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賽季USACO的12月和1月場月賽已經結束了,這兩(liang) 場比賽都有不少學生參加,結果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同時,在這兩(liang) 場比賽中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比賽過程中亦暴露了不少問題,今天就讓我們(men) 為(wei) 大家一一盤點一下。
1月賽中文版的消失
在12-1月賽中,最值得大家關(guan) 注的變化可能就是1月賽中沒有中文版。自從(cong) 2018以來,USACO的競賽均支持中文,一般在競賽開啟的第二天即上線。我們(men) 綜合分析認為(wei) 這可能並不是一個(ge) 簡單的疏漏,首先,12月賽中仍支持中文,其次這幾年中國學生參賽人數逐年增加;最後,1月賽整體(ti) 難度要低於(yu) 12月賽;綜合這三個(ge) 信息,中文版的消失很可能是一種隱性地限製中國學生的措施。當然,僅(jin) 僅(jin) 一次比賽並足以得出準確的結論,我們(men) 還需要觀察後續比賽的情況。
同時,這也為(wei) 中國選手敲響了警鍾:參與(yu) 海外賽事,語言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ge) 不可忽視的前提條件;好消息也許是計算機方向的專(zhuan) 業(ye) 英語其實並不難,相信大家經過努力都能克服語言關(guan) 。
12月賽難度更高
不論是從(cong) 大家的成績、參賽反饋或是2次月賽的綜合對比來看,12月賽的整體(ti) 難度都比1月更高。具體(ti) 的難點,我們(men) 認為(wei) 主要有以下兩(liang) 個(ge) :
1、參賽經驗
通常,一個(ge) 賽季乃至同年的USACO題目難度並不會(hui) 有太大的變化,與(yu) 此同時學生卻在不斷累積參賽經驗。因此,對於(yu) 大部分參賽者而言,自然越往後的比賽就會(hui) 感覺愈發的自信從(cong) 容、得心應手,但競爭(zheng) 也會(hui) 越激烈。
我們(men) 在這2場比賽中也發現,參與(yu) 12月賽時,不少同學多少會(hui) 有些緊張,導致影響了自己的發揮;1月賽時心態就會(hui) 沉穩很多。
2、題目難度
當然,客觀上12月賽也確實有一些“硬骨頭”:首先就是整個(ge) 12月賽幾乎每一道題都是在實打實地考察學生的某種算法的能力,幾乎沒有送分題。這樣的一份卷子不僅(jin) 是放在早幾年的銅獎競賽,甚至相較於(yu) 去年,難度也是不低的。
而12月賽的重點可以說是兩(liang) 個(ge) 經典“考點”的深入化,即依然考察學生對於(yu) 題目的分析能力,以及代碼的輸出能力,但考察力度有所加大。分析能力主要體(ti) 現在提取題目信息-定位算法框架,而代碼能力就更加直觀了。
相較之下,1月賽的題目則要更加偏向基礎考察一些。隻要大家能夠認真審題,找準規律,最終需要輸出的代碼並不特別複雜。一旦目標明確了,有的題目甚至用“笨辦法”也可以實現。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審題能力就更加關(guan) 鍵。一方麵是準確提取題目的關(guan) 鍵信息,一方麵是可以快速地關(guan) 聯到具體(ti) 的知識,二者缺一不可。在後續的訓練中,大家還是要更加注重靈活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
USACO究竟比什麽(me) ?
一說到學編程,參加計算機競賽,很多學生和家長第一反應就是學寫(xie) 代碼,以為(wei) 這樣就能通過USACO的競爭(zheng) ,這個(ge) 理解其實是片麵的。不論是USACO,還是別的更高級別的競賽,其實它的最終目的和編程在現實中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用計算機知識解決(jue) 我們(men) 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因此,找到問題、分析問題、把握規律的能力才是我們(men) 在競賽中需要訓練的核心能力。隻有我們(men) 學會(hui) 從(cong) 問題出發,才能夠真正不變應萬(wan) 變,用有限的方法和代碼知識去應對千奇百怪的題目。
當然,代碼輸出能力同樣非常重要。這就需要我們(men) 在提高代碼理解力基礎上,熟能生巧,加強代碼表達的熟練程度,以及調試代碼的能力。這部分通過練習(xi) ,相信大家都會(hui) 有明顯的提升。
以上就是12月-1月賽的分析。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