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國際課程體(ti) 係的選擇讓學生和家長感到困惑。在選擇國際學校之前,選擇適合的國際教育課程體(ti) 係是一個(ge) 重要決(jue) 策。
以下是一些關(guan) 鍵問題:
● 哪些是最主流的國際課程?它們(men) 的課程設置如何?難度如何?
● 在申請不同國家的大學時,這些課程的認可度有何差異?
● 哪種課程體(ti) 係適合不同類型的學生?
今天,我們(men) 將對全球最主流的課程體(ti) 係進行比較分析,包括A-Level、AP、IB、OSSD和DSE。
首先,讓我們(men) 通過一張圖來看看這些課程體(ti) 係的主要區別?
其中,A-Level課程更接近國內(nei) 的高考係統,IB則是整體(ti) 學習(xi) 難度最大的。AP課程實際上不屬於(yu) 課程體(ti) 係,而是大學預科考試,單科難度大。
下麵讓我們(men) 單獨聊聊每個(ge) 課程體(ti) 係的特點。
A-Level
A-Level課程是英國的高中課程體(ti) 係,全稱為(wei)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GCE A-Level)。
它最初是英國本土的全民高中課程教育體(ti) 係,並作為(wei) 英國學生的大學入學考試課程。類似於(yu) 中國的高考,在全球範圍內(nei) 逐漸發展成為(wei) 最大且最有影響力的國際課程之一。
除了在英國的大學,A-Level課程在全球125多個(ge) 國家和地區被廣泛認可,包括新加坡、香港、澳大利亞(ya) 、加拿大、美國以及許多歐洲國家。
A-Level課程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70多門科目中選擇學習(xi) 3-4門課程。
這種設置對於(yu) 有明顯強勢和弱勢學科的學生來說是巨大的優(you) 勢,他們(men) 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進行學習(xi) ,揚長避短。
A-Level課程采用兩(liang) 年製的體(ti) 係,通常在高二和高三進行。
在第一年(AS水準),學生通常會(hui) 選擇4-5門感興(xing) 趣的課程進行基礎學習(xi) 。年末通過考試後,將獲得相應的AS證書(shu) 。
在第二年(AL水準),學生可以在上一年選修的4-5門AS課程中選擇最感興(xing) 趣、成績優(you) 秀或與(yu) 未來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3門課程繼續深入學習(xi) 。通過考試後將獲得A-Level證書(shu) 。
與(yu) 貫穿整個(ge) 高中的AP和IB體(ti) 係相比,A-Level的兩(liang) 年製體(ti) 係在時間上具有明顯的優(you) 勢。對於(yu) 希望在中途轉換體(ti) 係或短時間內(nei) 取得成果的學生來說,A-Level的體(ti) 係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相比IB課程體(ti) 係,A-Level不強調學生參加大量課外活動或論文寫(xie) 作。對於(yu) 初升高階段,希望進入國際體(ti) 係的許多學生來說,A-Level課程應該是最容易上手的課程體(ti) 係。
最早A-Level課程從(cong) 最基礎的教學大綱、課程設置甚至考試出題都是分別由英國幾個(ge) 主要考試局全程設計並組織的。
目前學生接觸最多的是AQA, EDEXCEL(愛德思), CIE這四個(ge) 考試局。考試局體(ti) 製可以簡單地理解為(wei) 高考不同省份的自主命題。
AP(Advanced Placement)
AP(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是由美國大學理事會(hui) College Board開發的一套在高中授課的大學先修課程。
AP課程相當於(yu) 美國大學的一、二年級相關(guan) 課程的難度。可以簡單理解為(wei) 在高中基礎上提供額外的一係列選修課程,學生參加AP考試後會(hui) 獲得相應的成績單。
由於(yu) AP課程提供了提前接觸大學課程的機會(hui) ,學生可以提前適應大學學習(xi) ,並培養(yang) 大學學習(xi) 方法和習(xi) 慣。
在IB、A-Level和AP課程中,就單科難度而言,AP是最具挑戰性的。需要明確的是,IB、A-Level是學術課程,可以獲得相應文憑,而AP與(yu) SAT、托福等標準化考試相類似,不是文憑課程。
在申請大學時,出色的AP成績可以起到加分的作用,但沒有AP成績也可以申請美國大學。
AP課程分為(wei) 7個(ge) 大類,包括英語、曆史與(yu) 社會(hui) 科學、數學與(yu) 計算機技術、科學、世界語言和文化、藝術,以及兩(liang) 門證書(shu) 課程,共計38門課程。
AP考試具有較高的自由度,學生在選擇AP科目時沒有上下限,可以根據興(xing) 趣選擇一年學習(xi) 5-6門或者7-8門。
AP考試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學生可以選擇在學校學習(xi) ,也可以自學並參加考試,為(wei) 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探索可能性。
每門AP課程為(wei) 一年的課程,因此一些學生從(cong) 九年級開始考一兩(liang) 門科目,並逐漸在接下來的幾年完成他們(men) 想要考取的科目。
AP考試通常在每年的5月舉(ju) 行,成績會(hui) 在7月左右公布。考試成績從(cong) 1分到5分,5分為(wei) 最高分,3分為(wei) 有效分數。
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課程成立於(yu) 1967年,由國際文憑組織(IBO)在瑞士日內(nei) 瓦設計,最初旨在為(wei) 國際學校提供服務,方便全球流動家庭的子女入學。
選擇IB課程的學生不僅(jin) 需要完成各種專(zhuan) 業(ye) 課程的學習(xi) ,還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撰寫(xie) 論文和參與(yu) 各類社會(hui) 活動。這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學生需要完成六門基礎課程、知識理論課、拓展論文和實踐活動。
一、學習(xi) 六門基礎課程
高中生的IBDP課程涵蓋六大課程組,分別是:
1、語言A :指學生的母語。但是這裏母語的課程教學重點不是語言本身,而是包括該語言中的經典文學作品的分析與(yu) 鑒賞等等。
2、語言B :學生的第二語言。重點考察學生對這門外語的書(shu) 麵與(yu) 口頭交際能力,按照學生對於(yu) 該外語的掌握程度分為(wei) 高等級(High Level,簡稱HL)和標準等級(Standard Level,簡稱SL)。
3、人文科學與(yu) 社會(hui) 科學:主要有包括曆史、地理、商業(ye) 與(yu) 管理、經濟學、哲學、心理學、IT與(yu) 全球化社會(hui) 、社會(hui) 與(yu) 文化人類學、世界宗教等科目可供學生選擇。
4、實驗科學:涵蓋物、化、生、環境、設計技術這5門學科。、在此課程組的學習(xi) 過程中,學生還要完成一個(ge) 任務,讓不同學科的學生合作,共同完成一個(ge) 項目,這種方式能夠很好地展示他們(men) 依據所學課程的區別,對於(yu) 同一事物會(hui) 展現怎樣的思考差異。
5、數學與(yu) 計算機科學:其中數學是必修,計算機科學是選修科目。
6、藝術:包括視覺藝術、音樂(le) 、戲劇、電影、舞蹈等學科。學生必須從(cong) 前五組科目的每組中選一門課程進行學習(xi) 。
二、知識理論課 (Theory of Knowledge,簡稱TOK)
重在培養(yang) 學生的判斷和總結能力、批判式思維,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主要以小論文的形式作為(wei) 考察標準。
這部分富有哲學色彩,重點培養(yang) 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鼓勵學生對“經驗之談”深度思考和質疑,尋找事實依據並加以判斷,而不是信仰權威,考試方式為(wei) :學生口述10分鍾,內(nei) 容為(wei) 1200-1600字的論文。
三、撰寫(xie) 4000字拓展論文(Extended Essay,簡稱EE)
提供學生一次調研機會(hui) ,探究以往所學課程中的某個(ge) 知識點,寫(xie) 出一篇4000字的論文。學生需要圍繞自己在IB課程中感興(xing) 趣的課題來進行選題,再加入自己的感悟和心得。主要考察學生的寫(xie) 作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完成150小時的CAS活動(Creativity, Action and Service, 簡稱CAS)
學生在IB課程學習(xi) 的兩(liang) 年間必須完成150小時的CAS活動。
六門基礎課程學生每門可獲得的最高分數為(wei) 7分(及格分為(wei) 4分),拓展論文與(yu) 知識理論課的論文可獲3分的獎勵分,IB文憑課程的滿分為(wei) 45分。CAS活動雖然沒有分數,但必須完成才能最終獲得IB文憑。
IB課程體(ti) 量大,學習(xi) 進度快,在科學、人文、外語、藝術、社會(hui) 工作等各方麵注重平衡發展,不偏科,不側(ce) 重某一方麵,所以IB適合全麵均衡發展的學生。IB課程外語要求也較高,適合英文基礎好的學生。
由於(yu) 全球的IB學校,都必須經過IBO認證才可以教授IB課程,認證過程非常嚴(yan) 謹,全球非常多的國家都承認IB為(wei) 優(you) 良的入學資格,並非常歡迎IB學生申請入學。
OSSD
OSSD(安大略省中學畢業(ye) 文憑)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高中教育體(ti) 係。與(yu) 英國不同,加拿大沒有全國統一的高中課程體(ti) 係,而是每個(ge) 省份的教育廳單獨管理。
OSSD注重培養(yang) 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技能,包括語言、數學、自然科學、社會(hui) 科學、藝術和體(ti) 育等領域。學生需要完成一定數量的課程,並通過一係列的考試和項目來獲得畢業(ye) 證書(shu) 。
為(wei) 了獲得OSSD文憑,學生需要完成30個(ge) 學分,其中包括18個(ge) 必修學分和12個(ge) 選修學分。必修學分涵蓋語言、數學、科學、社會(hui) 科學和健康與(yu) 體(ti) 育等領域。選修學分可以是與(yu) 學生興(xing) 趣和職業(ye) 目標相關(guan) 的領域,如藝術、商業(ye) 、技術等。學生需要在每個(ge) 領域中獲得足夠的學分才能獲得文憑。OSSD也是一種權威的“非應試”教育體(ti) 製。
除了學分要求,學生還需要通過OSSD的標準化考試,包括語言、數學和科學等領域的考試。學生還需要完成一些項目和活動,如義(yi) 工服務、學術研究、領導力培訓等。這些項目旨在培養(yang) 學生的領導力、創造力和社交技能等綜合素質。
DSE
DSE(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ination)是香港的中學文憑考試,於(yu) 2012年開始取代香港中學會(hui) 考(HKCEE),成為(wei) 大學招生的基礎考試。相對於(yu) 內(nei) 地的高考來說,DSE考試是一個(ge) 非常年輕的考試。
目前,DSE成績已獲得全世界約400餘(yu) 所高等院校的認可,包括香港本地的大學(如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以及300多所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ya) 、新加坡、日本等海外高校。
DSE提供甲、乙、丙三類科目供考生選擇報考。通常,考生需要至少報考六到七科,最多可以報考八科以及數學延伸部分(俗稱為(wei) 八科半)。
甲類科目一共24科,包括4個(ge) 核心科目和20個(ge) 選修科目。4個(ge) 核心科目為(wei) 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和通識教育(2021/22學年起改為(wei) 公民與(yu) 社會(hui) 發展科)。
該類科目下的4個(ge) 核心科目是每一位考生都必須要考的。考生必須於(yu) 該等科目達到相應成績,才符合大專(zhuan) 院校課程的入讀資格。
數學科延伸課程雖並不被視同為(wei) 一個(ge) 獨立科目,但等級會(hui) 分開計算。不少大學,特別是數理科目,在計算入學分數時可能會(hui) 將延伸部分視為(wei) 一個(ge) 獨立的選修科。但大部分情況下,延伸部分合格並不能取代數學必修部分的及格成績。
乙類科目是應用學習(xi) 科目,不進行公開考試,評估工作由相關(guan) 課程提供機構執行,考評局負責調整評估成績並監督評估工作的質量。每年乙類科目都會(hui) 進行微調。
丙類科目是其他語言科目,直到2024年為(wei) 止,包括法語、德語、日語、印地語、西班牙語和烏(wu) 爾都語。這些科目采用劍橋大學國際考評部的高級補充程度試題進行評估,並由該大學的國際考試部進行評級。
DSE允許香港本地、內(nei) 地和海外的不同身份的學生報考。根據香港考評局官方網站顯示,有兩(liang) 類學生可以報考DSE,分別是學校考生和自修生考生。
自修生的範圍相對廣泛,也就是說,除了在香港學校就讀的考生之外,其他類型的考生都以自修生身份報名DSE,包括在內(nei) 地就讀的香港籍學生、內(nei) 地學生和海外學生。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