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grity在選校中怎麽體現?

22-23申請季已經結束,恭喜雅恒學員收獲了不少頂尖大學和文理學院offer!每一位學員收獲的錄取成果都不是僥(jiao) 幸的,背後積攢著其自身的努力與(yu) 對申請的多方麵思量;這些思量中也包含著一個(ge) 重要問題——選校

很多人在申請季中選校會(hui) 於(yu) 一開始從(cong) 學校的排名入手以確定範圍,這無可厚非;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們(men) 觀察到目前仍存在太多過度依賴排名、甚至以排名作為(wei) 絕對標準來擇校的情況,申請在某種程度上被矮化為(wei) 競爭(zheng) 高排名學校的遊戲,美國大學作為(wei) 教育機構和社區等幾種麵向在一定程度被輕視了,這是值得警惕的。

需要澄清的是,我們(men) 並不否認相關(guan) 排名的正向意義(yi) ,排名通過各項指標對不同大學的整體(ti) 聲望做出了排列,排在前列的學校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更高水平的學術資源、更優(you) 秀的校友人脈,更容易收獲社會(hui) 的認可。我們(men) 也當然非常希望且一以貫之地盡全力協助學生去到其期待的更高水平的院校。

那除了匹配排名之外,美本申請選校還應當考慮那些維度?而除了單一扁平的考慮因素外,要如何以多元的視角綜合多個(ge) 維度進行擇校?今天,我們(men) 就來聊聊美國大學的選校問題。

對排名的討論:選校的本質是什麽(me) ?

U.S.News往往是大多數學生家長擇校的起點所在,學生或家長一邊看著自己現有的標化狀況和語言水平,一邊匹配自己的情況能進到“前xx的學校”,這足以說明U.S.News在國內(nei) 的認可程度之高。

排名“高”可以作為(wei) 一個(ge) “好”學校的標簽,由此切入再去衡量學校其他方麵的是否值得自己選擇。但這樣的標簽化處理極易陷入的一種慣性思維是:好學校之所以“好”,是因為(wei) 它排名高。這個(ge) 邏輯當然是一擊即破的,以及收到的駁斥往往是好學校是因為(wei) 它“好”所以排名才高的。
那排名對於(yu) 正在申請的學生本人,是真的絕對意義(yi) 上的“好”麽(me) ?(這個(ge) 問題並不是一個(ge) 簡單的回答是或否的簡單疑問。)

U.S.News rankings等大學排名本質上是一個(ge) 不斷更迭的公式算法,學校的多個(ge) 可量化信息被輸入計算後得出的結果排名。這是一個(ge) 非常高效快速、但也籠統扁平的算法,學生並不能在這樣一個(ge) 排名中得知某個(ge) 學校教的東(dong) 西是否符合自己未來想學的內(nei) 容,亦或是某個(ge) 學校是否匹配自己所期待和追求的學術氛圍與(yu) 社區文化。

值得一提的還有專(zhuan) 業(ye) 排名。有部分朋友可能一開始的專(zhuan) 業(ye) 方向就很明確,於(yu) 是在擇校時重點查閱某一所學校的目標專(zhuan) 業(ye) 排名是否靠前;但是,大部分專(zhuan) 業(ye) 排名的算法基本依照的是各個(ge) 專(zhuan) 業(ye) 的細分領域下學術論文的數量和影響力因子等因素計算而成的,這些因素對於(yu) 研究型的碩博學生才具有更大的參考價(jia) 值,但對於(yu) 接受通識課程和專(zhuan) 業(ye) 基礎教育的本科生而言可參考程度並不高。

除了較少數的學校專(zhuan) 業(ye) 諸如坐擁計算機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CMU、賓大和康奈爾的商科及工程專(zhuan) 業(ye) 中的細化方向既具體(ti) 又強勢,想學這些專(zhuan) 業(ye) 的同學對於(yu) 這些學校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結合專(zhuan) 業(ye) 排名來考慮擇校外,對於(yu) 大部分本科生而言,進入美國大學後專(zhuan) 業(ye) 之間的區隔並不明顯,而且隨著學分和成績的不斷積累,轉專(zhuan) 業(ye) 的難度其實是很低的。

綜上,沒有哪個(ge) 排名是完全可靠的,各類排名隻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入門參考,它並不構成你未來在選定的學校中一定會(hui) 獲得良好就讀體(ti) 驗的背書(shu) ,因而選校的本質從(cong) 來都不在於(yu) 排名上。

那選校更多是在選什麽(me) ?選校既是在選擇一個(ge) 適合自己的關(guan) 係到就讀體(ti) 驗的教育機構、關(guan) 係到學術水平的研究機構,也選擇了自己未來四年的生活樣態;亦是在選擇一個(ge) 自己更加認同的文化社區和人脈資源圈,更是在選擇一個(ge) 適合自己的完整個(ge) 體(ti)

大學有性情:將大學看作完整的個(ge) 體(ti)

與(yu) 國內(nei) 大學非常不同的是,不同的美國大學之間是非常迥異的。我們(men) 以往常常去對比大U和文理學院的不同,但其實大U內(nei) 部或是不同的文理學院之間也會(hui) 存在著多種大大小小的差異。

美國的不同大學,無論是作為(wei) 教育機構本身而言,不同大學間的教育理念和課程設置會(hui) 存在不小差異;還是作為(wei) 文化社區而言,處於(yu) 不同地理位置,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學校之間其圈子風格也難以趨同;這些都是不同大學間客觀存在的差異。另外,不同大學對於(yu) 自身鮮明個(ge) 性的宣揚,也更加把這種差異和個(ge) 體(ti) 化進一步深化和放大——甚至可以這樣比喻,如果將大學看成不同的個(ge) 體(ti) ,那每個(ge) 大學都是獨一無二的獨特個(ge) 體(ti) 。

這種說法是不是很熟悉?在整個(ge) 申請季聽到的最多對於(yu) 申請材料質量的判準,不外乎是某個(ge) 活動能否突出申請者自身的個(ge) 人特點、又或是某篇文書(shu) 寫(xie) 得到底有沒有很“我”,等等——你的申請需要突出自己的獨特與(yu) 完整,是因為(wei) 你選擇的學校本身就獨特而完整。

當美國大學作為(wei) 教育機構

作為(wei) 教育機構的美國大學而言,首當其衝(chong) 的差異點在於(yu) 不同大學間培養(yang) 方案中課程設置及要求的各異

有些學校處在幾乎完全靈活的一端,比如阿默斯特學院和布朗大學設置的開放課程方案(Open Curriculum),在完成最基本學分要求的前提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xing) 趣選擇任意課程來修讀,如果不滿意自己的課程成績甚至可以隻在成績單上顯示某門課程通過與(yu) 否。

美本選校丨Integrity在選校中怎麽(me) 體(ti) 現?

而有些學校的培養(yang) 方案是相對嚴(yan) 格且強製的,提到這能直接想到的學校就是哥大,所有進入哥大的本科生不管其喜歡與(yu) 否,都需要完成本科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的學習(xi) ,而這套課程包括了六大門類必修課(包含大量必須閱讀的原典)和規定範圍內(nei) 選修課組成的方案體(ti) 係,整個(ge) 課程完成下來你將會(hui) 獲得自身核心素養(yang) 、批判思維和寫(xie) 作能力質的提升。

美本選校丨Integrity在選校中怎麽(me) 體(ti) 現?

處於(yu) 這兩(liang) 個(ge) 端點中間的學校,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耶魯,它在培養(yang) 方案中采用的是學習(xi) 分配原則,學生修讀的課程既可以計入學生的專(zhuan) 業(ye) 要求學分,也可以計入分配要求,它的規則隻設置了一個(ge) 最低要求,即防止理科學生不學一點文科,反之亦然。

為(wei) 什麽(me) 不同的學校會(hui) 有這樣不同的設置?

課程設置開放的學校,其考慮更傾(qing) 向於(yu) 鼓勵學生在沒有過重課業(ye) 負擔和心理負擔的前提下,自由探索自己真正想要學習(xi) 的課程,通過確認自己想學/不想學的,在課程學習(xi) 中一步步探索出自己未來更為(wei) 細化的方向所在;而課程設置嚴(yan) 格的學校,其出發點更多在於(yu) 希望在本科早期就給學生打好足量的基礎知識框架,建構好自己的核心素養(yang) ,以準備迎接未來的更多挑戰。

到底該選擇課程設置開放的學校還是嚴(yan) 格的學校,這對於(yu) 不同人而言會(hui) 有不同的傾(qing) 向,而這些差異的背後體(ti) 現的是不同學校教育理念的各有不同,它們(men) 並沒有孰優(you) 孰劣之分,你隻需要在選校時,探索和認識到不同學校的差異,最終結合自己的偏好和能力來進行選擇。

當美國大學作為(wei) 文化社區

美國大學基本都有屬於(yu) 自己的文化社區,不同學校有不同的校園氛圍和價(jia) 值觀念,它們(men) 或多或少都具備了獨特的風格氣質,這些風格氣質與(yu) 其地理環境和曆史文化息息相關(guan) 。

學校的文化會(hui) 傳(chuan) 遞一定的價(jia) 值觀念和理念,其校園氛圍和社區群體(ti) 也會(hui) 影響學生的價(jia) 值觀形成。

比如,芝加哥大學注重學術研究和理論探討,會(hui) 影響學生形成嚴(yan) 謹、求實、批判性思維的價(jia) 值觀;其文化受第一任校長威廉·哈珀的影響,他試圖打造一所與(yu) 當時美國傳(chuan) 統大學理念不同的大學,於(yu) 是便將芝大定位為(wei) 一所以自由研究為(wei) 基礎的大學,這種強調自由探究和學術自主的理念在大學後續的文化形成與(yu) 延續中得到了體(ti) 現。

作為(wei) 女子學院的韋爾斯利學院則非常鼓勵學生在學術、社會(hui) 、文化和正值領域中發揮積極作用,促進性別平等和社會(hui) 正義(yi) ,這對學生自身對於(yu) 女性主義(yi) 、性別平等、權力和領導力建立起更深的認識。

在建校之初,學校便確立了一種注重培養(yang) 女性領導力和獨立思考的教育理念,並將其貫穿到學校的教育體(ti) 係中,這種文化對學校的發展和影響持續至今。

明德學院會(hui)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yu) 社區服務和國際事務,這培養(yang) 起學生的全球視野、公益精神和社會(hui) 責任感;學校強調的環境可持續性和社會(hui) 責任感的這一文化與(yu) 學校所處新英格蘭(lan) 地區的自然環境與(yu) 當地的鄉(xiang) 紳貴族文化有關(guan) ,而明德學院建校時正好處於(yu) 美國社會(hui) 快速變革的時期,當時的宗教和慈善組織關(guan) 注社會(hui) 問題,積極參與(yu) 社區服務和慈善事業(ye) ,學校在創立之初便受到這種精神的影響,積極建立起校內(nei) 與(yu) 校外的聯係,促進交流與(yu) 合作。

不同學校對於(yu) 自身文化的個(ge) 性化強調背後都有深厚的曆史淵源,因而你對於(yu) 所申請的學校而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你對其學校文化的認同和選擇,你在選擇成為(wei) 這些學校文化社區中的一分子;在申請時,你不僅(jin) 需要達到學校要求的各項硬性條件,同時你也需要符合學校所尊崇的文化價(jia) 值觀,這是隱性但也非常重要的文化門檻。

如果說你對帶有較強曆史文化屬性的學校不那麽(me) 感興(xing) 趣,覺得自己更感興(xing) 趣去申請公立/州立大學、以及類似於(yu) JHU一類的重研究類大學,這也是完全ok的。但是,幾乎所有的美國大學,在申請中都會(hui) 涉及到why school文書(shu) ——為(wei) 什麽(me) 要選擇這所學校,背後的其中一個(ge) 重要意涵在於(yu) ,你為(wei) 什麽(me) 要選擇加入這個(ge) 社區、你同這一社區的聯係和關(guan) 係何在。  

所以我們(men) 對學生申請材料中需要體(ti) 現的對自己所在社區的關(guan) 照以及自身社會(hui) 責任感的一再強調,其實就是在複現美國大學校園裏的對文化社區的積極參與(yu) 要求。

但需要進一步澄清的是,這種強調也絕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申請,而是我們(men) 認為(wei) 享受美國高等教育的每一位同學,無論選擇的方向是什麽(me) ,都需要對社會(hui) 有應答,要培養(yang) 起自己的社會(hui) 正義(yi) 感,這是至關(guan) 重要的根基。

選校:完整個(ge) 體(ti) 間的雙向匹配

行文至此,如果將美國大學看作采用不同的培養(yang) 方案和課程體(ti) 係、具備各異的文化社區和理念價(jia) 值觀的一個(ge) 個(ge) 獨特完整的個(ge) 體(ti) ,那我們(men) 其實可以將選校理解成完整個(ge) 體(ti) 間的雙向匹配

這種匹配往往會(hui) 由點到麵,從(cong) 最開始的“這個(ge) 學校地理位置適不適合我”“我的標化能不能夠到學校門檻”,到後來的“學校的地理位置決(jue) 定了它文化活動多還是戶外活動多、而我更喜歡哪一種”“學校價(jia) 值觀影響下形成了這樣的文化社區,我能/不能更好融入”……在申請中,學校通過你的標化、活動、文書(shu) 由點到麵地認識你,而你也通過各個(ge) 方麵和深度的信息由點到麵地了解學校。

因而申請與(yu) 選校的雙向匹配其實都是一種整體(ti) 行為(wei) ,核心在於(yu) 每個(ge) 完整個(ge) 體(ti) 各自的integrity。

明晰上述邏輯後,選校其實就是一件對學校建立整體(ti) 認識從(cong) 而通過申請推動雙向匹配的過程。那要怎樣建立對學校的整體(ti) 認識呢?

選校是一項不小的工程,它包含了非常大量的信息檢索工作。因而在開始選校的最初期,可以先通過合適且你能夠習(xi) 慣的工具(比如谘詢顧問、使用工具性選校網站)以提高信息檢索的效率,對各個(ge) 學校建立起大致的初步了解,劃定目標學校的大致範圍。

對於(yu) 已經大致確定的目標學校們(men) ,你可以開始更加深入來研究它們(men) :既要關(guan) 注學校作為(wei) 教育機構的一麵,通過學校官網等渠道了解到其培養(yang) 方案課程設置的相關(guan) 信息;也要熟悉學校作為(wei) 文化社區的一麵,多查查學校的建校曆史,了解校園傳(chuan) 統、故事軼事和“小道消息”等等信息,盡可能地去建立對目標學校各種各樣的認識。

在選校階段,大家如果有機會(hui) 的話我們(men) 會(hui) 強烈建議親(qin) 自訪校,除了走訪那些可能在網上曝光度已經非常高的名校之外,對於(yu) 自己感興(xing) 趣但網上信息較少但校園文化氛圍濃的學校也請盡量去走走,去校內(nei) 和具體(ti) 的人建立起聯係,可能是招生辦公室的老師、又或是學校大活動裏認識到的在校同學,盡可能地在訪校過程中與(yu) 所處的社區建立起聯係,這無論對申請還是對你自己的成長都有無法比擬的意義(yi) 。

美本選校,從(cong) 來都不是一個(ge) 看某個(ge) 學校排名高、然後選定、接著就去埋頭達標的過程,你的人生未來的諸多重大選擇也會(hui) 如此,在選擇的過程中需要多維度多層次的複雜考慮,它們(men) 都是無比真實且十分現實的。

你也從(cong) 來不是一個(ge) 達標機器,美國大學的選拔更多隻會(hui) 把你當成完整同一的人來看待,你需要、且有義(yi) 務地自發去做更多複雜的考慮,並對自己的選擇負責。雅恒學院的往屆學生都經曆了這樣一個(ge) 過程,感受可能是煎熬的、焦慮的,又或是現實的、平靜的,但所有人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這本身便是一個(ge) 重大的成長,關(guan) 於(yu) 自己成為(wei) 更完整的人的成長。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Common App與Coalition App哪個申請平台比較好?

下一篇

IB 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沒有優勢?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