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隻有不到4%的美國女性擁有大學學位,到2020年,這一數字躍升至38%以上,超過了美國男性。
自1981年以來,女性在大學生中所占的比例一直高於(yu) 男性。但是,盡管1966年93%的大學生就讀於(yu) 男女同校的學校,但大多數藤校在歡迎女性進入校園方麵卻拖拖拉拉。例如,在達特茅斯學院,20世紀70年代的本科生在宿舍窗戶上打出了橫幅,上麵寫(xie) 著“No Coeds”和“Better Dead Than Coed”。
為(wei) 什麽(me) 藤校這麽(me) 長時間都是男校,是什麽(me) 最終說服他們(men) 做出改變?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來找找答案。
/ 校園抵製史 /
Several graduates don women's liberation signs at Harvard's 1972 commencement.
到20世紀60年代,大多數其他大學已經實現男女同校,但隻有兩(liang) 所藤校招收女性:康奈爾大學(1870年)和賓夕法尼亞(ya) 大學(1914年)。
常春藤聯盟的管理人員沒有招收女性,而是做了一些小的改變,比如允許姐妹學校的女性參加他們(men) 的課程/講座。例如,哈佛大學和布朗大學允許姐妹學校的女本科生上課,但他們(men) 不招收女性。
一些反對男女同校的人來自本科生,但聲音最強烈的往往是校友,他們(men) 威脅要拒絕捐款。當常春藤聯盟的管理人員討論是否錄取女性時,校友們(men) 對這個(ge) 想法表達了強烈的感受--通常是赤裸裸的歧視女性。一名校友寫(xie) 道:“普林斯頓大學錄取女生是什麽(me) 鬼話?“
1970年,當達特茅斯學院董事會(hui) 考慮一項男女同校的提案時,一名校友表達了類似的厭惡:“看在上帝的份上,看在達特茅斯學院的份上,看在所有人的份上,把那些該死的女人趕出去吧。”
耶魯大學的一位校友也是這樣說的:“先生們(men) --讓我們(men) 麵對現實吧--盡管女性很迷人,但如果你被迫每天都和她們(men) 打交道,她們(men) 就會(hui) 成為(wei) 累贅。”他擔心專(zhuan) 注於(yu) 學業(ye) 的男性本科生會(hui) 發現自己被“所有女性都試圖強加給男性的愚蠢瑣事”淹沒。
這些批評者認為(wei) ,讓女性接受教育是一種浪費,並且承認女性從(cong) 男性那裏搶走了寶貴的位置。普林斯頓大學1955屆的一名成員也有同樣的感受,他抱怨說,“對於(yu) 每一個(ge) 被普林斯頓錄取的女性”,一個(ge) 能更好地利用常春藤聯盟教育的男性“就會(hui) 被剝奪這個(ge) 機會(hui) ”。
這些反對意見有一個(ge) 共同點:他們(men) 隻考慮了對該機構及其男性學者的感知傷(shang) 害。這些聲音很少承認男女同校有任何好處,無論是對女性還是對整個(ge) 學校。
最終將藤校轉變為(wei) 男女同校模式的管理人員也更關(guan) 心男生,而不是被他們(men) 的學校排除在外的另一半群體(ti) --女性。
/ 男女同校的動機 /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visit Yale University during Co-education Week in 1968.
普林斯頓大學曆史學家Nancy Weiss Malkiel問道:“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多非常傳(chuan) 統、非常保守、非常精英、非常古老的大學決(jue) 定進行如此根本性的變革?”
Malkiel認為(wei) ,推動管理人員的並不是善心或對女性教育的關(guan) 注,也不是女性活動人士要求進入。相反,“普林斯頓和耶魯等全男性機構招收女性,符合它們(men) 的戰略自身利益。”
絕大多數的大學生(1966年的93%)就讀於(yu) 男女同校的學校。20世紀60年代末,藤校突然意識到,他們(men) 再也無法吸引“最好的男孩”來上學了。越來越多被藤校錄取的男生拒絕了Single-sex Ivies,相反他們(men) 更願意選擇男女同校的學校。
Malkiel總結道:“男女同校不是來自女性運動有組織的努力,而是來自有權勢的男性的戰略決(jue) 策和大學管理者想要保持競爭(zheng) 力的願望。普林斯頓大學校長Robert F. Goheen就是其中之一。1967年,他向大學董事會(hui) 哀歎,普林斯頓‘對一些我們(men) 想要錄取的申請者來說,開始變得相對不那麽(me) 有吸引力了,因為(wei) 這裏沒有女孩。’”
同年,耶魯大學校長Kingman Brewster Jr.向校友們(men) 承認,“我們(men) 關(guan) 心的不是耶魯能為(wei) 女性做什麽(me) ,而是女性能為(wei) 耶魯做什麽(me) 。”這句話將女性描述為(wei) 男學生的福利,而不是可以從(cong) 常春藤聯盟教育中受益的學者。
普林斯頓和耶魯在1969年開始招收女生,布朗大學也在1971年開始招收女生。達特茅斯一直堅持到1972年。在那之後,隻有一所常春藤盟校堅持隻招收男性學生的政策--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
/ 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最後的堅守者 /
Columbia College commencement ceremony held on May 13, 1987.
1980年,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是藤校中唯一一所仍然不招收女性的學校,它的姐妹學校巴納德學院在1982年投票反對合並。
整個(ge) 20世紀70年代,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的大多數教師和學生都希望招收女性。1980年,化學教授Ronald Breslow主持了一個(ge) 專(zhuan) 門研究這一問題的委員會(hui) 。“每個(ge) 人都有一種感覺,唯一的選擇就是和巴納德融合,巴納德就會(hui) 被吞並。這是一種僵局,”Breslow回憶道。“在巴納德看來,男女同校沒有任何好處。”
1979年至1998年擔任學生主任的Roger Lehecka說,“最後,我們(men) 很多人都沒能理解的是,巴納德學院想要成為(wei) 一所女子學院,而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不想成為(wei) 一所男子學院。”
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於(yu) 1983年決(jue) 定招收女生。那一年,申請人數激增了55%,申請者的質量也有所提高,這意味著該大學可能會(hui) 更具選拔性。1982年,60%的被錄取學生畢業(ye) 時成績都是班級前10%,1983年,這一數字上升到75%。
與(yu)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實行男女同校製的其他藤校相比,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在其第一個(ge) 男女同校班錄取的女性比例更高:1983年,該校一年級的800名學生中,45%是女性。
然而,巴納德對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男女同校的擔憂被證明是正確的。1983年,126名女性同時收到了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和巴納德學院的錄取通知書(shu) ,隻有八個(ge) 人選擇了巴納德。
/ 藤校的第一批女本科生 /
Radcliffe College's class of 1896
當藤校開始男女同校時,女性成群結隊地提交申請。耶魯大學被“淹沒”了,超過2800份申請競爭(zheng) 1969屆的230個(ge) 女性名額。但是,第一批被藤校錄取的女性的校園生活是怎樣的呢?許多人麵臨(lin) 審查和嘲笑。
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名本科生將這段經曆與(yu) 她在印度做交換生時的經曆進行了比較。“我感覺自己身在異國,”她說。“作為(wei) 一個(ge) 女孩,我從(cong) 未感到如此孤獨。”在耶魯大學,教授和男學生纏著新來的學生在數學課上提供“女性的觀點”,這所大學在女生宿舍前設置了警衛。Linda Bunch是1969年耶魯大學僅(jin) 有的26名黑人女性之一,她回憶說,“我覺得這些人不想讓我在班上呆下去。”同樣,當耶魯大學的一名女本科生問曆史係是否會(hui) 開設女性曆史課程時,係主任這樣說道:“That would be like teaching the history of dogs”。
/ 當今藤校的女性 /
自是否錄取女性的爭(zheng) 論以來,藤校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1969年,耶魯大學招收了第一批230名女性和傳(chuan) 統的1000名男性--這是Kingston Brewster每年培養(yang) 1000名領袖的承諾中的一部分--校園裏的男學生開玩笑說,“耶魯大學將在第一個(ge) 男女混合班畢業(ye) 1000名領袖和250名家庭主婦”。
但隨著女性成為(wei) 藤校的傑出學生和領導者,這種印象很快就改變了。如今,數據很清楚:在八所大藤中,有六所的2024屆女生人數超過了男生,隻有達特茅斯學院和耶魯大學招收的男生人數略高於(yu) 女生。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