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7 月 19 日,斯坦福大學董事會(hui) 主席,原雅虎公司創始人 Jerry Yang,代表校方董事會(hui) 發布聲明:
斯坦福大學校長 Marc Tessier-Lavigne 將於(yu) 8 月底離職,他將仍然擔任學校生物係終身教授。
歐洲研究教授、前人文學院院長 Richard Saller,9 月 1 日起,將臨(lin) 時接任校長。
關(guan) 於(yu) 校長在多篇論文中涉及數據、圖像造假的指控,斯坦福去年 11 月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hui) ,經過長達 8 個(ge) 月的詳盡調查,現公布調查報告。
斯坦福校長 Marc Tessier-Lavigne,著名神經學科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wei) 大腦退化疾病的起因和治療,發表過 220 多篇論文。他擔任斯坦福校長 7 年,建立了斯坦福 70 年來第一所新學院,Doerr School of Sustainability,氣候與(yu) 持續發展學院。
對於(yu) 他的調查,斯坦福設立的特別調查委員會(hui) 可謂強大:
由曾任聯邦檢察官的董事會(hui) 成員 Carol Lam 主持,聘用曾任伊利諾伊州司法部副部長的 Mark Filip 及其法律事務所開展調查,再加由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前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前哈佛大學教務長、以及兩(liang) 位國家科學院院士組成的 5 人科學專(zhuan) 家小組。
最終調查報告,長達 89 頁,進行 50 個(ge) 訪談,查閱 50,000 多份文件。結論為(wei) :
校長在就任斯坦福之前主持的多個(ge) 實驗室,多人涉及操縱偽(wei) 造研究數據,不符合科學研究水準的操作。在 5 篇校長為(wei) 第一撰稿人、12 篇作為(wei) 合作撰稿人的論文中,發現重大錯誤。
論文作假,一個(ge) 原因是在大型研究室裏盛行的實驗室文化,設法做出教授需要的結果,會(hui) 受到提拔和獎勵。而反複嚐試卻達不到結果的,則不被賞識。
關(guan) 於(yu) 校長研究論文有誤的傳(chuan) 聞,已延續多年。而真正讓其浮出水麵的,是一位去年才剛剛進入斯坦福的本科新生。
大學自己千挑萬(wan) 選錄取來的新生,初到伊始,就把校長拉下馬,這個(ge) 故事,立刻傳(chuan) 遍美國。
Theo Baker,18 歲,現任學生媒體(ti) 《斯坦福日報》調查報道編輯。愛好廣泛,文理兼通,選修課程涵蓋計算機、英語、曆史和哲學。曾在高中擔任計算機俱樂(le) 部部長。但至今還沒有決(jue) 定專(zhuan) 業(ye) 。他也不能確定,大學畢業(ye) 後,是否想成為(wei) 一名記者。和很多同齡人一樣,他感覺,做決(jue) 定很難。
作為(wei) 斯坦福本科大一新生,Theo 去年加入《斯坦福日報》。加入不久,他收到一條短信,含有一篇網文和網絡討論區鏈接,其中有一條提到校長名字。Theo 順藤摸瓜,發現更多關(guan) 於(yu) 校長論文問題的討論。他帶著這些討論,找到相關(guan) 領域專(zhuan) 家,請他們(men) 審閱論文,開始深入調查。
調查很艱難,有時候,聯係了百個(ge) 線索,卻沒有一個(ge) 回複。
終於(yu) ,11 月 29 日,Theo 第一篇報道發布,指控斯坦福校長 Marc Tessier-Lavigne, 在長達 7 年中聯合署名的多篇科學論文裏,涉及操縱編輯圖像。當時的 Theo,隻有 17 歲。
(斯坦福調查結論:多處圖像操縱屬實。但校長沒有直接參與(yu) ,並不知情,之後並沒有努力核實。)
報道一經發布,立即在校內(nei) 、科研領域引發強大震動。出乎學生編輯們(men) 意外的是,斯坦福立即對校長的以往研究開展調查。
隨著調查的進行,Theo 也繼續報道。2 月 17 日,他又發布長篇,指校長在 2009 年發表的一篇關(guan) 於(yu) 阿爾茲(zi) 海默症大腦退化可能起因的論文中,含有數據造假。而校長作為(wei) 研究負責人,沒有將此事讓公眾(zhong) 知曉。
(
斯坦福調查結論:該指控有誤。未發現數據造假和校長隱瞞。但這個(ge) 研究,不夠嚴(yan) 格,主要結論有多處問題。作為(wei) 當年主持研究的生物公司 Genentech 高管,校長負有責任。尤其是這篇論文發表在 Nature、Cell 等頂級科學媒體(ti) 上,影響很大。這一論文被稱為(wei) 該領域重大突破,但後來多個(ge) 研究無法複製成果,已被摒棄。校長被要求做重大更正、或撤回論文。)
發布之後,Theo 曾偶遇校長,詢問有無置評。校長簡短寒暄,即關(guan) 上車門離開。隨後,他向全校教職員發文,指控學生編輯部編造,並派律師聯係編輯部。
“校長主管我們(men) 所有人,這個(ge) 風險太大了。” Theo 回顧到。
《斯坦福日報》之所以敢於(yu) 發表這一係列報道,是因為(wei) 早在 50 年前,該學生日報就因越戰報道,與(yu) 校方產(chan) 生分歧,從(cong) 此脫離斯坦福大學管理,改為(wei) 完全由學生自主經營、服務於(yu) 加州公共利益的媒體(ti) 機構。
Theo 說,學生記者報道的,往往是自己身邊的人和事。這讓工作更複雜,也更為(wei) 重要。學生記者,也是記者。我們(men) 更有責任讓自己的社區透明化。
“報道究竟會(hui) 引發什麽(me) ,我試著不去多想。我把更多時間花在如何讓報道更深入、更準確。我們(men) 不做評判,其他人會(hui) 得出自己的結論。我唯一的工作,就是不斷深入挖掘,這裏麵究竟有什麽(me) 。”
今年 2 月 20 日,《斯坦福日報》因 Theo 主持的這一係列調查報道,獲得新聞大獎 George Polk Award,成為(wei) 第一個(ge) 獲得如此大獎的學生媒體(ti) 。而 Theo Baker 榮獲特殊獎勵 Special Award,成為(wei) 有史以來獲得該獎的第一位大學本科生記者,也是最年輕的獲獎者。同時獲獎的有,《紐約時報》關(guan) 於(yu) 烏(wu) 克蘭(lan) 戰爭(zheng) 的報道,以及 Politico 關(guan) 於(yu) 最高法院對於(yu) 墮胎權訴訟裁決(jue) 的報道。
這一大獎,表彰記者的勇敢無畏,表彰他們(men) 所做的富有影響力的報道,尤其獎勵那些發人深省、充分而深入挖掘故事的原創調查報道。
The Polk Awards recognizes the intrepid, bold, and influential work of the reporters themselves, placing a premium on investigative work that is original, resourceful, and thought-provoking。
Theo 是在課堂上意外接到電話,獲知得獎。大獎委員會(hui) 用一個(ge) 單詞來描述他們(men) :
Moxie,富有膽略。
這讓 18 歲的 Theo 備受鼓舞。
得獎之後,學校裏出現關(guan) 於(yu) Nepo Baby 的傳(chuan) 言。Nepo Baby 一詞,源自 Nepotism 裙帶關(guan) 係,指名人子女,因成功父母,一出生即為(wei) 明星。
Theo 的父親(qin) Peter Baker,是《紐約時報》首席白宮記者,而母親(qin) 是《紐約客》的專(zhuan) 職作家 Susan Glasser。他畢業(ye) 於(yu) 美國東(dong) 部著名寄宿高中 Andover。
Theo 說,自己很幸運,對於(yu) 什麽(me) 是好新聞,從(cong) 小就耳濡目染,父母是卓越榜樣。但是,他從(cong) 一開始就和父母說明,絕不插手自己的工作。他的很多線索提供人,事先並不知道他的父母多麽(me) 有名,直到他獲獎。
其實,當律師的祖父對他影響最大。祖父年輕時也當過學生記者,經常和 Theo 講起當年的趣事。不幸的是,祖父沒能等到他正式成為(wei) 大學生,就去世了。為(wei) 紀念他,Theo 一進斯坦福,就加入日報。
“我一向自己挖掘線索,自己采訪、撰寫(xie) 、編輯。今後也會(hui) 繼續。父母對此很尊重,這讓我能真正擁有自己的工作成果,這讓我非常高興(xing) 。”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