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學生和國際生會影響美本錄取結果?

今年1月份,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宣布將國際生納入其Need-Blind政策中,意味著學校在決(jue) 定是否錄取國際生的時候不會(hui) 考慮其是否能負擔得起學費,也就是說以國際生的身份去申請達特茅斯學院的助學金也不會(hui) 影響被錄取的概率。

在宣布這一項政策之前,達特茅斯與(yu) 其他約105所美國大學一樣,僅(jin) 對美國公民或持有綠卡的申請者實施Need-Blind政策。

目前,全美隻有六所大學(阿默斯特學院、哈佛大學、MIT、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達特茅斯學院)明確表示對所有申請者實施Need-Blind政策且會(hui) 100%滿足其需要的助學金金額,不論國籍

與(yu) Need-Blind相反的是Need-Aware政策,代表學校在審核申請者的材料時會(hui) 考慮其財政情況,如果申請者申請助學金的話有可能會(hui) 對申請結果有負麵影響。

美高學生和國際生的battle!你的“身份”會(hui) 如何影響美本錄取結果?

▲達特茅斯學院官網新聞截圖:宣布將國際生納入Need-Blind招生政策中。

達特茅斯的新政策對國際生來說無疑是一個(ge) 天大的好消息,所展現出對國際生的高包容度也算是“圈了一波粉“,未來將吸引更多國際生申請。

但可能有些對於(yu) 美本申請還沒有那麽(me) 了解的學生和家長就會(hui) 有很多疑問——

申請助學金原來會(hui) 影響錄取概率嗎?

國際生不能申請助學金嗎?

我孩子持中國護照,在美國讀高中,她屬於(yu) 國際生嗎?

我持有美國綠卡,但我在英國上高中,我屬於(yu) 本地生還是國際生?

比起美高學生,我在國內(nei) 讀普高是不是就輸在起跑線上了?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為(wei) 大家解惑,主要分為(wei) 以下五個(ge) 部分——

為(wei) 什麽(me) 大學需要區分國際生和美國本土生?

國際生和美國本土生的區分標準是什麽(me) ?

國際生會(hui) 不會(hui) 被“歧視”?

美高學生真的有更大的優(you) 勢嗎?

中國學生如何彌補“天然劣勢”?

為(wei) 什麽(me) 大學需要區分國際生美國本土生

大學對國際生和美國本土生進行區分的原因主要有三個(ge) :

01

確保校園能在“國際化”和“保留本土底蘊”中取得平衡

部分大學在招生的時候,對國際學生都有一個(ge) 比例上的要求(比如招生總數的5%-10%)。

學校為(wei) 了避免招收很多來自同一背景或地區的學生,也會(hui) 偏向在每個(ge) 不同文化背景和人種中錄取一定比例的學生,也就是現在美國大學非常強調的“diversity”(多樣性)

02

關(guan) 於(yu) 申請流程上存在的差異

比起美國本土生,國際生往往需要提供額外的申請材料,比如說英語考試成績(托福雅思、PTE、多鄰國等)以證明英語水平。

03

關(guan) 於(yu) 申請助學金和錄取概率的差異

很多大學奉行need-aware政策,也就是在審閱國際生的申請時會(hui) 考慮其財經狀況是否能負擔學費,如果學生申請助學金的話,有可能會(hui) 對錄取決(jue) 定造成負麵影響。

國際生和美國本土生的區分標準是什麽(me) ?

一般來說,大學認定學生是否是國際生的標準分為(wei) 以下幾種:

根據公民身份和綠卡作區分

大部分學校是按照公民身份和是否持綠卡來定義(yi) 身份的,比如斯坦福大學、埃默裏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也包括上文提到的達特茅斯學院

綠卡:即美國永久居民卡,綠卡持有人保持原來國籍,持母國護照,隻是有了在美國長期居住和工作的權利。

美國公民:即美國國籍,持美國護照。

在這些學校,若學生不具有美國公民身份,也不持綠卡,就會(hui) 被定義(yi) 為(wei) 國際生。

美高學生和國際生的battle!你的“身份”會(hui) 如何影響美本錄取結果?

▲斯坦福官網截圖:沒有美國公民身份及永久居留權(綠卡)的學生會(hui) 被定義(yi) 為(wei) 國際生

美高學生和國際生的battle!你的“身份”會(hui) 如何影響美本錄取結果?

▲埃默裏大學官網截圖:非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的學生被視為(wei) 國際生。國際生包括持有FI、F2、J1、J2或G係列簽證的學生

美高學生和國際生的battle!你的“身份”會(hui) 如何影響美本錄取結果?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官網截圖:即便學生是在美國上高中,隻要沒有公民身份或綠卡,也還是國際生

根據高中所在國家作區分

有一部分大學會(hui) 根據學生的高中所在國家來判斷申請人是否算國際生,比如芝加哥大學、康奈爾大學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

這裏要分兩(liang) 種情況:一是在美國高中上學的中國公民;二是在美國以外上學的美國公民。以芝加哥大學的解釋為(wei) 例:

美高學生和國際生的battle!你的“身份”會(hui) 如何影響美本錄取結果?

在審核申請的過程中,一個(ge) 申請者的身份是根據其高中所在地來區分的。

如果你是一個(ge) 在美高上學的中國公民,芝加哥大學在審閱申請的時候會(hui) 把你放在美高的“池子”裏來評估,並且遵循和美國公民一樣的申請流程。

但在申請助學金這個(ge) 方麵,一個(ge) 申請者的身份則還是根據國籍來區分。如果你是一個(ge) 中國籍學生(即使在美國上高中)又申請了助學金,芝加哥大學還是會(hui) 考慮到你非美國公民的身份。也就是說,如果你申請了助學金,還是有可能損傷(shang) 到錄取幾率。

如果你是在美國以外的地區上學的美國公民,不管你的國籍是什麽(me) ,隻要你在美國以外上的高中,芝加哥大學就會(hui) 在審閱申請時把你當作國際生來對待。但在申請助學金這個(ge) 方麵,即使你在美國以外的地方上高中,你還是有資格申請聯邦政府提供的助學金的,和其他美國公民一樣適用Need-Blind的政策。換句話說,即便是在國外上學的美國公民申請了助學金也不會(hui) 影響錄取幾率。

美高學生和國際生的battle!你的“身份”會(hui) 如何影響美本錄取結果?

▲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官網截圖:如果學生是在美國以外上學的美國公民,因為(wei) 你的海外生活經驗你依舊會(hui) 被當作國際生來對待

美高學生和國際生的battle!你的“身份”會(hui) 如何影響美本錄取結果?

康奈爾大學官網截圖:學校會(hui) 依據學生目前就讀的學校來審閱申請,而非根據公民身份。

總括而言,按照高中所在國家區分申請人的大學其實是有兩(liang) 個(ge) 區分的標杆:是否申請助學金以及“context”(後麵會(hui) 細說)。在審閱過程當中,學校會(hui) 把你放在與(yu) 你有相似教育背景的申請人中去評估,而不會(hui) 考慮你的國籍。但是如果你沒有公民身份卻又申請了助學金,這還是有機會(hui) 損害你的錄取幾率。

當然,大部分申請美國大學的中國申請人,是不用考慮財力問題的,故而沒有這個(ge) 擔憂。

不作任何身份上的區分

在這裏“不區分”的意思是 —— 無論申請者是國際生還是美國本土學生,在申請過程和經濟援助上都沒有任何區別。

這樣的學校非常少,全美目前隻有所綜合性大學實行不區分製度,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喬(qiao) 治城大學,以及於(yu) 今年年初才剛加入此行列的達特茅斯學院。屬於(yu) 文理學院阿默斯特學院也是不進行區分。

美高學生和國際生的battle!你的“身份”會(hui) 如何影響美本錄取結果?

▲哈佛大學官網截圖:在申請流程和申請經濟援助上,美國本土生和國際生的程序是一模一樣的,審閱也不會(hui) 有所不同,因此沒必要進行身份上的區分

美高學生和國際生的battle!你的“身份”會(hui) 如何影響美本錄取結果?

▲普林斯頓大學官網截圖:申請審閱過程中不區分國際生和非國際生

美高學生和國際生的battle!你的“身份”會(hui) 如何影響美本錄取結果?

▲MIT官網截圖:不論國籍,對所有申請人提供need-blind助學金政策

美高學生和國際生的battle!你的“身份”會(hui) 如何影響美本錄取結果?

▲喬(qiao) 治城大學官網截圖:國際生和美國公民遵循一樣的申請流程

美高學生和國際生的battle!你的“身份”會(hui) 如何影響美本錄取結果?

▲耶魯大學官網截圖:因為(wei) 國際生和國內(nei) 生的申請遵循一樣的流程,而且對所有申請人提供need-blind的助學金政策,因此沒有必要進行區分

美高學生和國際生的battle!你的“身份”會(hui) 如何影響美本錄取結果?

▲達特茅斯學院官網截圖:學校將以同樣的審核標準審閱國際生和非國際生的申請,且不會(hui) 考慮申請者的財政情況。

在申請財政援助方麵,這七所大學都是對國際生采取Need-Blind政策(可以理解為(wei) 比較“財大氣粗“),在受理申請時不考慮任何學生的經濟狀況,無論學生是否申請財政援助將不會(hui) 對申請結果造成任何影響。

但其中的喬(qiao) 治城大學雖然奉行Need-Blind政策,但因為(wei) 資金有限,隻有少量助學金名額,並不保證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但無論如何,學生在申請過程中申請助學金將不會(hui) 對錄取造成任何負麵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這些學校不對國際生和美國本土生進行區分,但如果英語不是你的母語,且不滿足免除語言成績的要求,還是要提供英語水平測試的成績(托福、SAT或PTE等考試)來證明自己可以在全英語環境下學習(xi) 。

國際生身份會(hui) 不會(hui) “被歧視”?

所有的大學,無論是采取了need-blind還是need-aware政策,都強調了context(環境)這個(ge) 詞。

普林斯頓大學

我們(men) 關(guan) 注的是學生在哪裏上的高中,所有學生都在他們(men) 所處的環境(context)中被全麵評估。

美高學生和國際生的battle!你的“身份”會(hui) 如何影響美本錄取結果?

美高學生和國際生的battle!你的“身份”會(hui) 如何影響美本錄取結果?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在審核申請時不考慮學生的公民身份/居住地。出於(yu) 入學目的,學生將在其高中背景(context)進行評估。

阿默斯特學院

我們(men) 所有的申請人都在其學校的背景(context)下進行評估——我們(men) 將每個(ge) 學生的表現理解為(wei) 特定教育環境的產(chan) 物。

美高學生和國際生的battle!你的“身份”會(hui) 如何影響美本錄取結果?

這個(ge) context是各個(ge) 大學在申請要求裏比較含糊其辭的地方,也是所謂“歧視”的發源地。因為(wei) 各個(ge) 地方的教育製度不同,招生官無法橫向比較,隻能根據申請者在該教育體(ti) 係中的成功程度去判斷。

在美國讀高中的學生,無論是不是美國公民,其競爭(zheng) 對手都是其美國高中的同學;相應的,在中國讀高中的學生,無論有沒有護照/綠卡,都隻會(hui) 在該中國學校的製度下去比較。

這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但問題就在於(yu) ,也許從(cong) 一開始,招生官就會(hui) 比較認可某些國家/地區的教育,覺得那裏的學生會(hui) 更符合自己的要求。

雖然幾乎所有的美國大學都會(hui) 在官網上宣稱 ——

“我們(men) 很熟悉各個(ge) 國家、地區的教育體(ti) 係和評分係統。”

“我們(men) 不預先限定任何特定國家的錄取人數。”

但無可避免的是,美國大學的招生官往往會(hui) 更加信任、更加偏愛美式的或者國際化的教育體(ti) 係。在這種情況下,在美國上高中的學生在申請中明顯占有優(you) 勢。

 

美高學生真的有更大的優(you) 勢嗎?

美高學生在申請美國大學的優(you) 勢主要體(ti) 現在以下四個(ge) 方麵:

1

美國大學招生官特別看重創造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實際的生活技能等等,而這些都是美國教育所重視的品質,也就是所謂“國際化”人才需要的品質。

2

某些美國高中和重點大學的聯係更加緊密,被稱為(wei) feeder school。這些美高一般位於(yu) 大學周邊,不少大學教職工子女會(hui) 選擇就讀,學校每年都會(hui) 預留出一定的位置給這些中學,這些美高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比如普林斯頓大學周邊的一所feeder school——勞倫(lun) 斯威爾中學,下圖是該學校過去五年來重點大學的錄取人數,普林斯頓大學48名,哈佛大學20名,斯坦福大學12名,耶魯大學24名……數據十分可觀。

美高學生和國際生的battle!你的“身份”會(hui) 如何影響美本錄取結果?

3

美高學生的GPA、推薦信等申請材料明顯更具有可信度。刪掉一個(ge) 最低分,修改一門課的成績,可能對中國的某些高中來說是心照不宣的“正常操作”,但在美國高中這是不存在的。

要知道,若是發現了偽(wei) 造成績,許多美高的教職工會(hui) 丟(diu) 了工作不說,校領導也是要吃官司的。基於(yu) 此,招生官往往會(hui) 抱著“懷疑”的態度去審視每一個(ge) 非美高學生的申請。

 

4

除了申請材料的可信度,美高學生的優(you) 勢還滲透於(yu) 申請的各個(ge) 細節,在活動方麵,美國高中所能提供的活動如領導力、社區服務、表演藝術等等比各種學術競賽明顯更符合招生官的胃口。在文書(shu) 方麵,美高學生更容易參觀拜訪心儀(yi) 的大學,建立起聯係,對"Why us?" 這類文書(shu) 題目的作答也就得心應手了。另外,一些大學的麵試官還會(hui) 到一些高中招人,美高學生有機會(hui) 與(yu) 這些麵試官進行麵對麵交流。

雖然很多大學對美高學生免除了雅思/托福成績,但這裏並沒有將此納入美高學生的優(you) 勢,因為(wei) 這個(ge) “優(you) 勢”並無多大用處。我們(men) 建議所有的美高學生都提交托福和雅思成績。

且不說許多大學對英語非母語者免除語言測試的條件非常苛刻,重點是各個(ge) 大學要提交托福/雅思/ initialview的原因是要看Speaking的部分。即使是在美國讀高中,也不意味著你的口語交流是無障礙的,或者說,並不意味你的社交是沒問題的。

許多大學現在最擔心的一點是,中國的學生會(hui) 形成自己的一個(ge) 小圈子,隻和“自己人”玩,不能真正融入美國大學社區裏。因此無論是在哪裏上高中,我們(men) 都建議學生能夠提交優(you) 秀的托福/雅思成績,來證明自己確實能夠無障礙地融入全英文的環境。

其實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某些美高學生並未感受到在美國讀高中帶來的好處。如果脫離了國內(nei) 老師/家長的管教,就“放飛自我”,呆在家裏天天打遊戲,不積極結交外國朋友,不積極參與(yu) 高中學校的活動,沒能融入美國文化,在大學申請中美高的作用發揮不出來,還可能產(chan) 生反作用。所以我們(men) 的顧問一直強調 ——

“隻有一個(ge) 學生足夠有上進心(self-motivated),在美國上高中才能發揮最大的用處”。

總結來看,國際生想要想在申請中取得優(you) 勢,重點是要在招生官麵前樹立一個(ge) “國際化”的形象,想辦法培養(yang) 他們(men) 更認可的能力和品質。

中國學生如何彌補“天然劣勢”?

從(cong) 學校入手

直接去美國上高中,或那些對學生準入設置高門檻、課程設置嚴(yan) 格的國際化學校上學。

不然就參加一些美國大學舉(ju) 辦的夏校項目,增加申請材料的可信度

從(cong) 閱讀入手

閱讀任何材料都要跳出現有的思維模式,用更加國際化的思維方式去分析。

從(cong) 口語入手

重視你的口語。利用話劇、辯論、演講等各種活動展現你的語言能力,證明你確實具備融入美國大學的社交的能力。

從(cong) 項目入手

獨立完成項目來展現自己的創造的能力和熱情。目前中國學生的活動太過於(yu) 標準化,難免落入俗套。美高學生經常會(hui) 有奇思妙想,這點中國學生可以借鑒。一些會(hui) 讓招生官令人眼前一新的活動如跳廣場舞,種植/售賣中草藥,為(wei) 流浪漢建造“小屋”、利用麥當勞廚餘(yu) 製作生物燃料等等都是不錯的想法。

從(cong) 成績入手

成績和排名才是最重要的,若“歧視”無法改變,隻有努力提升自己的GPA,珍惜每一個(ge) 英語考試和麵試機會(hui) ,方能“殺”出一條血路。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12年級上學期出國留學申請美國本科應該做什麽?

下一篇

2022年中國台灣數學奧林匹克的試題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