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家庭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尤其是上小學之前,認字、數數,學起來很快。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小孩很聰明,不亞(ya) 於(yu) 神童。但上學以後,卻是一年不如一年,甚至普通大學都考不上。
小時候學東(dong) 西快或者慢,除了個(ge) 別人,多數都是正常的現象,不代表小孩就真的聰明或者笨。這個(ge) 時候表現出來的對書(shu) 本知識的學習(xi) 能力,相對於(yu) 人的一生來講,也不重要。
小孩的大腦中是空的,隻要沒有天生的智力和生理缺陷,大部分孩子的聰明程度差異並不大,學說話、數數、模仿成年人等,都會(hui) 很快。是不是小時候認字多、會(hui) 加減法、反應快就算真的聰明呢?某種程度上是的,但這些特征並不是反映聰明程度最重要的要素。國外有一項研究的結果比較能說明問題。兩(liang) 組同齡的孩子,一組3歲開始學加減法,一組6歲上小學再開始學加減法,結果兩(liang) 組孩子一年級的數學成績並沒有明顯差異。
以後讀中小學期間,兩(liang) 組孩子的學習(xi) 成績也沒有明顯差異。我認識一位女孩子,4歲的時候,就能認識3000多漢字,可以讀小說。現在年近30,也成了普普通通的一位市民。 影響人一生最重要的因素到底有哪些?什麽(me) 才是一個(ge) 人真正的聰明?這是一個(ge)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根據多年接觸和管理留學生的經驗,孩子需要的真正“聰明”有這些:
心智成熟度(懂事)。心智成熟度,是影響人各方麵成就最重要的因素,沒有之一。
這一點似乎好理解,但多數家長又不太重視。幼兒(er) 園、小學、初中,為(wei) 什麽(me) 女生普遍比男生表現優(you) 秀?仔細想想,是不是女生比男生發育早、心智偏成熟、更懂事?為(wei) 什麽(me) 到了高中、大學,優(you) 秀男生越來越多,女生有點後勁不足?其實也是因為(wei) 心智成熟的結果。
到了高中、大學,男生也慢慢成熟、懂事了,知道什麽(me) 該做、不該做,知道努力了,自然他們(men) 的表現就不會(hui) 比女生差。也有人,就算到了40、50多歲,思想、行為(wei) 還像個(ge) 小孩,做事還是不靠譜。
原因就一個(ge) :身體(ti) 成熟了,心智沒長大,還是不懂事。 家長不能拔苗助長,但應該提供各種鍛煉心智成長、廣泛接觸社會(hui) 的機會(hui) ,不要包辦任何該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做學習(xi) 以外的事、全麵接觸社會(hui) 、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對自己的事情有擔當,心智成熟就不會(hui) 慢,也不會(hui) 弱於(yu) 同齡人。
持續的專(zhuan) 注力。不少的小孩,上學前很聰明,學東(dong) 西很快,但到了小學、中學,坐不住,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心思不在學習(xi) 上,越來越普通。這就是缺乏持續專(zhuan) 注力的結果。還是國外有一項研究表明,小孩上小學前,每天看電視等電子設備的時間不能超過1小時,越小需要控製的時間越短。
如果看電視時間過長,會(hui) 導致孩子長大以後注意力不集中、學習(xi) 困難等問題。上小學前,孩子最需要的是和父母一起聊天、玩耍、運動,簡單說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幼兒(er) 、小學階段最重要的事情。這種陪伴,也是孩子性格、心智等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父母不需要刻意教孩子學什麽(me) ,就是陪他們(men) 玩耍,讓他們(men) 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父母的愛;感受到安全、溫馨和快樂(le) 。
學書(shu) 本知識,不應該是學齡前兒(er) 童的主要任務。孩子性格好、心智發育正常、成熟懂事,通常心思就會(hui) 放在自己該做的事情上,各方麵的表現也就會(hui) 比較正常、或者比較優(you) 秀。
各種良好的習(xi) 慣。小學高年級之前,學習(xi) 成績好壞不是家長最應該關(guan) 注的事。各種良好習(xi) 慣的培養(yang) ,是重中之重,這些習(xi) 慣會(hui) 決(jue) 定孩子後續能走到什麽(me) 高度、能走多遠。從(cong) 孩子能動手那一天開始,就應該自己吃飯。餓了就要吃飯,這是人的本能。如果把這種本能都給他們(men) 剝奪了,自然就會(hui) 有飯來張口的結果。
從(cong) 上學的第一天開始,就應該自己背書(shu) 包,這是學生的基本責任。如果需要,家長可以控製書(shu) 包裏麵東(dong) 西的多少和重量,但書(shu) 包絕不能讓家長替孩子們(men) 背。 經常在公交車、地鐵上看到,爺爺奶奶背著書(shu) 包站著,孫子孫女坐在座位上玩手機。坐著的應該是爺爺奶奶,書(shu) 包可以放地上。爺爺奶奶的這種做法,就是在培養(yang) 孩子們(men) 的壞習(xi) 慣。
回家洗手、先作業(ye) 後玩耍。這既是在培養(yang) 一種習(xi) 慣,也是在培養(yang) 一種自我管理的能力。 到點吃飯、按時睡覺。這個(ge) 習(xi) 慣的養(yang) 成,需要家長自己有良好的生活習(xi) 慣,並首先做到。 吃飯、玩耍的時候,不玩手機、不看電視。這一點,也需要家長自己帶頭示範,家長首先就不能手機不離手。 做事、完成作業(ye) 的效率和質量都很重要,但小學三年級前,效率遠重於(yu) 質量。
小學高年級質量和效率同等重要,中學階段,質量更重要。 基本的社交禮儀(yi) 和能力。見麵打招呼、問好;向別人表示感謝、告別,這是良好的習(xi) 慣。能與(yu) 陌生人交流、能提問,這是一種社交能力。
興(xing) 趣愛好和目標的培養(yang) 。從(cong) 小給孩子各種嚐試的機會(hui) ,幫助和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和找到真正有興(xing) 趣的方向。喜歡什麽(me) 、想做什麽(me) ;自身條件和能力、家庭條件能允許自己做什麽(me) ;是否有機會(hui) 能達成自己的目標? 喜歡的東(dong) 西,有些可以作為(wei) 自己的業(ye) 餘(yu) 愛好;有些可能會(hui) 成為(wei) 自己的職業(ye) 方向。
最壞的情況是家長和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麽(me) 、能學什麽(me) 、能做什麽(me) 。中考以後才考慮要不要出國,考大學時才來研究讀什麽(me) 專(zhuan) 業(ye) ,怎麽(me) 說都有點晚。一個(ge) 孩子的成長,不是交給學校就可以的。家長,是第一責任人。其次是學生自己,尤其是到了中學、大學。學校、老師、社會(hui) 是為(wei) 學生學習(xi) 、成長提供所需要的環境、條件和幫助,都是外力。有愛好、有目標的孩子,多數會(hui) 有行動。有行動,就會(hui) 有好的結果。
揚長避短。金無赤足、人無完人。每一個(ge) 人有缺陷和毛病,這是正常現象,並不可怕。如果一個(ge) 人沒有長足,沒有可以吸引人的地方,將很難在這個(ge) 世界立足。不要過分追求完美,不要拚命彌補缺陷,時間和精力要多放在強化自己的強項上麵,不斷放大、再放大自己的長處,足以安身立命。
規則意識的培養(yang) 和年齡無關(guan) 。從(cong) 小就要培養(yang) 孩子的規則意識,什麽(me) 能做、什麽(me) 不能做;什麽(me) 能說、什麽(me) 不能說;什麽(me) 時間該做什麽(me) 。這些規則和要求,孩子不會(hui) 天生就會(hui) ,需要家長自己以身作則,需要灌輸和引導。 遵守規則的孩子,通常也能自律。自律的孩子,哪怕小時候很普通,但後勁足。年齡越大,家長越省心,結果越來越好。
走出自己的圈子,去看一個(ge) 完整的世界。人,都有天生的圈子,但這個(ge) 圈子非常局限。社會(hui) ,也是有限的,需要進入到另外的不同世界,才能看到本質和全貌。看到完整的世界,才會(hui) 有完整的人格。不隻有往上看才是拓寬視野,向下看,左看、右看,都是在拓展我們(men) 的認知。一個(ge) 社會(hui) ,不隻有風花雪月,還有饑寒交迫。我們(men) 應當引導孩子見識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世界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家長、家庭成長的過程。
如果你對孩子有期望、有要求,家長需要係統學習(xi) ,分階段找到培養(yang) 孩子需要注意的事項、落實主要的目標。教育是很專(zhuan) 業(ye) 的事情,需要有眼光、有能力,更需要用心。
並不是所有家長都能做好這件事,必要的時候,需要借助專(zhuan) 業(ye) 的力量。孩子的成長,每一個(ge) 階段都有很多事要做。既然很難十全十美,那就抓住重點,做好最基本的1、2項吧。 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觀點,相互交流、學習(xi) 。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