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導臨時讓我換個方向開題該怎麽辦?

入學、上課、開題、項目、論文、答辯、畢業(ye) ……博士生的學習(xi) 生涯表現上如流水線般循規蹈矩,但又充滿波折和瓶頸。

這一期,我們(men) 將來一睹有關(guan) “開題”的磕磕絆絆,這或許是很多人正在經曆著的……

01什麽(me) ?導師您讓我換個(ge) 方向開題? 

事發突然、猝不及防

博導臨(lin) 時讓我換個(ge) 方向開題,麵對“陌生”的領域該怎麽(me) 辦?

博導臨(lin) 時讓我換個(ge) 方向開題,麵對“陌生”的領域該怎麽(me) 辦?

來源:知乎

博導臨(lin) 時讓我換個(ge) 方向開題,麵對“陌生”的領域該怎麽(me) 辦?

來源:百度論壇

本來按照既定路線(博士科研計劃書(shu) 、同門師兄師姐的相近研究方向、或是入學時和導師討論過的研究議題)準備著開題報告,卻在即將開題前的半年,甚至是一兩(liang) 個(ge) 月,突然接到博導的通知:“你重新換個(ge) 題目吧,去做XXX的研究”。

或者是博士一年級,在沒有和導師明確討論過有關(guan) 開題問題的情況下,突然“臨(lin) 危受命”,被要求去做一個(ge) 從(cong) 未接觸過的研究領域。

也有的同學,在開題報告快要完成、準備提交的關(guan) 鍵節點,被要求大改題目,甚至這個(ge) 方向連博導自己也沒有做過深入的了解,就讓學生嚐試“摸著石頭過河”。

這並不是偶然的“騷操作”,通過一番調查,小競了解到很多博士生都有過類似的經曆。麵對這樣的處境,多數人不知所措。

陷入“絕境”、懷疑人生

這樣的“打擊”,對博士生來說究竟有多致命呢?

博導臨(lin) 時讓我換個(ge) 方向開題,麵對“陌生”的領域該怎麽(me) 辦?

來源:虎撲論壇

博導臨(lin) 時讓我換個(ge) 方向開題,麵對“陌生”的領域該怎麽(me) 辦?

博導臨(lin) 時讓我換個(ge) 方向開題,麵對“陌生”的領域該怎麽(me) 辦?

來源:微博

回想在申博的時候,誰不是每每“爆肝”到深夜,把團隊過往的研究、發表的論文、著作全部“啃完”了一遍,請教碩導、同學,又曆經反複打磨,才最終“拚湊”好一份大體(ti) 上“看得過去”的博士科研計劃書(shu) 。而多數人的博士科研計劃書(shu) ,也是經過“博導之手”以及入了“博導之眼”的合格產(chan) 品。

不管是科研計劃書(shu) ,還是博士入學後結合團隊研究動向重新確定的開題,亦或是將協助博導申請國家基金的文本經過修改後成型的開題報告,少則花費三兩(liang) 個(ge) 月、多至一年半載。

臨(lin) 時被要求換題,無疑是將自己前期的努力都化成了泡影,這事擱在誰身上似乎都難以接受。

02冷靜分析、事發有因 

既然已經“無力回天”,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冷靜下來,全麵分析這件事的“前因後果”。

這當中肯定有自己決(jue) 定不了的客觀因素存在,同時也有因自己而導致的一係列後果。

博導臨(lin) 時讓我換個(ge) 方向開題,麵對“陌生”的領域該怎麽(me) 辦?

來源:知乎

課題組、導師的研究轉向

很多導師在一個(ge) 研究領域可能已經深耕多年,並取得諸多研究成果、如果已將既定的學術問題研究透徹,那麽(me) 下一步的工作便是研究的“轉向”,在新的領域繼續探索。

或者是在研究的開展進程中遇到瓶頸、甚至是研究方向的選擇有偏差,急需馬上調整,這是很多年輕博導常遇到的事,尤其是為(wei) 了晉升、評上職稱,嚐試了很多選題、申請了很多的基金,實際上隻有其中一部分課題能夠順利開展下去。

如果剛好遇到這類導師、或是趕上這種特殊時刻,開題的被動調整就身不由己了。

原“選題”本身的漏洞

博士生的選題不僅(jin) 事關(guan) 學生自己的求學大業(ye) ,同時也作為(wei) 導師以及課題組科研路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數的導師對於(yu) 自己學生的選題還是加以了足夠的重視。

或許當你正在艱難地為(wei) 開題報告碼字的同時,導師已經提前將整個(ge) 研究的“可行性”在腦海中預演了一遍;甚至親(qin) 自進行了前期的調研或是綜述預覽。憑借著豐(feng) 富的經驗,及時發現了選題中存在的漏洞。

很多博導每年都要參加畢業(ye) 論文的盲審工作,經手的論文數以百計。其中既有本校生的、也有外校生的,在評審的過程中能夠較好掌握和洞察當下專(zhuan) 業(ye) 領域內(nei) 的熱門選題動向和研究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學校的畢業(ye) 論文不被知網收錄,隻有在學校自己的圖書(shu) 館係統中能夠查詢,因此限製了學生本人在文獻綜述時對同行研究的全麵掌握。在此情況下,導師的論文“盲審”經曆就成為(wei) 掌握選題合適的重要保障。

當出現:

  • 和別人已有的研究“選題重複”;

  • 研究的“可行性”不足、難以開展下去;

  • 發現有重要論證材料的缺失、不足以支撐研究的論點;

甚至在於(yu) 疫情放開以前,麵臨(lin) 隨時可能的封控、隔離,都有可能讓論文的預期實驗、調研變得困難重重,因此對於(yu) “臨(lin) 時換題”也屢見不鮮。

自己的“前期表現”不盡如人意

還有一種原因,就是“自己”導致。

或許本是個(ge) 不錯的開題方向,一個(ge) 有價(jia) 值的研究議題,卻折在了自己手上——因懶散、進度開展太慢,總是不能向導師呈現出研究該有的清晰結構;導師已經再三重複地勾勒出了研究的整體(ti) 思路,但是自己的理解總是不到位,無法最終下筆成文(開題報告)。

在這種情況下,導師很可能認為(wei) 你並不合適繼續完成該項研究,繼而將原選題撤換、或是交由其他的學生來完成。

未經商量、自己提前擅自定下選題

這類情況也時有發生,導師前期因過於(yu) 繁忙抽不開身指導學生、或是本身就屬散養(yang) 的處事風格,在選題階段任由學生“發揮”。

而學生自己也“盲目自信”,擬定好一個(ge) “差不多”的選題後,也不跟導師溝通商量,就草草開始了開題報告的撰寫(xie) 。直到正式提交教務係統,等待申請過審開題時,才讓導師指導選題的內(nei) 容。很大概率下,這種選題會(hui) “被槍斃”。

03如何另起爐灶、順利完成開題報告 

既然重來一遍已成定局,那麽(me) 該怎麽(me) “補救”呢?

規劃時間、製定計劃

首要之事,就是做好總體(ti) 規劃。距離提交開題報告還有多少時間?具體(ti) 開題答辯還有多久?

如果截止時間超過半年以上,那麽(me) 理論上還算比較充裕,可以將更多的時間花費在文獻閱讀、定框架這件事上。

如果還有3個(ge) 月到半年之間,則寫(xie) 作安排就相對緊湊,基本就是一個(ge) 月的文獻查閱和整理、一個(ge) 月的綜述、一個(ge) 月的剩餘(yu) 部分寫(xie) 作。

如果臨(lin) 近開題隻有三個(ge) 月不到,甚至隻有一兩(liang) 個(ge) 月,那麽(me) 重點要呈現的東(dong) 西就應該是“你將如何開展自己的研究”。至於(yu) 詳實的綜述分析,就得適度弱化,避免過多花費時間導致後麵的內(nei) 容空缺太多。

不亂(luan) 陣腳、文獻先行

實際情況來看,臨(lin) 時換題所留下的時間通常不會(hui) 很多,因此在每個(ge) 環節都需要提速。麵對著一堆新的文獻,在時間的壓力下如果無從(cong) 下手,就要做好取舍。

在文獻的選擇上,前人相關(guan) 的博士論文是比較好的借鑒(論著通常沒時間進行通讀和整體(ti) 把握)。

在內(nei) 容的選擇上,要先抓“小標題”,再進行閱讀,有的標題直接跟你的研究內(nei) 容相關(guan) ,在閱讀時需要隨時做好截圖或記錄;有的標題關(guan) 係不大,就可直接跳過,節省時間。

“纏住博導”、負責到底

重新選題,意味著此次千萬(wan) 不容失誤,為(wei) 了按時完成任務,需要在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此時最好的“幫手”就是你的博導,“死纏爛打”或許會(hui) 讓本就很忙的導師感到心煩,但是輕易的“放過”導師,會(hui) 給新的開題帶來很多的不確定性。

至少每隔兩(liang) 周,就要跟導師對接一下寫(xie) 作進度,隨時交換思路和想法;如果導師經常出差在外,可以每周將自己遇到的問題整理記錄下來,然後逮住機會(hui) 統一詢問解決(jue) 。

在一個(ge) 課題組裏,除了自己的博導,通常還會(hui) 有其他“小導師”,日常工作中他們(men) 既是博導的左右手,也是眾(zhong) 多子課題的負責人。在博導無暇親(qin) 力指導的情況下,更不能放過這最後的“救命稻草”,他們(men) 大概率是除了博導以外最了解你研究的人。

時刻反省,避免覆轍

前麵已經對“換題”的原因進行過分析,重新來過,自然不能重蹈覆轍。將前期犯過的錯寫(xie) 成“小紙條”、“大字報”,張貼在案頭時刻警醒自己,會(hui) 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客觀存在的因素要引起重視,尤其是新的選題是否能應對未來幾年(甚至是幾個(ge) 月)內(nei) 可能會(hui) 出現的各種幹擾;主觀存在的問題,則可以完全規避,將一切不利因素扼殺於(yu) 搖籃。

04新選題在開題答辯時的注意事項

匯報挑重點!!

博士開題答辯,每人的匯報時間從(cong) 20分鍾到40分鍾不等,另外還有10分鍾左右的時間來應對老師的點評。

博導臨(lin) 時讓我換個(ge) 方向開題,麵對“陌生”的領域該怎麽(me) 辦?

博導臨(lin) 時讓我換個(ge) 方向開題,麵對“陌生”的領域該怎麽(me) 辦?

開題匯報PPT

匯報時間看似很長,但實際展開後,能表達出的內(nei) 容卻很有限,基本就是一頁PPT講1-2分鍾(20-30頁左右的排版是合適的)。因此匯報內(nei) 容的選擇就很重要。

老師們(men) 最想知道的是,“你要研究一個(ge) 什麽(me) 樣的題目,以及你將如何開展研究”,因此比較合理的時間分配,應該是“內(nei) 容基本覆蓋、研究重點突出”——

  • 選題介紹和綜述說明控製在5分鍾左右(重新選題的人往往因準備時間不充分而麵臨(lin) 文獻綜述不紮實的問題,應該適當給予弱化);

  • 研究的框架和具體(ti) 問題的展開保證有10分鍾(滿足老師們(men) 最大的好奇心);

  • 其餘(yu) 的基本成分(創新點、研究意義(yi) 等)則用5分鍾進行簡單概括(基本上是開題報告套用過來的內(nei) 容)。

如果給的匯報時間比較長,同樣建議按照1:2:1的比例進行分配。

被質疑

匯報結束,最後的討論和答疑環節也十分關(guan) 鍵,開題中存在的問題一般都逃不過老師們(men) 的火眼金睛,換了選題後因準備不充分更是容易出現紕漏。

常見的質疑有:

選題的研究範圍過大或過小。一般老師在指出問題後會(hui) 順帶給出修改意見,這個(ge) 時候隻要虛心接受即可。

研究的綜述概括不充分。可以跟老師們(men) 說明該選題是臨(lin) 時定下的,前期的文獻閱讀時間緊、任務重,並表態在後期進行完善和補充。

研究對象的界定不清晰。研究對象直接關(guan) 係到你的“科學問題”本身是否有研究價(jia) 值,當表達不清晰時經常會(hui) 被質疑,因此,需要多方論證引用,借助前人比較權威的定義(yi) 來輔助界定。

研究開展的“可行性”存在不足。該問題通常會(hui) 在技術路線圖(研究框架)處暴露出來,老師們(men) 會(hui) 更敏銳地發現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困難,並詢問你要如何解決(jue) 。如果事先沒有考慮到且一時不知如何應對,在答辯現場應該坦誠地說明(反而是不懂裝懂、含糊其辭會(hui) 讓老師們(men) 感到反感),並向“發難”的老師請教“該問題是否可以用XX的方法去解決(jue) ”,通常老師們(men) 會(hui) 樂(le) 於(yu) 給你“出謀劃策”。

當被質疑

答辯會(hui) 後,開題工作尚未完全結束,還需按照修改意見提交開題報告終稿。基本原則就是:在答辯中被發現的問題以及提出的修改意見要進行一一回複和解決(jue) 。

清晰的解決(jue) 方案,要體(ti) 現在報告文件中;還拿不準的問題,可以放在附表中做出解釋和說明(一般的寫(xie) 法是——將隨著研究和論文的開展和深入給予明示)

博導臨(lin) 時讓我換個(ge) 方向開題,麵對“陌生”的領域該怎麽(me) 辦?

開題答辯後提交的“專(zhuan) 家意見采納情況說明”

臨(lin) 時被要求換個(ge) 方向開題,一旦遇到,不要慌張!分析原因,再“按計”執行,同時留意在正式開題中的可能“變數”,相信各位可以打下這場攻堅戰!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芬蘭需每年44000工作移民以維持勞動力規模

下一篇

2.4大陸雅思大作文7分範文及解析:個人用水的自由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