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改革後首場托福考試體驗分享

老師按語

托福改革的首場考試,機構教學總監超然老師再次走進考場,拿下閱讀 29 和聽力 30,我們(men) 期待超然的分數突破 118。

剛剛在深圳考完改革後的首場托福,簡單回顧一下考試感受。

整體(ti) 考試流程其實與(yu) 之前大同小異;除了考試內(nei) 容本身之外,我先講兩(liang) 處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細節。

一是安檢變得更為(wei) 嚴(yan) 格。

之前題目泄露問題頻繁出現,一部分原因是因為(wei) 有人佩戴攝像眼鏡竊取考題;這次在入場之前會(hui) 有專(zhuan) 門檢查眼鏡的環節。

此外,在北京參加考試的任瑩老師不僅(jin) 也證實了這一細節,還說她被要求摘掉項鏈和耳釘;一位機構學員反饋說,使用牙套的考生也需要向工作人員報備。

雖然入場會(hui) 變得更加麻煩,但這些都是有助確保考試公平的積極措施,挺好。

深圳考場入口

二是界麵變化。

考試軟件界麵有著明顯改進,比如高亮內(nei) 容使用的是與(yu) 托福Logo一樣配色的深綠色,再比如字體(ti) 的易讀性也明顯提升,段落之間也開始有了空行——整體(ti) 而言文字的閱讀感受比之前好了很多。

另外,閱讀部分之前位於(yu) 屏幕右邊的文章現在被挪到了左邊,好像沒啥實質區別。

下麵說說關(guan) 於(yu) 考試內(nei) 容本身的幾個(ge) 深刻印象。

1、難度增加

由於(yu) 閱讀文章改為(wei) 2篇,題目數量也降至20題,使得每道題目的原始分無法逐一對應0-30分製,我的猜測是整體(ti) 難度需要提升,從(cong) 而更好地拉開20道題的能力衡量範圍。

但是,除了一道題稍有難度之外,閱讀部分整體(ti) 還好;我做完閱讀部分還剩10分鍾,而改革之前我差不多能提前15分鍾做完,從(cong) 比例來看差不多。

不過,聽力的難度之高讓我有些意外,尤其是Section 1:Conv 1內(nei) 容關(guan) 於(yu) 教授邀請男生參加行業(ye) 大會(hui) ,方便他跟行業(ye) 人士交流,但男生有些猶豫,這篇難度比較高;Lecture 1關(guan) 於(yu) 茉莉酸(jasmonic acid)的生物學篇章非常難,結構本身就複雜,還有題目考到了刁鑽細節。

與(yu) 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整個(ge) Section 2,感覺難度都很適中,以至於(yu) 考完之後我對篇章內(nei) 容已經沒有任何印象了。

我的分數是閱讀29,聽力30。考慮到聽力這麽(me) 難,說實話我以為(wei) 會(hui) 倒過來;而閱讀沒拿到滿分讓我稍有些意外,但原因也無從(cong) 得知了。

2、考試時長

考試時長減少至2小時對耐力要求顯著降低,這一點我感受很明顯——寫(xie) 作交卷之後體(ti) 力仍然在線,這個(ge) 體(ti) 驗很好。
但是,由於(yu) 取消了聽力和口語之間的10分鍾休息,還沒得到喘息就不得不慌慌忙忙準備口語,確實有些影響答題狀態。

3、口語

旁邊一位考生犯了兩(liang) 個(ge) 考試策略大忌:一是做的太快,成為(wei) 了考場上第一個(ge) 答口語的人;二是複述了口語Task 1題幹,使得內(nei) 容展開受限。

聽到他大聲的讀題,提醒我做了一些準備,使我做聽力最後幾道題的時候有著充分時間準備口語答題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之前由於(yu) 存在10分鍾休息,使得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大大降低——你做聽力最後幾道題的時候,答題速度快的考生正在場外休息;而等你休息回來之後考場鬧哄哄,都不太可能聽到題目。

4、寫(xie) 作新題型

改革後考試最大的變化就是學術探討新題型。

我考的題目關(guan) 於(yu) “購物之前應該通過家人朋友獲取資訊,還是通過網絡”,走出考場之後我立刻回憶了作文內(nei) 容(99%一致):

Choosing among the myriad sources of information can certainly be a disorienting experience. I take issue with Paul’s position because the people around you—friends and family—are not a consistently reliable source of information as their insights are hindered by their own shopping experience: what if they have never used, or even heard of, the product you want to buy? Granted, the reviews you see online are sometimes manipulated by the merchant, but there are ways to get around thi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This is when Clair’s suggestions come in handy: utilizing internet search and impartial sources like consumer magazines certainly works. I would add tha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ervices, such as ChatGPT, also provide trustworthy results as the information they provide is usually algorithmically weighted and hence useful.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下一篇

美國教育部開始調查哈佛校友子女優惠錄取政策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