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高中升學顧問打交道的常見誤區!如何與顧問有效溝通?

Counselor也就是學校中的輔導員或升學顧問,是學生的高中校園生活中頗為(wei) 重要的一個(ge) 角色。從(cong) 學生的課業(ye) 輔導,到升學規劃,到協調學生與(yu) 學科老師的關(guan) 係,到寄送推薦信和成績單,到心理疏導,都離不開這麽(me) 一號人物。

但往往很多學生對Counselor的角色和作用都有不同程度的誤解,並沒有最大化地挖掘和善用Counselor這一項資源。

以下就來探討一些學生與(yu) Counselor打交道時的常見誤區,希望能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Counselor的作用,且能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與(yu) Counselor溝通的模式,好讓Counselor能在升學這條路上發揮其最大的作用,提供最大的價(jia) 值。

 

誤區01

“Counselor是負責升學事宜的,所以他會(hui) 主動來找我討論申請大學的事。”

理論上Counselor確實是負責輔導監督學生整個(ge) 大學申請的流程,但需要明白Counselor並非專(zhuan) 屬你一人的,一些公立美高裏Counselor一個(ge) 人需要負責整個(ge) 年級超過700名學生的輔導工作,部分私立高中的情況稍好,輔導學生人數在50-200之間。

因此與(yu) 其像古代妃子一樣等皇上翻牌子那樣等著Counselor在數百名人之中找到你,還不如將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上,有任何問題或想法第一時間去約Counselor進行討論,哪怕他很忙隻能空出10-15分鍾給你,哪怕需要提前幾周才能預約上,也比零交流要好很多。

有很多中國學生即便去了美高或國際學校上學,很多時候還是會(hui) 有“怕麻煩別人”的心態,有疑問寧願憋著也不願意主動向Counselor尋求幫助。其實大部分Counselor還是比較負責的,也很樂(le) 意解答學生的問題,且會(hui) 默認你不去問就是you’re doing great,沒有任何問題。

你大可以放下心理負擔,有問題就盡快去跟Counselor商討。有些Counselor會(hui) 放出自己的時間表,空出部分時間接待學生,因此要盡快去進行預約,晚了可能就沒有機會(hui) 了。

當然,也不要把時間都花在一些“蠢問題”上,在Google搜索欄一搜就能搜到答案的問題還是留給自己解決(jue) ,跟Counselor溝通的時候可以多問一些與(yu) 他本人經驗相關(guan) 的問題,比如說以往跟自己背景相當的學長學姐最後都被哪些大學錄取了、哪些活動或競賽是比較受部分大學青睞、以自己目前的基礎還有哪些學校的資源可以善用等等。尤其是那些日常爆滿大忙人Counselor,好不容易預約上一個(ge) 談話機會(hui) ,千萬(wan) 要問有價(jia) 值的問題。

 

誤區02

“不到11-12年級準備申請大學,就用不上Counselor。“

有些學校確實在9-10年級階段不會(hui) 定下來Counselor的分配。但針對於(yu) 從(cong) 高中較低年級就開始有Counselor的學生,可以將以上這種想法從(cong) 大腦驅逐出去了。

很多學生都覺得Counselor是在申請大學時才派的上用場的,甚至就是一個(ge) 負責開推薦信和成績單的“工具人”。確實,如果你與(yu) Counselor的交流僅(jin) 限於(yu) 此,那他的工作無非就是打開電腦動動手指頭給你發送推薦信。資源就擺在那兒(er) ,能善用和挖掘到什麽(me) 程度就看學生自己了。

如果你有幸在一家在低年級就已經確認好Counselor的學校上學,千萬(wan) 不要讓自己和Counselor成為(wei) 兩(liang) 道平行線,毫無交流。你的同學也許從(cong) 9年級開始就積極跟Counselor討論AP選課、課外活動社團安排、自己在年級中的排名位置等等,而Counselor可能連你名字是什麽(me) 都不知道。交著同樣的學費,更主動更有規劃的小夥(huo) 伴們(men) 卻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和幫助,這想想都要原地窒息吧。

大家在善用Counselor這個(ge) 資源時要拒絕佛係,從(cong) 低年級開始就多與(yu) Counselor交流溝通,Counselor的一兩(liang) 句建議往往能幫助你在選課和參與(yu) 活動競賽這些重要方麵作出更好的決(jue) 定。你是第一次選課、第一次在各式各樣的活動和競賽中做出選擇、第一次準備大學申請,但Counselor已經幫助過很多很多屆學生去處理任何跟學業(ye) 和申請相關(guan) 的問題了。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kui) 在眼前,雖不能保證Counselor給的意見就是百分百正確或最適合你的,但多考慮經驗人士的意見總是百利無害的。

從(cong) 功利的角度出發,一個(ge) 從(cong) 10年級開始就跟Counselor保持緊密聯係的學生,和一個(ge) 在11-12年級才開始向Counselor要推薦信的學生,Counselor會(hui) 更喜歡哪個(ge) 學生?對哪個(ge) 學生的申請更為(wei) 上心?

從(cong) 低年級開始聯係Counselor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獲取信息,也是為(wei) 了在Counselor心中植入好印象,建立好的connection。硬條件擺在那兒(er) ,即便你不能直接左右推薦信的內(nei) 容,多交流總歸是能讓Counselor對你更為(wei) 熟悉,也就能讓推薦信的內(nei) 容更為(wei) 豐(feng) 富。要是Counselor壓根對你的情況一問三不知,那希望他能把你的推薦信寫(xie) 出花來就實在是強人所難了。

 

誤區03

“我成績很好,課外活動也很豐(feng) 富,就沒必要跟Counselor經常交流了吧,反正他給我寫(xie) 推薦信內(nei) 容肯定沒什麽(me) 問題。”

這個(ge) 問題還是要回到剛開始說的,Counselor需要輔導的學校從(cong) 50-700人不等。如果你有幸在一所師資充足且學生人數較少的學校上學,且Counselor為(wei) 人也是比較負責的,那確實成績好活動豐(feng) 富是占優(you) 勢的。往誇張了來說,即便Counselor根本沒有跟你有任何深入的交流,他單憑你的成績單和活動列表也寫(xie) 不出一封差的推薦信來。但要說這就不需要跟Counselor保持聯係了,還是一個(ge) 過於(yu) 絕對的看法。

能做到在成績上名列前茅同時又能參與(yu) 大量的課外活動,這樣的你肯定是有過人的學習(xi) 能力、毅力、抗壓能力的。而你不出意外也是希望能衝(chong) 刺頂尖大學的,名校的競爭(zheng) 之大相信不用多說。名校的最終錄取決(jue) 定都離不開GPA、標化成績、課外活動、競賽、社區服務活動、推薦信和申請文書(shu) 等方方麵麵,即便所占的重要性有所差異,但這都是會(hui) 被考慮的因素。在來自世界各地的數萬(wan) 份申請中,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依舊會(hui) 存在跟你條件相若甚至是履曆比你更優(you) 秀的申請者。

在貌似“玄學”的招生審核過程中,可能就是這一份Counselor寫(xie) 的推薦信讓你略勝了另一位競爭(zheng) 者一籌。要說申請文書(shu) 中的各種essays大題小題,都是從(cong) 你自己的角度出發揚長避短,難免有自吹自擂的嫌疑。推薦信作為(wei) 一份理論上由他人撰寫(xie) 較為(wei) “客觀”的材料,且在美國無論在求學還是求職等各個(ge) 方麵奉行推薦製度多年的大環境下,在審核中的重要性是無可否認的。

你既然都已經在學業(ye) 和活動中投入了如此多的心血,何不再花多一點點時間與(yu) Counselor保持一定程度的聯係?這樣他既能對你的認識更多一點,不再局限於(yu) 紙質資料上的認識— “哦,那個(ge) GPA 3.9的學生。”,而是透過麵對麵交流真正認識到你這個(ge) 人,你的性格,你的目標,你的想法,才能有助於(yu) 他寫(xie) 出一篇不流於(yu) 表麵的推薦信。同時,你也能從(cong) 他身上獲取更多申請經驗,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申請規劃。

申請大學沒有絕對“穩”一說,尤其是top級別的學校。既然你已經走了這麽(me) 遠的路,就不要在跟Counselor聯係這個(ge) 事情上犯懶了(針對於(yu) 大忙人Counselor,想約他他都未必有很多時間,所以說到底費不了多少功夫),力所能及地讓自己的申請萬(wan) 無一失,保證自己的申請材料,包括推薦信,都是趨向完美的。

 

誤區04

“我成績不好,神仙難救,找Counselor也沒用吧。”

無可否認,成績不好是個(ge) 硬傷(shang) 。Counselor也不可能把黑得寫(xie) 成白的,在推薦信中寫(xie) 你是他這輩子見過最出色的學生之一。但成績不好絕對不是你躺平的理由,為(wei) 什麽(me) 說即便成績就那樣了,也還是有多找Counselor交流的必要呢?主要體(ti) 現在兩(liang) 點—— 第一,還是功利論的“印象分”,第二,Counselor不僅(jin) 僅(jin) 負責寫(xie) 推薦信,也是你獲取重要信息的其中一個(ge) 來源。

第一個(ge) 相信大家都理解,你成績不好,那至少態度要好吧,至少情商要在線吧。如果你呈現給Counselor的形象就是成績既不好,對自己的課業(ye) 和大學申請也不上心,那你的推薦信確實就朝著要涼的方向一去不複返了(尤其是那種特別實誠的Counselor)。但如果你經常和Counselor交流,過程中也能體(ti) 現出你在知道自己在成績上不占優(you) 勢的基礎下希望在其他一些方麵彌補的決(jue) 心,這多少還是能加點印象分的。有些學生會(hui) 在與(yu) Counselor見麵之前打印簡曆,或者準備一下自己的活動、社團、競賽清單起碼能表現即便成績上沒有很大的優(you) 勢,在其他方麵還是有所建樹的。

同時,這樣也能讓Counselor根據你的綜合背景去評估你接下來的選校定位和申請策略應該如何進行。這也就聯係到第二點,Counselor相當於(yu) 一個(ge) 行走的信息庫,你即使不從(cong) 功利角度出發爭(zheng) 取印象分,與(yu) Counselor溝通的過程中還是可以獲得很多有用的資訊。比如說以你的成績和其他條件能申請到什麽(me) 檔次的學校(包括過往跟你差不多背景的學生都去了什麽(me) 學校)、ED和RD該怎麽(me) 選、在已有的成績基礎上還能怎麽(me) 彌補(SAT還考嗎?簡曆和文書(shu) 要怎麽(me) 適當地揚長避短?)等等。成績不好不等於(yu) 世界末日,透過跟Counselor溝通能更明確自己的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的申請策略。

以上的這些誤區你 踩雷 了嗎?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2哈佛國際關係青少年挑戰賽介紹

下一篇

劍橋大學錄取分享:一封給化學的情書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