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付巧妹團隊填補青藏高原上 5100 年人類遺傳(chuan) 史空白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yu) 古人類研究所(IVPP)的付巧妹團隊,通過對青藏高原上 29 個(ge) 考古遺址的 89 個(ge) 古人類的基因組進行測序,其廣泛的時空調查將人類遺傳(chuan) 史追溯至 5100 年前並填補了該空白,這也是迄今對青藏高原最大規模的古代遺傳(chuan) 學研究。
青藏高原是有人類定居的最惡劣環境之一,覆蓋了約 250 萬(wan) 平方公裏區域,存在約 700 多萬(wan) 居民。盡管高原考古資源豐(feng) 富,但是目前對於(yu) 高原上的人類起源研究並不完整,對古人類 DNA 的采樣也僅(jin) 限於(yu) 喜馬拉雅山脈西南高原附近。
該研究發現,生活在高原上的古代人類具有統一的起源,即東(dong) 亞(ya) 北部的人群,該人群與(yu) 一個(ge) 差異性極大但尚未被采樣的人群混合在一起。付巧妹對此表示,“這種混合模式早在 5100 年前的種群中就已經存在,遠比小麥和大麥這類馴化作物來到高原的時間更早”。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了 2500 年前的不同遺傳(chuan) 模式,表明當時存在三個(ge) 不同的藏族種群分別占據了高原的東(dong) 北部,南部/中部和南部/西南部地區,而先前采樣的高原種群僅(jin) 屬於(yu) 後者。
祖先人口的多樣化使得三個(ge) 區域群體(ti) 顯示出獨特的曆史模式,在距今 2500 年後出現合並趨勢。該研究使得人們(men) 對於(yu) 亞(ya) 洲人類曆史有了進一步了解,同時展示了使用考古證據的文化互動以外的考古研究新思路。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