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找工作的時候,香港的學校隻認港三嗎?
我放棄了港科去港城讀自己喜歡的電子工程專(zhuan) 業(ye) ,這樣選擇值得嗎?
香港城市大學在大陸學生心目中爆火的底層邏輯很簡單——
作為(wei) 港三的替補而存在,同時作為(wei) 港校的中堅力量而存在。
對此網上很多人的觀點是:
三年疫情帶火了香港留學,讓位居港三之下的城市大學和理工大學成為(wei) 大陸雙非、甚至985/211學生爭(zheng) 搶的香餑餑。
關(guan) 於(yu) 這個(ge) 結論的正確性我們(men) 暫且不論,
但原本寂寂無名的香港城市大學成為(wei) 留學圈一個(ge) 不大不小的焦點,
港城大碩士申請遞交量一年時間翻了整整一倍,
這些現象足以說明:香港城市大學的江湖地位至少沒有我們(men) 想象中那麽(me) 低。
城大所分流的大陸生源,相當一部分是申請港三被擠下來的,
這些人的實力申請英美名校其實也完全足夠,
但考慮同等認可度下的留學性價(jia) 比,香港絕對是更高的。
所以,那些認為(wei) 防疫政策放鬆後,香港留學申請難度就會(hui) 下降至疫情前的水平,
諸如此類的看法完全忽略了大陸整體(ti) 升學競爭(zheng) 越來越大的客觀難度。
在大環境的影響下,留學表麵上分擔的是考研的壓力,實際上分擔的是就業(ye) 的壓力。
從(cong) 這個(ge) 角度出發,除非就業(ye) 的競爭(zheng) 壓力有了根本性的緩解以及好轉,
否則,單是嚴(yan) 格的防疫政策結束,也並不會(hui) 改變港碩申請難度居高不下的局麵。
近幾年,香港城市大學的QS排名就像坐了火箭,在快車道上一路開綠燈,
甚至穩穩地倒掛在港前三的車尾,還在申請時經常被拿來跟港三比較討論。
相比之下,城市大學的根基肯定不如港大和港中文深,
作為(wei) 年輕大學的影響力比不上港科大,
在本地人的心目中也比不過排名更加靠後的理工大學。
究其原因,香港城市大學在學校發展上暫時還缺少一塊非常響的招牌,
就像理工的酒店管理、工程學、藝術設計,浸會(hui) 的傳(chuan) 媒、中醫藥,教大的教育學。
香港城市大學不偏科,每一個(ge) 學科門類發展得都比較均衡,但沒有突出的代表作。
不過對於(yu) 申請碩士留學的同學而言,香港城市大學的綜合排名就是一塊最好的招牌。
與(yu) 港前三的畢業(ye) 生相比認可度肯定會(hui) 有一些差距,但站在港校的第二梯隊上,回大陸就業(ye) 的學校辨識度還是非常高的。
單論排名,香港城市大學僅(jin) 次於(yu) 大陸的清北複交浙大,甩中遊以下985/211一條街。
除了QS排名以外(QS排名是內(nei) 地找工作,雇主主要會(hui) 看的排名),
城大在2023年THE排名中排到世界第99名,位於(yu) 大陸的清北複交浙+中科大之後。
所以,如果你隻是問排名,香港城市大學雖然創立時間隻有短短38年,
但基本上和內(nei) 地的C9是一個(ge) 水平,尤其是QS排名。
這其中的原因,除了教學資源和科研項目做得好之外,
主要是因為(wei) 城大非常注重國際化、多元化、跨文化學習(xi) 與(yu) 全球視野,
教授基本上都是海歸博士,美國藤校、英國G5、新加坡TO2的比比皆是。
據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hui) 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
城大畢業(ye) 生平均年薪210k港幣,社會(hui) 就業(ye) 率97.6%,在港八大排名第二。
據QS公布的世界大學排名指數,城大科研影響力和質素位列香港第二。
另外,Clarivate Analytics編製的“2018年度廣獲征引科學家名錄”中,
城大共有十位教研人員獲選,分別來自計算機科學、工程學、材料科學、跨領域類別。
城大不僅(jin) 是任課教員的國際化比例很高,就讀的學生同樣也是。
據城大官網所公布,創校以來共與(yu) 全球40多個(ge) 國家/地區約350所高校合辦交流計劃。
總結一下
從(cong) 就讀角度而言,香港城市大學絕對值得大部分大陸學生申請,
就讀學費相對港三更低,各個(ge) 學科門類的專(zhuan) 業(ye) 也比較齊全,
學校的認可度在大陸也是僅(jin) 次於(yu) 港前三。
從(cong) 申請的難度來看,除了商科金融類專(zhuan) 業(ye) 與(yu) 港前三相差無幾,
其餘(yu) 碩士專(zhuan) 業(ye) 的申請難度完全比港前三低了不止一個(ge) level。
而且城市大學更偏好成績好的應屆學生申請,
如果你的實踐經曆一般,學校背景也一般,但均分成績和標化成績都不錯,
衝(chong) 一衝(chong) 香港城市大學絕對是比較好的選擇。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