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廣受文商社科申請者“青睞”的NEC全美經濟挑戰賽舉(ju) 行了官方模考,這次模考基本複刻了正式賽事時的考察方向、出題思路、解題邏輯等。進入12月,NEC考試即將開始!對即將參考和有意備考的同學們(men) 來說,這次模考的題目是非常好的複習(xi) 準備自查資料! 受到篇幅限製,本篇文章隻列出了5道題的詳細解析。
AS組別
題目
答案解析
類型:陷阱題
知識點:Demand curve當中的“price willing to pay”和actual price之間的差別。
題目本身看著很簡單但是有非常多的小夥(huo) 伴在這道題上翻了車,下意識的直接用2.5乘以3得到7.5,但是這樣的計算方法最終得出的是“actual paid”而不是“willing to pay”。小夥(huo) 伴們(men) 一定要注意題目中的關(guan) 鍵詞willing,但凡出現這個(ge) 關(guan) 鍵詞需要抓的信息都是Demand curve下“每一個(ge) Q對應的最大價(jia) 格”,也就是Q=1對應P=3.5,Q=2對應P=3,Q=3對應P=2.5,最後做一個(ge) 求和得到9,也就是B選項。
題目
答案解析
類型:靈活應用題
知識點:
這道題的難點在於(yu) 很多同學發現題目中給出了MU of cheesecake和MU of magazine的數值,可以帶入公式,但是有關(guan) 於(yu) 兩(liang) 者的Price的信息卻是缺失的,直接陷入了懵圈狀態。 這個(ge) 時候小夥(huo) 伴們(men) 一定要靈活思考,看看題目中還給了什麽(me) 信息,需要把所學的知識靈活應變一下。
題目中可以發現有一個(ge) 很特別的信息是整個(ge) budget line的斜率為(wei) -(2/3),實際上就是在暗示你最多可以買(mai) 到Cheesecake的數量和最多可以買(mai) 到Magazine的數量之比為(wei) 2/3,換一句話說就是Price of C與(yu) Price of M我們(men) 可以分別設定為(wei) 3X和2X。然後我們(men) 總體(ti) 代入公式:
後者更大所以應該consume更多的magazine,且因為(wei) 之前錢已經花完了所以同時必須要減少consume cheesecake,選D。
題目
答案解析
類型:概念題
知識點:Endowment Effect,Behavioral economy
本身隻是一道定義(yi) 題,但同學們(men) 經常容易把它和resource endowment混淆在一起。Resource endowment指的是資源稟賦,也就是自然資源會(hui) 有一些天生的分布模式,導致國與(yu) 國之間會(hui) 出現資源分配情況有所不同,從(cong) 而進一步引出國際貿易中的comparative advantages比較優(you) 勢這一概念。
這道題中的endowment effect則是偏向消費者行為(wei) 或者消費者心理的概念,指當個(ge) 人一旦擁有某項物品,那麽(me) 他對該物品價(jia) 值的評價(jia) 要比未擁有之前大大增加。強調的是當一個(ge) 人在擁有前和擁有後,對於(yu) 一個(ge) 產(chan) 品的價(jia) 值認知是不同的,所以選C。
DR組別
題目 答案解析
類型:概念題
知識點:Common access resources
這裏的Commons 指的是common resources,即公共資源,屬於(yu) quasi-public goods,具有non-excludable and rival的性質,常見的例子有公海裏的魚,無政府管製的礦產(chan) 資源,森林資源等。Tragedy of the commons(公共資源的悲劇)是指人會(hui) 為(wei) 了滿足自己的私欲而濫用公共資源,從(cong) 而對其他人造成負麵影響。如濫捕濫殺,亂(luan) 砍亂(luan) 伐對環境造成的破壞都屬於(yu) Tragedy of the commons。
此理論的基本概念在1833由英國作家William Foster Lloyd提出,而Tragedy of the commons這一詞條在1968年的Science雜誌上首次被Garret Hardin使用。有同學會(hui) 質疑為(wei) 什麽(me) 一定得是rival,因為(wei) 如果是non-rival的也就類似於(yu) 一個(ge) 人捕魚捕的再多都不會(hui) 導致別人捕不到魚,那就不會(hui) 出現最後資源被過度開發導致枯竭的tragedy。
題目
答案解析
類型:概念題
知識點:Taylor Rule
Taylor Rule 是由經濟學家John Taylor提出的一條法則,他認為(wei) 中央銀行應該根據這條法則去設定短期的利率(short-term interest rate)。此法則的基本公式為(wei) :
r = r*+p + 0.5y + 0.5(p – p*)
其中 r:即央行短期內(nei) 應該設定的利率
r*:natural real interest rate,約為(wei) 2%
p:實際通脹率
p*:央行期望通脹率,約為(wei) 2%
y:GDP gap = (Actual GDP – Potential GDP)/ Potential GDP
同學們(men) 需要理解這個(ge) 公式作為(wei) 一種monetary policy的原理補充,也就是可以拿來說明為(wei) 什麽(me) 當通脹過高的時候政府會(hui) 定一個(ge) 較高的interest rate等貨幣政策背後的原理,複習(xi) 的重心要放在這個(ge) 公式的用處,而不是這個(ge) 公式本身。
總結
其實通過這次模考的題目,同學們(men) 可以發現大多數模考中出現的疑難題還是以一些冷門的概念題為(wei) 主,希望通過這篇推文可以幫助同學們(men) 再熟悉一下這些罕見的知識點,爭(zheng) 取在本周末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