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全社會(hui) 總體(ti) 來看,讀博是個(ge) 人能力極大提升的過程,博士們(men) 也都在各行各業(ye) 裏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但也不可否認存在某些個(ge) 例,因為(wei) 讀博過程中的一些主觀客觀原因,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不光白白耗費了自己的青春時光,嚴(yan) 重的甚至對個(ge) 人的身體(ti) 和心理造成傷(shang) 害。
讀博讀“廢”了是種什麽(me) 樣的體(ti) 驗?
又有什麽(me) 讀博的“潛規則”可以幫助我們(men) 更好的度過博士生涯呢?
案例一
我有個(ge) 朋友,直博。他第一位導師在他第一年的時候腦淤血,病退了。
換了一位導師繼續。第二位導師沒出半年,遭遇車禍,雖然搶救過來了,不過也病退了。第三位導師帶了他一年多,一天夜裏心髒病發,倒在家裏了。這位教授因為(wei) 當時家裏沒人,發現的時候已經晚了。最後這哥們(men) 兒(er) 被係主任接收了。
主任動用手頭所有資源,光速給他發了倆(lia) 論文,馬不停蹄的讓他畢業(ye) 了。估計是係主任害怕了。不是怕這哥們(men) 讀博讀廢了,而是怕他接著讀下去,把學校的這個(ge) 專(zhuan) 業(ye) 讀廢了。
案例二
生物博士,美國讀博第五年,來聊聊出國讀博的風險。本人算是讀廢了,讀到第三年開始導師漸漸暴露本性,無能控製欲強小心眼,現在的實驗室和修羅場沒什麽(me) 區別。我的拖延症嚴(yan) 重到每天早上8點醒,但能不吃不喝在床上躺到下午一兩(liang) 點再去學校。臉皮厚度有所增加,組會(hui) 隨便搞搞,present前兩(liang) 個(ge) 小時才開始做,到點了做不完就算了,組會(hui) 基本放棄,每次都是車軲轆差不多的問題。
我想說的是,我一開始是非常喜歡生物,非常喜歡科研的。本科最忙的時候每天上完課就去做實驗,做到晚上夜深人靜,搞出來了一篇sci5分的小paper(博士四年發了一篇sci不到2分的垃圾)。但是在學術的道路上,導師比什麽(me) 都重要!
我們(men) 實驗室裏四個(ge) 博士生,如今沒有一個(ge) 人願意留在學術界,一個(ge) 去了業(ye) 界,說比讀博的時候開心100倍,一個(ge) 還在痛苦嚐試在美國找工作順便被老板左坑右坑,哭著咬牙準備熬到畢業(ye) ,而我在國內(nei) 找到不錯的業(ye) 界工作,也是準備痛苦地熬過最後這一段時間,然而因為(wei) 嚴(yan) 重的拖延症畢業(ye) 論文仍然沒有開始寫(xie) 。
另一個(ge) 實驗室是我們(men) 實驗室的反麵,老板太忙沒時間管理實驗室,實驗室裏一團亂(luan) 糟糟的,儀(yi) 器除了結果哪裏都響,於(yu) 是半年內(nei) 逼瘋了兩(liang) 個(ge) 博士生,一個(ge) 讀博第四年被坑得實在崩潰了,拿個(ge) 碩士學位走人(我畢業(ye) 前半年),回家當個(ge) 宅啥都不想幹,待到簽證滿回他的國家再也不和任何人聯係(他從(cong) 初中就在美國了)。
一個(ge) 讀博一直被老板逼著趕paper到第三年qualify都沒來得及過,嚴(yan) 重抑鬱症發作。甚至開始產(chan) 生被害妄想,最後連個(ge) 碩士學位都沒拿到回國了(在美國十年了),我現在也很難聯係上她。
第三個(ge) 實驗室的老板有狂躁症,無法控製自己的脾氣,手下一個(ge) 學生都沒有畢業(ye) 過,拿不到tenure走了。走之前幾年把一個(ge) 從(cong) technician跟著她一共五年的學生,從(cong) 普通隻是話嘮,逼瘋到神神叨叨妄想症,最後因為(wei) 性騷擾男同學被投訴到係裏才受到重視,換到另一個(ge) 導師手下,現在正常多了。
我以上提到廢了或者暫時廢了的案例,除了第一個(ge) 在美國找到業(ye) 界工作的lab mate以外,有一個(ge) 共性,就是他們(men) 都是國際學生。我校對學生保障還湊合,不然我們(men) 實驗室也不會(hui) 能畢業(ye) 早被老板開掉了,其他人也沒機會(hui) 換實驗室了。但是即使這樣的情況下,對於(yu) 國際生來說,博士生導師仍然掌握著你的生殺大權。
權力太重的結果就是,他們(men) 能通過各方麵拿捏你,學術方麵很多都屬於(yu) 灰色地帶,有證據argue都很難。此外,未來想在美國拿簽證拿綠卡找工作,都和導師有很大關(guan) 係。所以想毀掉一個(ge) 博士太簡單了,老板有心理問題,就能養(yang) 出一個(ge) 實驗室更嚴(yan) 重的心理問題。
我經常和朋友戲稱學術圈現在是在“養(yang) 蠱”。
寫(xie) 點心得吧(讀博“潛規則”),當然可能每個(ge) 學校不完全相同:
1.讀生物博士一定要滿足餓不死和有興(xing) 趣這兩(liang) 條,不然絕對絕對不要讀博。
2.很多人繼續讀博是因為(wei) 想不出來以後幹啥先拖著,不要這樣,浪費的是你自己的時間。
3.讀生物博士總體(ti) 來講還是建議出國尤其是美國,對未來的職業(ye) 發展還是有好處的。
4.美國相比國內(nei) 好處是工資高、壓力小(大部分),想移民,如果老板人好和在天堂差不多。壞處是信息不對等,本地學生和國際學生待遇不平等選錯導師比國內(nei) 可能還慘。
5.導師力量絕對不限於(yu) 決(jue) 定你文章和畢業(ye) ,美國學術圈抱團,業(ye) 界要networking,一個(ge) 有點力量的導師對你找工作不是有點幫助了而是決(jue) 定性的。
6.選學校的時候就該多找學校的學長學姐交流,生物好的是有rotation的機會(hui) ,這個(ge) 真的非常寶貴,首先名聲差的導師大家都清楚,其次我導師這種隱蔽型選手趁rotation多找不同實驗室的學長學姐喝酒都會(hui) 酒後吐真言的。
7.如果讀博期間和老板發生無法協調的矛盾,如果想繼續有學術方麵發展,立刻換實驗室。(個(ge) 人和周圍人經驗)如果畢業(ye) 有戲隻想混個(ge) 畢業(ye) ,不要撕破臉,用我committee的話來說,和老板撕破臉的學生always ends ugly。
8.學術界對老板的管束幾乎不存在,我院號稱department/pi/committee三權分立,但tenure教授根本拉不倒,學生挑戰導師權威對係主任自己也是戳心眼子的當然不想看到。我lab mate準備了所有老板搶她authorship的證據去申訴(灰色地帶難以判定,就說你contribution不夠authorship你有啥辦法),係主任反手一個(ge) 轉發,我們(men) pi報複更狠。
9.什麽(me) 時候發現自己不適合學術/不喜歡生物都不嫌晚,關(guan) 鍵是發現了立刻去嚐試/準備,不嚐試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麽(me) 。
10.不要以讀博/學術作為(wei) 逃避社交的方式,學術界需要社交拉關(guan) 係場合一點不少,當然找工作尤其在美國,networking更是重中之重。建議提前一年以上多去找學校的career center聊天學習(xi) ,他們(men) 會(hui) 手把手教你怎麽(me) 寫(xie) email怎麽(me) 抱大腿。
11.學術界教職肯定是最順暢大家都向往的,但是爆滿是客觀事實,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種career裏麵,客觀評估自己的實力,多去外麵和不同領域的人聊聊。
12. 想了解業(ye) 界可以去找本地life science大公司coffee chat/intern/ community/entrepreneurship/incubator相關(guan) 一些活動。解釋一個(ge) 誤區,entrepreneurship相關(guan) 訓練不隻是鼓勵你創業(ye) (我個(ge) 人覺得fresh grads搞不出什麽(me) 好東(dong) 西),對我們(men) 博士來說,更是了解本地生物醫藥的生態,學習(xi) 別人的發展軌跡。
13.想跳出生物畢業(ye) 可以讀CS/stats碩士(我的學長學姐們(men) )。如果想在醫藥有更深發展,可以考慮讀個(ge) regulatory science/PKPD的碩士。
14.學校不錯、成績不錯不怕和人打交道,可以嚐試谘詢行業(ye) (工資高但是要經常出差,累),管理/生物谘詢,需要做的準備是多找谘詢行業(ye) 裏的人聊天建立人脈和練習(xi) case(半年以上比較好,也有一兩(liang) 個(ge) 月狂練入門的)。周圍看來,MBB招fresh grads其實蠻多的。生物醫藥谘詢的話,更願意招對行業(ye) 了解比較多的,多關(guan) 注一下,不過出差比較少。
15.剛畢業(ye) 起點是大藥企會(hui) 比較好,但是對文章/項目要求比較高。實在找不到工作又想去醫藥界可以考慮初創公司的崗位,這種現在很多,工資不低但是累且不穩定。
16. CRO/CMO公司:招fresh grads也比較多,生物藥越來越多機會(hui) 也多。科研R&D方麵細胞培養(yang) /蛋白純化技術的都招很多人(碩士工資低,博士還挺高的)。PD也招fresh grads,比R&D偏應用但招人多。專(zhuan) 業(ye) 不熱門/研究不行,但是不怕和人打交道可以投藥企/創新公司/外包公司的項目管理/regulatory affairs之類的,待遇不錯而且不是很累。
17. 專(zhuan) 業(ye) 和醫學關(guan) 係比較大可以考慮申請醫藥公司的醫學聯絡官(MSL),工資高出差多和人交流多,比sales逼格高很多。出差多,國外對語言要求比較高,不知道國內(nei) 如何。
18. 再接下來就是歸國找各地公務員/高中老師了,穩定,假期多,其實是是不錯的選擇。具體(ti) 我了解不多,但是也許以後也不喜歡業(ye) 界就去找這些了。
案例三
滬上某985大學某千人教授的所有學生,基本都被他搞廢了。所幸該教授16年左右已離職。此人招了大概十個(ge) 左右的博士,在他離職之前沒有一個(ge) 畢業(ye) 的。
是學生沒水平嗎?不是!他離職之後一年之內(nei) 所有學生全部順利畢業(ye) 。然而畢業(ye) 的時候多數已經三十好幾甚至四十了。他後來還想招學生,學院不讓,規定畢業(ye) 一個(ge) 給一個(ge) 招生名額。學院都這樣子明確施壓了,他還是沒放一個(ge) 人走,直到他離職。我認識一個(ge) 他的學生,畢業(ye) 因為(wei) 年齡超限,什麽(me) 教職都找不到。
有學校直接告訴他:我不管你發了多少論文,不管你做了多少項目,你年齡超了,就是進不來。這個(ge) 學生告訴我,當時他為(wei) 了防止自己論文被導師壓著不發,一個(ge) 一個(ge) 期刊去試,就看哪個(ge) 審稿流程不需要通訊作者確認,最後瞞著老師發了三篇論文。
此人的學生給我的印象就是極度不自信。
由於(yu) 在老板短則七年八年,長則十多年的日常打擊下,加之長期無法畢業(ye) 帶來的生活與(yu) 精神上的壓力下,對自己產(chan) 生了極度的自我否定情緒。
那個(ge) 學生找工作的時候,找不到教職,我對他說:年齡超限進不了學校也沒關(guan) 係,你可以試試工業(ye) 界,你博士期間做的東(dong) 西使你掌握了機械、電子、自動控製三門學科的東(dong) 西,你這些知識儲(chu) 備使你十分適合工業(ye) 界,你的背景很獨特,工業(ye) 界很少有人像你這樣掌握三門學科的人,目前國內(nei) 產(chan) 業(ye) 升級對於(yu) 自動化生產(chan) 的渴望使你的能力在工業(ye) 界大有用武之地,隻要你去往工業(ye) 界投簡曆,隻要你試,你工業(ye) 界絕不會(hui) 讓你失望的。
他是這麽(me) 回答我的:不,我博士做的東(dong) 西就是一坨屎,沒地方會(hui) 要我的。
案例四
自己親(qin) 身經曆作答。東(dong) 川路男子職業(ye) 技術學院博士,是老板招的第一個(ge) 博士。剛上博一時,老板說我前途無量,是一個(ge) 不可多得的學術奇才,以我的能力,最多三年就能畢業(ye) 。我本人也是信心滿滿,博一就做了一個(ge) 當時自己覺得挺吊的東(dong) 西(現在來看就是垃圾中的戰鬥機),寫(xie) 完論文之後老板說,挺好,咱們(men) 投ieee tit。投過去,一審一年,直接拒搞。
老板說,別灰心,咱們(men) 繼續。又鼓搗了一篇出來,老板這回學乖了,讓我給他講明白了才能投,這一講就是兩(liang) 年。從(cong) 此,整個(ge) 博士階段心灰意冷,不想再寫(xie) 論文,反正寫(xie) 了也不讓投,最後五年畢業(ye) ,畢業(ye) 時就發了一篇三區的垃圾sci和兩(liang) 篇研究領域的頂會(hui) 論文。最恥辱的是我們(men) 學校畢業(ye) 是末位淘汰製,我的成果太垃圾,論文居然進入末位淘汰評議,幸虧(kui) 會(hui) 上有位老師給我說了句好話,我才勉強畢業(ye) 。
這樣的我算不算讀博讀廢了。當然,我現在緩過來了。畢業(ye) 靠著老板的推薦進了成都一所211。現在混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yu) 。
案例五
我啊,差點。在美國博士讀了七年。第二年開始導師重病沒了funding,然後完全給不了任何指導意見。他的人馬都飛快散了,沒人拿到學位,隻有我一個(ge) 堅持留守看實驗室,最神奇是他後麵五年總共到過實驗室三次...課題遲遲沒有進展,他倒是無所謂願意讓我畢業(ye) 然後關(guan) 閉實驗室,可是答辯委員會(hui) 不願意啊。
熬到七年,畢業(ye) 論文改了十七八稿終於(yu) 才過,在手的期刊論文底稿壓了五六個(ge) ,最後一個(ge) 沒發。過答辯那天真是悲喜交加。那真是一場修行(●°u°●) 」。完全改變了我的性格,畢業(ye) 後真的感覺人生無所畏懼...直接拎包回國投身業(ye) 界,發展還好...
回頭想起來,那時候咋那麽(me) 倔呢,導師重病開始時候就應該和其他同學一樣飛速下船,七年光陰呀,得到什麽(me) 成長都不如快樂(le) 的七年。
案例六
博士和博士的差別是很大的。如果是CS類的,沒見過。如果是生化環材,大部分千老可能都算吧。和大多數知乎高逼格博士不同,其實千老的逼格是很低的。大部分的典型路徑如下:
國內(nei) 內(nei) 地人口大省(某南,某東(dong) ,某北),農(nong) 村家庭;高考成績縣中前幾,無奈放到全省隻能個(ge) 二本或者末流211;大學期間發奮苦讀考研,饅頭鹹菜不談戀愛;碩士考得還可以985或者中科院,決(jue) 心此生立誌科研,當一名科學家;發現碩士畢業(ye) 連科研的門檻都見不到。找工作?不存在的,我是科學家。在導師的鼓勵下轉了博士,小夥(huo) 子很適合幹科研,前途無量。
博士畢業(ye) 還是留不了高校,被27,8歲的海歸回來秒殺。找工作?不存在的,我是科學家。海外博後,第一站:給老板趕了出來;第二站:轉眼人生已經3,45歲,光棍,無車無房,月入3000刀,在北美能達到清潔工水平回國?第一學曆杯具,年齡大了,文章還是比不過學霸,小地方二本高校看不上,俺畢竟也是北美混過的。
在國外找工作?那一口夾雜著韭菜味兒(er) 神仙都聽不懂的英語,找什麽(me) 工作?啊,不,工作?對華人歧視能忍?繼續在實驗室裏混著吧。國內(nei) 爹媽實在放心不下,介紹個(ge) 縣城裏的對象,又或者不知道咋的勾搭上了國內(nei) 實驗室的師妹,搬運北美。買(mai) 輛破車(卡羅拉),一個(ge) townhouse。老婆罵孩子鬧,混混日子釣釣魚。人生結束……
案例七
(´థ౪థ)σ本人博士好幾年了,早上十一點起,晚上兩(liang) 點睡。陪老板在外麵應酬了幾年,頓頓魚肉,各種領導都不怎麽(me) 動筷子,就我一傻子海吃胡喝...體(ti) 重狂飆了四十斤。現在跑個(ge) 四百米都氣喘籲籲。
目前科研壓力重了也抽不出時間鍛煉。儼(yan) 然成為(wei) 了一隻肥宅。晚上鬧心或科研壓力重,就跟沒畢業(ye) 的禿頭博士去酒吧喝酒,兩(liang) 三個(ge) 人點四五個(ge) 大份小吃拚盤...吃已經變成一種解壓方式了。讀博前腹肌勾勒八塊,讀博後腹肌渾圓天成...想減肥但是又吃啥都香。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