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美本申請越來越卷,單靠出色的GPA和標化考試成績已經不足以讓學生在申請中突圍而出……
國內(nei) 孩子往往在數理化學科上的基礎都比較紮實,轉入國際課程體(ti) 係後,在IB、A-LEVEL或AP的數理學科中都會(hui) 獲得不俗的成績。
高GPA、多門5分AP的例子並不少見,也就導致上文所提到的情況 —— 單靠考試成績來證明自己的數學能力難免顯得單薄,很難讓招生官在一大群成績優(you) 秀的孩子中認定你就是“最好”或跟大學最為(wei) 匹配的那一個(ge) 。
那有什麽(me) 辦法可以讓自己的整體(ti) 履曆脫穎而出呢?對於(yu) 想要申請數學類專(zhuan) 業(ye) 的同學們(men) 來說,最直觀有效的體(ti) 現就是 競賽獎項 。
當然,數學類競賽種類繁多,含金量和難度各異,也不是每一個(ge) 競賽都能大幅提升履曆的競爭(zheng) 力。下麵羅列的幾個(ge) 競賽是近年含金量高且非常熱門的數學類競賽——
1、HiMCM
美國高中生數學建模競賽(High School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是一項由美國數學及應用聯合會(hui) 舉(ju) 辦的伟德betvlctor1946,旨在提高學生的建模、解決(jue) 問題和寫(xie) 作的技能,深度鍛煉學生在數學思維上的靈活應用。
2023年的HiMCM將於(yu) 今年11月1日-11月14日(美東(dong) 時間)期間開展,而報名將在今年11月1日下午14:00(美東(dong) 時間)截止。
HiMCM是以團隊為(wei) 單位的比賽,每支隊伍由同校的1-4名學生組成。隊伍需要提交一份數學解題學術報告,詳細闡述解題所需的推導和數學模型,並通過編程進行數據處理或數值計算,表述的語言也需要精簡通順。
根據以往參賽經驗,隊伍人數在3-4人最理想,分別負責建模、編程和寫(xie) 作的任務。
HiMCM設有Outstanding(特等獎)、 Finalist(特等提名獎)、Meritorious(一等獎)、Honorable Mention(二等獎)、Successful Participant(成功參賽)獎項,獲得Outstanding(特等獎)的團隊每年僅(jin) 占1%。
2、Kaggle機器學習(xi) 比賽
Kaggle是一個(ge) 進行數據發掘和預測競賽的在線平台,企業(ye) 或研究者會(hui) 在Kaggle上發布需要解決(jue) 的實際問題,將數據、問題和期望指標同步更新,以競賽獎勵的方式向全球征集解決(jue) 方案。
參賽者可以組隊構建出一個(ge) 模型之後輸入比賽提供的數據集進行測算,將得到的預測結果上傳(chuan) 回Kaggle。根據預測精度被立即評分,並實時顯示。如果參賽者的方案被企業(ye) 評為(wei) 最佳方案,則可以獲得$50,000-$200,000美元的高額獎金。
正如上圖所顯示,每個(ge) 進行中的競賽項目都會(hui) 顯示比賽剩餘(yu) 時間、參與(yu) 的隊伍數量以及獎金金額,並且還會(hui) 實時更新選手排位。在截止日期之前,所有隊伍都可以隨意加入競賽,或者對已經提交的方案進行改進或優(you) 化,排名也會(hui) 不斷變動。
3、IMMC
國際數學建模挑戰賽(The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Modeling Challenge,簡稱IMMC或IM²C)由美國數學及應用聯合會(hui) 和香港儒蓮教科文機構2014年在波士頓創辦,是麵向全球中學生的國際數學建模競賽。
IMMC旨在鼓勵參賽者應用數學建模,探索和解決(jue) 現實世界的重要問題,以普及數學建模教育,增強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ang) 與(yu) 科技創新能力。
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團隊需要經過國家/區域賽的選拔(所有來自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及澳門的參賽團隊都需要先經過中華區域選拔賽),再進入國際賽程。
來自同一所學校的2-4名學生將組成一支參賽隊伍,且需要配備一名學校教師擔任指導老師。
IMMC中華區域賽包括“命題論文”和“自選題論文”兩(liang) 種參賽方式 —— 命題題目將於(yu) 賽季的開始時間上線,而針對自主選題,參賽團隊可自主決(jue) 定論文的完成進度與(yu) 提交時間,但必須在中華賽區本賽季截止時間之前完成並提交自主選題的數學建模論文。自主選題既可以是團隊在數學建模或STEM實踐中觀察到問題,也可以是現有問題的延伸、改進或深化,但無論如何,問題都必須是來自現實世界的真實問題。
這種能為(wei) 申請帶來莫大加分的“香餑餑”競賽自然吸引了很多學霸來參與(yu) ,且本身競賽題目的難度也遠高於(yu) 高中課程,因此有不少在校內(nei) 成績優(you) 秀的同學們(men) 為(wei) 了準備競賽依然需要埋頭鑽研苦讀……
機構數學建模競賽課程
為(wei) 了讓大家在備賽時更得心應手,機構誠意推出【數學建模競賽課程】!
本課程為(wei) 三段式的數學建模方法論,三個(ge) 階段分別為(wei) :
01、Python基礎語言學習(xi) (12小時)
課程主題包括:Python開發環境安裝及介紹、基本語法、變量定義(yi) 、數據類型、運算符、輸入與(yu) 輸出序列的應用、流程控製語句、函數的定義(yi) 調用、Numpy和Pandas的使用、Python可視化等等…
02、Kaggle機器學習(xi) 比賽(9小時)
課程主題包括:機器學習(xi) 概述及比賽流程、房價(jia) 數據清洗分析及可視化、EDA、決(jue) 策樹模型、隨機森林及代碼實現、GBDT模型原理及代碼實現、多模型融合策略等等…
03、建模備賽課程(30小時)
課程主題包括:規劃模型及代碼實現、微分方程模型、分類與(yu) 聚類方法、數學建模中的可視化、數學建模論文寫(xie) 作、LaTex排版和經典賽題回顧等等…
學員可根據自身基礎和水平,選擇合適的課程並調節課時,比如已有編程基礎的學員可以跳過第一階段的Python基礎語言學習(xi) 課程,直接從(cong) 第二階段的課程開始學習(xi) 。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