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最近和學術組的同事一起讀的一篇在 2016 年發表於(yu)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學術期刊的文章。
首先,標題中的 “genre” 是一個(ge) 學術寫(xie) 作領域經常會(hui) 提到的一個(ge) 詞,可以翻譯成 “體(ti) 裁”。
比如在初高中,學生比較常見的接觸到的寫(xie) 作體(ti) 裁有:Narrative Writing 敘事文,Expository Writing 說明文,Analytical Writing 說明文,以及 Argumentative Writing 議論文。
這篇論文中,作者們(men) 主要對比分析的是 EFL 學生(英語作為(wei) 第二語言使用者)在 Narrative Writing 敘事文和 Argumentative Writing 議論文中寫(xie) 作能力的對比。
議論文寫(xie) 作評級
在對比之前,我們(men) 不妨先來思考一下你平時寫(xie) 的議論文達可以達到以下哪一個(ge) 等級 (Berman & Nir-Sagiv, 2007):
第5等級是寫(xie) 好一篇優(you) 秀的議論文所需要達到的最高準則, 而想要達到這個(ge) 標準,對於(yu) 大部分二語中學生來說,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議論文:低質量 vs. 高質量
雖然中國的二語中學生數量在快速增長,但是英語寫(xie) 作對於(yu) 他們(men) 來說仍然是一個(ge) 長期的挑戰。一項研究顯示:相比於(yu) 中學生常寫(xie) 的敘事文(偏故事性敘事的文章),議論文有著更複雜的句法和緊密的邏輯,詞匯運用更難,所寫(xie) 句子更長 (Qin et al., 2016)。
在評判一篇議論文的質量高不高的時候,我們(men) 去找尋文章中有沒有包含以下兩(liang) 種詞語 (Dobbs, 2014; Uccelli et al., 2013):
Stance Markers:一些表述自己態度的詞,比如 certainly, possibly, it is unlikely that.
Organizational Markers: 一些表述文章結構架構的詞,比如 first of all, for example, moreover.
我們(men) 找到並截取了以下兩(liang) 位學生寫(xie) 的議論文片段,第一個(ge) 是低質量的,第二個(ge) 是高質量的(加粗單詞為(wei) Organizational Markers, 下劃線單詞為(wei) Stance Markers):
低質量
“Success is a further question, it’s hard to be. But I think, successful is just around us. Doing good in the Final exam, get much money by the first month to work……. They all are success. So, do well in everything you will be successful.”
高質量
“I think success comes from three things, hard work, being careful with details and courage. Because a person who doesn't work hard may not be successful though he is extremely talented…… Next is being careful with details. For example, when you face your chance, you need courage to decide to take it. In summary, courage can help you never give up. Maybe, we are not as successful as those celebrities.”
不管是句子複雜性和詞匯運用,第二個(ge) 明顯優(you) 於(yu) 第一個(ge) 。在第二個(ge) 片段裏,學生用到了更多 Stance Markers 和 Organizational Markers 的單詞。除此之外,第二篇議論文的句與(yu) 句之間有著更密切的邏輯關(guan) 係。比如:學生會(hui) 用舉(ju) 例子的形式來解釋前麵較抽象的觀點,即使是這樣一個(ge) 小小的“因果關(guan) 係”邏輯,卻會(hui) 讓整體(ti) 的作文邏輯更緊密。
如何寫(xie) 出一篇高分議論文?
上述所講的這些 Stance Markers 和 Organizational Markers 其實是英語母語學生從(cong) 小就經常使用的,但目前無法確定我們(men) 是否能通過英語教學來幫助學生提升這方麵的能力 (Qin et.al, 2016)。
不過,為(wei) 了讓中國二語中學生的議論文水平有效改善,我們(men) 確實需要注重學生在學術詞匯運用上的提高。學生將會(hui) 受益於(yu) 在書(shu) 麵作業(ye) 中有目的的詞匯選擇和練習(xi) ,潛移默化地提高議論文的質量 (Coxhead, 2000)。
舉(ju) 個(ge) 例子,如下表所示,這是 Averil Coxhead 教授提到的新學術詞匯表(Academic Word List)中截取的一部分。這個(ge) 學術單詞表幫助學生認識了更多相同詞根所衍生出來的不同單詞,並在練習(xi) 寫(xie) 議論文時有更多的單詞選擇或者選擇出最適合文本內(nei) 容的單詞。
注意:表格中斜體(ti) 單詞為(wei) 最常用到的單詞。
同時,在課堂中,我們(men) 也要注重培養(yang) 中學生寫(xie) 議論文時的邏輯思考能力,幫助同學們(men) 從(cong) 小打下堅實的基礎。
引用文獻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