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開始接收注冊報告類文章 實驗開始前即可投稿並被接收

《自然》開始接收注冊(ce) 報告類文章,實驗開始前即可投稿並被接收

《自然》(Nature)近日宣布開始接受一種全新的論文形式——注冊(ce) 報告(Registered Reports),這意味作者可以在得到實驗結果並對其分析之前投稿,如果研究問題和解決(jue) 該問題的方法通過同行評審,期刊就承諾發表論文,而研究結果本身的“好壞”則處於(yu) 次要地位。目前,《自然》可接收認知神經科學領域(cognitive neuroscience)以及行為(wei) 和社會(hui) 科學領域(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的注冊(ce) 報告投稿,將來則計劃將其擴展到其他領域以及其他類型的研究。

《自然》稱此舉(ju) 部分是為(wei) 了解決(jue) 學術界的發表偏倚問題:編輯、審稿人和作者形成的體(ti) 係傾(qing) 向於(yu) 發表陽性結果而非陰性結果。投稿注冊(ce) 報告的作者須在研究開始前提交研究計劃,這包括提出的研究問題,解釋為(wei) 什麽(me) 這項工作符合注冊(ce) 報告格式,並簡要說明即將使用的方法以及如何收集數據。符合標準的研究計劃將被送交同行評審,如果審稿人滿意,且方法在研究過程中沒有改變,期刊將承諾發表研究結果。

注冊(ce) 報告誕生已有十餘(yu) 年,目前已有 300 多種期刊支持此種形式的發表,這包括 Nature Portfolio 旗下的《自然-人類行為(wei) 》(Nature Human Behavior)、《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和《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但它仍未廣為(wei) 研究人員所知,《自然》希望幫助改變這一現狀。他們(men) 認為(wei) ,注冊(ce) 報告有助於(yu) 加強研究設計和方法的嚴(yan) 謹性,提供了內(nei) 在的反饋機會(hui) ,有助於(yu) 研究人員及早發現研究中的問題。此外,這種形式可以使同行評審進程更具建設性和友好性,也可能在幫助解決(jue) 學科內(nei) 的分歧方麵發揮作用。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藥物研發科研專題:抗癌藥物的研發與應用

下一篇

選擇本科專業的4個重要考量因素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