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之軒,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方向研究專(zhuan) 業(ye) ,多年科研教學從(cong) 業(ye) 經驗,現於(yu) 某一本大學從(cong) 事科研、師資管理。知乎十萬(wan) 粉絲(si) 大V(本號首發)
前幾年有一個(ge) 高校的學院院長曾經跟我說過一句話——
希望我的孩子順順利利讀完博士,差不多發幾篇文章,找一個(ge) 二本院校,做點人文社科研究就好。
頗有一種“惟願我兒(er) 愚且魯,無災無病到公卿”之感。當時還頗為(wei) 不解,一個(ge) 學術大牛,為(wei) 什麽(me) 對孩子要求這麽(me) 低?而且不客氣的說,靠著他這棵大樹,做點自然科學研究,尤其是院長自己這個(ge) 專(zhuan) 業(ye) 的話,那不是順風順水?不過這幾年逐漸的緩過味來。因為(wei) 院長說的這種情況,除了收入一般沒啥前途,那可真是舒服。
當然,這隻是個(ge) 例,實際上研二代和各種二代群體(ti) 一樣,十分普遍不說,而且大多都工作做得都很好。不可否認,人們(men) 的認知差異很大,因為(wei) 工作原因,我和很多科研人員聊過子女教育的問題。大家的期望大致分為(wei) 三派:
1、還是搞科研好,象牙塔還是比較單純和舒適的環境,孩子如果爭(zheng) 氣,在大學或者研究所工作還是個(ge) 好選擇。
2、科研太卷,孩子千萬(wan) 不要再走父母的老路,還是讓孩子去幹金融/IT/公務員吧。
3、無所謂,科研也好,體(ti) 製也罷,隨遇而安,反正自己是孩子強大的後盾,富貴雖難,小康不難。
其實每一種認知都是事實。比如第一派,其實在科研人中很有市場,尤其是本身工作做的不錯的那批科研人,更願意孩子繼續從(cong) 事這個(ge) 行業(ye) 。因為(wei) 他們(men) 從(cong) 科研這個(ge) 行業(ye) 裏吃到了甜頭,知道外麵世界的“險惡”,也希望孩子在這樣的“象牙塔”裏繼續他們(men) 這一代這種生活。盡管科研圈已經被“世俗”摻雜進了五顏六色,但是象牙塔不管怎麽(me) 說還是相對單純一些。
科研是一件有付出就有收獲的工作,是一份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多過靠關(guan) 係靠人情的一份工作。這樣的工作仔細想想,似乎還真就隻有科研這一份而已。
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說,搞科研真不是什麽(me) 壞事。
我身邊就有很多靠著搞科研,快馬加鞭步入小康的例子。比如我導,小城做題家一路985本碩博,最後留在北京的研究所,如今也是大老板一枚,在北京也早就做到衣食無憂,屬於(yu) 小康那一波了。
對於(yu) 第二派,其實也有一定道理。科研卷是真的卷,畢竟科研水平水漲船高,去年發二區還能進高校,今年就得有一區,過兩(liang) 年怕不是得好幾篇一區才行。所以還是金融、互聯網、公務員香。但作為(wei) 一個(ge) 從(cong) 科研轉行做行政的人,我其實更想說,有些人對社會(hui) 殘酷的認知還是不足。
我從(cong) 科研轉行行政的原因其實也無非是大家能想到的這些,原以為(wei) 行政管理工作又好做又威風,但轉行這兩(liang) 年來,真的身心俱疲,遠不如當年做科研的時候開心。做科研固然辛苦,但現在幾乎所有行業(ye) 都辛苦,都卷。就拿大家覺得最旱澇保收悠閑自在的公務員來說。
現在雖然很少有人還相信公務員朋友一張報紙一杯茶坐一天了,但是普遍也覺得公務員相對很輕鬆。
我上個(ge) 月出差,正好和省廳的一位朋友約著聊了聊天。他所在的部門確實挺關(guan) 鍵,但忙碌程度也確實超出我的想象。據他說,他已經連續一個(ge) 月每天加班到11點以後,甚至有一個(ge) 禮拜沒回家,每天幹到兩(liang) 三點。就這工作強度,是不是比很多人想象中的誇張很多。這雖然不是普遍現象,但越是核心關(guan) 鍵部門越忙,就和越是好大學科研越卷一樣。
至於(yu) 那些不旱澇保收的公司行業(ye) ,你經受的壓力更大。隨時為(wei) 自己是否還能保住目前的高薪工作擔憂,為(wei) 自己會(hui) 不會(hui) 中年被裁擔憂,這種情況下何談幸福感。至於(yu) 最後一派,往往是身價(jia) 頗豐(feng) 的大佬們(men) 的選擇,也是我開頭說的那種,進科研圈也行,找個(ge) 安穩旱澇保收的工作也好,反正有自己這個(ge) 堅強的後盾。這些大牛們(men) 深刻了解科研圈和社會(hui) 的現狀,知道哪裏都不容易,科研又比較吃天賦。
如果天賦一般,非要和眾(zhong) 多天才一起卷起來,可能忙忙碌碌半生卻也無所成就,還不如隨遇而安的好。
科研圈也像一座圍城,裏麵的人想出去,外麵的人想進來,不過裏麵的人出去很可能又想進來,但他發現自己進不來了。
其實,對於(yu) 這個(ge) 問題,更本質的問題是——沒有哪個(ge) 職業(ye) 真的那麽(me) 完美無缺。又或者說,很多職業(ye) 都隻是“看起來”不那麽(me) 美好而已。比如,網上經常會(hui) 看到一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但是我身邊的醫生朋友,有一大票都推薦甚至幫助自己的子女、親(qin) 朋學醫。原因無他,一定是在他的認知中,學醫和當醫生是一個(ge) 相對最優(you) ,或者起碼較好的選擇。
我們(men) 習(xi) 慣於(yu) 看到每個(ge) 人光鮮亮麗(li) 的一麵,然後忽視他背後吃得苦受的罪,寄希望於(yu) 自己能找到一條輕輕鬆鬆的光明大道。
於(yu) 是想著,如果某些行業(ye) 的圈內(nei) 人都推薦/不推薦自己的子女從(cong) 事那項工作,那一定怎樣怎樣……但是,這種輕鬆坦途並不存在。一切看上去美好的背後,都有不為(wei) 人知的心酸,科研如此,醫生也是,公務員,體(ti) 製內(nei) ,大廠……概莫如是。這句話看起來像雞湯,但其實不是。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