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2023“大中銜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係列研討會(hui) (蘇州站)在江蘇省蘇州中學隆重舉(ju) 行。本次會(hui) 議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hui) 教育大數據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hui) 招生考試研究分會(hui)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hui) 創新教育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共同主辦,江蘇省蘇州中學承辦。來自國內(nei) 招生考試研究領域著名專(zhuan) 家學者、部分“強基計劃”試點“雙一流”高校招辦負責人以及全國重點中學書(shu) 記、校長等數百名業(ye) 內(nei) 精英齊聚來秀坊,共同圍繞“大中銜接”與(yu) 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yang) 話題開展深入研討和學術交流。
單元一:開幕式上,嘉賓寄語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hui) 教育大數據專(zhuan) 委會(hui) 理事長、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於(yu) 世潔代表主辦單位致辭:“當前,黨(dang) 和國家對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著力培養(yang) 拔尖創新人才工作高度重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要堅持走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yang) 之路,深入實施“中學生英才計劃”、“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ang) 計劃”,優(you) 化基礎學科教育體(ti) 係,發揮高校特別是“雙一流”高校基礎研究人才培養(yang) 主力軍(jun) 作用,加強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yang) ,源源不斷地造就規模宏大的基礎研究後備力量。
衷心希望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和來自大學、中學的業(ye) 內(nei) 精英,聚焦“大中銜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機製、實施路徑等專(zhuan) 題研討交流,建言獻策,逐步探索出具有新時代特色的“大中銜接”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yang) 模式。
江蘇省蘇州中學黨(dang) 委書(shu) 記周祖華代表承辦單位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他借用蘇中校園“碧霞池”名字的由來及王陽明“天泉證道”的典故,預祝研討會(hui) 能在育人方式如何順應時代呼喚,拔尖創新如何引領未來發展的研討中結出豐(feng) 碩成果。具有千年文化底蘊的蘇州中學,經過無數代蘇中人的不懈奮鬥而曆久彌新,其先進的辦學理念、優(you) 美的的育人環境、豐(feng) 厚的文化底蘊、卓越的育人成果,給所有與(yu) 會(hui) 者留下深刻印象。
單元二:主旨報告,立意深遠
同濟大學校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hui) 招生考試研究分會(hui) 理事長鄭慶華教授以視頻在線的方式作“從(cong) ChatGPT看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的專(zhuan) 題報告,從(cong) 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知識森林解決(jue) 方案、知識森林典型應用三個(ge) 維度,係統闡述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推動教育的範式、場景、技術係統性創新,以及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中的作用。
蘇州中學校長、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hui) 創新教育專(zhuan) 委會(hui) 副理事長衛新作“從(cong) 教育強國建設的高度看當前高中教育改革的優(you) 先事項”的主題報告。報告從(cong) 一所普通高中的視角,從(cong) 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建設教育強國的高度,論證當前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優(you) 先事項。聚焦“立德樹人、貫通培養(yang) 、課程拓展”三個(ge) 方麵進行綜合改革,實現人才培養(yang) 橫向拓展、縱向貫通的六大突破。
單元三:大中銜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中學探索
華東(dong) 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校長周彬作“二附中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yang) 的實踐與(yu) 思考”的專(zhuan) 題報告,詳細介紹了二附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舉(ju) 措和思考,並對如何做好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發現與(yu) 培養(yang) 提出意見和建議。
單元四:貫通培養(yang)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大學實踐
清華大學招辦副主任劉佳琛作“高水平大學視角下現代化考試招生體(ti) 係構建的若幹思考”的專(zhuan) 題報告,通過分析現行考試招生領域存在的比較突出的結構性矛盾及其根源,闡述高水平大學建構現代化考試招生體(ti) 係的思考與(yu) 探索。
複旦大學本科生招辦副主任王陽作“大中銜接人才培養(yang) 的複旦探索”的專(zhuan) 題報告,係統地介紹複旦大學在拔尖創新人才“早發現早培養(yang) 長鏈條”的複旦探索。他表示,在人才培養(yang) 的鏈條上,大學教育下接高中、上通研究生,教育的各個(ge) 階段之間不應是割裂的,而應該是銜接的。隻有做好銜接教育、貫通培養(yang) 、融合育人,才能真正做好人才培養(yang) 。
上海交通大學招辦常務副主任武超做了“基於(yu) 培育拔尖創新人才的大中銜接工作思考”的經驗分享,從(cong) 分析北美高中的教育模式和世界一流大學的招生模式入手,引發對大中銜接教育和新招生考試改革的思考。介紹了上海交大在破解當前大中銜接教育所遇到的瓶頸問題,探索與(yu) 中學合作,共同建設創新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營造創新人才培養(yang) 環境,激發學生誌趣;實現招生培養(yang) 的一體(ti) 化貫通,關(guan) 注表現性、過程性和成長性特質的做法和經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招辦主任王浩波做了“中國科技大學基礎學科人才培養(yang) 實踐”的經驗交流。他從(cong) 堅定的培養(yang) 理念、鮮明的培養(yang) 特色、發展的培養(yang) 思路和大中銜接的實踐與(yu) 思考四個(ge) 方麵,介紹了中科大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方麵的實踐與(yu) 經驗。
武漢大學本科生院副院長兼招生工作處處長吳奕做了“拔尖人才培養(yang) 與(yu) 大中銜接探索”的經驗交流,係統介紹了武漢大學通過開展中學生英才計劃、大學先修課、登峰計劃等方式,建立大中銜接深化拔尖人才貫通培養(yang) 的實踐與(yu) 思考。
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副主任吳夢秋以“用基礎學科拔尖人才選拔推進大中銜接”為(wei) 題做了交流分享,從(cong) 國家強基計劃的目標定位、高校強基計劃的選拔流程和大中銜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三個(ge) 方麵介紹了西安交通大學在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服務國家戰略人才選拔培養(yang) ,探索大中銜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機製的做法和經驗。
東(dong) 南大學招辦副主任張湧做了“東(dong) 南大學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yang) 與(yu) 大中銜接”的經驗分享。詳細介紹百廿東(dong) 大在新高考背景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思考與(yu) 實踐,並向與(yu) 會(hui) 者介紹了東(dong) 南大學開展大中共建共享開放實驗室的情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務部副部長、招辦主任鄧怡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關(guan) 於(yu) 大中銜接聯合培養(yang) 拔尖創新人才的實踐和思考”的專(zhuan) 題報告,係統介紹北航人才培養(yang) 的理念與(yu) 曆程,北航開展大中銜接人才培養(yang) 的實踐探索以及實施登峰計劃進展情況。
單元五:交流研討,“大中銜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經驗分享
複旦大學教授、大中銜接專(zhuan) 家組組長薛磊作了“基於(yu) 學科實踐拓展的‘大中銜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探索、思考和展望”的經驗分享,介紹了複旦大學實施大中銜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做法、經驗及思考。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hui) 教育大數據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副秘書(shu) 長王旭做了“教育大數據支撐的‘大中銜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路徑探索與(yu) 實踐”專(zhuan) 題報告,詳細介紹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hui) 教育大數據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hui) 招生考試研究分會(hui)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hui) 創新教育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攜手清華大學、複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天津大學、東(dong) 南大學等10所高校共同發起“大中銜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計劃——登峰計劃。其目的在於(yu) 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人才選拔和培養(yang) ,探索出拔尖創新人才後備力量的培養(yang) 機製。
清標學測項目負責人吳雨濃做了“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測試(THUSSAT)在拔尖人才選拔中的應用”的學術報告,從(cong) 高中教育的實踐出發,在高中學科知識的基礎上,結合大學選才視角對高中不同年級學生進行測試。不僅(jin) 有助於(yu) 高中生全麵科學的自我診斷,更有利於(yu) 更早發現和識別綜合優(you) 秀和單科特長的學生進行早期培養(yang) 。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事關(guan) 強國建設和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也是迫在眉睫的一大關(guan) 鍵難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是一項係統工程,貫穿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全學段。其中大學與(yu) 中學的銜接培養(yang) 尤為(wei) 重要,是拔尖創新人才能否順利踏上科學研究之路的邊界性條件。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ti) 係,加快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需要中小學、高校、科研院所的高效協同,積極推進全學段的銜接,特別是“大中銜接”,貫通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之道,已成為(wei) 大勢所趨和當務之急。大力加強大學與(yu) 中學資源共建共享、教育銜接,積極推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舉(ju) 措的有效落地勢在必行。
目前,2023上半年“大中銜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係列研討會(hui) 已圓滿收官,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仍任重而道遠。讓我們(men) 攜起手來,踔厲奮發,不斷探索“大中銜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機製和模式,努力開創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新局麵。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