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斯坦福畢業(ye) 的Albert回國後已經月薪3萬(wan) 了;聽說,沃頓商學院畢業(ye) 的海歸Jerry月入10W都不止;還聽說,英國G5畢業(ye) 的Daniel混到投行高管了......很多人都認為(wei) 留學生回國發展,首先要看學校綜合排名和名氣大小。家長們(men) 在為(wei) 自己的孩子選擇大學時通常會(hui) 被一條定律所左右,那就是你讀的學校名氣有多大,你畢業(ye) 後的工資就有多高。按照這個(ge) 方式,家長們(men) 就有了嚐試一切方法,力爭(zheng) 將自己的孩子送入最好的大學。但是,這條定律並不是永遠正確的,如果大學生一味盲目地遵從(cong) 它,他們(men) 在畢業(ye) 進入社會(hui) 後所要承擔的壓力要比普通學生要多得多。
01一定程度上,學校與(yu) 薪資掛鉤
《華爾街日報》在對幾千名在校大學進行分析並追蹤其畢業(ye) 十年的狀況後,可以得出這樣一個(ge) 結論:對於(yu) 某幾個(ge) 職業(ye) 來說,名校學生的薪酬水平的確比高人一籌,然而在其他幾個(ge) 領域卻沒有絲(si) 毫區別。
華盛頓郵報調查發現,8所藤校畢業(ye) 生的平均起薪在7.5萬(wan) 至8.1萬(wan) 之間,超出平均薪資2萬(wan) 至2.5萬(wan) 美元。
哈佛也曾做過2021屆本科生調查,數據顯示,超過25%的哈佛畢業(ye) 生一出校門就成為(wei) 了中高產(chan) 收入人群(年薪超過11萬(wan) 美元)。
海歸留學生就業(ye) 方麵,數據顯示海歸職位的平均招聘薪酬為(wei) 13719元,是國內(nei) 應屆畢業(ye) 生的是兩(liang) 倍左右。
名校畢業(ye) 生的起薪已經這麽(me) 高了,當我們(men) 把時間拉長到10年後,他們(men) 的薪資還會(hui) 有優(you) 勢嗎?答案是肯定的!
美國國家大學雇主聯合會(hui) 顯示,拿到大學學位的人不僅(jin) 起薪高,在一生的職業(ye) 生涯裏,收入也將遠超過沒有拿到大學學位的人。
而且在一度程度上,“名校光環”確實存在
據統計,藤校畢業(ye) 生的收入是其他大學畢業(ye) 生收入的2倍-6倍,哪怕是哈佛的中等學生,也要比普通大學的優(you) 秀學生賺得多!名校之間也做過相應的統計——畢業(ye) 十年後,哈佛大學的畢業(ye) 生中位數最高,文科專(zhuan) 業(ye) 為(wei) 主的布朗、耶魯和達特茅斯平均薪酬“墊底”。不過,這個(ge) “底線”已經也超過了全美大學生的平均薪酬。
02定律也會(hui) 失靈
(一)專(zhuan) 業(ye) 領域差別
有記者跟蹤調查並分析了7300名大學生畢業(ye) 十年以後的去向,將他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分為(wei) 一下幾個(ge) 類別:商學、工程學、社會(hui) 科學、人文學科、教育學等等,同時將大學分為(wei) 三大類:包含了精英大學和高競爭(zheng) 性大學,中等錄取要求型和低要求型。
調查結果令人大吃了一驚。對商業(ye) 和文學藝術領域來說,名校出身的確對於(yu) 學生未來的工資高低有決(jue) 定性的作用。但是對於(yu) 與(yu) 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相關(guan) 的專(zhuan) 業(ye) 來說,平均工資並不會(hui) 因大學類型的改變而發生很大的變化。在諸如科學技術、工程、數理領域而言,這方麵的公司、機構並不很在意大學畢業(ye) 生是否來自名校——薪資的評定標準也遵從(cong) 一樣的理念。所以家長們(men) 爭(zheng) 相讓孩子就讀名校的舉(ju) 動可能也隻是勞命傷(shang) 財,徒勞罷了。
(二)綜合能力是王道
很多指望留學光環的人,最終“死”在了所謂的光環下在一般人的印象裏,能到海外留學的人都是人中龍鳳,回國後一定會(hui) 有一份體(ti) 麵的工作,但實際情況往往讓人大跌眼鏡。在國內(nei) 人才泛濫的大城市,美國Top10、英國G5的海歸比比皆是。
下麵讓我們(men) 看兩(liang) 個(ge) 例子:
A.Jack,8月底從(cong) 英國G5金融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回國
我碩士在讀期間就已經決(jue) 定回國,留學生想要真正融入當地文化,其實並不容易,職場天花板也能一眼望穿。另外, 非IT背景想在國外找一份好工作並不容易,而且現在歐洲大經濟狀況不好,綜合考慮回國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我從(cong) 8月回國參加秋招開始,總共 投了200+公司,參加過 100+公司的筆試,之後又奔跑在 50+公司的麵試中,最後都了無音信......
所以想回國求職的同學,不要想指著名校的牌子就能找到好工作,現在換做哈佛、劍橋都不一定頂用。
B.Jason,6月從(cong) 美國哥大金融工程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回國
我在今年秋招季投了70多份簡曆後,等來了兩(liang) 個(ge) 不太滿意的offer。回國前從(cong) 沒想到競爭(zheng) 那麽(me) 激烈,麵試時才發現 80%以上的競爭(zheng) 者都是海歸和研究生。因為(wei) 海歸的求職目標都比較一致,都是一些大公司。很多巨頭公司看到相對空白的實習(xi) 簡曆,直接就把我給淘汰了。
名校加身卻眼高手低的人有很多,而臥薪嚐膽逆襲成功的人也不少。學曆可以是敲門磚,但他不是我們(men) 坐吃山空的理由,自然也不是知難而退的借口。海歸名校光環隻能照耀求職初期,求職後期企業(ye) 更加看重的還是個(ge) 人的綜合能力。一味執著於(yu) 大學聲望,可能帶來的超過現有經濟的損失。
03擇校是門長遠投資
選擇大學對於(yu) 一個(ge) 家庭來說是其幾十年中所做的最大的一筆投資之一,家長們(men) 非常有必要做一些數據分析後再做決(jue) 定。學生和家長應該要收集足夠的資料,從(cong) 而進一步估算出大學的學費支出和畢業(ye) 後的期望工資。
相較於(yu) 經濟壓力,學生的精神和心理壓力不容忽視。調查顯示,因留學生麵臨(lin) 的以下各種複雜的狀態,使得憂鬱症更容易找上他們(men) :語言不通,文化差異大,容易被邊緣化;缺少朋友,時常感到孤獨;學習(xi) 壓力大;來自父母家人的期許與(yu) 壓力;經濟負擔。高校校園學生成為(wei) 抑鬱症高發群體(ti) 。美國大學健康協會(hui) 統計:平均一學年有32%的學生被確診患有抑鬱症,13.5%的學生因為(wei) 抑鬱症而成績下降。
所以學校是否能提供一個(ge) 良好的環境,讓學生融入新群體(ti) ,體(ti) 驗全新的校園生活等,這種精神上的益處遠比大學畢業(ye) 後的經濟回報有效得多。
最終,擇校還是要基於(yu) 學生的天資條件,興(xing) 趣愛好。家長應該評估的就是進入一所大學會(hui) 對學生的未來產(chan) 生何種現實情況和身心健康的影響。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