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章內(nei) 容
摘要:
在過去的50年內(nei) ,全球的農(nong) 藥需求和用量出現了巨大的增長。但在無人工幹預的狀態下,環境中的農(nong) 藥殘留很難完全降解,可能對非目標生物和生態環境構成持續性威脅。針對農(nong) 藥濫用和環境農(nong) 藥殘留超標的問題,化學和生物降解方法大量湧現,但由於(yu) 兩(liang) 者限製條件較多、降解能力有限,農(nong) 殘降解仍亟需新的方法策略。
近年來,以合成生物學原理為(wei) 基礎的生物降解工具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為(wei) 農(nong) 藥降解鋪平了道路。通過定製化的降解通路和標準化的裝配模式,基於(yu) 合成生物學設計的多維降解的工程菌已成為(wei) 農(nong) 藥殘留降解的有效工具。
本文介紹了不同農(nong) 藥的作用機理和危害,總結了降解農(nong) 殘的方法,並討論了合成生物學在降解農(nong) 殘方麵的優(you) 勢、應用和前景。
農(nong) 藥作用機理
該部分按照農(nong) 藥的作用對象總結了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殺線蟲劑四種農(nong) 藥類型分別的作用方式和主要作用機理。機製概述圖如下。
▲圖1. 農(nong) 藥作用機理
化學及生物降解方法
該部分按照方法學分類,對化學和生物農(nong) 藥降解法分別介紹。其中化學降解法主要包括焚燒、氧化、水解、光化學降解、土壤生物電化學係統五類方法。而在生物降解部分,則概述了高效降解菌以及酶的篩選方法,質粒水平轉移、原生質體(ti) 融合等多維降解菌的構建以及多種降解菌共培養(yang) 構建降解群落,此外也闡述了化學和生物降解法的聯用,以及生物降解法在現實環境中的應用(降解酶和降解菌在載體(ti) 的固定等)。
▲圖4. 化學和生物降解方法
合成生物學降解方法
該部分是全文重點,介紹了表麵展示、降解途徑優(you) 化、多模塊整合策略、構建微生物群落四種合成生物學降解方法,在多模塊整合策略部分聚焦曆屆iGEM隊伍,包括撰稿團隊2020 XMU-China團隊在草甘膦農(nong) 殘降解工程菌方麵的貢獻。討論了合成生物學降解農(nong) 殘的利弊,展望了未來合成生物學方法在農(nong) 殘降解和生物修複領域的發展方向與(yu) 趨勢。
(https://2020.igem.org/Team:XMU-China)
2、文章信息
Degradation strategies of pesticide residue: From chemicals to synthetic biology
Bi Ruomeng, Ou Meihao, Zhou Siru, Geng Shichen, Zheng Yixian, Chen Junhong, Mo Ruijie, Li Yuan, Xiao Gezhi, Chen Xingyu, Zhai Shiyi, Zhang Aihui*, Baishan Fang*
所屬機構:
XMU-China Team, Innovative Practice Platform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Machine Design,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 PR China
全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405805X23000236
3、期刊信息
Synthetic and Systems Biotechnology
Synthetic and Systems Biotechnology是由科愛出版的高質量國際開放獲取期刊,創刊於(yu) 2016年。該期刊覆蓋合成生物學、係統生物學以及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各個(ge) 方麵。
CiteScore: 6.6,影響因子:4.692。
最新中科院SCI分區:
大類學科(生物學)Q2區;
小類學科(生物工程於(yu) 應用微生物)Q1區。
本刊現已被SCIE、EMBASE、PubMed Central、Scopus等數據庫收錄。本刊入選2019年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高起點新刊項目。本刊是中國生物工程學會(hui) 合成生物學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的會(hui) 刊。本刊是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官方期刊。
2020賽季隊伍來信
2020賽季XMU-China隊員畢若萌:
這篇綜述能夠成功發表,是2020 XMU-China的又一項集體(ti) 榮譽,離不開團隊中每一個(ge) 家人的共同努力。2020賽季的輝煌在我們(men) 每個(ge) 隊員的生活中都留下了奇譎瑰麗(li) 的一筆——我們(men) 挺進final list獲得2nd Runner Up,摘得3項單項獎及2項提名,昔日的快樂(le) 激動以至於(yu) 歡呼相擁的情景仍曆曆在目,到如今,檢測組、降解組兩(liang) 篇綜述文章均以本科生一作發表,一切的榮譽均是基於(yu) 長久的隊伍積澱和艱苦卓絕的努力。
經過漫漫十餘(yu) 年的旅途,從(cong) 方老師力排萬(wan) 難,創立隊伍之初,XMU-China就如同一個(ge) 被精心嗬護的嬰兒(er) ,在合成生物學的沃土中不斷深耕,逐漸成長為(wei) 有靈魂有精氣神的隊伍。每一個(ge) 加入iGEM團隊的隊員(甚至在選拔階段),就開始了不斷學習(xi) 和突破自己的過程。初入隊的自己尚是科研小白,麵對知識淵博的前輩,十八般武藝的隊友,隻驚覺高山仰止,景行景止。
在與(yu) iGEM共同成長的日子裏,無論是課題開展還是這次綜述的撰寫(xie) ,我總在不經意之間覺得幸運,好在有師兄師姐,對我們(men) 一次次實驗失敗給予最大的寬容和鼓勵,任我們(men) 在項目設計中天馬行空,一次次試錯;好在有博學的學長,無數次提供技術和知識的支持,一次次拓寬我們(men) 的視野;好在有互相欣賞提供情感支持的隊友,讓我們(men) 在失敗和困難中不斷自愈,不斷前進。
2020賽季獎杯
21年2020XMU-iGEM檢測組綜述在化工學報發表
如果說學到最珍貴是什麽(me) ,應該是堅持和不斷嚐試,聽宣講時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隊長那句“希望各位能夠堅持到最後”,這篇文章在2020年中文投稿碰壁,是因為(wei) 堅持和跌倒重來的勇氣,一次次修改和精進終於(yu) 換得了“accepted”。
如果說收獲最珍惜的是什麽(me) ,是可以結交一輩子的夥(huo) 伴,賽季過去近3年,仍是可以傾(qing) 聽你喜怒哀樂(le) 、一起吃熱氣騰騰冬日火鍋的家人,也正是這份情誼,讓我們(men) 重新拾起這篇綜述,這是那個(ge) 賽季留給我們(men) 最後的信物。
大家再次展示各自的十八般武藝,科研繪圖和用英文寫(xie) 作的艱難,對話審稿人的忐忑,文章錄用的喜悅,仿佛是iGEM競賽又一次再現,我無比珍惜這期間一起修改和大家再一次並肩的過程。iGEM大家庭給予我的總比我能貢獻給她的,多得多。
這一路,能和大家笑淚與(yu) 共,與(yu) 有榮焉。賽季之後,也許我們(men) 會(hui) 在地理上相互走散,但是在未來某個(ge) 選擇的節點,我會(hui) 記得璦琿師兄和小燕姐“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升官發財請走別道”對科研純粹的追求,我會(hui) 記得俊宏學長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以至於(yu) 不敢懈怠,我會(hui) 記得隊員們(men) “山水永相逢”在更高處相見的承諾。這裏永遠熱淚盈眶,故事仍在繼續,相信XMU-China會(hui) 繼續帶著一批批的新人,在合成生物學的大陸繼續破風前行,2023賽季,請竭盡全力、盡情享受,諸位務必加油。
2011、2012、2013年最初參賽時現場峰會(hui) 的紀念胸卡
方老師保存完好的2011年實驗記錄
感懷創隊之初
賽後3年,iGEM給我們(men) 留下了什麽(me) ?
(2020-XMU-iGEM寄語)
2020賽季XMU-China隊員 耿世辰
(廈大化院→北大生科)
這篇綜述的是iGEM 2020團隊的一枚“遲到的”勳章。它的誕生離不開降解組隊員們(men) 不離不棄的“隊魂”、離不開師兄師姐的教導、離不開這三年多不時的懷疑和我們(men) 的“永不放棄”精神。三年的時光沒有衝(chong) 刷我們(men) 的友誼反而讓我們(men) 更將iGEM的經曆放在心尖。也正是這份情誼讓我們(men) 在麵對質疑和挑戰時總是能夠勁往一處使,最終攻克難關(guan) 。
感謝iGEM這個(ge) 團隊裏的引路人讓我領略到合成生物學領域無邊的樂(le) 趣,也帶我走進生物實驗對自然的理解更進一步;感謝本文的作者們(men) 尤其是畢若萌、周思汝,在文章構思、寫(xie) 作、統籌方麵起到決(jue) 定性的作用;感謝璦琿師兄、俊宏師兄對文章的內(nei) 容進行把關(guan) ,讓我們(men) 在學術寫(xie) 作這個(ge) 不太熟悉的領域更上一層樓。
iGEM是我本科生涯裏最明媚的時光,在這個(ge) 團隊遇見的人們(men) 是我誌同道合的朋友和引路人。回看這篇綜述的作者列表,我們(men) 大多都在中國不同的城市、做著不同的課題、走在人生全新的道路上,但是我們(men) 也都能夠在這枚勳章上共同刻下我們(men) 的名字,共同以XMU-China的一員的名義(yi) 書(shu) 寫(xie) 我們(men) 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020賽季XMU-China隊員 周思汝
(廈大生科→北大生科)
上周看著佶佶幫我塗板子,一瞬間就夢回2020,即使身為(wei) 隊長的他當時應該不會(hui) 幫我做實驗(說明iGEM training非常到位,三年不做生物仍舊穩如老手)。iGEM 2020賽季結束後的三年,非常幸運的是,一起共賽的隊友們(men) ,advisors和師兄師姐們(men) 依然很有默契,在北京、在廈門的聚餐永遠都在喋喋不休,話題似乎都不會(hui) 落地。雖然會(hui) 在心裏無數次想起那段時間,但在賽後最為(wei) 感激的,無疑是iGEM2020讓我遇到了生命中非常珍貴的朋友們(men) 。看著大家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不斷成長與(yu) 精進,我想不久之後我們(men) 會(hui) 再次相遇的!
2020賽季XMU-China隊長 謝佶晟
(廈大化院→北大化院)
組隊三年了就,好快好快。
最近也還經常去生物實驗室。盡管已經換到了一個(ge) 完全不同於(yu) 本科任何階段的研究方向,好多iGEM的實驗細節都已經變得模糊,但每天看到思汝設計引物轉化加96孔板and blabla的時候,記憶還是一波一波地被喚醒了(雖然喚醒了但不多,上周第二次塗的板子就沒長鵝)。同時iGEM這段經曆帶給我的科研素養(yang) 仍幫助著我麵對研究生階段的各種問題與(yu) 挑戰。
畢業(ye) 後,超級感動於(yu) 璦琿師兄小燕師姐一如既往的指導與(yu) 幫助,在我定導階段的出謀劃策。三年後,非常開心的是廈門並沒有因為(wei) 畢業(ye) 而變得超級陌生,每次回去和師兄師姐俊宏學姐乙酰的聚餐都super充電。說完再見,收拾好心情繼續前進。
希望各個(ge) 領域的大家未來都能順順順!
2020賽季XMU-China隊員 歐美灝
(廈大能源→京都能源)
2020賽季之後,iGEM給我留下了三年,分別是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給我留下了兩(liang) 個(ge) 階段,分別是畢業(ye) 前和畢業(ye) 後,給我留下了一條道路,就是生物的道路。它看起來什麽(me) 都沒有改變,因為(wei) 這不止是一段經曆,而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2020賽季XMU-China隊員 莫瑞潔
(廈大生科→協和醫學)
投文章的過程不算順利,經曆了多次反複的修改,但很幸運是和iGEM的大家一起完成。我們(men) 彼此體(ti) 諒,充滿默契,同心協力,才有了最終的成功。永遠都愛iGEM的大家庭,未來也要在各自的領域繼續努力呀!
2020賽季XMU-China隊員 鄭毅憲
(廈大化院→廈大化院)
三年過去了,早已成為(wei) 一名有機民工,每日過柱子的我也常常會(hui) 回想起昔日與(yu) 大腸杆菌相處的美好時光(苦笑,雖然如今與(yu) 一同奮戰的大家已經分居各地,內(nei) 向如我也很少互相聯係,但是每每見麵總是有說不完的話。一同奮戰的時光雖然艱苦,但回頭看,它們(men) 總是閃亮奪目。直至今日,我仍在想,如何用合成生物方法,解決(jue) 有機反應中難以解決(jue) 的問題,也為(wei) 了回到那個(ge) 實驗室中去,品味那些一同奮鬥的時光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