後,你對科學、工程和/或數學的興(xing) 趣是如何闡明的?除了項目之外,你的其他STEM相關(guan) 興(xing) 趣是什麽(me) ?
•作為(wei) 一名科學家、數學家或工程師,你的經驗如何預示著未來的成功?
•你計劃在中學後教育中學習(xi) 什麽(me) ?你計劃從(cong) 事什麽(me) 職業(ye) ?10年後你希望做什麽(me) ?
4.重大科學問題(最多250個(ge) 單詞)你認為(wei) 你所在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是什麽(me) ,其答案將在未來20年內(nei) 對世界產(chan) 生怎樣重大的影響,為(wei) 什麽(me) ?使用你自己的經驗或研究中的例子,解釋你如何設想在未來20年內(nei) 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
5.“推特”你的項目!用280個(ge) 字符或更少的字符告訴我們(men) 您的項目。如果你被提名為(wei) 學者或入圍者,學會(hui) 可能會(hui) 分享這一回應。
6.最大的成就或挑戰(COMMON APP)。請從(cong) COMMON APP的文書(shu) 題目中擇一作答:我們(men) 希望你在這篇文章中超越你的研究項目。(最多200字)
•A.討論一項成就、事件或認識,這些成就、事件和認識激發了一段時間的個(ge) 人成長和對自己或他人的新認識,或
•B.我們(men) 從(cong) 遇到的障礙中吸取的經驗教訓對以後的成功至關(guan) 重要。回想一下你麵臨(lin) 挑戰、挫折或失敗的時候。這對你有什麽(me) 影響,你從(cong) 中學到了什麽(me) ?
7.關(guan) 於(yu) 你自己的介紹(COMMON APP裏的文書(shu) 題目)。有些學生的背景、身份、興(xing) 趣或天賦是如此有意義(yi) ,以至於(yu) 他們(men) 認為(wei) 如果沒有它,他們(men) 的申請將是不完整的。如果這聽起來像你,那麽(me) 請分享你的故事。(最多200字)
8.新冠肺炎(COMMON APP裏的文書(shu) 題目)。新冠肺炎大流行在全國和世界各地經曆了不同的情況。分享它是如何影響你的生活,尤其是它對你學習(xi) 的影響,以及對你提交的項目的適用性和處理該項目的能力。示例包括(最多200字):
•家庭或支持網絡中的疾病或損失
•家庭內(nei) 的就業(ye) 或住房中斷
•糧食不安全
•對心理和情緒健康的影響
•新的義(yi) 務,如兼職工作或照顧兄弟姐妹或家庭成員
•繼續學習(xi) 所需的計算機或互聯網可用性
•進入安全安靜的學習(xi) 空間
•專(zhuan) 業(ye) 或職業(ye) 興(xing) 趣的新方向
03 核心科學競賽介紹
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需要提交的材料:
Regeneron STS
Science Talent Search(天才獎)是美國最負盛名的高中生科學競賽,也是美國高中生學術項目中工程科學技術和行為(wei) 科學領域的最高獎,旨在為(wei) 全美的青年科學家提供與(yu) 頂級科學家組成的國家級評審團交流自己原創性研究的平台。
2017年開始,Regeneron從(cong) Intel接手讚助科學天才獎,現在競賽全稱為(wei) Regeneron Science Talent Search(Regeneron STS)。
參賽對象
1. 任何在美國及其領土上居住並就讀中學最後一年的學生均可申請,無論國籍;
2. 居住在國外的美國公民;
3. 在國外就讀美國學校但不是美國公民的學生不符合資格。
獎項設置
1. 300名Regeneron STS學者,獎金2000美元;
2. 40名Regeneron STS入圍者,獎金25000美元起,並在華盛頓特區參加一周活動。
參賽形式
個(ge) 人項目
十大任務
· 基礎信息
· 高中信息
· 活動、興(xing) 趣和獎項
· 測試成績
· 文書(shu)
· 之前的研究經曆
· 科學研究描述
· 上傳(chuan) 研究報告:包括內(nei) 容,所有的附件,表格,圖表,總共不超過20頁。扉頁,摘要和參考書(shu) 目不包括在20頁之內(nei) 。任何超過20頁以外的內(nei) 容都不會(hui) 審閱。
· 規則向導:會(hui) 決(jue) 定一個(ge) 項目是否需要完整的IRB/IACUC批準,如果需要會(hui) 要求上傳(chuan) 相關(guan) 文件。
· 預測判斷
Regeneron ISEF
“英特爾國際科學與(yu) 工程大獎賽”(Intel ISEF),是全球最大規模、最高等級、也是唯一麵向9 ~ 12年級(即初三至高三)中學生的科學競賽。其前身為(wei) 科學服務社(Science Service)於(yu) 1950年創辦的美國中學生科學博覽會(hui) 。競賽學科包括了所有自然科學和部分社會(hui) 科學內(nei) 容,它為(wei) 全球最優(you) 秀的小科學家和發明家們(men) 提供了互相交流、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的舞台。
每年ISEF都會(hui) 吸引來自全球180多個(ge) 國家、地區共計近千萬(wan) 學生參加,最終僅(jin) 1800餘(yu) 人可以入圍總決(jue) 賽,入圍率不到萬(wan) 分之2.7,總決(jue) 賽拿獎更是鳳毛麟角,可見其含金量之高;
ISEF是MIT官網公開推薦參加的賽事之一,並且被排在首位。
參賽對象
9-12年級學生
獎項設置
在ISEF的21個(ge) 類別中,每一個(ge) 類別都會(hui) 頒發大獎,具體(ti) 如下:
第一名(1st Award):5000美元現金獎
第二名(2nd Award):2000美元現金獎
第三名(3rd Award):1000美元現金獎
第四名(4th Award):500美元現金獎
在所有類別的第一名中,還會(hui) 產(chan) 生如下獎項:
- George D. Yancopoulos Innovator Award of $75,000
- Regeneron Young Scientist Awards (2) of $50,000 each
- The Gordon E. Moore Award for Positive Outcome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of $50,000
- Craig R. Barrett Award for Innovation of $10,000
- Robert Horvitz Prize for Fundamental Research of $10,000
- Peggy Scripps Award for Science Communication of $10,000
- Dudley R. Herschbach SIYSS Award (3)
- EU Contest for Young Scientists Award (2)
除頂級獲獎者外,約600名入圍者將因其在ISEF的創新研究而獲得獎項。
參賽要求
- 1–3名成員組隊,不得超過3人,所有團隊成員必須符合ISEF的資格要求;
- 學生的項目不能超過12月的持續性研究;禁止動物實驗和研究,以及一切學術不端行為或違反學術道德的研究。
評審
每年大約有1,000名具有博士學位的科學,工程和行業(ye) 專(zhuan) 家擔任評審。每個(ge) 參賽作品至少被評判四次,並分別獲得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名的獎項。
丘成桐中學科學獎
丘成桐中學科學獎是2008年由數學大師丘成桐先生發起設立的中學生科學創新類獎項,麵向全球中學生,倡導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舍棄試卷和標準答案,讓學生以提交論文的形式參與(yu) 競賽。旨在推進中學科學發展,激發和提升中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xing) 趣和創新能力,發掘和培養(yang) 有潛力的科學人才。
獎項設置(總決(jue) 賽)
分設數學獎、物理獎、化學獎、生物獎、計算機獎、經濟金融建模獎;科學金獎。
- 六科單項獎均設置金獎一個、銀獎一個、銅獎三個、優勝獎五個,獎金分別為金獎5萬元;銀獎3萬元;銅獎1萬元;優勝獎0.5萬元,並為獲獎團隊頒發獎杯和證書。科學金獎一個,獎金5萬元,頒發獎杯和證書。
- 如有需要,組委會將在審核後,為總決賽獲獎者出具用於申請大學的推薦信。
報名方式
- 報名範圍:中國內地各大中學的在校學生(僅限高中生)。
- 報名網址:www.yau-awards.com
- 報名範圍:除中國內地外,港澳台地區及亞洲其他國家的中學生。
- 報名網址:https://yauaward-asia.hk
- 海外賽區(北美賽區)
- 報名範圍:除亞洲國家外,其他海外國家的中學生。
- 報名網址:https://www.yau-science-awards.org/
參賽者資格:
- 每支參賽隊伍由1-3位同一學校的中學生組成,由1-2位指導老師帶領;
- 參賽團隊(包括在他人指導下)取得了科學研究成果。
學生身份:以在參賽報名之時是否為(wei) 在校中學生為(wei) 準。學生不得跨校組隊。
指導老師身份:除了選擇本校的中學教師指導之外,也可以選科研機構專(zhuan) 家或其他校外教師作為(wei) 導師,但不能是商業(ye) 培訓機構聘請的老師,須據實填寫(xie) 。如組委會(hui) 有理由相信參賽學生曾受培訓機構的指導完成論文, 組委會(hui) 保留權利取消該生的參賽資格和獲獎的名次。
參賽材料:
1. 參賽個(ge) 人或團隊信息
2. 研究報告
(1)格式:PDF文件。
(2)需包含如下內(nei) 容:
a) 封頁:姓名、學生所屬學校的省份/州、國別、指導老師姓名、報告標題。
b) 第二頁起:題目、作者、摘要、關(guan) 鍵詞、目錄、正文。
c) 另起一頁:參考文獻。
d) 致謝頁:對論文的選題來源、研究背景;每一個(ge) 隊員在論文撰寫(xie) 中承擔的工作以及貢獻;指導老師與(yu) 學生的關(guan) 係,在論文寫(xie) 作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及指導是否有償(chang) ;他人協助完成的研究成果,進行說明。如有必要,請附上團隊成員和指導老師的簡曆。
(3)研究報告要求:
a) 不得存在抄襲他人研究成果,違規代寫(xie) 或其他學術不端情況;
b) 摘自他人的研究方法和結論應當有引注,並在參考文獻中列出;
c) 研究內(nei) 容和研究過程不得違反國家法律法規,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d) 研究範圍不得涉及對人體(ti) 或動物具有生理或心理危害的食品、煙酒類、藥品及醫療器械類項目。
Reference
https://www.societyforscience.org/blog/five-questions-with-amber-luo-the-3rd-place-winner-of-the-2022-regeneron-science-talent-search/
https://www.societyforscience.org/blog/five-questions-with-christine-ye-the-1st-place-winner-of-the-2022-regeneron-science-talent-search/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