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仍然不可替代
想了解經濟學的曆史、如何學習(xi) 寫(xie) 代碼或想學習(xi) 弦理論的基礎知識?這些在網上都是免費的,有時間和精力的就可以直接向專(zhuan) 家學習(xi) 。
信息時代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獲取知識的途徑——一些思想家如James Altucher或Peter Thiel認為(wei) 這將導致大學的作用繼續減弱。
最近一批成功的企業(ye) 家,如埃文斯·皮格爾或馬克·紮克伯格已經證明,企業(ye) 家無需在課堂上花費整整四年時間就可以賺到數十億(yi) 美元。新生代的學生們(men) 將更少地依賴實體(ti) 教學院校。
然而,這一思路有一個(ge) 很大的誤區。雖然可以說這些大學的實際學術價(jia) 值可能會(hui) 由於(yu) 數字世界的發展而受到影響,但這些大學仍然有數字世界無法取代的優(you) 勢。
億(yi) 萬(wan) 富翁製造機
與(yu) 任何成功的商界人士交談,他們(men) 都會(hui) 告訴你,建立強大的人際網絡是成功的一半。就學校而言,哈佛大學是“網絡效應”發揮作用的完美典範。
迄今為(wei) 止,世界上最富有的 500 人中共有 35 人出自哈佛大學。事實上,從(cong) 哈佛畢業(ye) 的億(yi) 萬(wan) 富翁比所有來自沙特阿拉伯和西班牙的億(yi) 萬(wan) 富翁加起來還多。
再看看前35位哈佛億(yi) 萬(wan) 富翁畢業(ye) 生的總身價(jia) ?總計 3090 億(yi) 美元——大致相當於(yu) 香港或愛爾蘭(lan) 的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查理·芒格、梅格·惠特曼、約翰·保爾森、史蒂夫·鮑爾默、保羅·辛格、肯·格裏芬、雷·達裏奧和邁克爾·布隆伯格等富豪都在哈佛畢業(ye) 生名單中,因此它是一個(ge) 可以利用的強大樞紐。今天的哈佛學生和教授每天都在利用這個(ge) 享有盛譽的人際網絡。
精英大學仍然具有人際網絡的過濾作用,隻招收聰明的、人脈廣的或兩(liang) 者兼而有之的學生。像斯坦福或哈佛這樣的頂尖學校的錄取率不到 6%,而這種排他性讓畢業(ye) 生從(cong) 一進入大學就擁有一個(ge) 相互聯係的強大的人際網絡。
一百年後,僅(jin) 憑排他性因素,這些大學還會(hui) 有相同的財富記錄嗎?這還有待觀察,但目前它們(men) 仍然是無可爭(zheng) 議的億(yi) 萬(wan) 富翁製造機器。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