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 Lab Report不會寫?AP Lab Report怎麽寫?

實驗操作溜到飛起,實驗報告卻下不了筆?,今天這篇嘔心瀝血的保姆型幹貨文就是為(wei) 你準備的!

本文會(hui) 以一個(ge) 虛擬的實驗為(wei) 參考,分別為(wei) 大家詳細講解lab report中的:

Title(標題)

Introduction (背景/原理)

Materials (實驗器材、藥品)

Methods (實驗步驟)

Results(數據)

Discussion (解釋)

在文章後麵也會(hui) 給到同學們(men) 一些小tips,幫助大家少走彎路哦~

先來看一個(ge) 簡單粗暴的Example

假設有一種隻有在EasyOffer辦公樓才能看到的盆栽,我們(men) 暫且叫它EO-plant。 一周前我心血來潮,測量了6個(ge) 盆栽的高度後,搬了其中2盆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暴曬,2盆留在原來陽光相對照得到的地方,又藏了2盆進小黑屋 我想以這種方式來實驗陽光對EO-plant生長速度的影響。

一周後的今天,我分別重新測量了這6個(ge) 盆栽的新高度。那麽(me) 我要怎麽(me) 把這一段內(nei) 容寫(xie) 成lab report呢?

Title

雖然隻有短短一行, 但標題仍然至關(guan) 重要。Title不僅(jin) 需要清晰地向讀者傳(chuan) 達出你所研究的內(nei) 容,也需要提煉這個(ge) lab report最重要的部分。寫(xie) lab report的時候,一個(ge) 好的title可以抓住你讓你不跑題,其作用就像essay裏寫(xie) 得好的thesis。

同時,title也需要展示出細節 我決(jue) 定把我的lab report title定為(wei) “The Effect of Various Extent of Exposure to Sunlight on the Vertical Growth of EO-plant.” 其實一開始我想到的隻有 “The Effect of Sunlight on EO-plant”。

但為(wei) 了讓我養(yang) 成寫(xie) detailed且concise 的標題的習(xi) 慣,在大一時,我的導師們(men) 就已經把我訓練成了一個(ge) 題目的杠精,對自己寫(xie) 的題目進行“靈魂拷問”

陽光對它怎麽(me) 樣了,是會(hui) 讓它變色嗎?會(hui) 讓它grow,咋長啊,橫著豎著?是隻要有陽光就行,還是越多陽光越好?

 所以牆裂建議同學們(men) 寫(xie) 完title後要進行不斷推敲呀!

Introduction

如“Introduction”這個(ge) 詞一樣,這個(ge) 部分你的首要任務就是向你的讀者們(men) introduce你的實驗中用到的主要藥品或者主要的研究對象。在介紹完了你研究的東(dong) 西之後,你可以接著介紹你所研究的對象的性質或特點 在這個(ge) 例子中,我首先就要介紹EO-plant。

可以有些略微背景知識:它是一種可愛的綠色盆栽,產(chan) 地為(wei) EasyOffer辦公樓。然後就是實驗探究的性質更有關(guan) 的:怎麽(me) 讓陽光和EO-plant的生長關(guan) 聯上? 我可以介紹相關(guan) 知識,例如EO-plant根莖裏含有一種名為(wei) “pano”的荷爾蒙 Again,我瞎編的),陽光可以刺激這種荷爾蒙的分泌速度,而這個(ge) 荷爾蒙能讓EO-plant根莖的細胞縱向生長,在我們(men) 的肉眼看來,就是EO-plant長高了的意思。

Introduction就是要介紹讀者或許不會(hui) 知道,但後文(discussion部分)會(hui) 頻繁提到的terms(例如“pano”) 和相關(guan) 的原理。 但到底介紹多少內(nei) 容,又介紹得多細節呢?

不妨換位思考,考慮下這個(ge) 問題:對你的研究對象一無所知的人,是否可以直接看懂你的Results和Discussion部分? 我們(men) 來一起在腦海裏想象一下,你要如何向一位無辜路人(就是沒有相關(guan) 背景的人)解釋你的實驗結果。

如果你不介紹,ta知道什麽(me) 是EO-plant嗎?ta能否做到在邏輯上一環扣一環地理解你研究的對象和其性質之間的關(guan) 係(比如:陽光→荷爾蒙→根莖細胞→長高)? 然而, 如果你太過喜歡你的內(nei) 容,甚至還想順著介紹 “pano” 荷爾蒙同家族的 “panopeer”、“panopeerXI” 荷爾蒙,這位路人會(hui) 不會(hui) 覺得“大可不必?”

Introduction的最後一句話要清晰、直截了當地寫(xie) 出你想要驗證的hypothesis是什麽(me) 我會(hui) 寫(xie) :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this paper hypothesizes that more exposure to sunlight results in higher EO-plants.

Materials

這一段就比較直接了,把實驗要用到的所有東(dong) 西都整齊地列在這裏就好了。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為(wei) 了保證實驗的可複製性,你得確保別人看著你的清單可以準備出同樣的一套材料。 比如,EO-plant是來自EasyOffer在上海的辦公樓。

聽起來可能有點細致過頭,但實際生活中一個(ge) 植物可能的生產(chan) 地以及這個(ge) 生產(chan) 地能帶來的不同影響有太多,因此這樣的細致還是有必要的。

如果你要寫(xie) 的是化學report,記得注明你使用溶液的體(ti) 積、濃度等。同時要表明你所使用的量杯等容器以及他們(men) 的種類和體(ti) 積。用來檢測溶液的儀(yi) 器型號也可以記錄下來。

Methods

有時Methods部分會(hui) 和Materials部分被合在一起歸為(wei) 同一個(ge) section,但為(wei) 了方便介紹,我在這裏分成了兩(liang) 部分給大家進行講解。後期實驗更複雜的時候,根據實驗的具體(ti) 情況,分成兩(liang) 部分也會(hui) 更好整理。

Methods這一部分也相對簡單,用過去時態詳細並清晰地記錄你的實驗步驟即可。需要注意的就是細心,不放過任何可能會(hui) 影響實驗數據的記錄。 步驟中有幾個(ge) 常見要寫(xie) 的點:

  • 你想要探究的variable(變量)是什麽?你是如何據此將你的實驗組分組的?
  • 你控製了哪些變量,讓哪些變量保持不變?
  • 你想得到什麽數據,又怎麽用數據來得出結論?你會用到哪些分析方法來處理數據?

還有一個(ge) 我剛剛才用過,但絕不能出現在lab reports裏的常見錯誤寫(xie) 法,也就是:用bullet points或是標序號一步步寫(xie) 。 大家一定不能這樣做哦!雖然這看起來好像是更整齊利落了,但其實並不符合lab reports 的寫(xie) 作要求,一定要以paragraph這樣的段落形式呈現內(nei) 容。

Results

這個(ge) 部分就是上數據的時候啦,最直觀地呈現出你的實驗結果即可 那麽(me) 我要像下麵這樣羅列出我記錄的數據表格嗎?

AP Lab Report不會(hui) 寫(xie) ?這份保姆級幹貨快收好!

Table 1. The Height of EO-plant before and after seven day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exposure to sunlight. (當然,這個(ge) 數據也是我為(wei) 了舉(ju) 例虛構的 The short answer isNO.

這樣的數據屬於(yu) raw data原始數據), 即盡管這個(ge) 表格能比較清晰地讓我們(men) 看到了每一大組(strong/intermediate/no sunlight)之間EO-plant高度的差距,但它仍然不是最直觀的。並且,很多時候實驗的數據會(hui) 比這多更多,之間的關(guan) 係也不是隻看單純的數據就能看出來,有時候甚至還要自己另外做一些其他的計算。 讓我們(men) 康康下麵這種數據呈現方式:

AP Lab Report不會(hui) 寫(xie) ?這份保姆級幹貨快收好!

Figure 1. The difference in height (cm) for EO-plants under different degrees of exposure to sunlight. 在這邊我們(men) 直接用了兩(liang) 個(ge) 數據之間的差,又用了視覺上更加清晰直觀的bar chart, 這樣我們(men) 就更能做到直接甩出數據的同時又能瞬間讓讀者明白內(nei) 容了!

不過這裏要注意的是:不管是Table還是Figure,“legend”都是必要的,也就是前麵Table 1.或Figure 1. 後麵跟的那一句話。

它會(hui) 直截了當地介紹你的圖表是哪幾個(ge) 變量。並且在圖表出現之前,你一定是已經描述過了你的數據並且提到了你的圖表。 比如在EO-plant的例子中,我們(men) 可以這麽(me) 寫(xie) :

The growth of EO-plant heights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as the sample receive less sunlight. (介紹這個(ge) 圖表的大致趨勢。之後還可以羅列一些具體(ti) 數據,記得帶上單位。)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eights of each EO-plant is shown below in Figure 1. (在文段裏提到了以後就可以放了。)

Discussion

大家不用著急在Results 裏就解釋為(wei) 什麽(me) 這些數據合理或著急下結論,因為(wei) 這些都是留在discussion部分讓你盡情發揮的! 在這裏,你首先要開門見山地講出你的數據是否support了你的hypothesis,又怎樣support或是不support)。

用詞小貼士

我們(men) 一般會(hui) 說support hypothesis而不是prove hypothesis,因為(wei) 生物和化學實驗都屬於(yu) “經驗科學”這一大類。即使過去幾千年以來的實驗都出現相同結論,我們(men) 也不能百分之百確定明天這麽(me) 做,大自然會(hui) 給我們(men) 同樣的答案。

因此,我們(men) 的數據隻能support而不是能prove它的永恒的真實性。可能這也是經驗科學的魅力。

 緊接著,你要講出分析出來的數據如何與(yu) 實驗原理掛鉤,最好有邏輯性地一步一步推過來。 我為(wei) 了解釋EO-plant怎麽(me) 長高,仍然是順著introduction所提到的陽光→荷爾蒙→根莖細胞→長高的思路,但這裏需要更強調邏輯關(guan) 係

同時你也可以更具體(ti) 地針對你的實驗進行分析,例如,不同的陽光照射程度是如何被控製,分別造成的影響是什麽(me) 。 緊接著是我稱之為(wei) “意難平”的環節:沒有完美的實驗,總會(hui) 有什麽(me) 地方讓你覺得“當時我如果這樣做就好了”,或是“下次我要這樣做或許會(hui) 更有趣。”

首先,實驗過程中有沒有什麽(me) limitations? 或許由於(yu) 環境、資金、不可抗力等問題,你無法完美地控製計劃中的不變量。尤其是生物實驗,變數會(hui) 更大。雖然可愛的小植物小動物們(men) 又能有什麽(me) 壞心眼呢,但是這些不可控製的元素都是你應該記錄入到discussion部分進行反思的重要部分這可以幫助將來複製或者改良實驗的學弟學妹們(men) 避雷,也可以幫助你解釋實驗數據裏出現了outliers(異常值)的潛在原因。

其次,反思完過去我們(men) 就可以開始展望未來:如果你要繼續研究這個(ge) 課題,還有什麽(me) 其他值得深挖的?換一些變量?如果實驗數據不符合預期,要再驗證一次還是換實驗設計來探究這個(ge) 實驗數據為(wei) 什麽(me) 會(hui) 這樣?你可能在寫(xie) 報告期間看到了一篇相關(guan) 文獻提供了一個(ge) 新思路,要不要把那些新的ideas也放進你新的實驗設計裏?

最後就是conclusion了。寫(xie) 完前麵所有的內(nei) 容後你隻需要最後寫(xie) 一個(ge) summary,簡單概括下你的實驗內(nei) 容和數據,並突出你的實驗hypothesis有沒有被驗證。然後你的lab report的內(nei) 容部分就完成啦!

也許很多同學們(men) 會(hui) 覺得,這一段有好多重複的內(nei) 容,尤其是原理在introduction 和discussion都出現了,會(hui) 不會(hui) 太過repetitive?我真的應該再寫(xie) 這些嗎? 其實不必擔心,lab report有一些重點內(nei) 容不怕被不停重複,就像寫(xie) essay時你也會(hui) 在每一段強調你的主旨並時刻將你的內(nei) 容與(yu) 文章thesis建立聯係。第一次閱讀相關(guan) 內(nei) 容的人不會(hui) 覺得重複,相反,這樣還幫助他們(men) 劃出了重點,反而是更利於(yu) 讀者理解。

最後的億(yi) 點點Tips

1. 每一門學科的規定都不同

這篇推文給大家介紹了一個(ge) 總體(ti) 思路,但建議在每一節課寫(xie) 第一份lab report的時候,還是先與(yu) 教授或相關(guan) 導師溝通好,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這門學科。 例如,我在這篇文章中的例子裏寫(xie) 的生物lab reports要求你清晰地列出hypothesis。生物reports中也不接受被動語態,但接受以第一人稱為(wei) 主語的句子(例如:We hypothesize that…)。

而我個(ge) 人更常寫(xie) 的化學lab reports則不對hypothesis有硬性的要求,但對實驗藥品和器材需要更多的細節, 行文也多用被動語態,並且盡量避免 “we”, “I” 、等人稱 (例如:The solution was prepared and stored below 0 degrees celsius.)。不過,大的框架還是換湯不換藥,都能夠順著這篇推文的思路走。

2. 有些教授或導師會(hui) 提供詳細的rubric供參考,寫(xie) 之前要仔細閱讀

寫(xie) 好後也建議對著每一條進行查漏補缺。 要注意的是:每位教授或導師的要求都不盡相同,所以最好不要把一節課中學到的方法完全照搬到另一節課中,或使用另一節課教授/導師發的Rubric(即使是同一位教授/導師也要double check)。

3. 重視格式,留出足夠的時間

主要需要注意的部分有:標題、姓名、實驗組(組員)、日期等是否居中或是單獨占一頁;字體(ti) 大部分時候是Times New Roman); 字號12;行距和Reference的排列格式等。 Lab Report新手們(men) 有一個(ge) 常見失誤,那就是小瞧調整各種格式所需要花的時間。

本以為(wei) 隻要最後全選所有文字幾下操作就可以解決(jue) ,但由於(yu) 大部分Results Section都會(hui) 有圖表,很容易打亂(luan) 一整段的排版。再加上網課期間,教授們(men) 有時候對於(yu) 文檔形式的要求不同,還得騰出時間word/google doc轉化成pdf,所以同學們(men) 一定要注意時間管理呀~

4. Reference部分也很重要

對於(yu) 不熟悉In-text citation和reference 的lab report小白們(men) ,這一部分將會(hui) 消耗不少的時間。Lab Instructor們(men) 或讀你lab report的人會(hui) 非常仔細地檢查每一條參考資料的格式,並且比對你所談到的部分,康康你in-text cite的部分是不是真的能在你文末放的文章裏找到。

不要抱有在格式上偷懶的僥(jiao) 幸心理!教授/導師們(men) 對這一點要求極其嚴(yan) 格,畢竟這也直接掛鉤到academic integrity。一個(ge) 小tip就是cite as you write, introduction裏每寫(xie) 到一個(ge) 需要cite的部分就直接在reference中標好,不要拖延到最後一起做。

總結

本篇文章給不太知道如何入手寫(xie) lab report的同學們(men) 介紹了report中Title, Introduction, Materials, Methods, Results 以及Discussion這6個(ge) 部分的寫(xie) 作思路。 希望看完我總結的經驗後,你能更輕鬆地應對看似“可怕”的lab report~!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英本申請PS文書將成曆史?UCAS宣布將以簡答題取代4000字符PS!

下一篇

雅思寫作大作文機考高頻原題:青少年crime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